教师基础试卷题目

更新时间:2023-10-15 16:52: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教育制度测试卷

(中文五班第二小组11—20号 组长:杨露)

一、选择题(1—10为单选,两分一个;11—15为多选,三分一个,共二十五分。出题人:杨露、王欢、)

1、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 )中规定的 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义务国教育法》 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我国现行学制是( ) A、双轨学制 B、分支型学制 C、单轨学制

D、双向分支型学制

3、“终身教育”的思想是由( )提出来的 A、杜威

B、保罗.朗格朗 C、布鲁纳 D、奥苏贝尔

4、我国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实行的是( ) A、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B、国家统管 C、乡镇管理 D、省级管理

5、在教育制度的特点中具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历史性 B、规范性 C、客观性 D、强制性

6、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 A、单轨制 B、五四三制 C、六三三制 D、分支型学制

7、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不包括( )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C、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D、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8、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 )

A、学制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教育制度

9、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二十世纪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 )A、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 1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 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 D、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E、原有学制的影响

12、当代学制发展呈现( )趋势 A、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B、小学入学年龄提前 C、重视学前教育 D、高等教育多极化 E、学校类型多样化

13、1958年学制改革中提出建立并发展的“三类学校”是(A、职业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中等专业学校 D、业余学校 E、半工半读学校

14、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原则是指( )A、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 B、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 C、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D、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E、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5、五四学制的理论根据在于( ) A、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B、克服三年制初中学生负担过重的弊端 C、五年制小学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

D、经济的发展为四年制初中提供了物质基础

) E、三年制初中造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十分。出题人:袁子鸿、田佳英。) 1、教育制度具有 、 、 、 四种特点。

2、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 ,二是 ,三是 。 3、我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它的突出特点是“ ”。 4、我国现行学制是 。 三、名词解释(每个四分,共二十分。出题人:范唯、冷曲达喜。) 1、教育制度:

2、 学校教育制度:

3、义务教育:

4、终身教育:

5、双轨学制:

四、简答题(第一题五分,其余六分,共二十三分。出题人:胡瑜倩、杜美澄、李敏。) 1.学校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2.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3.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4.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原则的内容?

五、论述题。(共一题,十二分。出题人:尹清清。)

1.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答案:一、单选:1—10:ABBAC DDDBC 多选:11:ABCDE 12:ABCDE 13:BDE 14:ACE 15:ABCD

二、填空题:1、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1、西欧的双轨学制,美国的单轨学制,苏联的分支型学制。 2、“癸卯学制”,“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3、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2, 学校教育制度: 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对于人的 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

4,终身教育-------是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

5,双轨学制: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条件的影响下,

由古代学校演变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现代学校,

都同时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

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这两轨既不相通, 也不相接。 四、简答题:

1.学校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答:学制确立的依据主要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状况;(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答:学校系统按级别大致包括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按类型分大致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 3.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答:(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迅速,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有结束期提前,

由高班到低班逐步普及和使学前教育于小学低年级联系与结合起来的趋势。(1分)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有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分)

(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单轨向分支学制发展。(1分)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精英向大众化发展;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2分) 4、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原则的内容? 答:“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 五、论述题:

1.联系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答:问题:

(1)封闭式的教师教育模式在我国教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封闭式的教师教育模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教学内容、课程、学制等比较单一以致教学缺乏创新意识,很难有建设性的发展。现在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基本上处于垄断的地位——因为教师教育基本上有师范院校来实施,虽然现在国家鼓励非师范大学设立教师教育学院,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体制等保障,非师范大学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说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基本是封闭的。

(2)学科教育水平和教师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我们认为学科教育水平是指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化水平,它要求教师不但对其所教学科知识的全面专业的掌握而且还要求教师对其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也要大量的掌握——即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和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师教育水平,我们认为是指培养教师如何教育学生的水平。一个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教育教学技巧。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如果两者偏废其一则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会很难实现。因为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教学方法和技巧,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想什么,怎么和学生沟通是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另一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

(3)旧的教师教育课程,难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教育基本课程陈旧,难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有学科教学论和教育学、心理学,总的看来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内容陈旧,非常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难以体现师范院校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鲜明的师范特色。所以课程体制陈旧是教师教育模式发展的一个瓶颈。 对策:

(1)建立开放的、灵活的教师教育模式

(2)实施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终身教育制度 (3)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

(4)逐步形成以本科和本科后教育为主体的教师学历教育格局

(5)提高培训教师进修的学校或者教育机构的水平 (6)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统一

(7)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对旧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jh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