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养殖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更新时间:2024-03-26 23: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1.1.1项目名称: xx乡xx村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古浪县xx乡人民政府 1.1.3建设地点:古浪县xx乡xx村 1.1.4建设性质:新建

1.1.5建设年限:2年(2013年10月--2014年1 2月) 1.1.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1处,修建300栋羊舍(每栋60㎡)。贮草料棚240 ㎡,青贮窖5000m3,兽医室、消毒室120 ㎡。大门42座。修建小区道路2.5km,配套自来水管道2 km。

1.1.7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新增出栏肉羊30000只以上。按每只羊销售纯收入200元,年纯利润600万元。

2.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当地肉羊产业发展,有效增加群众生活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保障社会繁荣稳 定。

1.2.项目编制依据

1.2.1 技术依据

1、《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1

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GB/T1 8407.3-2001;

3、《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l 6549—1 996; 4、《种畜禽调运检疫规范》GBl 6567—1 996;

5、《畜禽病害内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l 65481 996: 1.2.2 行业标准

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2、《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 999;

3、《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1 48—2002: 4、《无公害畜产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27—2008: 5、《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1 50—2002; 6、《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1 49—2002: 7、《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51 51—2002; 1.2.3 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3、《兽药管理条例》;

4、《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5、《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6、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 1-2020年);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8、《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号);

2

9、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埴蝗的实施意见》省委[2008]32号; .

10、《甘肃省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小区建设规范暨备案管理办法》甘政办发[2007 ]1 1 1号。 1.2.4 行业标准

1、《甘肃省畜禽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技术规范》: 2、《武威市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有关经济法规、行业规范与参数; 5、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2.5综合评价

本项目以合作社为龙头、肉羊育肥为示范、农户肉羊扩繁与饲草料生产为基地、扶持带动项目区发展肉羊生产与牧草种植业为目标,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更是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调整农业结构战略方针,符合甘肃省委、省政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指导思想。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项目区养羊生产方面的成熟条件,在当地养羊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加快古浪县乃至武威市肉羊产业发展步伐。本项目财务效益明显,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发展前景良好。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突出,产品市场潜力大,技术方案先进可行,工艺路线

3

合理,辐射带动能力强,项目建设用地符合规划,符合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投资估算合理,预期效益好,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建议尽快组织实施。

1.3建设目标和任务

1.3.1总体建设目标

通过牲畜暖棚建设,使农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增强抗灾能力。加强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商品肉羊,加大肉羊育肥力度,提高羔羊成活率和肉羊出栏率,逐步形成舍饲圈养规模化、生产经营科学化,充分挖掘农区发展畜牧业养殖潜力,积极探索由农业生产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以及生态保护、种草养畜、草畜结合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多渠道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子。按照“走出庭院,人畜分离”的原则,依照《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建设标准化羊舍和配套基础设施,标准化养殖暖棚建设面积达到7万㎡。年养殖肉羊达到1万只,其中年出栏肉羊达到3万只。以此增加优质商品肉羊的市场供应,促进项目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1.3.2建设任务

通过建设,改善项目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和肉羊育肥工程,提高农民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使项目区的畜牧业生产向产业化、基地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1.3.3 产品方案及规模

4

1、产品方案:项目达产年年育肥肉羊1.6万只,其中出栏优质肉羊3万只。

2、建设规模:本项目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处,新建羊舍300栋,建设面积7万㎡。肉羊养殖小区建成投产后,每个养殖户拥有1座标准化暖棚,每座暖棚肉羊40只,共养殖肉羊1.6万只。

1.3.4 品种、技术方案

(1)主要品种:小尾寒羊、陶赛特等。 .

(2)主要技术及来源:本项目采用技术已通过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推广普及多年,国家也已制定出台相关技术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1 50—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NY/T5151--2002);《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有关绿色食品生产准则:《青贮饲料技术规范》(DB/62008 463--88):《甘肃省畜禽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3)主要设备情况:本项目采用设备包括养殖设备、饲草料加工设备、兽医诊断等。

1.4 工艺技术方案

按照《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标准》,采取工程措施和卫生防疫技术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养殖小区粪污处理、圈含标准化建设、配套饮水和卫生防疫设施等项目建设,改善项目区畜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

5

产,全面提升畜牧生产质量,达到Q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绿色生态规模养殖,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

1.5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1.5.1 工程投资

本项目投资估算侧重于养殖区建设,重点以暖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仪器购置及肉羊购进本报告不做估算。工程估算总投资576万元,其中:修建暖棚360万元。贮草料棚36万元,青贮窖40万元,兽医室、消毒室13万元。大门7万元。修建小区道路2.5km,配套自来水管道2 km,投资120万元。 1.5.2 资金来源

本项目土建工程估算总投资57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以工代赈资金120万元;群众自筹456万元。 1.5.3 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1年,计划2013年10月份开始,到2014年1 2月份全部建成投产。

1.6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进入正常生产期后,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规模效益更加明显,畜牧业生产有较大的提高。若按每栋畜棚年均出栏育肥羊100只、每只羊育肥纯收入200元计算,300栋暖棚养羊可增加收入6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6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可以增加肉羊饲养量,提高肉羊生产能力,从根本上改革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配套现代肉羊育肥工艺技术方案,推广肉羊育肥新技术,强化疫病防治措施,加快开发饲草料资源,组织实施肉羊短期快速育肥,可大幅增加畜产品产量,促进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畜牧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畜牧业生产环节中的科技含量,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生态效益:实施好本项目,可充分发挥当地的区域产业优势和行业特点,将带动当地草畜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广大农民由粮一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一经一饲三元种植结构发展,从而实现羊产业的增值增效,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实施秸秆加工利用,加快“过腹增值”,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7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1.1 国家产业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7]1号)文件指出“农村有条件的要发展规模养殖和畜禽养殖小区”。国务院(国发[2007]4号)特别强调“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稳定生猪、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家畜。”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把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列为“六大行动”之一,即在加强生猪、家禽生产的同时,把加快发展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作为着力点,5年内全省草食畜牧业将努力实现突破性发展,在农业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草食畜牧业与料食畜牧业由4:6的比例发展到1:1的比例,由满足本省的自产自销发展为大量外销,向全国畅销甘肃品牌的牛羊肉。本项目就是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出发,紧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良种羊养殖基地,实现项目的辐射推动作用。 2.1.2 行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畜牧业行业发展重点是:依托农作物秸秆资源、人工种草和草原牧草资源,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人工种草、草产品和饲料加工,建设饲草储备大省和草食畜牧业强省,积极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保

8

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做大做强牛羊产业。以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广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能繁母畜比例,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积极发展清真牛羊肉加工,大力培育产品品牌,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草食畜产业作为全省确定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甘肃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提出,以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为基础,逐步向养殖园区化发展,着力推进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健全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牧业信息化体系;全力推进草业开发与秸秆青贮氨化利用;完善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实施牛羊产业进位工程,确立战略性主导产业地位,建设草食畜牧业强省。

2.1.3 区域发展规划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羊肉供不应求,极大地促进了农户养羊的积极性,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综合开发、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古浪县xx乡历届政府把养殖业作为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 业生产结构的大事来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农户发展散户养殖。为周边农户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带动本县规模化养殖生产水平的提高,逐年发展本县农户发展养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城乡居民吃上“绿色肉、安全肉、

9

新鲜肉、放心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

新世纪我国农业担负着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中,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在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2.2.2 项目建设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和小农经济束缚,项目区养羊业生 产方式尚未完全走出粗放经营的模式,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仍占较大比重,加之缺乏规范经营和市场运作,创新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畜产品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产品质量及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项目将实行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管理,实现传统肉羊生产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2.3 项目建设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的增长明显快于需求的增长,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致使粮食销售不畅,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突出。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n9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