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写作训练指导 文档

更新时间:2023-12-15 07: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小说写作训练指导

[定位]小小说,又称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小小说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小小说首先是小说,所以先要明白小说以“叙述描写为主要手段,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主题”这三大特点。

一、选材要典型

小小说在写作上不仅要求篇幅精短,在反映社会生活上还要求集中、含蓄,有一定深度。为此,就必须在选材上多下苦功。要精心构思,最大限度地选取典型、精悍、洗练的材料,要善于截取生活中富有特征意义的片段、特写镜头,从生活的海洋中摄取一朵有代表性的浪花,集中描写和塑造典型环境下一两个典型人物,经此解剖和反映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和引起情感共鸣,从而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要做到既短小又有深度,就必须浓缩篇幅和生活内容,浓缩到最能体现特点的某一点上。

二、结构要精巧

小小说一般情节单纯,缺乏引人入胜的对发展过程的描写,大都是瞬间镜头的闪现和勾连,这种情节的特点,决定了它要在结构上做文章,用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局来完成表达。出人意料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魂,似画龙点睛,下围棋之做眼,是“引爆审美想象的雷管”。

三、构思要创新

如果小小说缺乏创造性和新意,就会淡而无味,落入俗套。作家王蒙认为: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思想。在写小小说时,要力求自己设计的故事新颖独特,避免老故事老套路,这是写好小小说的关键。小小说看似好写,但非人人能写。设计的故事或情节大众化,这是写小小说的致命弱点,我们在练习用“小小说体”作文时一定要避免。一定要精心地设计出一个独特的、新颖的故事或细节,力争用这样的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独特故事或细节,来赢得人们的青睐。同时要注意,不要为设计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或细节而写些离奇古怪的事情。故事情节设计得好还是不好基本上就看你的东西是否是“人人心中有,但个个笔下无”。

四、细节要真实准确

小小说篇幅短小,不可能有过多的刻画,所以在为数不多的细节描写中,要力求能准确生动地再现情景。这样才能给以真实的感觉,才能打动人心。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边:“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皮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鉴赏:

1、这篇小小说中,主人公至始至终未出场,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从瘦瘦的军人“补鞋送钱”的小事中,折射出当代军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2、“欲扬先抑”法

小小说不能多侧面地刻画人物,只能用几个富有典型的言语动作来表现人物某一个侧面,所以用细节描写表明人物在小说中很重要,用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都是小小说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方向,到一定时候再来揭示真象,使读者猛烈醒悟,可收到加深印象,形成波澜的效果。

今天我请你

妻是小心眼,小吴理所当然就成了“气管炎。”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全国上下都解囊相助,小吴既是干部又是党员,没道理不表示一下心意。在单位,小吴捐了500 ,这是私房钱。兜里就剩下半月的生活费,小吴走到广场时,看到一位露脚趾的老太太捐款,一激动索性来了个财政赤字 。

第二天上班,没钱吃饭的小吴破天荒地找到妻子,嬉皮笑脸地讨饭钱。妻子也很纳闷,平时一贯老实的丈夫怎么会突然有了调侃情趣。妻子掏出10块钱塞给他。单位的政务公开栏里贴着个人捐款的数额,小吴被排在了第一位。妻子来的时候,单位的人都已经下班,一眼就看到 了高居榜首的丈夫的名字。

妻子气冲冲地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门开了,俩人一脸惊讶地对视着。妻子看到,小吴的手里拿着一个吃下半拉的烧饼,桌子上的一杯白开水还冒着热气。

妻子一把把小吴抱住。许久,她拉住他的手哽咽着说:“走,今天我请你。”

鉴赏:从生活中撷取一朵小小的浪花,折射出“妻子”的深明大义,高风亮节,立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另外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爸爸的工资

老汉刚开门就听到:“爸。”

一看是自己的女儿:“俺娃来这么早的。”

“爷爷”、“爷爷”两个外孙也欢快地迎了上来。 “俺娃来这早有啥事?”老汉质疑地问着。

“爸,你两个外孙要上学了,学费不够,凑合了一整还差几百。” “那不会借吗?”

“求人不如求己,向别人借还不如回来寻你。你一月几千块钱的工资。” 两个外孙一人抱着一条腿“爷爷”“爷爷”叫的亲。

老汉看着女儿求助的目光,看着两个平时最疼的外孙,啥话也说不出来了。 刚刚打发走女儿,大儿子俩口走进了门,“爸。” “今个不上班回来做啥?” “爸,回来看你来咧。”

老汉知道这不是心里话,平时很少回来的,肯定有事。 “爸最近身体还好吗?”

“死不了,你放心。”你个没良心的,还知道问候你爸。 “嗯,嗯,俺回来,嗯......。”

“爸,俺回来是想让你给俺帮个忙呢!”妻子一看男人吞吞吐吐的样子就抢先说了。 “做啥呀?”

“单位给职工盖了一座家属楼,价钱便宜,俺跟前钱不够,回来寻你再添些,要不失去机会,以后就不可能再有了”。嘴快的媳妇一气子说了出来。

老汉为难了,跟前攒了些钱,给还是不给,还有老二呢? “爸,你看这事你不管能成吗?”

“爸,这么好的机会你就忍心让你娃失去吗?” 俩口子一人拉着老汉一条胳膊求着。

看着远去的儿子俩口的背影,老汉的腿是沉重的。这会已不辩东西,差点碰到银行的玻璃门上, 多亏了服务人员。出了银行的门,来到街上,站了会才辨明了方向,拔腿向前走去。

刚刚坐到椅子上,二儿媳妇就从里屋出来了,“爸你做啥去了?”

说吧,肯定是一顿训斥,不说吧纸里包不住火。看着儿媳逼视的目光,像一道道刺人的针,老汉心颤了。

“你哥买房......”

“咋,俺哥买房你可给弄钱来?”还不等他说完儿媳就抢了过去。“弄了多少?” “十万。” “啥?十万!”

“啪”的一声,手中拿着的正在擦洗的碗摔在了地上,声音就像一声炸雷,吓了老汉一跳。

“你吃我的,住我的,还吃里扒外,好大方呀,嗯。”儿媳用手指着老汉咬牙切齿地说。 老汉像是做了贼似的畏缩着。 门外走来老汉的侄子,想借钱,刚到门口,听见屋里的声音住了脚,停了一会转身离去。 屋里的训斥还在继续。

儿媳气势汹汹地吼叫着,手指头像是一把锥子。 老汉低着头一言不发。

“你、你、你,你把你的工资卡给我,要不从今开始就断你的伙食。”

老汉鼓足了全身的力气,从椅子上站起来,从箱子取来银行卡,递给了儿媳妇。然后低着头向门外走 去,两行泪水从眼眶涌了出来。

点评:这两篇小小说,形式上短小精悍;内容上,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语言上,朴实无华,意蕴丰厚。

锄禾日当午

早早吃了早饭,王林扛上锄头就要下地了。今年雨水多,庄稼长势好,杂草也跟着疯长。还未出门,村主任推开院门进来,村主任望眼王林肩上的锄头,村主任说:“你公路边上的那片地先不要锄了。”

王林看着村主任问:“为啥?”

村主任叹息一声说:“乡长这两天要下村检查工作,还要亲自铲两条垄的,我想来想去,还是公路边上你的那片地合适,过路人都看得见乡长铲地的。”

王林轻哼一声说:“乡长弄这景干啥!他不铲这两垄谁能说啥!乡长毕竟不是庄稼人。” 村主任说:“乡长这是响应县里号召,提高农业意识,领导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的。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吧!”

王林说:“行,我留两垄给乡长。”

村主任忙扯住就要往出走的王林说:“不行。不是留两垄给乡长的,是整片地都得留着的。”

王林立刻瞪圆了眼睛说:“整片地都留着?这不是瞎闹呢吗!地里的草都快赶苗高了,我不赶紧着铲出来,过两天还铲得出来吗!乡长要铲地,我给他留两垄不就行了吗!”

村主任扯住王林不放,说:“乡长能一个人来吗?各部门得跟人来,总不能乡长一个人铲地各部门的人在地头上看着吧!”

王林一听脸都白了,紧张地说道:“这些人来铲我的地,我的地还要不要了,哪个是会铲地的人啊!”

村主任把住王林的肩膀说:“你不用担心,他们能铲多少?铲不了多大会儿就该腰酸背痛的了,等他们一走,我找几个像你一样的好庄稼把势,有半天的工夫你那片地也就铲完了。这样可以了吧!”

王林望望村主任,村主任把话说到这份上,王林不能不给村主任面子的。王林放下了肩上的锄头。

过了两天,乡长还没有来,看地里已是杂草丛生了,王林焦急地来找村主任。村主任也焦急,说:“我这天天往乡里打电话,乡长这两天实在忙得脱不开身来的,再等个一两天,一两天乡长就来了。”

王林急得火上房,但也只好耐心地等着,两眼望穿地盼着乡长快点来。

又心急火燎地等了两天,乡长还没来,地里的草已经封垄了,都看不见苗了。王林跑来找村主任,王林急得直跺脚地冲村主任喊道:“乡长到底来不来了?草都快把苗欺死了,再不铲地就不用要了。”

村主任也急得直跺脚,抄起电话——已是这天第三次往乡里打电话,乡长秘书接的电话,一听是村主任电话,乡长秘书不高兴地训村主任说:“你一天想打多少遍电话?不是告诉你了吗?乡长现在没时间,这一两天有时间就过去。”村主任刚要说话,乡长秘书已啪地挂了电话。

王林突然怒吼一声:“我不能等了!”

村主任把手里的电话啪地摔在了桌子上,冲王林喊道:“我想等啊!可不等能行吗?乡长管着咱呢!”

王林血红着眼睛喊道:“可那是我的地,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不能看着它毁了啊!” 村主任口气缓下来,说道:“发火闷气都没用,要怨你就怨你的地在公路边上。你也别大喊大叫了,来年我把村里的机动地包给你几亩,补补你今年的损失。”

王林眼里蓄满了泪水望着村主任说道:“村主任,我心疼啊!”

铲地时节过了,乡长也没有来。村主任在确认乡长不来铲地后,急忙忙地来找王林。王林家没人,村主任就忙奔王林家公路边的田地。在王林家的地头上,村主任没见到王林,村主任问坐在地头上悲戚的王林媳妇王林去哪了,王林媳妇抹着泪说:“王林打工去了,王林他一见这片地,他就心疼得不行。”

村主任望着已是杂草纵横荒芜了的王林家的田地,感到心里刺刺啦啦地疼。

秋日的一天,乡长下来检查秋收,乡长看到公路边上有一片荒芜的田地,地里一人来高的杂草在微风中摇摆出一片枯黄一片悲凉。乡长有些心疼,不高兴地说:“这么好的一片地,怎么说扔就扔了呢?”

跟在乡长身后的村主任犹豫了一下,说道:“出外打工去了。”

乡长立刻面容严肃地说道:“锄禾日当午,种地是辛苦,出外打工难道就不比种地辛苦吗?看来,农民外出打工把地撂荒的问题也该提上工作日程了。”

【鉴赏】

这篇小小说不论是描写乡村现状,还是叙述基层官场风波,都有真实生活的朴素,有巧妙构思的精致,在冷静的叙述中,流露出对社会与人生的独到细微观察与思考。

在《锄禾日当午》中,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的视察,村主任特意选取了一块临近公路边的农田,既方便乡领导下乡耕作,又有利于宣传效应。领导日理万机,到访的日子总是定不下来。而这边地里的草却越长越高,终于把好好的庄稼给彻底吞噬掉。村民王林心疼被延误的农田,愤然弃田外出务工。待到乡长下乡检查,已是秋收时节,乡长看到荒芜的田地同样颇为心疼。从春耕到秋收,一块农田硬是被人为所耽误,农民心疼,领导心疼,此心疼与彼心疼,诸多滋味,令人啼笑皆非又难以言说。荒唐、荒诞到黑色幽默,生活中此类事情,耐人寻味。

失去阳光的日子(小说)

三年前,他路过一处叫阳光塘的地方。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生命中就没有了阳光。

一个农妇,在阳光塘丢失了装有一万元钱的袋子。而他,据说是后来唯一经过的人。这一万元钱,是农妇多年的积蓄,农妇因丢失这笔钱而痛不欲生。那农妇一味地怨恨他,这种怨恨就成了他无法承受的屈辱。

在无休止的谩骂中,他的家一次又一次地被翻箱倒柜,然后自己养的牲畜莫名其妙地死去。最后,连他的亲人都认为他捡了人家的钱,让他赶快把钱交出来。而他大哭:“我真的没有捡到啊!”

农妇的家族很庞大,他们一次次威胁和恐吓,让他的妻子无法忍受。在快过年的时候,他的妻子不辞而别,从此两年多没有回来。

他成了一个道义上完全失败的人。他说:“如果我有一万元钱,我认了,我只想赎回以前的正常生活。可是,我现在没有钱啊!”

第二年,陷入绝望中的他对农妇说:“我真没有捡到你的钱,如果你能放过我,我愿意进城打工挣钱给你。

从此,他去城里打工。而农妇说:“他带了钱,逃了。”

两年后,他回来了,真的带回来一万元钱。当他把一万元钱交给农妇时,农妇没说一个字。他走出她的家门时,农妇说:“站住,我的利息呢?”

他站定,惶惑地说:“我只有这一万元钱啊。” 他又进城了。

阳光塘在那一年被一位村民承包了。这位村民抽光了阳光塘里的水,开始清淤。塘底有许多鱼,许多村人围着观看。后来,一个塑料包被哪个村民挖出来,发现里面是一沓湿漉漉的钞票。

他被村人找回来了,那个农妇在他面前痛哭流涕,一再向他忏悔,说不该把怨恨发泄在他身上。而他平静地看着农妇说:“没事,你回吧,我明天还要赶回工地上班呢。”

第三年春节,他回来了,后面跟着他妻子。他根本不像一个三十出头的人,一头花白的头发令人触目惊心。

听说,这年除夕夜,他放了一宿的炮仗。第二天,屋前满是红花花的碎纸。 【赏析】

文章讲述的故事是让人深思的,可以说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折射了生活的本相,让人回味!

站在“他”的角度来解读,“他”的遭遇是够得上悲惨的,妻子离去,家庭破裂,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去打工,为了偿还本不属于自己的“债务”,精神上的打击从他三十多岁便白发满头就可以窥探一二。这里让人想到《一枚古金币》中的主人公,为了让妻儿吃一顿饱饭,多年来承受着“贼”名的精神压力,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而这位年轻人呢,从道德层面来看是值得肯定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面对他人的斥责乃至亲人的误解,这种以德报怨的精神境界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年轻人是否表现得太软弱呢?在社会法制日益成熟的今天,仅仅因为对方是一个大家族的成员,就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这是为了保全自己还是为了亲人不受伤害?但妻子最终也因为无法忍受而选择离开,从这点来考量,岂不是太冤了?缺乏法律意识以自保,缺乏反抗精神以辩是非,遭受长期的误解而不知道使用法律的武器,从而不得不忍受精神的折磨,这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当这名妇人在他面前忏悔时,他的表现是宽容呢,还是懦弱或者麻木?不得而知!

年轻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但也可以从文章中看出宗族势力的影响之大,特别是在农村,边远农村更严重!推进法制建设向前发展的道路也是任重道远!

从女子的角度来看,倚仗族权的强势,将个人意愿强加于人,并仗势欺人,都折射出世事人心的险恶与炎凉!

所以,文章的主题虽是在弘扬那种宁亏自己不损他人的高尚情操,但是同时也表明,一味地妥协退让而求得一时的安稳,恰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对于有些得理(何况并没得理)的人,一味退让,无异于慢性自杀!积极地对待,才可能有最好的选择!

这篇小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从各个角度去解读都会给人各种不同的感受。就像棱镜,反射面越多,留给人思考的空间越广阔,魅力越无限!

全国微型小说一等奖

——《病》

又住进了医院,病是老毛病,单位、邻居、朋友见惯不惊,没有几个来看望他的,很是落寞。

这次,他有不祥的预感,住院才不几天,人们就络绎不绝的来看望他。有单位的领导、同事,有邻居、朋友,有些过去从不来往,甚至很少说话的人也来了。大家都是大包小包的拿着,鲜花、水果、各种包装精美的营养品堆了一病房。大家还都说着同样的安慰话,连医院领导也亲自过来问长问短,医护人员从未有过的热情周到,更使他惶恐不安。

他喃喃自语,看来这回是真的不行了!看望他的人愈是宽慰他,他愈是心冷?? 很快,在外地工作整年很难回家的儿子也都赶了过来,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吗? 他拉着儿子的手,绝望的问:“儿啊,你老实告诉我,我还有多少日子?”

儿子俯下身,轻轻说:“爸,你说什么呢?没事的!院长都说了,你身体无大碍,再住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他情绪更糟,不能自抑:“儿啊,你不要再骗我了!这次这么多人来看我,你那么忙都专程赶回来了,我一定是大限到了,活不了几天了!”

儿子笑了笑,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爸,我调回本市当市委书记了。”

点评:这篇微型小说,截取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含蓄而又尖锐地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画:趋炎附势,追名逐利。尽管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巧设悬念,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儿子的神态、语言描写戏谑而风趣,一是巧妙地诠释了上文的悬念;二是巧妙地道出了一篇之意。

他喃喃自语,看来这回是真的不行了!看望他的人愈是宽慰他,他愈是心冷?? 很快,在外地工作整年很难回家的儿子也都赶了过来,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吗? 他拉着儿子的手,绝望的问:“儿啊,你老实告诉我,我还有多少日子?”

儿子俯下身,轻轻说:“爸,你说什么呢?没事的!院长都说了,你身体无大碍,再住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他情绪更糟,不能自抑:“儿啊,你不要再骗我了!这次这么多人来看我,你那么忙都专程赶回来了,我一定是大限到了,活不了几天了!”

儿子笑了笑,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爸,我调回本市当市委书记了。”

点评:这篇微型小说,截取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含蓄而又尖锐地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画:趋炎附势,追名逐利。尽管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巧设悬念,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儿子的神态、语言描写戏谑而风趣,一是巧妙地诠释了上文的悬念;二是巧妙地道出了一篇之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zj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