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改造

更新时间:2024-02-01 16:5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包括栽培年份较长,树势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这类茶园产量都低,但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如改造得法,还可以增加短期的收益。这类茶园目前安徽省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单产的提高,所以,对于低产茶园的改造是茶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已列入全国七省茶叶技术推广项目。

1.低产成因和面貌 低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指一定的时间、地点而言的。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缺棵严重,采摘不合理等,表现出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2.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措施,应针对茶园面貌有的放矢进行。综合安徽省各地经验,主要为改树、改土、改园、改采管制度,称“四改”。然而从长远观点看,应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重新种植,即改种换植。

(1)改树: 改造树冠应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刈。凡树冠衰老、生产枝出现枯枝死干或“两层楼”现象,骨干枝不健壮的半衰老茶树适用重修剪,树冠和骨干枝很衰老,有的骨干枝已枯死,苔藓、地衣丛生,病虫害严重,产量极低的衰老茶树,则用台刈的方法改造。 重修剪与台刈的时期,技术要求如栽培管理所述。改造前应施有机肥和改造后施化肥,以保证改造后新梢的生长。

(2)改土: 低产茶园除了茶树本身衰老以外,还由于土壤太板结、水土流失等原因,改土首先是深翻土壤,深耕50厘米,同时施下有机肥;其次对土层浅的茶园要增加客土,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复壮茶树根系。

(3)改园: 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对30℃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30℃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茶园;缓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条植。同时,修筑好道路网和排灌系统。改 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以茶苗补缺。移栽的技术参照前面所述。

(4)改革采、管制度: 这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措施。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还要合理采摘,注意留养,切忌“一扫光”。以上“四改”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技术措施,必须全面结合进行,才能巩固改造成果,变低产为高产。

金桥·金钥匙·金光大道——黄山区实施科技富民工程纪实

来源:黄山日报头版头条 2006-4-21 11:42:25 阅读次数:200 相关评论:0 条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字体:大 中 小】【刷新】【返回】【打印】【关闭】

黄山日报4月14日

阳春三月,春雨潇潇。沐着春风春雨,我们走进黄山区,在绿色茶园、在蔬菜大棚、在田间地头,细心的人们都会发现,这宛如春风化雨,正一点点沁入人们的心田。

科技示范,为农民搭起一座金桥

近年来,黄山区紧贴农业生产第一线,面向千家万户农民,建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示范园、农村科技示范户等农

大力提高实用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成果。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茶科所专家技术力量,在黄山毛峰茶叶科技示范基地设立了

实现专家和农户对接,建立起一条科技快车道。2005年,黄山区共引进茶叶、粮油、果蔬、畜牧、食用菌等新技术、新品种和新

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基地)90多个,培育区级农村科技示范户100户。

该区通过开展科技示范,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如灵芝产业基地大力推广套袋集粉技术,灵芝孢

高,亩净收入15000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整个基地每年可为500-600户农民增收300万元;太平猴魁苗圃基地从1个发展到副其实,成为农村引进成果、辐射技术的有效载体。

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每个乡镇都有科技示范园和基地,坚持“科技入园”,不断向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

黄山区十分重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近年来,共培养区、乡、村三级科技示范户1441名,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年为科技示范户赠订《农村百事通》,并在科技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

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培训,使他们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006年开始,进一步扩大区级科技示范户队伍,对示范户实行动态

甘棠镇立新村是黄山区的一个城中村(2005年6月撤村改居),该村依靠科技进步狠抓农业发展不放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

农之路。村民戴桂琴承包了村里的一个水库,改养鱼为养、钓结合,注重科学养鱼,并向旅游业发展,走养、钓、游之路,年收入

年,针对两村民组160多亩无人耕种的抛荒田,村委会提出“连片承包、集约经营”的建议,共产党员王成有在村里支持下,和

为期20年的经营权有偿转让协议,先后投入18万元购置农机具、建粮仓和晒场,在耕作中采用软盘育秧、抛秧插秧、水稻直播

施肥、使用无公害农药统一植保保证米质,既省时省力省投入又丰产增收,2003年收粮6.7万公斤,收入8万元,2004年收粮8月,王成有出席了省农村致富带头人表彰大会。

12万多元,2005年收粮7.8万公斤,收入10万多元,昔日的抛荒田如今变成了丰收地,一举成为全镇首家百亩以上水稻无公害

如今,科学种田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黄山区农村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两三百斤靠力气,四五百斤靠化肥,七八百斤靠科学。”科技示范,为广大农民群众架起了一座通往致富道路的金色桥梁。

“科技110”,送给农民一把金钥匙

在黄山区,提起“科技110”,很多农民都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科技110”,确实是我们致富路上的好帮手。2005年

先开展了以“科技110”为载体,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科技110”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组。联合各乡镇共拿

有乡镇配备了“科技110”专用电脑以及打印机、摄像头、话筒和牌匾,对乡镇科技副职和“科技110”信息员进行专业技术培

110”服务平台由区乡二级构成,区一级建立“科技110”专家咨询服务中心、“科技110服务网”和“科技110”热线电话。“

询服务中心以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为骨干,将全区各行业有特长的专家组织起来,专门提供技术、政策、信息咨询及现场指导

服务网以区科技信息网为基地创建,用户通过此平台,可直接在网上向专家提出问题,专家及时答复,还可直接与省内外其它专技110”服务站和农民个人、企业应用终端。

技110”热线电话设在区农技推广中心,专家及时答复群众咨询,并将问题答复发到“科技110”服务网上,供大家参与。乡镇一

“科技110”通过运行以来,从服务“三农”已扩展到为群众创业、为企业提供科研、生产、销售各环节服务。发布各类科

读量达10476人次,及时发布病虫情报33条,收到咨询信息175条,发布产品供求信息45条,查阅量达14640人次。甘棠镇养

粪信息后,吸引区内外许多求购电话,该户准备购置烘干机生产干鸡粪;仙源镇食用菌大户发布黑木耳供应信息后,许多客户来技110”联系定单11起,销售额达到400万元,服务范围已扩展到为企业提供科研和产、加、销各环节技术服务。

售渠道;新华乡松香厂等企业通过网络宣传后,产品销路很快打开;永丰机电有限公司2005年网上销售达300多万元。到今年

今年初开始,为进一步完善“科技110”服务体系,黄山区科技局为100户区级农村科技示范户免费提供“96800信息通”

日,“科技110-96800信息通”首次现场演示会在新华乡兴办,新华、新丰、永丰三乡的科技示范户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演示和培 “科技110”,如同一把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宽。

科技培训,为农民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为把科学技术真正送到农民手中,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近年来,黄山区将科技知识的传播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结合

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科技知识讲座、现场指导、科技咨询、赠送科技资料等形式扎实开展各类技

农民达到2.5万人次,农村广大农民普遍接受了新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推广普及了种、养加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如

围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等主题.组织区直十多个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开展街头大型科技咨询宣传和图片展示、播常到农村巡回科技服务,举办技术讲座,传授栽培技术,解答群众疑难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识讲座,科技小分队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目前,科技活动周已经成为该区一项传播科技思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重大

2005年12月,该区科技局成功举办了安徽“科技成果网络视频发布洽谈会”,主会场设在省科技厅,黄山区设立四个分会44项技术难题,得到专家详细解答,为技术供需双方构建了便捷快速的交流互动平台,开创了该区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连线,远在合肥的专家和黄山区企业、科技示范户代表100多人实现了“点对点的在线交流,面对面的网上沟通”,现场解答疑

茶业是黄山区农业的一个支柱,覆盖全区一半的农村人口,发展茶叶经济是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围绕黄山名优业开发”,被科技部、财政部审批立项。

发,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科技富民强区领导组,区科技局依托安徽农业大学提出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黄山区围绕科技兴茶,在抓好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基地、优良种苗苗圃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和安徽农业大学、省茶科所建立

从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产管理、加工、有机化、宣传促销、品牌建设等整个茶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利

茶业科技水平,确保更大范围的农民在更高层次上增收。3月16日,区科技局又一次向新明乡赠送4.5万余株柿大茶良种茶苗

和培训,帮助贫困户发展名优茶生产,提高致富能力。去冬今春以来,该区实施了太平猴魁基地建设、猴魁茶核心产地三合到猴80多套,全区茶叶方面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进一步促进了茶业发展。

口茶叶观光园,天翠公司茶叶深加工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茶叶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0多,新建、改造茶叶加工厂l0余

科技培训为广大农民铺就了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金光大道。2006年春节,甘棠镇立新村一位农民兴高采烈地在新落成的大楼

写的对联,上联是”想当年,打土墙,建草房,艰难度日”,下联是“现如今,前高楼,后大厦,生活小康”,横披是“科技兴

陇南市茶叶产业开发“十一五”规划

2006/08/11 陇南市科技局

我市是甘肃唯一的产茶区,茶叶是我市的一项具有明显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产业,是文县、武都、康县振兴地方经济、帮助农民脱特色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快茶叶发展步伐,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制定陇南市茶叶产业开发“十一五”规划。

一、 生产现状

“十五”期间,茶叶产业在市、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上下齐心协力,通过五年的苦抓苦干了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产茶基地。茶园面积由“九五”末的2.48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9.量由38万公斤增长到71万公斤,产值由578万元增长到3120万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75439%。全市茶园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有4.56万亩茶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810亩茶园获得有机康县被命名为全省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市拥有茶叶加工生产企业21个,个体加工486

械600台(套)。茶叶生产已成为茶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茶叶产业在“十五”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先进茶区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忍忽视的问题系良种推广滞后。全市80%以上的茶园都是从外地调进茶种直播茶园,远低于南方茶区水平;二是营管理粗放,效益低;三是加工水平低。加工企业设备和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落后,中高档茶叶的30%左右。四是市场混乱,品牌杂乱,优劣混杂。产、加、销服务不配套。

同时,我市茶叶产业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是自然环境好,茶叶产区森林植被覆盖率较高,无工业污染,具备了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的环境条件;二是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宜茶面积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茶叶品质好,内容物丰富,粟香浓郁,滋味醇爽,是天然的绿色保健市委、市对茶叶产业开发高度重视,从而为产业开发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开发思路、奋斗目标重点工作

(一)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种更新、品质改良、名牌创新为重点,以无性系良种化茶园口,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目标,基地建设和加工营销并举,扩张总量和提高质量并重,依靠科理,开拓市场,增加效益,大力开发名优茶和有机茶,高起点、高标准实现全市茶叶跨越式发展

(二)奋斗目标:茶园面积在现有9.3万亩的基础上,到2010年达到20万亩,产量由71万公斤万公斤,其中名优茶产量要占到总产量的70%以上,产值由3120万元增长到2亿元。 ( 二)、工作重点

“十一五”期间,茶叶产业开发要以项目为依托,抓好产业开发。

1、抓好陇南市茶叶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十一五”期间,新起点、高标准建园,凡川坝河谷地及有灌溉条件的地块都要建成无性系良种化茶园,坡地茶园建园,但品种要纯正。三个县的育苗基地要加快良种引进及繁育步伐,做到苗木自给,同时对部分坝地劣质老茶园逐步进行淘汰,建成无性系良种茶园,逐步提高我市无性系良种化茶园比例,三一个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面积各100亩。引进全国名优品种进行无性繁育,为陇南茶叶基地发新提供优质种苗。促进陇南良种化茶园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末全市无性系茶园比例达到40

2、抓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陇南茶区环境优良,为发和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来越高,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已是陇南茶叶产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十一五”期间,要进准化生产管理,从茶园建设、管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禁止在茶园施残留的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绿肥、饼肥及微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及矿物源生态茶园,开发绿色食品茶园及有机茶园,争取全面实现绿色茶生产,部分茶园实现有机茶生产,品,创建名优品牌。

3、抓龙头企业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我市茶叶近几年结合退耕还林面积发展较快

业的发展和面积发展并不协调,有些乡镇每年以几千亩、上万亩的速度发展,但加工尚处于空白状组建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加农户的集约化生产,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面发展比较集中的产区应及早准备加工配套服务,鼓励社会各界或外地客商到陇南搞茶叶加工及产展加工企业,促进茶叶加工规模化发展,扩大茶叶产业附加值。另外,要整顿、规范现有加工、组建集团公司,开展产加销配套服务,实现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的

4、抓名牌产品开发。陇南茶叶品质优良,但加工相对落后,名优茶比重相对较低,今后陇南茶叶质量、创品牌,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提高,加强宣传扩大知名度,创名牌、树品牌

5、组建茶叶协会。争取在“十一五”成立陇南茶叶协会,在协会的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统一茶叶茶叶档次,增强我市茶叶的市场争竞力。 二、 保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要充分利用农业专项、扶贫、以工代赈、财源建设等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要把茶园建设和退耕还林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靠政策扶持资金,增加对茶叶产业的投入;同时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引导农户自酬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茶叶产业开发的投入,确保我市茶叶产业行。

2、实施科技兴茶战略。要切实抓好重大技术措施推广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广无性良种繁育茶园建设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名优茶加工技术及茶叶贮藏保鲜技术,

叶生产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除了加强科技单位技术力量及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外,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快科技示范大户的培养,通过示范户传、帮、带,使每户茶农尽快掌握先术。

3、健全服务体系。在产茶重点乡镇要在强化县一级、完善乡一级服务体系的同时,发展村一级服建村级协会,发展科技示范大户,并以乡村技术服务体系为依托,抓好技术措施的落实,力争使末每户茶农至少有一人掌握茶叶生产技术。

4、进一步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茶叶产业开发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市、县(区)分别在“十五”茶叶产业开发协调领导机构,并设立了办公室。今后,三县(区)及18个茶叶种植重点乡镇要把

做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形成“一乡(镇)一品,以茶为主”的农业集中力量进行茶叶产业开发。

附:陇南市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十一五”规划表

关于农民知识化培训工作计划安排的通知

2004年8月10日

各乡镇、各有关单位:

根据温州市“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总体要求,为加快我县茶叶特产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茶、果农的科技水平,提高茶、果产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今年继续开展茶叶特产技术培训。1~4月份,已在有关乡镇培训19期,880人次。5~12月计划培训750人次。培训计划见附表。 附:2004年度农民知识化培训(茶叶特产)计划

泰顺县农民知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泰顺县茶叶特产局

二○○四年五月三十一日

2004年度农民知识化培训(茶叶特产)计划

时 内 容 间 1 1、茶叶制作技能培训10期 培训人次 650 泗溪、松洋 80 150 雅阳、百丈 80 百丈、联云、仙稔、万排、柳峰、大安 300 雅阳、柳峰、松洋、仕阳、百丈、万排、彭溪、东溪、泗溪 100 联云、新浦、大安、彭溪、泗溪、东溪 270 司前、百丈、筱村、新浦、松洋、雅阳、三魁 计 划 培 训 训 培 地 点 备注 百丈、筱村、雅阳、彭溪、柳峰、仕阳、万排、仙稔 已 至 2、杨梅、梨等果树高接换种技术培训4期 4 3、果树栽培技术培训5期 月 5 1、茶树良种扦插技术培训 至 2、茶叶无公害生产知识培训 12 3、茶叶加工技术培训 月 4、特产技术培训 合 计 1630 临沧市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2006-08-24

云南省临沧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市农业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抓住国家农业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机遇,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走出了一条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新路子。

一是立足产业抓培训。近几年来,临沧市农业局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作为“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以及科技入户等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了全市传统农业产业的提升和特色产业的加快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速加快。2006年市农业局抓住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机遇,重点选择茶叶、甘蔗、橡胶、烤烟、木薯等特色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的沧源县、双江县、临翔区,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需求,采取以村为基本培训单元,以县(区)为单位组织申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做到在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选择特色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农民,有针对性地适时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坚持在培训中讲求实效,让农民真正学到技术,真正成为懂技术、用科技的新型农民。目前,三县(区)已有60个村、3000名农户自愿申请申报了茶叶、甘蔗、橡胶、核桃、木薯、烤烟、油菜、水稻、玉米、冬马铃薯、无公害瓜果蔬菜以及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和种草养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二是创新思路谋发展。今年以来,市、县(区)农业部门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培训方式,一改往年抽派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组,采取以会代训、发放资料、入户宣传等传统的农业科技培训模式,转变观念、创新思路,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分开招标并择优确定培训机构,同时根据示范村和农民的需求、“一村一品”和进村办班指导的总体要求,由激活人才与技术优势,提高农民群众务农技能和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的目的。目前全市已有12家教育培训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民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三县(区)项目办公室申请承担培训任务。 三是强化措施求实效。为将临沧市2006年新型农民科培训项目真正做出实效、做出亮点,市农业局在项目运作中,通过培训任务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印发2006年第一批财政项目指南的通知》和《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06年财政项目支出指南的通知》精神,临沧市农业局于2006年4月4日组织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对全市2006年计划申报国家和省重大农业项目进行了研究,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纳入《临沧市2006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点》来抓,并于8月1日安排了沧源县、双江县、临翔区三县(区)在“农业科教信息网”下载学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办法》,按有关要求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组织申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支持;第二,及时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构。申报2006年国家和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三县(区),及时组织成立了由县(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区)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办公室设在县(区)农业局,由县(区)农业局长或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第三,认真遴选确定示范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三县(区)农业和财政部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分析所有申报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其提出培训内容、培训要求的基础上,认真遴选并最终确定了60个村作为全市2006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示范村,做到村村有产业基础,有培训对象,有培训需求、有培训场地的“四有”培训示范村,为培训机构进村办班指导、办出特色、培出人才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第四,合理编制项目培训方案。为使专家组招标择优确定培训机构提供科学合理的评审依据,三县(区)农业和财政部门及时将遴选出的示范村提出的培训内容和要求,在县(区)农业局政务公开栏和“临沧农业信息网”上进行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培训机构,并要求申请的培训机构向县(区)项目办公室提交切合实际

县(区)农业部门与中标培训机构签订项目培训合同,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和培训目标,以达到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

强化各项措施,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力求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实用人才。首先,

的培训方案,明确具体的培训对象、每次办班时间、办班内容及教师、培训教材和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全市2006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做出实效奠定基础;第五,加强项目痕迹管理。严格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为项目检查验收提供依据。 临沧农业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3d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