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

更新时间:2023-11-06 18: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页岩气动态

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主办 2015年6月15日

中国地质学会非常规油气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目 录

资源管理 ..................................................................................... 1 调查评价 ..................................................................................... 4 勘查开发 ..................................................................................... 6 技术进展 ................................................................................... 12 交流研讨 ................................................................................... 15 国外动态 ................................................................................... 16 综述分析 ................................................................................... 20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资源管理

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的要求,全面掌握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查开发动态,更好地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2015年6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组织召开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出席座谈会并作题为《能源资源地质调查总体部署》的主题报告。

李金发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能源地质调查部署思路、主要目标、工作定位以及工作部署等情况,他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加强能源矿产勘查开发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将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作为地调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重中之重,在今后6年当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充分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实现我国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重大突破。

会议发布了《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局部实现规模化开采,整体处于初期阶段。国土资源部2009年10月份在重庆市綦江县启动了中国首个页岩气资源勘查项目,这标志着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中国正式开始这一新型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截至2014年底,累计投资230 亿元。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 个,面积17 万平方千米,在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等地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页岩气三级地质储量近5000 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地质储量1067.5 亿立方米,建成产能32亿立方米/年,累计生产页岩气15亿立方米(2014年生产页岩气13 亿立方米)。

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展示良好勘查开发前景。调查显示,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地层是我国页岩气主力层系,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为最优层段,占全国页岩气资源量的20%。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突破领域扩大,贵州习水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川西南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首获高产页岩气流;中生界陆相在新层系获得页岩气发现;华北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在新领域获得重要发现。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创建“沉积是基础、保存是关键”的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和成藏模式;形成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体系,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建立了具有严格工艺流程、“井工厂”作业、土地节约利用的绿色开发模式。

1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2015~2020年,中国地调局部署《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强化基础性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力度。实施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设置一批重点项目,围绕南方古生界海相、华北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等领域,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战略选区和勘查示范。一是全面摸清页岩气资源家底;二是创建复杂构造海相页岩气、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理论;三是形成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和标准体系;四是圈定80~100个页岩气远景区,提交100~120个有利区,为企业提供勘查靶区,为“十三五”末年产300 亿立方米目标实现提供基础支撑。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财务司、规划司、开发司、储量司、部油气储量评审中心、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化总局、中国中化、中国华电、中国煤地、中国神华、中联煤、中石油、中石化、延长油矿、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直属单位等30余家单位的9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2015年6月10日)

《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发布。6月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座谈会,发布《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继重庆涪陵率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之后,石油公司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等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加快页岩气产能建设,有望形成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

据了解,中国石化在重庆涪陵区块获得页岩气三级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截至2014年底,涪陵区块开钻页岩气水平井131口,投产75口,2015年计划生产页岩气35亿立方米。在贵州习水,中国石化在綦江南区块实施丁页2HF井,压裂测试获日产10.52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有望成为继涪陵页岩气田之后中国石化的第二个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中国石油在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区块实现页岩气勘查突破,获得三级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威远区块实施的威204井初始日产量 16.5万立方米,长宁区块宁 201井测试产量每日15万立方米,云南昭通获得最高每日20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延长石油稳步推进陆相页岩气示范区产能建设,截至 2014年底,初步落实三叠系含气面积250平方千米,概算页岩气地质储量 387.5亿立方米,建成年产能 2000万立方米。

《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还显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体系,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页岩气勘查开发基本实现绿色环保。国土资源部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已初步形成技术标准体

2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系。石油公司借鉴已有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形成了页岩气钻井工程、采气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等百余项技术规范和标准。

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页岩气调查是2015年重中之重的工作,总投入达到6.8亿元,确保实现2015年65亿立方米、2020年300亿立方米的产量规划目标。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年6月10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提供页岩气勘查靶区。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点上取得重大突破,但面上尚未展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力度,实施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加大资金投入,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战略选区,为实现“十三五”末年产300 亿立方米的目标提供支撑。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页岩气开发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措施,中央、地方和企业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页岩气勘查开发,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局部实现规模化开采,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多、分布广,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调查显示,南方下古生界海相地层是我国页岩气主力层系,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为最优层段,占全国页岩气资源量的20%。

页岩气资源调查在多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突破领域扩大,贵州习水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川西南威远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首获高产页岩气流;二是中生界陆相在新层系获得页岩气发现,如川西三叠系须家河组、川东北下侏罗统获得工业气流;三是华北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在新领域获得重要发现,如南华北、鄂尔多斯等盆地见页岩气流。

页岩气地质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创建了“沉积是基础、保存是关键”的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和成藏模式;形成了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体系,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建立了具有严格工艺流程、“井工厂”作业、土地节约利用的绿色开发模式。

据了解,2015-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部署《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实施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围绕我国南方古生界海相和华北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等领域,开展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战略选区。全面摸清页岩气资源家底;建立复杂构造海相页岩气、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形成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页岩气勘查开发技术和标准体系;圈定80~100个页岩气远景区,提交100~

3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120个有利区,为企业提供勘查靶区,为实现“十三五”末年产300 亿立方米的目标提供支撑。

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始于2009年,截至2014年底,累计投资230 亿元。全国共设置页岩气探矿权54 个,面积17 万平方千米,在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等地取得重大突破,获得页岩气三级地质储量近5000 亿立方米,其中探明地质储量仅1067.5 亿立方米,建成产能32亿立方米/年,累计生产页岩气15亿立方米,其中2014年生产页岩气13 亿立方米。(央广网,2015年6月10日)

全国首个专业页岩气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渝成立。重庆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宣告成立。公司的成功组建,标志着全国首个页岩气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诞生。

重庆页岩气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市政府批准建立,由市国土房管局和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10亿元组建,分别由下属单位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和重庆广泰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出资代表具体实施。

该公司主要开展页岩气及相关领域的股权投资及投资咨询服务,将借助重庆市在页岩气资源、管理、技术、投资开发等方面的平台体系优势,致力于打造全国第一只运行规范的页岩气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重庆晨报,2015年6月13日)

调查评价

局油气调查中心现场踏勘安页1井井位。5月29日-6月5日,为推动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进展,加快南方页岩气发现,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页岩气调查室联合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开展了安页1井井位踏勘工作,并与贵州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二维地震解释方案进行交流。

项目组人员与贵州省地质调查院重点对正安向斜进行踏勘,目的层系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区内地表条件复杂,地形高差大,平均海拔在650米左右,最高海拔达760米。在二维地震勘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图、地形图等资料,对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地层定点观察记录、产状测量,结合地表情况进行井位优选等工作。区内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北东向,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不太发育,黑色优质页岩厚度20余米,页理和笔石发育。通过现场踏勘,初步在向斜西翼确定备选井点4个。此外,室项

4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目组人员与贵州黔能页岩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踏勘情况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了研究区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方案,进一步落实隐伏构造,降低钻探风险。

通过野外踏勘与交流,项目组对研究区情况和地震资料有了更深入认识。近期研究人员将尽快开展二维地震资料重新解释、地下压力预测、井位部署论证、井位确定后的高精度电法勘探以排除浅层岩溶风险等工作,确保页岩气参数井的顺利实施。(中国地

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2015年6月8日)

桂中坳陷页岩气调查井钻探工程—桂页1井顺利完成野外施工。2015年5月2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广西组织专家对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五勘探队承担的“桂中坳陷页岩气调查井工程”进行了野外施工现场验收。

验收小组在钻井现场听取施工单位工程汇报后,对本钻井原始资料进行了检查(包括实物岩心资料、钻井原始资料、钻探工程班报表、简易水文观测记录、钻具丈量记录、原始地质编录、现场解吸原始记录、气测录井原始记录等)。随后,专家组在现场针对目的层段岩性变化及含气性与承担单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详细询问了井场钻机、测录井设备的运行情况。

该井自2014年10月11日开钻以来,历时6个多月完成进尺1205.50m,收获岩心1154.74m,全井收获率达96%;自上而下钻遇上泥盆统榴江组,中泥盆统罗富组、纳标组,下泥盆统塘丁组、益兰组、那高岭-莲花山组;钻穿泥盆统目的地层102.8m终孔,达到了合同要求;并按照合同对全井段进行了测井及录井作业,完成了合同要求的工作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官网,2015年6月1日)

武陵山项目组赴武汉推进秭归地区二维地震工作。为调研南方页岩气工作进展情况,推进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以下称局油气调查中心)页岩气调查工作,5月28日,武陵山地区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组一行3人赴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称武汉地调中心)及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调研工作。地调局油气调查中心会同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等相关单位领导与专家,就2015年度南方中下扬子地区页岩气调查工作交换了意见,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湖北秭归地区页岩气调查方案与湖北省地调院和东方物探公司的专家进行了交流。会上,三家单位充分介绍了工程部署前期准备工作,在综合考虑了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后,与会专家初步得出了秭归地区二维地震工程联合实施方案,方案统筹了油气

5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调查中心和湖北省地调院的二维地震工程、地质调查井和参数井工作量,在最大程度上优化了部署方案,避免了重复工作,为页岩气参数井的部署和发现提供支撑。

通过两天的调研,各相关单位充分交流了现有工作部署及未来工作调整方向,推动了武陵山地区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的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本年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官网,2015年6月1日)

青海四勘院承担的页岩气子课题通过评审。由青海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实施的“柴达木盆地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子课题日前顺利通过成果报告评审。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下达,共有4个子课题,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及邻区页岩气选区研究”、“南祁连残余盆地群构造特征研究”、“祁连盆地俄堡地区页岩气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特征研究”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化探测量”,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地球环境研究所4家单位承担实施。至此,“柴达木盆地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子课题工作任务已全面完成,下一步将进入总体报告的编写和审查阶段。

(中国矿业报,2015年6月13日)

湖南省编制了页岩气地震勘探地方标准。由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带头起草编制的《湖南省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规程》日前通过专家的会审。这一地方标准的编制,填补了湖南省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规程标准的空白。

该规程内容基本反映了我国在页岩气地震勘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同时在地震勘探的工程设计、资料采集、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指标等方面能满足页岩气地震勘探的工作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国矿业报,2015年6月

9日)

勘查开发

我国形成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页岩气资源调查报告(2014)》。该报告显示,继重庆涪陵率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之后,石油公司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等页岩气勘查开发示范区加快页岩气产能建设,有望形成多个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基地。

中国石化在重庆涪陵区块获得页岩气三级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地质储量

6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1067.5亿立方米。截至2014年底,涪陵区块开钻页岩气水平井131口,投产75口,2015年计划生产页岩气35亿立方米。而在贵州习水,中国石化在綦江南区块有望成为继涪陵页岩气田之后中国石化的第二个页岩气商业开发基地。中国石油则在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区块实现页岩气勘查突破,获得三级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威远区块实施的威204井初始日产量16.5万立方米,长宁区块宁201井测试产量每日15万立方米,云南昭通获得最高每日20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中国石油加快推进以上三个区块页岩气规模建产。2014年,30个产建平台已完成钻前28个,10个备用平台全部启动,开钻井96口,建成产能7亿立方米,全年生产页岩气1.6亿立方米。同时,年输量15亿立方米的长宁外输管线建成投运。(经济参考报,2015年6月11日)

威页1HF井测试选段和改造施工方案审查通过。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组织领导、专家分别审查通过了《威页1HF井水平段测试选段地质建议》和《威页1HF井水平段压裂改造施工方案》。

威页1HF井是西南油气分公司在川南地区部署的第一口以龙马溪组底部高伽马优质页岩为目的层的预探水平井,该井是西南油气分公司取得川南海相页岩气勘探突破的关键。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非常规研究人员对威页1HF井实施情况,导眼段目的储层综合评价、水平段综合评价等情况做了系统详细的阐述,最后根据综合评价成果并结合井眼轨迹情况,提出水平段分段建议,以及改造需求。审查组认为,威页1HF井测试选段地质评价工作非常全面到位,为工程选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支撑,为施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下步工作中要加强对威页1HF井测试施工的跟踪工作,加强地质与工程的一体化工作,同心协力,确保威页1HF井顺利获产。

审查组在审查威页1HF井压裂施工及完井试气方案后认为,威页1HF井水平段地质情况清楚,工程实施方案与地质评价及分段结合紧密,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优化后即可向总部提出改造实施方案建议;威页1HF井是中石化在威远-荣县探区的首口页岩气专探水平井,该井在本区勘探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建井过程中“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成效显著,井眼轨迹控制取得良好的成果,希望后续压裂改造过程中再接再厉,实现本区页岩气勘探的重大商业突破。(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年6月12日)

中石化勘探研究院获取桂中地区第一手页岩气实物资料。桂页1井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部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吾隘镇的一口页岩气调查井。该井去年11月7日开钻,历时6个多月,今年5月19日完成进尺1205米,开孔

7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层位为上泥盆统榴江组,完钻层位为下泥盆统那高岭-莲花山组。

相较四川盆地热火朝天的场面,外围地区页岩气勘探评价处于起步阶段,区内勘探程度低,可利用资料少。为了更好地获得第一手地下实物资料,勘探分公司研究院充分利用公益勘探等社会资源,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全程系统跟踪,精心跟踪区内勘探动态;该井完钻后,积极与地调部门协商,开展岩心描述,并按照页岩气采样标准进行系统采样。通过科研人员的精细描述,勘探分公司完整获取了泥盆系约573米暗色泥页岩岩心资料,为建立南盘江-桂中坳陷北缘第一条井下泥盆系页岩气基干剖面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将积极联系相关单位,收集整理丹页2井及天峨地区地球物理资料,打好外围地区勘探突破准备战。(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年6月3日)

重庆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进一步扩大。2015年6月8日,从中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获悉,该公司与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在焦石坝外围合作勘探开发的两口重点页岩气井—焦页7井和焦页8井,近日顺利完成水平井施工,两口井页岩气显示良好,有望获得高产页岩气,涪陵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进一步扩大。

在涪陵页岩气田50亿方的一期产建计划逐步落实的同时,中石化已开始探索“第二个50亿方产能”,并全力实现对焦石坝南部1000多平方公里区块的控制。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在该区块部署了焦页5、6、7、8共四口探井。除焦页7井、8井已完成水平井施工外,焦页5井、6井正在加快水平井钻进。

据勘探开发单位初步判断,焦页7、8井钻遇到优质泥页岩厚度近40-50米,现场测试页岩单位含气量较高,与焦石坝主体相当。

“焦石坝南部与一期产建区相比,断裂发育、构造相对复杂,埋深也更大。”涪陵页岩气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未来我们将根据各分区不同地质特点制定井网部署方案。如果这些井试气获得成功,将进一步扩大页岩气勘探成果,助推‘第二个50亿方产能’计划的落实。” (重庆日报,2015年6月12日)

全力满足页岩气开发一线物资需求。涪陵页岩气开发对钻井及大型压裂施工配套物资、设备需求量大,江汉油田供应处全力满足一线生产物资需求,不断强化管理,确保了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效率。截至目前,涪陵物资供应部已完成采购工作量3785万元,供应工作量3416万元,累计发放油套管2820吨、陶粒1.95万吨、覆膜砂7550吨、电缆3.8万米。(中国石化报,2015年6月11日)

重庆涪陵页岩气与四川天然气胜利会师。6月3日上午,随着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王场输气站出站阀ROV205缓缓开启,来自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焦石坝区块

8

《页岩气动态》2015年第11期(总第41期)

的页岩气顺利进入川气东送管道,实现了四川普光、元坝的天然气与涪陵的页岩气三大气源胜利会师。之前的川气东送管道中只有四川普光、元坝的天然气,此次涪陵页岩气加入其中,形成多气源格局,不仅提升了输气管道系统运行的安全平稳可靠性,还能有效缓解湖北、江西、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的燃气供需矛盾。自此,涪陵页岩气正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工业生产线上的原料,以及普通居民灶台上的燃料。(新华网,2015年

06月9日)

涪陵页岩气非常之道。涪陵作为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基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涪陵页岩气已完井113口,投产89口,日产气可达750万方,年产气能力达到20亿方。2014年涪陵页岩气总产量为10.81亿方,占全国页岩气总产量的73.3%。

近年来,国内针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沉积相、储集层保存条件、页岩气富集、高产因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为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打下了良好基础。2012年11月,在研究焦石坝区块涪陵一期产建区参数井JY1井侧钻,在龙马溪组1008m水平段,试气获得20.3×104m3/d无阻流量,稳产6.0×104m3/d以上。随后,又连续钻探JY2、JY3、JY4井和多口水平井和评价井,试气井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发现并开发了涪陵页岩气田。研究人员主要依据涪陵一期产建区JY1及JY2、JY3、JY4井勘探成果,重点评价该区海相页岩气层高产地质因素。

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横跨重庆市涪陵、丰都、长寿等区县,构造位置位于四川盆地川东南构造地区川东高陡褶皱带万县复向斜包鸾——焦石坝背斜带中,构造呈北东向展布,面积约500km2,以一期产建区为其核心,面积约180km2,区域上发育有上三叠统嘉陵江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地层,整体缺失泥盆系,局部缺失石炭系。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下部含气,页岩段岩性以含碳质、硅质、粉砂质页岩为主,是涪陵一期产建区开发的目的层段,为深水陆棚相沉积,岩性稳定。

早期多井实钻显示,川东南构造及中上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海相页岩气测烃异常显示普遍,页岩颜色为深灰色、灰黑色,厚度在70.0m~114.0m,基本不含夹层;TOC介于0.5%~8.5%,具有自上而下呈逐渐增加趋势,孔隙度介于1.6%~8.9%,脆性矿物含量为30.0%~85.5%,自上而下呈增加趋势,石英含量普遍大于40%以上,总含气量在1.8m3/t以上,游离气含量比例在40%以上;天然气成分主要为95%以上甲烷,基本不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测显示较好,全烃及甲烷含量均在1.0%以上,页岩地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4g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