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园林特点

更新时间:2023-11-17 22: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传统园林特点

意大利园林 意大利园林,通常以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即以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园林为代表。意大利的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阿尔卑斯山脉西自利古里亚海沿岸,东至亚得里亚海,呈弧形绵延于北部边境。亚平宁山脉则由西北向南一直延伸到西西里岛,纵贯整个亚平宁半岛。北部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半岛和岛屿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雨量较少。夏季在谷地和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即使只有几十米的海拔高度,就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也有来自山林的冷气流。这一地理、地形和气候特点,是意大利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园林分两部分:紧挨着主要建筑物的部分是花园,花园之外是林园。意大利境内多丘陵,花园别墅造在斜坡上,花园顺地形分成几层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轴线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和用黄杨或柏树组成花纹图案的剪树植坛,很少用花。重视水的处理。借地形修渠道将山泉水引下,层层下跌,叮咚作响。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压形成喷泉。跌水和喷泉是花园里很活跃的景观。外围的林园是天然景色,树木茂密。别墅的主建筑物通常在较高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园景色和观赏四周的自然风光。 法国园林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国土以平原为主,间有少量盆地、丘陵与高原。除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外,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因而农业十分发达,森林茂盛,约占国土面积的25%。森林分布亦得天独厚,北部以栎、山毛榉林为主,中部以松、桦和杨树林为多,而南部则为地中海植被,如无花果、油橄榄和柑橘等。开阔的平原、众多的河流和大片绿油油的森林构成法国秀丽的国土景色,也为其独特的园林风格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全面学习意大利台园造园艺术,并在借鉴中世纪园林某些积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地形、植被等条件,促进了本国园林的发展。这一时期,法国园林主要有城堡花园、城堡庄园和府邸花园三种类型,分别以谢农索城堡花园、维兰德里庄园、卢森堡花园为代表。

在法国文艺复兴初期,法国园林中仍然保持着中世纪城堡园林的高墙和壕沟,或大或小的封闭院落组成的园林在构图上与建筑之间毫无联系,各台层之间也缺乏联系。花园大都位于府邸一侧,园林的地形变化平缓,台地高差不大。意大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建园要素和手法上,园内出现了石质的亭、廊、栏杆、棚架等,花坛出现了绣花纹样的简单图案,偶尔用雕像点缀。岩洞和壁龛也传入法国,内设雕像,洞口饰以拱券或柱式。 16世纪中叶后,法国园林风格焕然一新。府邸不再是平面不规则的封闭堡垒,而是将主楼、两厢和门楼围着方形内院布置,主次分明,中轴对称。花园观赏性增加了,通常布置在邸宅的后面,从主楼脚下开始伸展,中轴线与府邸中轴线重合,采用对称布局。

法国园林在学习意大利园林同时,结合本国特点,创作出一些独特的风格。其一,运用适应法国平原地区布局法,用一条道路将刺绣花坛分割为对称的两大块,有时图案采用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与几何图形相结合。其二,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和刺绣花边,形成一种新的园林装饰艺术,称为“摩尔式”或“阿拉伯式”装饰。绿色植坛划分成小方格花坛,用黄杨做花纹,除保留花草外,使用彩色页岩细粒或砂子作为底衬,以提高装饰效果。其三,花坛是法国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从把整个花园简单地划分成方格形花坛,到把花园当作一个整体,按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与宏伟建筑相匹配的整体构图效果,是法国园林艺术的重大飞跃。 英国园林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英国西北部1多低山高原,东南部为平原泰晤士河是国内最大的河流。英国终年受西风和海洋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也为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英国园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时期:(一)“庄园园林化”时期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的魂灵”,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的形象;二是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三是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把园林景观从纯观赏性的封建贵族艺术转变为兼具实利性的资产阶级艺术。 (二)“画意式园林”时期随着18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以钱伯斯为代表的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钱伯斯开辟了一种更野性和更激动人心的自然风致园林流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二是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三是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画意式园林所指的画意,不是一般的风景画,而是充满野趣、荒凉并带中世纪怀旧情调的罗莎式绘画 (三)“园艺派”时期英国学派的成功,使英国式自然风致园林的影响渗透到整个西方园林界。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现代色彩的职业造园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和固定的职业。生活的丰富和信息交流的日益简便也使得庄园式和画意式园林变得毫不时髦。与此同时,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易和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入,从而形成了19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这种造园流派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如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这一种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19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英国造园师们对于植物,很善于根据其观赏特性、生态习性,配植成各种专类园或专类种植带,使其成为英国园林中的一大特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ev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