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27 19: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活与哲学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50分)

1、马克思说: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 说明( )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2、下列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看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相互脱离 ③哲学上讲的方法论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

4、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③动 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5、恩格斯说: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 ( )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

C.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主要是因为它(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批判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德哲学思想

C.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 D.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8、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 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 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

9、恩格斯说: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这说明 ( )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 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1、下列观点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 12、下列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 )

①月亮绕地球转 ②新陈代谢 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⑤一年四季春夏 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 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

13、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 ”的说法。这说明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4、“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挖土机挖,用汽车运 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客观性 B.实践的历史性 C.实践的能动性 D.实践的主观性

17、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

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18、.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③科学技术的 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9、荀子说: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自觉性 D.选择性

2006 年 8 月 24 日,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决议,重新确定了行星的概念,并取消了冥王星的行星资格。 被开除行星家族的冥王星被定为矮行星,从今以后,太阳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回答 20—21 题。

20、冥王星虽被取消了行星资格,但它仍存在于宇宙中。这说明( )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的客观实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生活与哲学

21、国际天文学会重新确定行星概念,被开除行星家族的冥王星被定义为矮行星。这表明(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物质运动具有规律性 D.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22、右图是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火炬图片。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 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祥云”图案的设计表明( )

①艺术创作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基础 ③艺术作品源于创作者奇特的想象力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3、《孙子兵法》云:“投之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项羽据此破釜沉舟,大破秦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上,痛失街亭。上述材料中两个故事共同表明了( )

A.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不同性质的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24、 简答: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 分)它包括哪两个方面内容?(6 分)

25、 (13 分)辨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26、材料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 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 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要坚持办实事, 求实效, 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必须坚持 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 前,着 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 考验。 ”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唯物论的道理的?

27、 (15 分)材料题: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 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sa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