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I

目录

第1章 总论 ............................................................................................... 1

1.1 项目背景 ....................................................................................... 1

1.1.1 项目名称 ............................................................................. 1 1.1.2 项目承办单位 ..................................................................... 1 1.1.3 项目建设性质 ..................................................................... 1 1.1.4 本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 1 1.1.5 现代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背景 ........................................ 2 1.1.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 1.2 项目概况 ....................................................................................... 6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 1.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1.5 结论 ............................................................................................... 7 第2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9

2.1 概念 ............................................................................................... 9 2.2 新型建筑工业化介绍 .................................................................. 9 2.3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3 2.4 项目准备情况............................................................................. 13

2.4.1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技术的发展历程 .............................. 14 2.4.2 国外现代建筑工业化技术发展趋势与水平 .................. 15 2.5 相关政策调研结果 .................................................................... 17

2.5.1 国家政策 ........................................................................... 17 2.5.2 省市政策 ........................................................................... 21

II

2.6 技术调研结果............................................................................. 25 2.7 原材料、劳动力、能源供应调研结果 .................................... 28 2.8 投资的必要性............................................................................. 29 第3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 31

3.1 产品介绍 ..................................................................................... 31 3.2 新型建筑工业化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 32 3.3 市场预测 ..................................................................................... 34 3.4 竞争手段分析............................................................................. 35 3.5 市场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 35

3.5.1 威胁分析 ........................................................................... 35 3.5.2优势分析 ........................................................................... 36 3.5.3竞争力分析 ....................................................................... 36 3.5.4风险分析 ........................................................................... 37 3.5.5应对措施 ........................................................................... 38

第4章 项目建设条件与项目规划 ....................................................... 40

4.1 项目建设的意义 ........................................................................ 40

4.1.1 避免能源浪费 ................................................................... 40 4.1.2能全面提升建筑品质 ....................................................... 40 4.1.3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住宅的品质 ...... 42 4.1.4有利于推动建筑产业健康发展 ....................................... 42 4.2 项目建设的条件 ........................................................................ 42

4.2.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 42 4.2.2技术条件 ........................................................................... 42 4.2.3主要能源供应情况 ........................................................... 43 4.3 工厂布局、规划 ........................................................................ 43

III

第5章 项目技术方案 ............................................................................ 45

5.1 工艺(生产线)方案选择的原则 ............................................ 45 5.2 工艺(生产线)方案比较 ........................................................ 45

5.2.1 固定模位工艺 ................................................................... 46 5.2.2 循环流水生产线工艺....................................................... 46 5.2.3 两种工艺方案的对比分析 .............................................. 47 5.2.4 生产线选型的通用性说明 .............................................. 47 5.3 生产工艺方案............................................................................. 47 5.4 PC 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方案....................................................... 56

5.4.1 原材料进场检验 ............................................................... 56 5.4.2 生产过程质量检验 ........................................................... 56 5.4.3 成品检验 ........................................................................... 58 5.4.4 成品保护 ........................................................................... 58 5.4.5 发货检验 ........................................................................... 58 5.4.6 日常质量控制 ................................................................... 59 5.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 59

5.5.1 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 59 5.5.2 主要能源消耗指标 ........................................................... 59 5.5.3 主要水电消耗指标 ........................................................... 59

第6章 项目设备方案 ............................................................................ 61

6.1 设备选型原则............................................................................. 61 6.2 设备供货商的选择 .................................................................... 61 第7章 项目工程方案 ............................................................................ 63

7.1 项目工程内容............................................................................. 63 7.2 建筑设计方案............................................................................. 64

IV

7.2.1 主要建筑物建筑结构形式 .............................................. 64 7.2.2 环境设计 ........................................................................... 64 7.3 项目实施原则及内容 ................................................................ 64

7.3.1 项目实施原则 ................................................................... 64 7.3.2 项目实施内容 ................................................................... 64 7.3.3项目建设阶段 ................................................................... 64 7.4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 65

7.4.1 落实配套资金 ................................................................... 65 7.4.2 强化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 65 7.4.3 加强建设管理 ................................................................... 65 7.4.4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66 7.4.5 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 66 7.4.6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 66 7.4.7 加强协调管理 ................................................................... 67 7.4.8 加强安全建设管理 ........................................................... 67

第8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68

8.1 投资估算范围与内容 ................................................................ 68 8.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 68 8.3 投资估算 ..................................................................................... 68

8.3.1 项目所需总投资额 ........................................................... 68 8.3.2 建设工程投资 ................................................................... 68 8.3.3 设备投资 ........................................................................... 70 8.4 资金来源 ..................................................................................... 70 第9章 财务评价 .................................................................................... 71

9.1 编制依据 ..................................................................................... 71

V

9.2 编制说明 ..................................................................................... 71 9.3 财务分析 ..................................................................................... 71

9.3.1 计划销量 ........................................................................... 71 9.3.2 销售收入估算 ................................................................... 71 9.3.3 成本费用估算 ................................................................... 72 9.3.4 销售收入、利润及税金分析 .......................................... 72 9.3.5财务评价指标汇总 ........................................................... 73 9.4 财务评价结论与建议 ................................................................ 74 9.5 社会收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 74 9.6 环境效益分析............................................................................. 76 第10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 78

10.1 结论 ........................................................................................... 78 10.2 建议 ........................................................................................... 79

VI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工业化建筑PC预制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建设单位:××公司 法人代表:×× 公司地址:×× 公司类型:××

1.1.3 项目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1.4 本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 年 1 月 1 日);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5月4日);

(3)《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7月1日);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

(5)《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2月21日)。

(6)《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2 年);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0)国家规定的建筑、环保、节能、用水等相关标准;

1

第1章 总论

(11)国家和省、市有关工厂建设的政策、法规及规范; (12)国内、外生产线供应商提供的工艺生产线方案。

1.1.5 现代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背景

(1)社会背景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快速增长的住宅需求刺激了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有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大军—农民工,这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产生了严重问题。由于建设行业的工作环境艰苦,进入建设行业的农民工相对来说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加之培训不足,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成本非常高,甚至无法控制。没有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如何保证工程质量,既要满足急剧膨胀的住宅市场需求,又要保证高质量的住宅建设,工业化住宅开发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基数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以 15%左右的比例在递增,包括总的用水量、用钢量、水泥用量,这些都与建筑建造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每年建筑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大约在1500万立方米,建筑施工的用水大概相当于 21个大中型水库的容量,施工过程中使用木模板的木材消耗,相当于40万公顷的森林。

(2)产业背景

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现场工作量会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可以大量节水、节材、减排,因此工业化的建造方式是节约社会资源的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为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战略提供了新的契机,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带来了广阔的 市场,而人口红利的淡出更提供了内驱动力。虽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还存在着各种问题,面临着各种挑战,但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与机遇,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建筑业将迈入新的现代工业化时代。

业内普遍看好预制装配式住宅构件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大了技术创新和投资的力度,一批有施工、开发经验的大企业正在谋划和建设大型预制构件厂。

(3)技术背景

2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设计概念的进步 ○

由日本建筑学会编制的预制等同现浇解说中强调:预制混凝土结构必须具有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强度、钢度和恢复率特征,也就是延性。只要是遵守这一设计原则,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经历大地震的考验,可以达到和现浇混凝土完全等同的效果。

目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会同有关科研、设计、教学、制作和施工单位,共同制订了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2 建造技术的进步 ○

目前装配式结构的两个关键技术已经成熟。一个是受力钢筋的连接和主要的构造技术,就是预制构件的受力钢筋采用套筒连接技术。第二个就是采用现浇混凝土跟预制构件相结合的技术,不再强调全装配,在预制构件当中,在适当的部位增加一些现浇混凝土,这样使整个装配式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延性。

3 材料和施工机具的进步 ○

建筑新材料的不断应用给住宅工业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如外墙板之间采用新型密封材料,防水构造作了大量改进,阻断了漏水。如预制构件的支撑系统较以前也得到非常大的改进。现阶段,我们国家大型吊车和大型运输拖车已经开始进入施工现场,这为现代建筑工业化过程中预制构件的运输及现场吊装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预制构件在欧美多个国家已经有先进成熟的流水生产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模式。

1.1.6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5年本)》中建材类的“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和建筑类的“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与体系的应用”。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 体体现,不仅可以使建筑和生产垃圾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重组和升级,促进全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第1章 总论

为进一步落实《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绿色保障性住房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建[2014]123 号)精神,积极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采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建造房屋并按节能标准要求采取保温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舒适度,减少建筑能耗,改善人民的工作、生活条件。

符合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第三章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中关于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中第 3 条:“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研究和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门窗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通用性、可置换性,以标准化推动建筑工业化;提高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制造水平,促进结构构件集成化、模块化生产;鼓励建设工程制造、装配技术发展,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一些适用工程上采用制造、装配方式,进一步提高施工 机械化水平;鼓励和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菜单式全装修交房”的要求。

(2)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的阶段,工业能耗、建筑能耗和交通运输业能耗是我国总能耗的主要方面。随着建筑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耗问题日益 严重,给社会、能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建筑直接能耗已从 20 世纪70年代末的10%, 上升到近年的27.45%。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 20 亿m2,其中95%以上为高 耗能建筑。全国建筑物每年用电量4000-5000亿度,占我国发电量的22%-24%,单位建 筑面积耗电26-27kWh/(m2·a),是发达国家的2-3 倍,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是 不相符的。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分突出,发展节能新墙材、推 广节能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大势所趋。

传统的现浇现砌的建造方式需要大量的模板、脚手架。现场湿作业过程中木材、钢 材、水泥、水消耗量巨大且浪费严重,能源消耗量大。工业化住宅的构件在工厂集中生 产,生产用水和模板可以做到循环利用,能大量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降低资源和能 源消耗以及浪费。

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是住宅生产方式的变革,可实现住宅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 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住宅建设的发展趋 势。当前,世界大约50%的住宅开发在中国,我国在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 占社会总能耗的30%,相关建材的生产能耗占

4

工业化建筑PC构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7%。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生产,可有效地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3)能够应对我国即将到来的人力资源紧缺及成本持续提高的难题 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外出务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建筑工人将逐步减少,造成人工成本大幅增加。建筑工人数量的缺乏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将会缩小工业化建筑与传统建筑建造成本之间的差别。如果能够将建筑施工的大部分现场作业转移到预制工厂里面去,将一部分农民工将转变为产业工人,使他们享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福利条件,这必将能够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如此,由于工业化建筑的主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这就明显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了生产过程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工业化住宅的建造方式可将大部分湿作业转入工厂,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及污水排放,降低施工粉尘及噪声污染,大大减少了施工扰民的现象,有利于环境保护。

(5)能够提供高品质的住宅产品

工业化的住宅建造方式能提供高品质、高耐久、节能品质合格的住宅,解决长期以来住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质量问题。由于部件产品大多是在工厂生产制造,可以按照一定的作业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控制产品质量,使之达到国家标准,现场吊装和少量节点连接作业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保证施工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较短的建造周期可以提升开发商建设期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投资资金的周转率,改善财务状况,提升盈利水平。

综上所述,建设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的 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减排政策、符合 建筑工业化要求,符合优化产业结构及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

5

第1章 总论

的要求。可以创造明显的社 会和经济效益。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2 项目概况

(1)建筑规模

规划总用地面积500亩,工厂生产厂房占地总面积150000平方米,成品堆场面积为50000平方米。

(2)设计产能

项目规划满产时产能为 90万m3/年,在建筑全预制情况下(预制率达45%),能够 满足500万平米的建筑需求。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规划产能达产年指标)

序号 1 2 3 规模指4 标 产能 主要指标名称 占地规模 房屋面积 投资规模 建筑工业化PC构件 建筑工业化PC构件 胶凝材料 主要原材料 消耗指标 燃气 电力 水 财务指年销售收入 标 年总交税额 砂石料 钢材 6

主要指标值 500 344856 142580 90 单位 亩 m2 万元 万 m3备注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产量 定员 90 3000 34 158 9 648 900 23 288000 64927 万 m3人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m2 万度 万吨 万元 万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6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