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3-12-30 10: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会教学、会学习、会管理、会研究)的骨干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规格要求如下: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高尚的品质与文化素养。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和语文学科教学基本技术和方法。

(三)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语文领域外文资料及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四)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成为语文教育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发展基础。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二)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按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理论与现代汉语。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一)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二)教育硕士的培养由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教育硕士必须修完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和完成答辩。

(三)教育硕士的培养采用“双导师”制(其中基础教育一线的导师1人),同时成立该方向导师组,利用导师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学位基础课由教育学院牵头,与相关学院共同完成;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由文学院负责开设。“语文教育研究专题”由学生提出具体选题并与导师研究确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38学分。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2 2 2 2 2 2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总学时 36 36 36 36 36 36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72 36 36 36 36 144 1 √ √ √ √ √ √ √ √ √ √ √ 学 期 考核 4 方式 2 √ √ √ √ √ √ √ √ √ √ √ √ 3 √ √ 外语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学位教育学原理 基础课(12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分)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必修课(10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2 2 2 2 2 2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4 考试 考查 考试 考试 研究报告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论文 考查 论文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见习报告 调查报告 说课提纲 分析报告 工作报告 论文 学分) 语文学科发展前沿专题 语文教育改革研究 语文教学艺术研究 专业选修课(6语文教育研究专题(每人一题) 班级管理理论与实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学分) 语文说课评课研究 地方语文教育名家研究 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教育见习 教育调查 实践微格教学 教学(10课例分析 学分) 班级与课堂管理 教育实习(顶岗支教) 五、教学方式

(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教育硕士实行“双校籍”制,即他们既是大学学生,又是其教育实践能力训练学校的教师。第一学期在一线导师的指导下在实习基地见习,完成个案分析报告1份,综合调研报告1篇;第二学期安排课例分析与微格教学,完成课例分析报告2篇,说课提纲2份,教学设计2份,教学评价报告2份;第三学期顶岗支教,同时收集论文资料。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教育教学技能。

(二)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讲授与讨论、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导师引领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推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教与学的新方式,切实提高教育硕士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育硕士科研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学生文献阅读与评判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了解学术规范和科研路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

(一)学生修满学分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从第二学期开始,保证有一学年以上撰写时间。

(二)学位论文选题要求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进行实证研究,对纯理论性、文献综述类选题一律不予通过;论文开题论证会要有一线导师参加,且人数不少于50%;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三)论文完成后,学生必须提交“论文包”。包括学位论文和支撑材料两部分,支撑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观察报告,或者课例分析等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实证材料,导师将对论文、支撑材料及其相互一致性进行综合评分。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一名校外学科教学论专家。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6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