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更新时间:2024-04-28 0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题目: 长征精神研究报告_________ 学校名称:小组成员:专业班级:指导老师:

湖南农业大学__________ 许可 陈思锦 王雨晴 李雪巍 孙宏博 _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机制1班______ 宿一兵________________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铸就的一座精神丰碑,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和强烈的实践价值.当前我国社会生活领域存在一些精神缺失问题,弘扬长征精神提供了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长征精神,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选题意义及价值

(一) 选题原因

长征,是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在历时两年的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突破围追堵截,战胜艰难险阻,最终胜利达到陕北。长征的胜利,凝炼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日新月异,长征精神的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长征”,在今天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进一步探讨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今年是长征胜利八十周年,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怎样影响?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长征精神?大学生又是怎样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呢?带着这些问题,再结合我们本学期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我们小组成员选择了《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意义》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

(二)选题意义

1、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和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存在一部分人信仰和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偏异倾向。研究长征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

2、提升育人实效,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

长征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对于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结合长征精神开展一系列实践育人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为更好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长征精神的由来和历史上的精彩人物

在毛泽东主席的诗里有这样的几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几句诗体现了我们的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可以说,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

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告诉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红军长征是多么的艰难,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重险阻,我们要学习红军的勇敢精神,敢同敌人作斗争。红军的种种英雄事迹,将会在我们的历史上永放光芒。 长征精神来源: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过半。12月,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中国革命的史诗中,最壮丽的篇章莫过于红军的万里长征.长征是党中央在中国革命的危难关头,作出的伟大决策.长征不仅使中国革命得到了转机,而且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百折不挠的象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一、长征精神的形成(一)伟大的创举诞生和培育了长征精神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冒险主义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以后,全国星火燎原的

一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是坚韧不拔、不曲不挠的精神 三是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 四是放眼全局、重点突破的精神。 介绍一个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

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 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

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12岁就参加红军的邓岳当年是个人见人爱的红小鬼.长征途中因患疟疾,被部队发了10块光洋动员就地复员当老百姓.倔强的邓岳坚决不干,咬着牙坚持行军.有一天突然发作,躺在路边抽搐.正巧一辈子都爱跟孩子扎堆的陈赓骑马路过,心痛得不得了,“这不是小邓吗?赶紧上我的马!”邓岳知道陈赓也是拖着一条残疾的腿,死活不肯.自己常常都是大孩子的陈赓怎么也说服不了这位执拗的小战友,只好让他牵着马尾巴跟着走,马蹄溅起的泥土糊了他一脸,他就闭着眼睛跌跌撞撞地跟着走了一路.

经过诸多类似的艰难困苦,以及无数次与倒在雪山草地的战友洒泪而别,他用一个孩子稚嫩的双脚,量完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终于走进了黄土高原上那个有着一座宝塔的小城. 而当今许多相同年龄的小皇帝,还在铺天盖地的营养品中挑挑拣拣呢. 走过雪山草地的孩子却比他们都生长得迅速、健康、强壮.

邓岳,出息成了一个机智果断的指挥员,一个毛泽东赞赏的“勇敢而明智的英雄”. 1955年,邓岳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三、关于该选题的学术界研究现状

1996年10月江泽民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讲到,“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观念开放化的新形势下,国内外关于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的研究空前活跃,发表了大量论著,其中有徐向前在《红旗》中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的文章(1986年10月),杨春长、张军贤在《求是》中发表的《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新长征》(2006年),还有刘明杰,周莉等人在《西部教育研究》中发表的《论“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2011年)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密切结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做出了多方面的回应、思考和研究。这些著作大多指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意义,让我们更加懂得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四、研究结果

(一)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不得不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各路红军同数十万围追堵截的敌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粉碎了蒋介石消灭红军的企图;战胜了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极端匮乏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克服了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错误。这些斗争的胜利,保证了战略转移的最终实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至此,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历时两年,纵横11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进行了600多次重要的战役战斗,渡过了近百条河流,越过40多座高峰,最后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是红军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人类一切美好光辉的品质,都可以从长征精神中找到”。长征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人们对于长征精神的探讨很多,大的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我们想,长征精神就是是为了救国救民,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紧密团结的精神。长征精神始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中国所需要的精神力量,更是教育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二)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一、实事求是

长征的胜利,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指导战争的结果。长征之前和长

征初期,党内“左”倾错误的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了红军的严重挫折。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长征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正确的军事指挥,确定正确的战略立足点。各路红军在实行战略转移初期,尽管北上抗日的总方针是明确的,但具体的战略立足点和行动路线,是根据战争形势、沿途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全国总形势的变化、敌我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来选择确定并不断调整的。中央红军经过了去湘西、到川黔边、到川西或川西北,最终北上陕甘,将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的过程。其中,在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后,根据毛泽东等同志的建议,放弃与湘西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改向敌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放弃在川西或川西北建立根据地,北上陕甘,都是关系着红军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红二、红六军团从湘西到黔东、黔西北,从乌蒙山区到甘孜、炉霍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直至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曲折的道路,最终全军北上;红25军经桐柏山、伏牛山进至陕东南地区,并为策应主力红军转战到达陕北;红十军团遭到重大损失后,毅然坚持闽浙赣游击战争,使红军由挫折走向胜利。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

二、开拓创新

创新,就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它是发散思维,是求异思维,其主要特征就是要具有怀疑精神。创新是对旧事物的否定,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自遵义会议到长征胜利结束,每一个战略方向的合理选择,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科学确定,每一套战略战术的正确实施,每一次战役战斗的重大胜利,无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的结果。

我们今天走的路也是前无古人的,形势更加复杂,要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必须自主创新,闯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崭新道路。

三、联系群众

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红军的路线始终坚持了这一点,这是红军赢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原因。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主动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因而自告奋勇地做红军队伍的“靠山”,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不少民众还直接参加了红军队伍。人民是革命的母亲。正因为有了沿途广大民众的拥戴和支持,党及其领导的红军才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红军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党和红军践行根本宗旨的胜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

四、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红军将士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不断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是我们今天纪念长征的时代要求。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伟大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发扬传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活力,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长征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是长征在当代中国的延续,是异常艰巨而又复杂的事业。在新的征途上,不闻金沙水拍,同样要闯激流险滩;未见大渡桥横,同样要斩关夺隘。伟大的长征精神,始终是我们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有力法宝。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藐视困难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是罕见的,战斗极为频繁,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英勇的红军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这是艰苦军旅中的一幕:天上

有敌机,身后是追兵,红军战士的背包上贴着白纸,写上生字,边行军边学文化。面对血与火的考验,笑对艰险,视死如归,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六、集体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长征中最令人瞩目的,是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这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经过10余年来的革命实践,经过胜利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长期比较,所作出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遵义会议以后,一度被“左”倾错误领导者取消的党在红军中的集体领导制度开始恢复。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先后长征的主力红军各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特别是党中央直接指挥的中央红军,遵义会议以后犹如获得了新的生命,与国民党“追剿”军展开了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斩关夺隘,抢险飞渡,迅速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党的领导保证了长征的胜利。各路主力红军如激流归大海一般汇聚西北,形成了新的革命大本营。长征之前,主力红军各部曾长期分散在各革命根据地进行斗争,实行战略协同。经过长征,全国主力红军空前集中,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更加团结和统一。这对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历史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可靠保证。

五、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长征精神,它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成学成长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次,本学习小组对该课题研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写作不够规范

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课题构架不是很清晰,写作过程中有些地方没有找到重点,也不怎么会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去描述,有些方面分析

还不够具体到位。

(二)研究深度不够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在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由于写作经验不丰富,在资料选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研究深度也不足。在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对此我们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由于时间的有限,我们所能搜集的资料也有限。

(三)下一步研究设想

长征精神作为革命战争时代凝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充分展示了信仰、人格、道德的力量,具有凝聚向心、感召激励、规范导向、教育塑造等价值,对当代大学生成学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更深入研究课题内容,在生活中我们要好好践行长征精神。

六、研究性学习收获

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没有经验,感觉压力很大。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完成课题的研究,我们常常忙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每一位组员都切身体会到学习的不易、研究的不易。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又学会了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写出一篇规范的论文。这样难得的经历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也澄清了一些原本模糊的认识,对长征精神有了较为充分、全面的了解,受到了更多的启示。

结束语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长征精神一步一步发扬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长征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岳鹏.长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 [2]李中学.长征精神在中国梦宣传教育中的价值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

[3] 张学昌.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6).

[4] 张建明.用长征精神教育和武装当代大学生[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5] 吴文华.弘扬长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

[6]陈会宁,黄科.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6).

[7](美)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8] 黄宏.长征精神[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美)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10] 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6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