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案例

更新时间:2024-03-02 21: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理教育案例——“流动的花朵”爱上了新家

闵行区华坪小学 赵燕燕

一、 个案研究背景:今日的上虞,摩天大楼一座座耸起,现代建筑鳞次栉比,它以一种全

新的气象与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展现出新风貌,然而,上虞的发展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

的人民的贡献。近些年,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形式急剧增加,外来人口中的少年儿童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接受教育的权益却因经济、家庭状况的稳定性以及学校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易被忽视。

其实,与城市本地少年儿童一样,流动人口中的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对一个家庭的发展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他们应该得到关怀、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培养。家庭的流动,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对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社会适应等有着最为显著的影响,而父母往往因工作繁忙,他们只是将子女交给学校教育,孩子在家庭里缺少父母的引导和关爱,在陌生的环境中找不到人格的归属、心灵的依靠,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弱势家庭学生成长”通过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并使之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会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个案主要问题: (一)学校表现:

小海是个男生,他是本学期从农民工子弟学校转学过来,到我们班级生活学习已有一个多月了。孩子刚进校一个星期里,我发现这孩子比较老实听话,上课能听讲,和同学也能和睦相处。但是做作业的速度比较慢,完成作业的质量也比较差,有许多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每次交上来的作业总是有空白的地方,有时候甚至不做作业。

过了两个多星期,情况有所恶化,他的作业不交了,上课也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渐渐地,情况越来越糟,从第三个星期开始,家长把他送到校门口,他就是不进来,还大发脾气,不停地嚷着:“我不想读书了,我不愿意在这里读书!”爸爸妈妈对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苦笑。

(二)家里表现:

后来,通过与父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小海在以前的学校里读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不错,只是升入二年级以后,由于父母忙着做小生意,对他疏于管教,所以从二年级开始成绩走下坡路。

从那时开始他对学习热情不大,本学期转入我校,要求比原来的学校更为严格,所学的知识也远远超过原来,上课的容量也大大增加,他上课很多内容都听不懂,平时在家完成作

业的时间都要到很晚,而且有许多题目不懂,再加上父母又没有什么文化,也不能进行辅导。小海又比较内向,羞于问老师同学,只是觉得自己读书很吃力很辛苦,这使他原有的一点自信丧失殆尽,情绪低落,消极怠慢。到现在的局面,孩子畏惧学习,父母也很着急!

三、个案生活背景:

通过接触,我发现小海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首先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其实像这类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孩子因长时间与父母没有交流,经常会做一些大人不喜欢的事想引起父母的注意,甚至想更多的得到父母的关心。但父母缺乏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行事出格和不爱学习,妈妈只是粗暴地用打骂的形式来管教孩子,而爸爸的管教一点儿都没有用的!造成了孩子与父母间的隔阂进一步加深,他的性格变得更为内向起来。

其次父母的育儿观念陈旧。在小海的父母看来,孩子与父母之间不需要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么小的孩子,任务就是把书读好。再说,夫妻俩外出打工、拼命地干活赚钱,还不是为了给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机会,让他有好书读。书读不好,父母的打骂是应该的。然而,用大声叱责甚至是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学习中也缺乏主动性和内动力。

找到了原因,我开始寻找方法、制定措施、对症下药。

四、个案指导

(一)学校教育——怀满腔爱心,循科学规律,谆谆教导

1、以人为本,付出爱心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

对于小海这种情况,平时我在他身上就付出了比别的学生更多的爱!针对他不想来读书的现象,我和他进行多次的谈话,慢慢走入他的内心,让他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愿意帮助他的!

通过和他的多次心与心的交流,他亲口说出了不肯来读书的原因,与原先的了解与推测彼此映证——因为上课时他根本就听不懂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所以作业不会做;因性格内向,他也不愿意向别人请教,因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他觉得自己跟不上班级的步伐,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去读书。了解了他的真实想法后,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2、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小海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学习基础很差,而且平时也没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很低。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女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平时,我一有时间就帮他补习功课,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

关爱渐渐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小海慢慢地乐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了,我一旦发现他的各种进步,便及时表扬鼓励、适当引导,小海的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和自信。

3、抓住机会,善用表扬

当我们批评学生的一个缺点时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这样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接受批评,我们所要的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就会被放大,教师就会清楚地看到,无论是怎样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也渴望着别人的肯定,他的内心世界也涌动着积极向上的热流,他的内心世界也向往着自我实现的价值。因此,我会经常从小海身上看到他的优势,如:看到同学有困难,他会热心帮助;班级学校有活动,他能积极参与;手工课上,他制作的工艺品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抓住孩子这些良好表现的机会,我会及时表扬和鼓励,更会在肯定的同时,与他一起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小海呈现出越来越主动的态势……

(二)家庭教育—— 坦诚交流,切实指导,构建家校互动平台

通过与小海家长的多次交流,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方法太简单粗暴,可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教育方法,不知道对于自己孩子现在所存在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于是我与他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作了多次深入坦诚的交谈。

1、大量阅读,尝试实践:

我向小海的父母推荐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家庭教育的专刊,书中例举了大量的教育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国内教育,也有国外教育;有学习上的指导,也有成长问题的解疑……我想: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也一定会让家长意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长。

果然如此,在以后的几次接触中,小海的父母高兴地对我说,孩子进步了,在家里也能主动学习。最主要是小海的妈妈改变了粗暴的管教方式,爸爸也不再溺爱。当他犯错误时,

不再简单的打骂,而是说服教育,共同制定出改进措施。小海的爸爸妈妈说是那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书带给他们的启发。

2、及时沟通,加强指导:

当然,对于每天能接送孩子的母亲来说(为了孩子,生意全由父亲包揽),她有着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流,而在家长眼中,你作为教师应该有很多教育学生的方法,她也是很愿意从老师这里得到更多的建议。于是,我也尽量做到耐心倾听,并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家长参考。

A、劳逸结合,调节好孩子学习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能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而兴奋状态下的大脑能使学习效率成倍提高;反之,情绪不良则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而大脑一旦处于抑制状态,则无法主动接受有效的学习信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家长往往看似孩子坐在那里学习,其实学习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或根本已是无效学习。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节好孩子的学习情绪,尽量让孩子做到劳逸结合,即在学习之余,适当让孩子做些课外活动,如打球、听音乐、看电视、聊天、散步、看自己喜欢看的健康小说杂志等,让孩子有一个学习之外的放松空间,从而能够通过适当的离开学习环境,彻底地缓解一下学习的疲劳和压力,以达到轻松、高效地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之中。

家长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而不考虑孩子玩的天性,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在一味的学习压力和题海战术下,产生学习逆反。当一个孩子产生了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后,大脑就会在孩子面对学习的时候本能地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这一点,正是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天敌。

B、亲子活动,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信任

一般来说,不太自信的孩子可能源于童年生活的压抑或周围成人对其的负面评价过多。 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多给孩子一些爱和关怀,让孩子能够在爱的快乐中长大成人,这样对其一生的性格发展都极有好处,因为亲子之间的爱能够感化太多的东西,而这个爱应该是分别来自于父母的,而不是父母的某一方,父爱和母爱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其次,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不要附加任何条件,父母应该无私地爱孩子,比如说:你学习好了才能玩,你成绩上去了我才会给你买这个,等等,爱如果带上了条件就会大打折扣。第三,家长最好能够经常抽些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不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家务,比如,每个星期能抽出半天时间或一个晚上陪孩子逛逛街、一起看看电影、购物或在家里聊天等,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通过聊天等一起生活的磨合,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当我们一旦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了,我们也就有可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想什么,因此也才能够适时地引导、启发孩子,正确地帮助孩子成长,因为一般来说,亲子关系好教育的效果才会好,正如领导和下级

的关系好了工作才有利于开展。最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急于求成,要学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有时候一个道理孩子要有觉悟的过程和时间,所以不要为一个错误而不停地指责和埋怨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相信他们能够在今后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过多的说教往往产生不了好的效果。

C、注重长效,帮助孩子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当我发现小海家中除了教科书别无课外阅读书时,心中很不是滋味。我告诉孩子的父母,不要仅给孩子以食物及玩具,一定要给孩子多买点书籍。因为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孩子毕竟还小,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的原因所在。他的父母听了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课外读物是当今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也是孩子与未来竞争的一项潜能力,所以建议家长尽可能地经常陪孩子逛逛书店,为孩子选一些健康有意义的书籍和杂志,当然也别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人学习的最好启蒙师),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读课外书,那就更好了。

从此,小海父母回家后就逐步按照我所说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小海在家中变得听话了,能自觉完成作业了。脾气也有所改观,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也不会乱发脾气了!特别是每天早上都很早起床,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上学了!他爱上学了!

五、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帮助,小海有了明显的进步,完成作业的时间缩短了,效率提高了,上课时也能眼睛看着老师,注意力比较集中了,也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在家时,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了;同时,他更关心班级了,做值日生工作特别认真……

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在高兴之余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了更强的信心。这一切,归功于孩子对自身成长的需求,归功于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日渐成熟的思考,更应该归功于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小海的教育问题上,目前还不能说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孩子的目前状况还算稳定,但是他的

内心世界又是怎么样呢?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家校紧密结合,互相多沟通,肯动脑筋,多花时间,就一定能引导好小海走好以后的路,让“流动的花朵”在祖国的蓝天下,同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c2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