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29 10:5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22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静谧(mì)亵渎(zhì)万恶不赦(shè)

B . 喑哑(yīn)打鼾(hān)期期艾艾(ài)

C . 狡黠(jié)冗杂(rǒng)愚公移山(yú)

D . 狼藉(jí)倒坍(dān)迥乎不同(jǐong)

2. (2分) (2019八下·历下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恭顺煞风景震耳欲聋名副其实

B . 高梁湿漉漉草长莺飞挑拔离间

C . 瞭望摄像头招遥撞骗相辅相成

D . 撺掇霓红灯人情事故川流不息

3. (2分) (2016九上·江阴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最美少年梁维月,从六岁起,一边读书一边悉心照顾高位截瘫的父亲,十年如一日,感动了无数中国。

B .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奇峰异秀,怪石林立,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C . 美国在南海公然派出军舰炫耀武力,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有力地回击。

D . 新化菜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如三合汤、猪血粑、柴火腊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美食。

4. (12分)选择对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项。

(1)技止此耳()

A . 只、不过

B . 停

C . 到

D . 完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A . 平素

B . 素昧

C . 不加装饰

D . 素净、淡雅

(3)无案牍之劳形()

A . 劳累身体

B . 劳累身形

第1 页共10 页

C . 使……劳累身形

D . 使……劳累身体形体

(4)往来无白丁()

A . 穿白衣服的平民

B . 平民

C . 没什么学问的人

D . 没身份、地位的人

(5)陶后鲜有闻()

A . 新鲜

B . 少

C . 朝鲜族

D . 多

(6)稍出近之()

A . 稍微

B . 渐渐

C . 略微

D . 悄悄

5. (2分) (2020八下·黄冈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到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登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腰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 . ③⑥⑤④①②

B . ④①②③⑥⑤

C . ③④①②⑥⑤

D . ④③①②⑤⑥

6. (2分) (2017七上·桥东期中)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第2 页共10 页

A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 . 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

C . 中国经济腾飞崛起,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D .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7. (2分)(2017·南京) 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________造句________。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

8. (1分) (2019七上·北京期中) 某校初一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怎么说?(提示:猪八戒是什么样的人?结合具体事例来谈。)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9. (10分)(2016·台山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 , 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②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③足蒸暑土气,________。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_______ ,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

⑤把杜牧《泊秦淮》默写出来。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 (13分)古诗文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见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曼,蒙络摇缀,参差披佛。

第3 页共10 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伐竹取道道:________

②佁然不动然:________

③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①。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12. (18分)(2017·黔东南)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窑变

余显斌

①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②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③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④买家只许看,不许摸。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儿买瓷的,尤其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用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

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第4 页共10 页

⑤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纯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⑥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⑦由于路近,他没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轮三轮车冲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⑧三轮车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车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钱!”

⑨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不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儿,一咬牙:“我赔!”他哼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⑩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纸箱,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那件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握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第六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下文埋下伏笔。

B . 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民工司机。

C . 从第17自然段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人要想成为如鲁山花瓷一样的瓷中极品,有时需要经历“窑变”。

D . 第九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2)第12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第5 页共10 页

(3)谈谈你对标题“窑变”的理解。

(4)“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也有过“窑变”的经历。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窑变”过程。

13. (15分)(2020·长春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虛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晓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6 页共10 页

(2)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

曾国潘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3)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作文:

阅读,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阅读,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阅读,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阅读中,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在阅读中,我们会拥有崭新的发现;在阅读中,我们会懂得做人的道理。

请以“阅读,让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文体为记叙文;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7 页共10 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22分)

1-1

2-1、

3-1、

4-1、

4-2、

4-3、

4-4、

4-5、

4-6、

5-1、

6-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7-1、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1分)

8-1、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

第8 页共10 页

9-1、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1、

10-2、

10-3、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12-1、

12-2、

12-3、

12-4、13-1、

第9 页共10 页

13-2、

13-3、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第10 页共1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r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