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11: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兰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兰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6 2017年兰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9

第 1 页,共 13 页

2017年兰州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 ————————————————————————————————————————

一、综合题

1. 试以固定电话呼叫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的移动电话为例,说明怎样用间接路由选择和直接路由选择的方法找到正在漫游的移动电话。

【答案】(1)找到移动用户的归属网络。通信者(固定电话用户)首先拨移动用户的电话号码。从这个电话号码很容易找到了移动用户电话的归属网络。

(2)归属MSC向其HLR查询现在被叫移动用户的位置。HLR向归属MSC返回被叫移动用户的移动站漫游号MSRN。这个MSRN正是被叫移动用户漫游到被访网络,并被VLR指派的MSRN,而VLR也已及时地把这个MSRN告诉了该移动站的归属MSC的HLR。

(3)归属MSC按照所得到的漫游号码MSRN进行呼叫的第二段,把通信者发起的呼叫从归属MSC传送到被访网络的MSC,再传送到该移动用户所漫游到的小区的基站。于是,整个的呼叫就完成了。

2. 在某个分组交换网中,规定分组的长度最长为300字节,其中首部10字节。现有一个长度为2000字节的报文从发送方经过两段链路到达接收方,设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每段链路长5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要多长时间?

【答案】如图所示,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所用的时间包括发送时 延、传播时延和处理时延,题目中说明处理时延忽略不计,所以关键是求出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忽略处理时延,求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

图 时延的关系

(1)求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等于数据长度除以带宽,题目中给出带宽(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即

求数据长度:本题中的分组交换网分组长度限制为最长300字节,除去10字节的首部,数据部分最长290字节,而报文长度2000字节,超过了长度限制,必须分成更小数据块,然后加上

第 2 页,共 13 页

10字节首部形成分组,所以分组数=2000/290=7,其中,前6个分组的长度为300字节,最后一个分组的长度=路上的发送时延=

(2)求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等于信道长度除以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题目中给出每段链路长度500km,即=

信号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为所以每段链路传播时延

由于数据要经过两段链路到达接收方,也就是要经过中间节点转发,所以在发送方和中间节综上所述,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所用时间

字节,所以7个分组的总长度=1800+270=2070字节。因此每段链

点处都有发送时延,两段链路上都有传播时延。

=

3. 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有什么区别?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

【答案】(1)端到端时延与时延抖动的区别:

端到端的时延是指信号按照固定长度打包经IP分组送入网络中进行传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间差;而时延抖动是指时延的变化。

(2)产生时延抖动的原因:

在使用IP协议的因特网中,每个分组是独立地传送,因而这些分组到达接收端是非等时的,即每个分组的时延不同,因此产生了时延抖动。

(3)在传送音频/视频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的原因:

多媒体数据往往是实时数据。在发送实时数据的同时,在接收端边接收边播放。模拟的多媒体信号只有经过数字化后才能在因特网上传送。这就是要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变为数字信号,然后将一定数量的比特组装成等时的分组。这种等时分组进入因特网的速率也是恒定的。但传统的因特网本身是非等时的,因而这些分组在接收端的到达速率一般都会变成非恒定的。如果在接收端对这些以非恒定速率到达的分组边接收边还原,那么就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失真。因此,在传送多媒体数据时对时延和时延抖动都有较高的要求。

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案】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的最高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负责将分组从源站交付到目的站,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由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数据链路层在收到一个帧后,可从中提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

第 3 页,共 13 页

连接转换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协调在物理媒体中传送比特流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5. 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答案】(1)EverythingOverIP:未来的通信网即已肯定以数据信息业务为重心,并普遍使用互联网规约IP,那么网上信息业务宜一律使用IP。即Everything Over IP。

(2)IP Over Everything:在现在的电通信网过渡到光通信网的过程中,IP、ATM、WDM会配合使用,渐渐过渡,即IP Over Everything。

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案】因特网标准的制定包括4个阶段:

(1)因特网草案Ontenet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因特网草案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只有到了建议标准阶段才以RFC文档形式发表。本书的许多内容都注明其相关的RFC文档号便于读者查阅。

7. 试证明:当用n比特进行分组的编号时,若接收窗口等于1(即只能按顺序接收分组),则仅在发送窗口不超过

时,连续ARQ协议才能正确运行,窗口单位是分组。

接收窗口记为

【答案】如图所示,设发送窗口记为

假定用3比特进行编号。设接收端窗口正好在7号分组处(有阴影的分组)。发送窗口位置不可能比②更靠前,也不可能比③更靠后,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极端位置,如①。

对于①和②的情况下,对于③这种情况下,在

内无重复序号,即

又由于

因此

的范围内无重复序号,即

图 分组存储/转发示意图

8.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两种服务: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①虚电路服务。计算机进行通信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双方沿着已建立的虚电路发送分组;

②数据报服务。计算机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每一个分组(即IP数据报)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

第 4 页,共 1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