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师来信了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1:3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莫言老师来信了

昨天晚上,李木子同学通过QQ发来一张莫言老师来信的照片,先睹为快了。并约好李木子同学一早把莫言的亲笔信带过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事情得从一年多以前说起。记得2012年莫言获得若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组织孩子收看了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随后进行了一周的学习,也就是我们后来形成的“名家文学阅读周之莫言周”。最后让孩子们给莫言写了一封信,因为一直无法寄出——没有莫言老师的联系邮箱和地址。我把孩子们的信挂在QQ空间,也无人问津。

今天中午把莫言的来信给学校领导汇报了,下午就来了一波一波的记者。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会问到同一个问题:今天收到莫言的信,孩子们都有怎样的表现?他们大概是期待着一种狂热的兴奋场景吧。然而我告诉她们,孩子们没有想象的激动。我说,也许是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的时间了,也许是前一段时间,我曾经透露给孩子们说莫言要来信了,也许是昨天晚上我通过QQ把莫言的信提前发给家长群里,提前释放了激情吧。其实,班级里的许多孩子目前正在狂热的追求来自星星的“独角兽”(都敏俊)呢。

去年下半年,我们班以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为教材,进行了“冯骥才周”的学习。之后孩子们都学习冯骥才大胆夸张、幽默风趣的文风,写了一些习作,并人人都给冯先生写了一封信。我正思考着如何把孩子们的习作和书信邮寄到冯先生手里时,班级中李木子的父亲说可以想办法转交。并表示莫言的信也可以转交。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

木子父亲说,莫言老师认真地阅读了所有孩子的信,看到第14封信(王谢昕)的时候,哈哈大笑,当众朗读了王谢昕的信,大发感概,童言无忌,天真烂漫。

回想2012年莫言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的盛况,莫言童年的故事,母亲的仁厚慈爱,一同伴着莫言的演讲,播种在孩子心底。两年后的春天,莫言的种子,总算随着春风,在孩子的心底发了一次芽,芽苞上也有文学的露珠吧。

今天能收到莫言的信,还真得感谢李木子父亲这个大媒人。 附: 莫言老师:

你好!

我是杭州的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早在2012年你荣获若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曾经组织我的学生——当时是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用了一周的时间持续关注你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演讲。

第一天,通过网络,同步收看了你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个讲故事的人》演讲。孩子们被你的故事深深吸引。光看视频,不过瘾,回味不过来。

第二天,我把你演讲的文字稿下载打印,发给孩子,用了两节语文课,分享你童年的故事。你母亲的仁爱、宽厚给孩子们深深的影响。孩子们都说,没有你母亲,就没有今天的莫言。

第三天,我记得你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朗读了自己的短篇小说《狼》。我非常喜欢,晚上就制作成幻灯片。课堂上,我模仿你的语气,出示一句,朗读一句,孩子们听得入神。最后的尾巴,我隐去了——让孩子们来给你的小说续一个尾巴。孩子们的想象五花八门,看得我兴奋地不得了。你猜,最后有一个孩子居然和你的原文一摸一样呢。我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心灵必定是与孩子相通的。

第四天,我就鼓动孩子们给你写信。孩子们可兴奋了,在信里面提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就问我,莫言老师会给我们回信吗?

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语文训练而已,哪里想到你能回信呢。且不说没有你的联系方式,即便有,你也未必有时间看孩子的信。

写作,就是讲故事。讲过去的故事,讲未来的故事。讲眼前的故事 ,讲心里的故事。言之有物,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是我反复向孩子强调的,因为你的演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言说。作文教学要走出“抒发感情”的误区,要进入“我思故我在”的叙事本位。

2

前两天,听我们班李木子父亲说,他和你比较熟悉,愿意把孩子们的信转达给你。孩子们一听高兴地不得了。一年前的“莫言周”的学习场景又浮现在眼前了。

我们停课一周,把所有的语文课用来学习你的演讲和小说。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萧红周”“丰子恺周”“老舍周”“林海音周”。我们经常用一周的时间,来阅读一位名家的经典作品,美其名曰“名家文学阅读周”。孩子被名家文字浸泡一周,他的身心得到熏陶,他的文字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孩子的阅读品味一下子就上来。同时,在孩子的心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莫言老师,还是请你看看孩子给你写的信吧。孩子太可爱了! 晚安!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刘发建

2014/3/2午夜

附:孩子们给莫言的信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前言: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若贝尔文学奖,热闹了一阵。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说实话,当时有点骄傲。这不仅仅是莫言的个人成功,更多的是我们汉语中文的一次胜利。

我让孩子看莫言在瑞典的第一场演讲,感受世界文学殿堂的神圣与荣耀。随后把莫言的演讲稿下载打印,33个孩子人手一份,再用2节语文课,细细品读莫言的几个童年故事。有故事的童年有味道,有故事的人生有价值。莫言的真诚与质朴赢得了孩子好感,特别是他的魔幻想象能力,令孩子们折服。最后我们有学习了莫言的短片魔幻小说《狼》,我逐段的用幻灯出示,逐段朗读。最后留下一个尾巴让孩子们续写,孩子们高兴极了,终于可以和莫言一同写作了。这些天真的孩子的想象力可以说真不坏。如果莫言有机会看到这些孩子的想象,也许会给孩子们打高分吧。

最后,我们又用了两节课,引导孩子们讨论莫言,给莫言写一封信,敞开心扉和文学大家莫言说说心里话。我想,如果莫言有机会看到孩子们的信,一定会感到幸福的。 1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我衷心地祝贺您!

我是一名杭州的小学生,今年四年级,在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学习。这两天,我们的语文老师刘老师让我们全班同学都认真观看了您在瑞典的演讲,同学们都很有体会。

3

您的演讲词里面,提到了您的母亲。您讲述的母亲的几个小故事,我都非常感动。首先,我知道了您有一位善良的母亲,她很普通,但她又很伟大。您深深地爱着母亲,您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亲眼目睹母亲挨打。我能体会到您那种难过。但是您的母亲又这么的宽容和善良,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爱,感染着您的童年。您把您的母亲讲给了全世界人听,一位善良的母亲,养育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我跟您有不一样的童年,我的童年里,没有饥饿,没有贫困,但是,我也有一位好妈妈。不知道我在妈妈的爱和教育下,能不能像您一样,成长为一位对社会有影响的人呢?

今天我写信给您,就是想跟您说一句心里话,我要像您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您在演讲词里写到了,“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一定坚持用文字记录我的世界。这是我和您的约定!

此致 敬礼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403班 方悠扬

2012.12.16 2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首先祝贺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您简直太厉害了,因为您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您的短篇小说《狼》,小说的开头就是: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我们全班一看到这个开头就笑得没完没了,幽默!还有一句是: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看到这儿,我们全班是笑得前俯后仰,几乎停都停不下来。

莫言老师,您的故事是那么真实、感人。看了您的文章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生活中有很多的写作素材,只要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只要是真实的、有感而发的就可以了。

莫言老师,您是我最崇拜的人,我好想和您学习写作技巧,我写了几篇文章,想听听您的宝贵意见。 祝莫言老师 身体健康!

4

安吉路实验学校403班:张飞扬

2012.12.14

3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首先,祝贺您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我们的语文老师刘老师让我们看了您的演讲稿,你说你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您的母亲被别人扇耳光。

我想你日夜思念母亲,原因是您的母亲教您学会了做人,教您学会做人的品质,比如:不贪小、善良等。是一个善良的母亲培养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我从您的演讲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做人的方法,那就是做人要勤劳、诚实、善良。如写好作文的方法,就是要读好社会人生这本大书,用自已的方法,讲述自已的故事、别人的故事。

我从您的演讲稿中得知,您的童年生活是艰辛的。但这艰辛的童年生活成了您一生中的宝贵财富,也成就了您今天的辉煌。

你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我,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了我的心理,我想总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403班付贤康

于2012年12月16日

4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首先,祝贺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您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者。我们班都很高兴,班主任刘老师把这周叫为“莫言周”。我们班共同学习了您的演讲稿,您的故事在我们大家幼小的心田中播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种子。

您的母亲淳朴、善良、诚实造就了您。读了您的演讲稿,我用了几个词总结一下您:讲故事的人、幽默。。。。。。

我还想问您几个问题:您喜欢数学吗?您有什么写作的好方法?您怎么给文章取题?

5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杭州市实验小学4(3)班:袁园

12月15日

13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首先祝贺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是第一个!现在我来介绍我自己。我叫王榭昕,是一个长着大眼睛的小女孩,在安吉路实验小学读书。我反复听了您的演讲和故事,感受到了您的母亲的善良,也感受到了您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打。

我们的语文老师刘老师让我们看了您的短篇小说——《狼》。这篇小说虽然很短,但给我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还有,那个结尾刘老师让我们全班同学续写,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提到狗。所以您的结尾超出我们的想象。

您说您很丑,我看了您演讲时的照片,还真的很丑。我想问您,您真的不喜欢数学吗?(我喜欢数学,因为我觉的数学很有趣。)我们班同学在体育课上条长绳的时候,兰老师让我们说一种食物,有一个人说了清蒸莫言。如果他是善意的就请您原谅他,如果他是恶意的我就替他向您道歉。 敬祝 身体健康! 快来杭州!

安吉路实验学校:王榭昕

2012年12月14日

14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我是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四(3)班的学生,我叫顾奕。是一个长着一双大眼睛,活泼可爱的女生。

莫言老师,说真的了解您是在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看来人是要获得大奖有名气后才会有人想认识你,追捧你。就连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要我们读您的作品,给您写信。呵呵!

我知道,我这封信一定会石沉大海,是您收到万封书信中最微不足道的一封。所以我也就想说什么就写点什么了。

11

我记得莫言老师您说过这样一句。“我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脑中。我觉得您是一位敢说,敢当,敢做的人。您的直言不讳,文章一针见血的写作风格让我由衷的敬佩。现在大部分人都是言不由衷的写文章。就连我们小学生为了获个证书得个奖,写些虚构的动人故事。获得的奖也是为了哄妈妈爸爸们高兴。而您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一切是以自己的兴趣去做,不要太为名利。

我知道您一定很忙,能看我这封信我已经很高兴了。能收到您的回信,我不敢奢望。您只要知道杭州有个小女孩会以您为榜样做个敢作敢当,正直自信的人。

最后祝您身体健康,保持风格!

安吉路实验学校四(3)班顾奕

2012年12月13日

15 给莫言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莫言老师:

您好!

我是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403班的吴宇涛。我首先祝贺您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看了您在瑞典的演讲,我明白了您有一位宽容的母亲和一个只读了一点点书、吃不饱、放牧的悲惨童年。不过正是因为您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和这样的童年,您才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您的小说《狼》,我们的刘老师已经给我们看过了,您写的文章虽然很短,但有详有略,很生动。我们读到“一只麻雀在啄食一滩马粪”时,全班同学开怀大笑起来,刘老师告诉我们:“莫言老师多善于观察,连小鸟会啄食一滩马粪都能发现。”

还有《狼》的最后一句,老师让我们猜想结尾是怎么样的,结果全班三十三位同学,三十个左右是没写狗的,您的结尾让我们大大的出乎意料。

最后,还请莫言老师在百忙中给我的《美丽的西湖》做点评。非常感谢! 希望您身体健康!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403 班:班吴宇涛

2012年12月13日

美丽的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而西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杭州的中央。

12

“一株杨柳,一株桃”这是西湖春天特有的景色。湖边的柳树被春雨笼罩着,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像一群穿纱裙的仙女在为春天的到来载歌载舞。一棵棵桃花粉红粉红,像一片片朝霞,一阵阵春风吹来,桃花的树枝轻轻摇动,像在祝贺春天的到来。

夏天,曲院风荷风景区的荷花,是西湖最美的景点。那一片片荷叶中的荷花,犹如一把把伞上的一朵花,十分美丽,而荷叶有的开着像一把小伞开着。一阵微风吹,湖面微微波动,荷叶轻轻摆动,荷花随风舞动,像一幅活动着的水墨画......

秋天,湖水就像蓝宝石一样耀眼,微风一吹,湖面上泛起鱼鳞般地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又像撒了一层碎银。游人们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欢快地歌,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湖里的小鱼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不时有些顽皮的小鱼从湖中跳起来嬉戏玩耍。

冬天,雪花从空中飞下来,有的像一朵小花个有的像一个小精灵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屋顶上、树上,成了一个一尘不染的世界。年轻人在断桥前摆魄士,拍照留纪念。小孩子们在打雪仗,堆雪人。

西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附:莫言获奖之后,名声大噪。我给孩子们看了莫言在瑞典的第一场演讲《讲故事的人》,随后将莫言的演讲稿打印发给孩子们,三节语文课学习莫言的讲稿。莫言这种说书式的赤裸裸的讲故事风格,很快就吸引了孩子。尤其是莫言童年与母亲的那些故事,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灵。

昨天的语文课,我给孩子们欣赏了莫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现场朗读的短篇小说《狼》,几乎每读一句,孩子们笑一阵,莫言的奇妙幻想与幽默风格,把孩子们乐翻了天。特别是读到“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时,全班孩子击掌拍桌,哈哈哈,一片沸腾。到了最精彩的时候,我把莫言这篇仅有440个字的小说最后一段,也就是莫言精彩的结尾省略,然后给孩子们来给莫言续尾。这一招还真灵,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还真有点莫言的味道。一切伟大的作家,都会用儿童的方式表达。

今天的语文课,我布置了一个作业,给莫言老师写一封信,不管莫言老师能不能收到,谈谈莫言对我们的启发和思考,说说我们的心里话,这是我们向莫言老师学习的最好方式。顾奕是第一个发信给我的女孩。明天我会陆陆续续把孩子们给莫言的信贴出来。有机会看到孩子们信的朋友,希望给点鼓励。

读着顾奕的信,说实话,我心里乐呵呵的。我想,如果莫言看到顾奕的信,也会乐呵呵的吧。孩子从莫言的身上领悟到了,做人,作文的真谛——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为获

13

奖而写作,不为名利而追求。

还是看看孩子们给莫言《狼》的续尾吧。

莫言赴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开场朗读小说《狼》 :

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我知道它会拿到桥头的照相馆去冲印,就提前去了那里,躲在门后等待着。我家的狗也跟着我,蹲在我的身旁。上午十点来钟,狼来了。它变成了一个白脸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洗得发了白的蓝色咔叽布中山服,衣袖上还沾着一些粉笔末子,像是一个中学里的数学老师。我知道它是狼。它俯身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胶卷,刚要递给营业员。我的狗冲上去,对准它的屁股咬了一口。它大叫一声,声音很凄厉。它的尾巴在裤子里边膨胀开来,但随即就平复了。我于是知道它已经道行很深,能够在瞬间稳住心神。我的狗松开口就跑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胶卷夺了过来。柜台后的营业员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霸道?”我大声说:“它是狼!”它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无声地苦笑着。营业员大声喊叫着:“把胶卷还给人家!”但是它已经转身往门口走去。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 等我回到家里时,?? 跟着莫言写故事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403班

刘发建:莫言获得2012若贝尔文学奖后,在赴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时,朗读了自己写的一个小故事《狼》。我把这个故事朗读给403班孩子听,大家全都笑翻了。莫言的魔幻想象,深深吸引了孩子。最后我留下《狼》的结尾,让孩子们猜想,续写。要求不超过30字。 王榭昕: 我看见一群红色的狼扑在母猪身上。转过身来,再转回去,母猪不见了,只看见一个母猪头,还一步一步向前移动。

许若琪:我还是比狼慢了一步,猪早已成了狼的囊中之物。我那善良的狗也受了伤,蹲在门边用无辜地眼神望着我。

张飞扬:我回到家一看,肥猪已经不见了,只看见有一大摊血迹。而小狗呢,却奄奄一息地躺在墙角边

斯华颖:等我回到家里时,发现狼和猪坐在沙发上聊天,我大惑不解。这时,猪朝我笑笑说:“我们是好朋友。”

吴宇涛:我回到家一看,猪圈空空如也,只有那只狼躺在那里,还不时拍拍刚吃饱的肚子,我惊讶地看着狼。

14

袁园: 我回到家时,看见狼变回了原状,正在猪圈里抓猪吃,我看到这恐怖的场面,就后退了。突然听到叮咚一声响,原来狼已经吃了一只又肥又胖的小白猪。我什么也没想,马上撒开了两脚,跑出了家门。

王骢儿:等我回到家时,我惊呆了,家里一片混乱,笔记本,书散落一地。我预感到有什么事发生。我冲进猪圈,小猪完好无损。当我正准备折回卧室时,看到一年轻美丽的姑娘随门而入,先对我行了个礼,后突然一转身,跑入猪圈将一只小猪领走。我还没反应过来,一只小猪就不见了---就是被拍照的那只---最肥的那只。

李木子:我发现那个啄食的麻雀停在我家。忽然,麻雀不见了,冒出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跑进猪圈,一下子五头肥猪就没了。

毛顺:转过神来,狼已经等我回到家里时:发现狼虎视眈眈的盯住猪圈,狗在一旁一边用可怜兮兮的眼神不时看看狼;一边舔舔那已经被狼咬下一块肉,流着鲜血的伤口,站在猪圈前,我看见了,就冲上去!狼看见了我,也朝我扑来,这时狗一个直角扑过来,把狼的那一击,给挡了过去。等我缓过神来,狼已经拖着狗尸体,怆惶离去。

陈宿雨:我回到家里,那匹狼正在院子里,化作一只红斑的瓢虫,这只瓢虫趴在猪背上,这头肥猪转眼就只剩一副骨架了。

刘发建:一个故事,10个孩子,10个完全不同的结局。这是莫言的魔幻种子,在孩子们的心里开花,一朵比一朵艳丽,丝毫不比莫言逊色。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有幻想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莫言若看了,一定会喜欢的吧。 附:

莫言《狼》原文: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我知道它会拿到桥头的照相馆去冲印,就提前去了那里,躲在门后等待着。我家的狗也跟着我,蹲在我的身旁。上午十点来钟,狼来了。它变成了一个白脸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洗得发了白的蓝色咔叽布中山服,衣袖上还沾着一些粉笔末子,像是一个中学里的数学老师。我知道它是狼。它俯身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胶卷,刚要递给营业员。我的狗冲上去,对准它的屁股咬了一口。它大叫一声,声音很凄厉。它的尾巴在裤子里边膨胀开来,但随即就平复了。我于是知道它已经道行很深,能够在瞬间稳住心神。我的狗松开口就跑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胶卷夺了过来。柜台后的营业员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霸道?”我大声说:“它是狼!”它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无声地苦笑着。营业员大声喊叫着:“把胶卷还给人家!”但是它已经转身往门口走去。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

15

等我回到家里时,那头肥猪已经被狼开了膛。我的狗,受了重伤,蹲在墙角舔舐伤口。

1楼 老好人88 评论时间: 2014-03-26 00:25:07有爱就有希望,作文课这样上多有意思啊。 2楼 小鸟依的人 评论时间: 2014-03-26 05:34:12美好的相遇 3楼 凝眸疏影 评论时间: 2014-03-26 06:11:31受启发了! 4楼 月舞清风 评论时间: 2014-03-26 06:17:06

5楼 听雨 评论时间: 2014-03-26 06:48:12这应是语文课应有的内涵与外延

7楼 竹乡驽马 评论时间: 2014-03-26 11:18:35我替孩子们感谢你,这是目前中国教育的一丝亮光。主人@竹乡驽马 我们一起努力

8楼 陈可英 评论时间: 2014-03-26 14:00:59孩子们因您而幸福!主人@陈可英 我因孩子而幸福

9楼 花儿朵朵 评论时间: 2014-03-26 15:25:33智慧的老师,幸福的孩子。 10楼 zxf 评论时间: 2014-03-26 18:45:18发哥好棒!

11楼 安心 评论时间: 2014-03-26 19:22:32发哥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孩子们

12楼 秋水伊人 评论时间: 2014-03-26 20:01:34我也想做你的学生。主人@秋水伊人 玉秋,我们一起做学生。学大于教。

13楼 秋铃 评论时间: 2014-03-26 21:33:30教书育人,一位有使命感的老师!受人尊敬! 主人@秋铃汪笑寒妈妈,愧疚笑寒那一个班的孩子。

14楼 smile 评论时间: 2014-03-26 21:41:12发哥,带着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真好,小燕像你学习!主人@smile好呀,我们一起玩。

15楼 红舞 评论时间: 2014-03-26 21:49:42能碰到这样的语文老师,有一位,已是人生一大幸事。麦子,真心佩服。 红舞 @落地麦 你们一群人是所有人都憧憬的语文老师

附: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 年,卒于1994 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

16

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颤,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

17

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像。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

18

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

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 年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

19

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1984 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透明的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

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的红萝卜》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的红萝卜》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

20

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

我最新的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

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

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的红萝卜》,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

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

我在写作《天堂蒜薹之歌》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

21

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

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

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我的人生是与我的作品紧密相连的,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所以还得请各位原谅。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

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本国文学传统与外国小说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说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混合,就像《檀香刑》是与民间戏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从美术、音乐、甚至杂技中汲取了营养一样。

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这个奇怪的劳动组合,在当时的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

22

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

23

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 谢谢大家!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0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