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1: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领导在一次大会上,为了一次医疗纠纷批评你的同事,你的同事起身顶撞领导,并要你作证,你怎么办

(1)保持冷静,不能慌乱,相信领导的批评是善意的,不是针对同事个人

(2)因为是在大会上,劝同事理性,无论领导批评是对是错,我们作为工作人员都应当尊

重支持领导,不能顶撞

(3)如果同事情绪激动,将同事带出会场,不要激化矛盾

(4)如果我了解情况,确实是领导批评有误,那么会后我会找领导说明情况,并与同事交

流,让其为顶撞之事道歉;如果领导的批评是正确的,那么我会和同事沟通,让其事后去为医疗纠纷和顶撞之事道歉,相信领导是高素质的人,一定会接受道歉并指导同事做好以后的工作

(5)如果会议是专门讨论医疗纠纷的会议,建议休会,对事件重新调查,明确责任

(6)如果这次大会领导批评错了,而如果传出去会对同事的工作生涯造成损害,那么我就

秉持原则在会上说明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不说过头话,要维护领导的权威,顾全大局,若这个议题仅是本次会议的一部分内容,建议先进行其他议题

(7)事后反思,向领导沟通,与同事做好交流,顾全双方的感受,对于领导要尊重和支持,

即使领导说错话也要维护其形象

2.近年来,你县医疗纠纷增多,领导让你组织一次医患纠纷的调研活动,如何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1)医疗纠纷增多影响着医院的公信力,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因此我一定在内心高度重视,

做好此次调研

(2)调研前:研究相关政策,制定方案,确定调研的时间、地点、工作人员,医患关系的

种类,找出医患纠纷的根源;调研活动要多样化,采取走访、调查问卷、短信调研等多种方式进行;制定相应问卷表格,根据以上情况制定财政预算,报领导审批;审批之后,联合医疗部门、司法部门、人社保障部组成调查小组,强调纪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下发通知,号召群众配合

(3)调研中:3人一组,深入医疗部门、医院、患者、司法部门、村居、民社了解情况,

听取社会各界对医患纠纷的看法,我作为活动的负责人,协调好各小组的工作,汇总调研材料,集合群众的智慧制定解决措施

(4)调研后:写出调研报告,向领导汇报,根据领导的指示实施解决医疗纠纷的措施,并

进行一个后续监督的长效机制,做好个人总结 3.组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1)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有利于医务人员树立医者父母心的意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因此我一定在内心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这次培训

(2)培训前:研究相关政策,制定方案,确定培训的时间、租用有多媒体的教室、找到单

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作为教员、确定参与培训的人员、工作人员、制定相应ppt教案、教学文字材料、视频材料;确定自学、轮学、讲座、观摩交流等教学方式,根据以上内容制定财政预案,报领导审批,领导审批后,工作人员分成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下发通知,号召医务人员参加;过程中处理好学与工的关系

(3)培训中:结合最美医生、最美护士等视频案例学习她们身上体现的精神,理论联系实

际、寓教寓学;教授分享经验;医护人员个人交流得失,找准不足,改善工作;我作为活动负责人,负责培训中的纪律维护,协调各小组的责任

(4)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建立一个长效的考核机制;写工作总结,报领导;个人总结 4.中国只有9%的人感到幸福,你怎么看

体现了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未使人们获得心里满足,共建共享的成果还未实现,原因: (1)政治上:民主政治没实现

(2)经济上:经济发展不平衡,工资少,消费高,就业难

(3)文化上:覆盖全国的义务教育还未完全实现,全民教育未很好实施 (4)社会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5)生态上:环境污染,居住环境恶化,天灾增多 (6)个人上:没有合理规划,不努力没毅力 措施:

(1)政治上: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2)经济上:发展地方经济,招商引资,二三产业,促进本地就业 (3)文化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道德教育

(4)社会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就医难、就学难、养老难等问题 (5)生态上:保护环境,注重绿化,环保意识

(5)个人上:树立合理的目标,并且用坚持和毅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1、铁道部花费1800万策划、制作宣传片,但未达到宣传效果,你怎么看? 铁道部花费巨资制作宣传片引起热议,天价的策划费折射出很多问题: 一是预算机制不健全,没有进行科学预算,上级部门的预算审核不过关。 二是高层决策不理性,如此庞大的数额没有进行公开、科学论证。 三是天价的策划费没有进行公开招标,没有真正做到多家招标,降低成本。 四是策划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依法行政,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五是相关部委政务公开制度未建立,内部监督乏力。

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我认为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建立公开、透明、严格、科学的预算制度,控制预算成本。 二是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制,高层领导应理性、科学决策。

三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出于公心、出于良心,把关献策,做好领导的助手。 四是决策应该阳关、透明,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

五是纪检、审计等部门应该部门联动,严查相关事项是否存在猫腻行为,若存在,应给与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2、工作中,同事生你的生气,但是你已经道歉,同事还在你的工作中处处作梗,你怎么做?

一是保持平和的心态,稳控自己情绪,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对同事产生反感情绪。

二是同事对我不满可能是因为我的说话、办事方式不恰当,我应该换位思考,通过良好的表现和有效地沟通防止矛盾激化。

三是同事生气是因我而起,我应该私下与同事沟通,真诚道歉,向同事解释我是对事不对人,请求他的谅解。相信同事也是高素质的,一定能够原谅我,支持我的工作。

四是如果同事还是不原谅我,我会保持理性,表现出谦虚的态度,工作中严

格按照阳光、透明、规范工作的程序,避免因矛盾耽误工作。同时,我会请与我和他都比较要好的同事帮忙调解,通过一起出游或者一起聚餐等方式加强交流,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关心,表现出我的谦虚与大度,相信此时同事一定会理解我,配合我的工作。

五是如果经过以上努力同事还是在工作中处处作梗,我会找到领导,向领导说明情况,委婉的说出我的难处,请领导出面说服教育。

六是事后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办事的方式方法,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防止个人言行引发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紧张。

3、你单位召开先进表彰会,有人说话,有人随便进出,你作为负责人,你怎么处理?

一是稳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不引起慌乱。

二是在会场上重申会场纪律,相信与会人员都是高素质的,可以避免乱说话现象。

三是请工作人员私下询问是否因为会议时间过长,与会人员需要休息与方便,进而导致频繁出入。如果是这样,我会暂时休会,给与会人员适当的休息和方便时间,然后继续会议。

四是如果进出人员是有重要的工作需要处理,我会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统计,让有重要工作的人员先行离席,去处理工作,为群众提供服务。

五是重申会场纪律,无关紧要的人不得随便出入,屡教不改者进行点名批评,同时安排保安人员把好门,禁止无关人员随便进出。

六是会议结束后,找合适的时间对工作作风进行整顿。

七是事后反思。在召开会议前应该征求意见,合理的安排会议时间,避免与重要工作冲突,并在以后会议中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4、谈谈你对木桶法则的看法。

木桶法则也就是短板效应,其含义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木桶法则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

一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个体与系统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想要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就需要发挥出每一个部分、个体的作用。

二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小的事件不引起重视,任其发展,就可能导致事情恶化,造成满盘皆输,例如挑战者号的失败、动车事件的产生。

要克服木桶法则、短板效应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制定正确的决策,从政策统筹兼顾,将每一个部分、个体科学、紧密的联合在一起,确保整体、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是,建立良好的制度,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三是,拥有良好的管理,领导者应该定时查漏补缺,发现“短板”,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四是,加强自律意识,每个个体都严格要求自己,使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你是单位人事处人员,有三件任务必须今天完成,下班前交给领导审查,(1)公务员面试成绩公布,你需要拟定面试方案;(2)电话联系进入面试的考生,但是有些考生联系不上;(3)上午陪同老干部参加体检。你怎么安排?

一是我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慌乱,统筹合理的安排工作。 二是与老干部取得联系,确定体检的时间和医院并安排车辆去接老干部。 三是趁老干部未到达之前,我会找出以往的面试方案作为参考,拟定草稿。同时通过电话通知、发送短信、在网上发布限期报名告示等方式继续联系尚未取得联系的考生。

四是老干部到达之后,若此时还有联系不上的考生,我可以请同科室的其他同事帮忙联系。

五是陪同老干部到医院参加体检,向老干部说明情况,我还有重要工作要做,得到老干部理解同意后,让老干部在医院导医陪同下进行体检,我立即返回单位,抓紧时间拟定面试方案,并向同事了解还没有取得联系的考生,继续联系。同时保持与医院保持联系,待老干部体检完之后,安排车辆接送老干部,并去医院取回老干部的体检报告。

六是将拟定的好的面试方案、老干部的体检报告、最终还未取得联系的考生名单交给领导审批,询问领导,联系不上考生的岗位是否可以进行递补。

七是事后反思,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兼顾,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6、单位人事调整,你觉得你适合A角,而领导却把你安排到B角,你怎么办?

一是保持冷静,愉快的接受安排,不能有为难发愁情绪。

二是我觉得自己适合A角是出于自我的角度,但是领导把我安排在B角可能是出于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亦或者是对我的锻炼。

三是我要对原来的工作及时交接,不留有尾巴。并且与B角的原同事完成工作对接,尽快熟悉B角工作,融入新的科室。

四是如果在B角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我要向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向书本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尽快胜任B角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五是如果在B角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确实不适合这项工作,比如我的专业是计算机而被安排了会计的工作,我会找到领导说明情况,委婉的说出的我难处,相信领导会出于统筹考虑给我调岗。

六是事后反思,工作中我们应该干一行爱一行,不应该对工作挑挑拣拣,同时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到一专多能,尽快适应工作。

2012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省市卷)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

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 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 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 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 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 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 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 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

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 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 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 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

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 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恢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 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

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 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 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以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

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 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 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 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6.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

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 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

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如何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当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考察他们的主要特征、社会关系状况,分析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对策措施,引导这个群体健康发展,逐步融入城市、融入社会。这不仅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具有特别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基本脱离农村而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尚处于社会结构中第三元状态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因其数量庞大和身份独特而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国家未来发展。他们的劳动技能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产业的国

际竞争力,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城镇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建设,他们的社会态度及行为选择直接影响着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因而,需要从治国理政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密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角度,分析研究他们的特点和走向,需要用改革、发展的眼光和办法,帮助解决他们在融入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这一群体在实现环境、身份、观念转变中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

年轻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户籍在农村,而就业、生活在城镇。2011年全国外出进城农民工达15863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估计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体力量。从出生成长环境看,新生代农民工大体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传统农村家庭子女,他们出生在农村,父母均在家从事农业生产,本人从学校毕业后进入城市就业,这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多数;二是农村留守家庭子女,父母双方或一方长年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农村生活、读书,毕业之后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三是务工流动人口子女,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由于父母就业、生活不稳定,他们是在流动状态下长大的;四是务工定居人口子女,父母打工有相对固

定的工作和住所,他们在城市出生、读书,毕业后在城市像父母一样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仅是一个出生年代、年龄的概念,更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基于生长背景环境的变化,他们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考察: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总体进入小康、农村摆脱贫困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生活在温饱的环境中,没有挨过饿。他们进城打工不是为了求得温饱,而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第二,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农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都读完了初中,有些还上过高中,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父辈,他们外出打工对就业有更高的预期,更加看重发展前景、社会地位和人身权利。第三,新生代农民工是在信息通讯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从小就与电视和手机相伴,比较了解城市和外部世界,他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和乡村文化有了较大差异,外出打工更多地是基于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向往。第四,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比起父辈来就业机会更多,选择余地更大,因而离农倾向也更强,进城定居的愿望更加强烈。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他们既然来到城里,就不想再回到农村。深圳市总工会2010年的调查显示,仅有1%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乡务农。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高,获取外部信息的方式更现代化,对城市生活更加向往和认同。据农业部农研中心调查,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比上一代农民工高1.6年,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近30%,显著高于上代农民工。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为了寻求更好发展机会而外出务工,职业期望值较高,而工作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据农研中心调查,有57.1%的新生代农民工两年内至少更换过一次工作,而其中77%的人表示换工作的原因是收入太低和没有发展前途。四是新生代农民工比之父辈心理平衡度较差,对现有生活状况和公平、平等状况不满足,维权意识更为强烈。据农研中心调查,有53.9%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与用工单位领导直接协商解决是他们最常用的维权手段,协商无果后有的会愤而离职,也有少数人会采取极端手段维权。总的看,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是一个充满活力、成长性和可塑性强的群体,是特殊历史阶段的产

物。全社会如何对待、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发挥其作用,将直接影响这一特殊群体的发展走向。

再社会化过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关系考察

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准备扎根城市,面临着一次全新的再社会化过程。他们需要转变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需要与政府、企业、社区打交道,建立良性互动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环境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与输出地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与家乡渐行渐远,脱离了乡风民俗的监督和基层组织的管理,农村对其影响力日益弱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已经处于典型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匿名状态?。而一个社会群体失去了他的社会背景和行为标准,又没有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很容易产生失范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输入地的管理服务跟不上,极易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社会需要尽快填补这项空白。

新生代农民工与中小企业的关系。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结构特点,中小企业往往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第一个雇主,也是最大雇主群体。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是一个新生的社会经济组织,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两个新生的、又都是比较困难的群体相伴相生,非常容易产生利益上和观念上的冲突。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尽管企业在劳资关系中仍居于强势,但新生代农民工

的地位也在悄然上升。作为企业的员工,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渴望更高的工资收入,也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在这一背景下,一味地依靠劳动力低成本来谋求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传统经营方式,只会滋生不满甚至造成矛盾。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的相互认同与融合,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新生代农民工与输入地社区的关系。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愿意与城市居民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也愿意为居住地社区的公共事业做出贡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融入当地的程度并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着排斥农民工的现象。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农民与市民都是平等的公民。因农民工进城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和现实问题,不应归咎于进城农民;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受到挤压,应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共服务来加以解决。因此,我们既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还要注重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工与市民心理上的隔膜。 新生代农民工与输入地基层政府的关系。作为公民,农民工需要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也迫切希望能够平等享受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得到就业培训,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为他们主持公道,子女上幼儿园、上学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够参

加医疗、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而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反映,在寻求政府部门帮助时仍面临一些困难。这反映出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有做好相应准备,现有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农民工的输入规模与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一些城市政府部门与农民工的沟通渠道不顺畅;一些城市发展规划与农民工的输入规模不相适应;一些体制和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总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农民工的再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关系的调适与构建将贯穿始终。

矛盾与纠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边缘性特征明显的社会群体,作为传统二元社会结构中衍生出的?第三元?,在再社会化、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处理得怎样,不仅关系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发展,而且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一,稳定就业面临困难,?频繁跳槽、漂泊不定?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据统计测算,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20%在城市稳定就业,近80%处于不稳定状态。没有稳定的就业,就难以有自身的成长积累,难以有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难以有和谐稳定劳动关

系的构建。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从当前看是一个产业发展问题,从长远看是一个社会和谐问题。如果总有一部分人处于无业和游荡状态,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二,权益维护面临困难,?渠道不畅、群体性失语?现象比较明显,容易诱发法外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首选仍是基层政府和相关组织。而城市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机制还不完善,应加快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机制,畅通权益诉求渠道,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旦新生代农民工采用现行政治法律体制以外的手段来维权,或者被非法组织所利用,可能成为不稳定的因素。

第三,精神文化生活面临困难,?婚恋不顺、文化生活匮乏?现象比较严重,不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文化心态。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谈婚论嫁的年龄阶段,婚恋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据农研中心调查,70%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结婚,这与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生代农民工对交友、恋爱、结婚有着十分强烈的渴求。但由于上班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工资收入低、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他们中很多人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

稳定的基础。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家庭这个细胞缺失,将不利于这个群体走向稳定,从而也不利于社会安定。新生代农民工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与亲人朋友相隔甚远,缺乏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容易心理失衡、情感孤独,一旦有事就有可能出现情绪失控,产生极端行为。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是网吧主要消费群体之一,上网和看电视是他们的主要业余活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更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总的看,新生代农民工在情感上常常是孤独的,在精神文化生活上是相对贫乏的。如果不能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将很难融入主流文化价值轨道。

第四,发展上升面临困难,?前途迷茫、焦虑无奈?情绪比较突出,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明显不足。新生代农民工怀揣梦想进城,渴望变成真正的城里人,期待在上大学之外找到另外一条通往成功之路,他们是追求上进的。这是他们身上的可贵之处,是引导他们成为社会建设性力量的主流因素。这些年,农民工技术明星、农民工人大代表、农民工娱乐明星等,受到新生代农民工的追捧,也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总体而言,农民工的发展上升问题、他们的明天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突出表现在职业培养、继续教育严重不足,身份及地位上升通道并不通畅。如果新生代农民

工不能获得有效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他们的职业梦想将难以实现,而且会影响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如果这个年轻的群体缺乏正常的上升通道,不能保持一种好的发展预期,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社会认同,难以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心态。

第五,社会归属面临困难,?拔根农村?比较彻底、?扎根城市?力不从心,群体身份认同开始出现。新生代农民工回不到农村,融不进城市,城乡两不靠。如果这一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在城市主流社会找不到认同、肯定和保护,新生代农民工就可能转向自己群体内获取认可和保护,各种自发团体、自组织就可能发育起来。现在一些城市已经形成了同一个县或地方来的人生活居住在一起、集中在同一个行业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老乡团伙占据一方的现象。长此以往,一个城市就有可能形成主流社会与边缘社会并存的双重结构,出现社会阶层之间互不认同难题和价值观差异,从而带来隔离和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归属和身份认同问题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虚拟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在网络上,新生代农民工的意愿可以得到充分表达,容易获得同气相求、同声共振,农民工在现实社会中很少发言、在网上却热衷?跟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网络环境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最彻底、社会认同感最强、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个虚拟空

间。在政府、社区、乡村乃至企业对他们的影响和引导缺失的情况下,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就更加直接和明显,网络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使这个庞大的青年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并能够向上流动,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更好地融入我们的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和谐稳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接纳与融合: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路径

客观讲,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进城农村人口融入城市,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世界各国都是如此。但是,中国的农民进城打工进而转化为市民,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移民问题,无论在数量对比还是相互依存程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其艰巨程度和历史意义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所要争取的是,尽量缩短并顺利完成这一过程。

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新生代农民工实际,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城乡统筹、远近兼顾,完善管理、强化服务,积极接纳、促进融合的方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群体,以宽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接纳他们。既要立足当前,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就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

子女上学、住房等;从政治上帮助他们解决合法权益保障、民主权利履行、入党入团等问题;从文化上帮助他们解决继续教育、文化生活、城市生活习惯养成等问题;从社会上帮助他们解决社会身份认同、社会责任培养等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实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有序融入城镇,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具体而言以下五个方面是重要的: 一是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二、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广泛开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渠道。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主渠道。从一定意义上讲,扶持中小企业就是扶持新生代农民工。应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力度,出台面向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扶持措施,尤其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自谋职业、开自己的店、办自己的厂,是众多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是有一定经验和财富积累的农民工的打算。应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自谋职业、返乡创业、兴办工商服务小企业。

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利用国家的培训补贴政策,为农民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坚持职业教育与在岗培训并重,发挥职业学校和用工单位的主导作用,合理划分政府、企业、

学校的职责。职业学校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生毕业后的职业教育,使未考取大学的农村初高中生,都能免费接受一次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增加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后获得稳定工作的技能。用工企业主要负责新生代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要按国家规定提取并使用职工培训费,对企业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开支可在税前列支,调动企业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政府部门要增加公共经费,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对考核合格者发放职业能力证书,并作为大城市落户的优先条件,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各项基本权益。新生代农民工地跨城乡,既要保障其在农村的合法权益,也应保障其在城市享受平等的权益。在农村关键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权益。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林地、承包地,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在城市关键是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民主政治权利。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覆盖农民工,改善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允许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参加中考、高考的办法。建立农民工权

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增加了党员干部作为的难度,容易产生本领恐慌。正像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对这些考验,有些党员干部由于思想和知识准备不足,畏难发愁,如何作为也就成了问题。

三、解决精神懈怠之路径

一是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破解思想问题也不能离开人们的利益。否则,就是空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党是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的。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才会坚定包括广大共产党员在内的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党

十分重视思想上建党,这一直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基本经验。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跟随实践创新的步伐,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精神懈怠与理论素养和政治修养密切相关。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重点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把握形势,正确判断是非。 三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从成立之日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意味着选择了共产主义。无论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正是共产主义理想,凝聚了中国社会的先进人物,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工作热情,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设的成功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但是,共产主义理想不是自发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依据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得出的结论。因此,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灌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毫不动摇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和党性教育、宗旨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上,坚决防止和杜绝以所谓能力培训代替理论教育的倾向。 四是进一步完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倡导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庸官懒政根源在思想,表现在行为,因此,治理庸官懒政,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关键在创造党员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是完善干部选用机制,通过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 地面沉降警示粗放型用水难以为继

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目前超过50个,其中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范围,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近日获批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里的数字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地面沉降的信号,是我国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矛盾的警讯。一些城市生产生活高度依赖地下水,长期的粗放式采水严重透支地下水源,加速了地下水位的下

降,由此产生的地面沉降让城市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提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全国居民、工农业用水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推动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变得十分紧迫。

粗放式用水难以为继,表明我们生产生活中原有的用水方式和习惯已经难以适应水资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现实。突破水资源瓶颈,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新方式,不仅是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更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提倡节约用水,先要理顺水资源价格,通过价格杠杆,引导企业和居民养成节水习惯。最近,一些城市正在酝酿调整水价,用水价倒逼节水,无疑是应对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洗浴、高尔夫球场等一些耗水量大的行业,面临用水成本的大幅跃升是合情合理的,但要保障居民基本用水,体恤民生。

以技术创新带动节水同样关键。当前,节水新技术研发成本较高、新产品价格偏贵,阻碍市场推广普及。这就需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奖励,来推动节水技术的应用以及节水产品的使用。比如,城市中水、雨水收集等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推广,海水淡化工程的投入等等,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

国务院近期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划定三条?红线?纳入干部考核,水资源管理有了刚性约束。今后还须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做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为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法律支撑。

四个药方治理城市拥堵乱症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大关,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提出要从4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多管齐下。

状 蔡建国认为,第一,从主观上来说,要加强城市居民的交通守法意识,倡导安全、文明出行。要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公民守法责任意识、安全风险意识以及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

第二,在规划方面,应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从源头上防止交通拥堵的发生。不断优化公共交通运输

系统,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运载能力。第三,在管理上,要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科学、持续发展。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促进交通安全管理设施的现代化,并引导城市居民健康、低碳生活。第四,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通过倡导?无车日?、开辟‘交通绿岛’等多种方式推广?绿色出行?理念。通过征收城市汽车消费税、鼓励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方式控制机动车数量,促进城市慢行经济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的畅通关系着居民生活、生产的质量,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丰收灾靠什么破解?

近年来,农产品?丰收灾?现象在一些地方陆续出现。在郑州?萝卜哥?因萝卜滞销而免费送人之后,12月8日河南又传出十万亩胡萝卜滞销的消息。在其他一些地方,从海南农户把香蕉用来喂猪,到内蒙古土豆遭遇卖难,再到江苏大白菜两分钱一斤仍卖不动等等,丰收却不能增收的?丰收灾?,导致一些农民损失惨重,让人们忧心忡忡。

面对这一现象,媒体在呼吁、政府部门在组织促销,甚至一些地方领导走上街头直接叫卖。这些做法,有的的确缓解了一些燃眉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具体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未必是媒体和政府部门的长项,等到出现?丰

收灾?再来搞这种?救济式?援助,未免为时已晚。那么谁又有这等优势?

丰收灾?现象,从一个侧面说明农产品的生产还是一种?小农经济?。一个个分散的农民在凭经验、凭感觉种植,今年土豆好卖,明年接着种;大家都去种,不滞销才怪。一些地方官员也在凭有限的考察和直觉指导农民种植,比如发现板栗好卖,就让全县农民种板栗,结果大赔本,伤心的农民只好又把板栗砍掉。这些情况表明,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是成败的关键。那么谁又有这等本领?

诚然,搞?农超对接?,发展龙头企业,延长产品链等等,都是破解?丰收灾?的必要之举,但从根本上来说,还要靠更为长效化、专业化的行业合作经济组织。?丰收灾?的出现,恰恰说明经济组织的缺位。凭经验感觉搞农业生产,同样说明经济组织缺席。在市场运行中,只有灵活的经济组织,才能准确捕捉到市场行情,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饱和量是多少。因而,农民被组织起来种植,才告别了经验感觉种植,其农产品才会适销对路。农产品被组织起来,才会进入高效流通体系,实现产销通畅。

3前不久,广东决定对社会组织?松绑??放权?,?重点培育和优化发展经济类、科技类、公益服务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制?。北京也规定,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四大类社会组

织,可由民政部门直接申请登记。从制度上给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创造生存发展环境,才有市场经济海洋中各类经济组织的一展身手。

在发展经济组织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创造良好生存环境,可以依法监管,却不可以越俎代庖。真正管用的各类经济组织,都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从市场中自发成长起来的,能够高效地实现产销对接,方便地为生产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真正将这些组织扶持起来、放开手脚,才能克服目前一些行业协会只收会费不干实事、徒有其名的弊端,持续地为农业生产提供各种有效服务,让丰收给农民带来实惠和

自由和公正的市场经济是提高国民总体品德的基本方法 我国自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直至今日,人们大都以为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虽发展经济却败坏道德。这一说法所谓的?理?是这样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是提高国民品德的方法,恰恰相反,它只可能败坏道德;败坏道德是依靠市场经济来发展经济所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于是,伦理学家的任务就是:如何既搞市场经济又尽量避免它败坏道德的副作用,从而将这种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双刃剑论?。

这种理论似乎很有道理,但真正讲来,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市场经济不但是迅猛发展经济的不二法门,而且是提高国民总体品德的基本方法:这是由国民品德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亦即?德富律?——所必然决定的。

国民品德高低发展变化,无疑取决于他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欲望的强弱多少;而每个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和欲望的强弱多少,说到底,取决于他的物质需要或生理需要的相对满足是否充分。这个道理,管仲就已知晓:?衣食足则知礼仪,仓廪实则知荣辱。?那么,国民的物质需要能否得到相对满足究竟取决于什么?不但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分配是否公正。试想: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物质财富增加得快,但是,如果该社会对于这些财富的分配却不公正,应该多得者得的却少,应该少得者得的却多,那么,人们也决不会感到满足,即使他们拥有的财富并不算少。只有当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财富快速增加,而且分配公正,应该多得者多得,应该少得者少得时,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即使他们拥有的财富并不算多。因此,我们往往看到,一个社会虽然经济发展比以往快得多,物质财富增加比以往多得多,但人们还是不满足,虽然他们的所得比以前翻了几番。究其原因,岂不就在于分配不公?岂不就在于应该多得者得的却少,应该少得者得的却多?

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越快,物质财富增加得越多,对于这些物质财富的分配越公正,国民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程度便越充分,因而国民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和欲望便越多,国民的品德便越高尚;反之,经济发展越慢,物质财富的增加越少,对于这些物质财富的分配越不公正,国民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便越不充分,因而国民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和欲望便越少,国民的品德便越恶劣。这个品德高低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名之为?德富律: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根据这个规律,国民品德培养的根本方法显然就是:迅速发展经济、公正分配财富从而使国民物质需要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迅速发展经济和公平分配财富呢?不难看出,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财富分配的公正程度,固然取决于劳动者和管理者的个人品质,但是,根本说来,则取决于国家的经济体制。因为劳动者和管理者的个人品质不过是经济发展快慢和财富分配是否公平的偶然的、特殊的根源,而国家的经济体制则是经济发展快慢和财富分配是否公正的普遍的、必然的根源。那么,能够保障经济迅速发展和财富公正分配的经济体制究竟是怎样的呢?只能是市场经济。

因为市场经济是非统制经济、非指令经济,亦即不是由政府的权力控制而是由市场自然地、自发地配臵资源的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0l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