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我国棉花产业的风险问题

更新时间:2023-04-15 08: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棉花产业的风险困境与解决对策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xx(

2006年6月2日)

近年来我国棉花的进口大幅度增加,棉花生产忽增忽减,棉花价格大起大落,棉花市场似乎处于一种无序可循的混乱状态。我国的棉花产业,正在成为一个高风险产业。棉花生产者、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中,对本产业发展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造成这种状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何做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风险困境?怎样构建起我国棉花产业稳定发展的政策体系?本报告尝试着对这些问题做一探讨。

一、我国棉花产业所面临的风险困境

棉花产业主要由三大市场主体和利益主体构成:

种棉农民、棉花收购加工经营者和纺织企业。

在这三大利益主体,都面临着风险困境。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其关注的利益是能够获得棉花原料供应保障,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供应及时,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低廉。供应及时,数量充足,这是棉花供给的基础,否则的话,纺织企业就会开工不足乃至停工,因此,纺织企业一定要根据生产计划,预先购入一定数量的棉花,作为库存,以确保企业运转。棉花质量问题同样非常重要,用棉企业对棉花质量要求的弹性很小。这与大豆等其他一些农产品不同:

无论任何等级的大豆,都可以榨油和做饲料,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只对价格有影响,对大豆加工后的产品影响不很大。棉花则不同,如果达不到一定质量要求,无论价格多低,企业也无法使用。在购买价格方面,纺织企业当然希望越低越好。只是,同数量和质量问题相比,价格问题的弹性要大一些。如果价格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则纺织企业不会感到太大的问题,因为所有其他企业也同样。问题最突出的是价格波动剧烈,这时,纺织企业面临着艰难的购买选择:

1/ 7

买晚了和买少了,可能发生原料短缺;买早了和买多了,以后价格如果下降了,与别的纺织企业相比就会处于竞争劣势。而近年来棉花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使得纺织企业叫苦不迭。

对于种棉农民来说,所希望的是,在种植之前就能够大致知道棉花未来的价格如何,希望到了棉花收获季节,能够及时地将棉花卖出去,并且卖出一个比较理想的价格。问题在于,农民在种植的时候,无法判定棉花收获之后会是什么价格,只好根据去年的情况;而近年的价格情况是一年大涨,一年大落,农民的根据去年价格做的生产增减决策恰恰与价格起落方向相反。

农民在棉花收获季节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如果前一年的价格比较高,则农民会惜售,总觉得价格还会继续走高,结果最后价格大跌;如果前一年的价格较低,则农民可能很快就将棉花销售出去,而最后的结果是价格不断上涨,农民会后悔不已。

对于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来说,最关心的是两头的价格,即籽棉的收购价格和皮棉的销售价格,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这两个价格之差。也就是说,不仅仅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可以赢利,高进高出和低进低出也可能赢利,只要这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之差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之上。两个价格之差应当高于收购、加工、运输、储藏、贷款利息等等费用。通常每个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都很清楚自己的费用底线,或价格差底线。棉花经营企业的难处在于:

收购与销售并不是同时发生的,从收购籽棉,经过加工,然后还有运输,还要等待纺织企业的购买,这中间有相当的时间后滞。如果棉花价格比收购籽棉的时候升高了,经营企业就会超常赢利;如果棉花价格比收购籽棉的时候降低了,经营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目前,许多棉花经营企业面临着的就是后一种情况,出现了一片叫苦声。

二、我国棉花产业困境的主要成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幅度的市场波动是不可避免的。波动本身并不一定是问题,如果波动是由于客观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可以预见和预测,则波动就不是可怕的。例如,蔬菜和水果价格经常发生季节性波动,但由于有规律可寻的,因此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来说,都不构成突出问

2/ 7

题。我国的棉花市场波动之所以成为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波动幅度很大;二是波动对于市场参加者来说,难以预见和预测。制约价格波动的,是需求和供给变化。决定供求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各种政策因素。在需求方面,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国内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这主要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相关;

(2)纺织品出口的前景;

(3)化纤原料的价格,取决于石油价格。这三方面因素,总体上都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因此,在棉花需求数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

供给方面的因素则更为复杂一些。决定棉花供给的因素有:

国内生产、进口和库存。国内生产是由面积和单产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因为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在种植季节开始之后,就是可以进行调查和推算的,而单产则可根据棉花的长势进行估测。库存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棉花协会进行调查和公布。棉花供给中,最不确定的是进口。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现在棉花的进口配额为89.4 万吨,配额内进口关税为1%。如果进口数量超出配额,则最多可征收40%的配额外进口关税。如果对配额外棉花进口真正征收40%的关税,则配额外的进口就是不可能的。为了保证纺织工业对棉花原料的需求,近两年我国主动增加了棉花进口配额,开始时采取配额内关税,从2005 年开始对新增的配额进口征收5%左右的滑准税率。由于两种配额的关税都很低,因此,配额的数量就决定了进口的数量。配额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供给的不确定性。

造成我国棉花市场近期以来的高风险性和混乱性,有种种原因。第一是配额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地说,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配额多少时,是经过认真考虑,尽到了最大努力,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的。但是,配额的问题不是具体数量问题,更不是配额主管部门是否尽责的问题,而是配额体制本身有严重缺陷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事先都无法判定国家到底要发放多少配额。在棉花年度开始的月份,即棉花收获、收购和加工的高峰月份10月到12月,种棉农民、棉花经营企业和用棉企业,都难以判定次年国家会发放多少棉花进口配额。于是,就只能进行猜测,带着一种近乎赌博的态度,去进行销售、收购或者购买

3/ 7

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即便在配额数量公布之后,也没有人敢断定,本年度内是否还会增发新的配额。因而,配额成了影响市场价格预期不准确性的最大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期货市场机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郑州商品交易所于

2004年6月推出了棉花期货交易。期货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市场价格风险。无论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还是纺织企业,都可以充分利用期货交易的这一重要机制。2005 年的棉花收购旺季,收购企业的棉花收购成本经折算为每吨不到 1.4 万元,而当时和其后的几个月中,2006年夏季月份的棉花期货价格均在 1.5 万元以上。如果棉花收购企业选择套期保值,出售2006 年夏季月份的棉花期货合约,则这些收购企业完全是保证一定的赢利水平的。对于纺织企业,也同样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的方式,提前利用买入期货,锁定棉花的购买价格。棉花生产者个人由于生产规模小,棉花生产数量少,难以利用期货交易机制,但是,如果联合起来,组织起棉花合作社或者协会,则也可以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避免价格波动风险。

第三个因素是企业的不成熟性和投机心理。对于期货市场利用不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投机心理较强。这一点,在棉花收购和加工企业方面最为突出。棉花年度,棉花价格大幅度增加,当时囤集棉花的经营企业,都大大赚了一笔。许多企业仍然记着当年的经验,希望重现价格上涨的局面。这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不利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重要原因。因为,进行套期保值,虽然避免了价格下跌的风险,但是也放弃了价格暴涨所能带来的超额利润。

第四个因素是棉花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长期以来,国家在棉花生产能力建设方面投入甚少,使得国内棉花单产的不稳定性较强,有关的政府服务也比较薄弱,例如棉花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种子服务等等。国内棉花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国内生产能力的不足,不能够满足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而不得不加大了进口数量。

最后,也需要指出,有人将我国近年来棉花市场的剧烈波动归因于国际

棉商操纵市场和炒作投机的结果,这是不准确的。任何商业行为中,总有投

机的成分。但是,棉花产品具有一些特殊性,使得其与金融产品和矿产品不

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难以长期储备,现货交易是难以操纵市场的,也没

4/ 7

有哪个企业有这样的实力。就期货交易而言,其市场的投机性和可操纵性也

要比股票市场小得多。任一只股票,在短期内就可以暴涨或者暴跌几倍、十

几倍乃至几十倍,但是期货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在一年之内是非常有限,很

少超出一倍的,绝大部分情况下在几十个百分点或者还要小的多的范围内

波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从事股票交易的大量是一般股民,比较盲目;而从事期货交易的都是业

内人士,不易跟风;更重要的是期货有交割期,到交割期的期货价格无法与

现货价格偏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货价格最终是由现货的供求关系决

定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操纵的。

三、构建我国棉花产业安全体系的建议

棉花产业三大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但更多是相互依赖和依存

关系,一损俱损:

如果市场波动不已,那么前一期的获利方,必定在后一期受损;反之,

如果市场平稳发展,各方面利益就会比较均衡发展。因此,我国棉花市场的

理想状态,应当是纺织工业的棉花需求得到很好满足,棉花市场透明度较高,棉花价格变化比较平稳。这样的状态,对于产、销、用三方均有益。为

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当务之急是有关政策做出重

要调整,合理的政策框架是棉花产业安全的基础。

第一,改变配额发放办法。目前的配额颇多诟病,除了造成市场的不可

预见性之外,还有分配难以公平以及腐败诱惑巨大的缺陷。由于国内外棉花

差价较大,每吨配额相当于数百元乃至上千元以上的超额利润,因此,分配

配额就相当于分配利益。有的企业每年拿到30 万吨的进口配额,相当于获

得2-3亿元的利润。建议改变配额分配方法,对全部配额进行公开拍卖。

拍卖所得用于建立国内棉花产业发展基金。拍卖是最为公平、最为透明、最

能防止腐败产生的办法,并且符合世贸组织规则。

第二,不再增发配额。对于超出向世贸组织承诺配额的进口,可自由申报,并征收统一的配额外进口关税,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进口关税水平。根据向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配额外的棉花进口最高可实行40%的关税。从促进国内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可以将实际应用关税降低到10%-15%的水平,或

5/ 7

者继续实行滑准税率,但是要提高滑准税率水平,使得国外棉花进口之后的价格不低于每吨15000 元。同目前的滑准税配额办法相比,这种办法对于纺织企业有诸多好处:

(1)只要愿意缴纳统一关税,可以进口任意数量的棉花,没有配额限制;

(2)与其他企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而没有因配额多寡导致的不公平;

(3)有利于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的市场地位,淘汰效率低下的企业;

(4)减少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减少国外市场反倾销的危险。

(5)国外棉花供货商无法根据我国发放配额的数量哄抬价格。唯一的不利之处是要缴纳较高一些的关税。

第三,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避险作用。对于棉花经营企业,最主要的措施是在提供收购贷款时,鼓励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也就是说企业在收购棉花时,如果进行折算后,套期保值有利可图,就应当在期货市场上出售次年某个月份的期货合约,数量与其收购量相当。从技术上看,银行可以通过期货市场,很容易地保证收购只进行套期保值而不进行纯粹的投机活动。也鼓励种棉农民组织起来,联合进行利用好期货市场的转移风险机制。

第四,建立棉花产业发展基金。如果对89.4 万吨的进口配额进行拍卖,则拍卖所得资金至少有数亿元。利用这笔资金,就可以不额外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建立起棉花产业发展基金。

基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加强对棉花科研投入,加强抗逆性的新品种的选育,加强植物疫病和减少“三丝”方面的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等等。此外,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使得种棉农民认识、了解和掌握棉花市场波动的规律,避免跟在价格变动后边频频和大幅度调整面积,而是保持棉花面积的大体稳定,从而稳定棉花的生产。

6/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sz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