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3-11-08 22: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消化和吸收

第一课时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辽宁省彰武县前福兴地九年制学校

李海杰 2017、5

一、概述

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课本。教学内容是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内容。同第一章比较,本章加大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在本节《消化和吸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积极动手实践。同时,在已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本节对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节课中让学生尝试设计探究实验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 提高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探究中分析得出淀粉在口腔中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有关。 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探究实验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 提高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的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消化系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之前对探究实验的过程也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节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

2、教学难点:设计多因素组合变量的探究实验;收集足量的纯净唾液 五、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馒头、碘液、烧杯、试管、刀片、 温度计、热水、标签纸、唾液、镊子、

量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合作探究完成这节实验课。俗语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北方人多数都喜欢吃面食,如各种汤面,炒面、馒头等,面食中的馒头是我们平时少不了的主食。 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与馒头有关。题目就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我们所吃的食物当中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细胞吸收,而这个过程需要消化系统完成,出示消化系统图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愉快的学习。 (三)出示实验的材料用具: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了解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材料用具。

过渡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淀粉)淀粉有什么特性?(遇碘变蓝)对,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四)探究实验:

1、 老师先做两个演示实验:

验证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我们做个演示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1——向培养皿中的淀粉上滴加几滴碘液,验证淀粉特性 实验2——向一大块馒头上滴加碘液 , 验证馒头的主要成分

学生观察发现两组实验现象都是遇碘液变成蓝色。 得出结论 :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设计意图:碘液是褐紫色的,此演示实验验证淀粉遇碘液是不是变蓝,同时验证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不是淀粉。

过渡语:老师要请一位同学来品尝一小口,但是要带着问题来品尝。仔细咀嚼体会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品尝后回答。

而有了一丝甜味是为什么呢?淀粉本身没有甜味,现在有了一丝的甜味,说明淀粉发生了变化,变成什么了呢,是一种有甜味的叫麦芽糖的一种物质。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这种变化与口腔中的哪些结构和物质有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 2 、 分小组探究

关于实验的方法步骤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朗读。

一生读后教师强调:我们今天做这个实验要先收集唾液,唾液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水,它和血液一样都是人体的洁净的体液,大家在平时什么时候想流口水?学生回答。为了本短时间里收集到较多的唾液,方法很重要,我们来欣赏有关取唾液的视频。播放后强调:如果你们有更好地取唾液的方法也可以,但是无

论怎么取必须保证提取地唾液清洁而透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实验的操作过程,播放视频。接着出示实验的装置图片供学生参考。

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 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 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混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 各加2滴碘液,摇匀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27页方案讨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 请同学们根据方案来实施计划。 (1给试管贴上(1)、(2)、(3)标签

(2将馒头分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A和B捏碎(模拟牙的咀嚼),C不做处理

(31号试管放馒头碎屑,唾液,搅拌;2号试管放馒头碎屑,清水,搅拌;3号试管放馒头块,唾液,不搅拌。

(4配制37℃ 的温水,并将3支试管一起放在37℃ 的温水中,5~10分钟后 取出这3支试管。

(5给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 (6小组讨论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到每个小组巡视和指导,并收集学生的一些不规范操作,3分钟左右,各小组基本开始水浴加热,此时教师叫停,等待5~10分钟左右取出试管,此时将实验过程中各小组出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展示给全体学生,让他们自己评价并纠正,当然有的需要老师的帮助。

设计意图:这样会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为今后的规范实验打下基础。

(五)合作探究

边等待实验结果边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 为何切成大小相等的馒头?把馒头切碎模拟的是什么?用玻璃棒搅拌模拟的是什么?

2. 怎样才能取出足量的洁净唾液?

3. 为何把3支试管放在37℃ 的温水中?为什么放5~10分钟后取出? 4. 实验中对照实验有几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设计意图:思考实验过程,小组在探究问题中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通过三组实验的对照,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六)交流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每个小组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展示在板面上并交流评价。 试管编号 馒头碎屑或块 清水或唾液 保温 加入碘液 结果 此实验说明( )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现象的原因,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总结:师生共同总结重点。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图表的形式归纳本节知识要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八)情感升华:出示图片,文字资料,总结出平时养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七、整理实验器材。 设计意图:做完实验,一定要整理好实验器材,讲究卫生,养成好的习惯。 1 碎屑适量 2毫升唾液 2 碎屑适量 2毫升清水 2滴 3 馒头快适量 2毫升唾液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0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