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汉语重点

更新时间:2023-11-08 22: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汉语重点、难点、分歧点

语音部分

1.辅音和声母有密切关系,为什么不能把这两个概念简化成一个概念呢?

辅音是语音学分析音素得出的概念,声母是我国声韵学传统分析一个字的读音得出的概念。这两者的发音特点是完全相同的,但不能因此而简化成一个概念,因为在构成音节的作用上两者略有区别。凡音节中的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它也可以作韵母的韵尾。如普通话语音共有22个辅音,其中21个可以作声母,另有一个“— ng”只能作韵尾,不能充当音节的声母。因此,这两个概念包含的音素不同,辅音是22个、声母是21个。

2.《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的排列形式与它们的发音有没有关系?如果只用字母表而不采用声母表好吗?

声母表把21个声母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在一起,便于学习和掌握。如果只用字母表而没有声母表对学习很不方便,原因是:①字母表是按国际惯用的拉丁字母次序排列的,没有汉语字母传统排列次序的特色;②字母表中每个字母所表示的不只是声母(辅音音素)也有部分可作为单韵母(元音音素),两者混合在一个表中不利于学习;③声母中有的是采用双字母表示,在字母中无法显示。

3.元音和韵母这两个概念能不能通用?

元音是语音学中分析音素得出的概念,韵母是我国音韵学分析一个字的读音得出的概念。在汉语中元音可以充当一个音素的单韵母,但韵母有许多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也有一个或两个元音音素与一个鼻辅音结合成的韵母。因此,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得多,普通话语音有10个元音音素,但韵母有39个,所以这两个概念不能通用。

4.复合元音由两个或三个单元音组成,为什么它们的读者不会误认为是连续发两个单元音或三个单元音。

复合元音不论是两个元音还是三个元音的结合,它们的发音实际上是从一个元音音素的舌位向后面的元音音素滑动,这个过程中由于舌位的连续改变(一般是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如果三个元音则中间还有高低变化),会产生一连串的声音变化,这种声音变化形成一个新的声音,它是一种结合或固定的声音,听感上类似一个语音单位。

5.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演变规律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普通话四声是从古四声演变发展而来的。演变规律最明显的是古调类中的入声字已经消失,它们中的次浊声母字(m、n、l、r声母字)都归入普通话的去声,仅有少数几个口语常用字已变成阴平字;而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多数归入普通话的阳平。至于清声母字分别归入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字,但为数不多。演变规律另一个明显的是古代的上声中全浊声母字都归入普通话去声,所以普通话的上声字比古代上声字要少而去声字却比古代多。

6.普通话语音中读轻声的字很多,能否把轻声另立一调类?

轻声是说话时语流中的声调变化,这些音节在发音时音长和音强起了主要变化,失去了原有的调值,变成又轻又短比较模糊的调子。普通话语音四种声音的音节都可以因音变而失去原有的调型,而几乎所有的轻声音节都有它原来的阴、阳、上、去调值,它并不是四声以外的又一种调类,而且同一个音节在阴、阳、上、去后面变读轻声后,音高并不相同,它没有固定的调值,不能另立一调类。

7.汉语一个音节与一个方块字是不是相同?

一般来说,汉语中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方块字,但普通话里的儿化韵,却是两个方块字,这是特殊现象。

8.普通话语音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汉语一个音节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组成部分。①一个音节不可缺少声调和韵母中的韵腹,韵腹一定是元音音素。②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元音音素单独组成,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③辅音音素在音节里位置固定,一是在音节开头部分作声母,二是在音节末尾充当韵尾,辅音不能两个相连。④一个音节的韵母除韵腹必须是元音音素外,韵头也是元音音素,有三个。韵尾有三个:i、o、u,是元音,另有两个n、ng辅音。

9.普通话语音有32个音素,在归纳音位时音素音位也是

32个,是否可以说音素就是音位?

普通话语音的音素和音素音位虽然都是32个,但不能因此说音素就是音位,因为一个音素音位可以有音位变体,这些音位变体都各有一个音素,如元音音位[ A ]就有三个变体,一个[ A ]音位实际有四个音素,说明在实际语言里包括的音素多于32个。音素不等于音位,它们是两个概念。

10.《汉语拼音方案》实际使用的只有25个拉丁字母,它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普通话语音的音素的?

《汉语拼音方案》25个字母中y、w 不算音素,实际上只有23个字母。它在条件允许下采用几种办法增补了所缺的9个音素。

用字母i兼职i [ ] 、i [ ] ,增补两个音素。 用字母e、u 采用符号成 、 ,增补两个音素。 采用双字母:zh、ch、sh、ng、er,增补五个音素。

11、音高和音强有什么区别?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语音的四要素之一。它是由一定的时间内的音波和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所决定的。发音体振动得快,音波数就多,声音就高;发音体振动得慢,音波数就少,声音就低。小的、短的、紧的物体振动快,大的、长的、松的物体振动慢。语音上的音高,决定于声带的长短、松紧、厚薄:长、松、厚的,音就低;短、紧、薄的,音就高。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和妇女的声带比较短而薄,所以声音高一些,男子特别是老人的声带比较长而厚,所以声音低一些。

在汉语中,音高有区分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中的“书”、“熟”、“暑”、“树”四个字的声调不同,即音高不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也有区别。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又叫“音重”或“音势”。它是语音的四要素之一。音强决定于音波的振幅的大小。推动发音体振动的外力大,发出的声音就强;外力小,发出的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和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以及以发音时气力的大小成正比。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不同的,强弱取决于发音器官肌肉的松紧,高低取决于声带的松紧。强的不一定高,弱的不一定低。一个音高较高的人可能比一个音高低的人音弱些。

在一些语言中,运用音强的不同可以构成重音和轻音,借以区分词的意义。在汉语普通话中,由于轻重音的区别,有时可以区分词的意义。有时重音轻音的区别可以区分词性。

12、乐音与噪音的区别何在?

乐音与噪音的区别表现在听感上与声学上两方面。

从人们的听感上觉得和谐、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如笛子、提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从声学的角度看,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如果基音和陪音的频率是成单纯比例的,也就是说,陪音的频率是基音频率的二倍、三倍、四倍??等整数

倍数,这样的声音就是乐音。简言之,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人们语音中的各个元音都是纯粹的乐音,因为气流通过口腔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声音是悦耳的。半元音包含的乐音较多,但不是纯粹的乐音。

从人们的听感上觉得不和谐、不悦耳的声音,叫做噪音。如撞门声、拉据声、猪叫声、雷鸣声都是噪音。从声学的角度看,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如果基音和陪音的频率不是成单纯比例的,即陪音的频率不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数的,这样的声音便是噪音。简言之,噪音是物体没有规律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人们语音中的清辅音,因为发音时发音器官遇到种种阻碍,发出的音全是噪音,浊辅音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但包含的噪音较多。

13、口元音和鼻化元音是怎样区分的?

根据发元音时气流只从口腔流出还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可将元音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口元音是指人们通常发出的一类元音。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上升,接触咽壁堵住鼻腔的通路,让带音的气流单从口腔流出,因为是纯粹的“口音”,所以叫做口元音,也有语言学者把它叫做纯元音。如普通话中的i、u、a、o、e。

发元音时软腭下垂,让带音的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引起口腔和鼻腔两种共鸣,这样发出来的音叫鼻化元音。也有人把它称作口鼻兼音或半鼻音。用“~”放上表示。

14、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是怎样区别的?

舌面元音是指人们平常所说的元音,即由对着上腭和舌面起节制作而造成的元音。每一个舌面元音都可以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1)口腔的开闭或舌头的升降;(2)舌头部位的前后;(3)嘴唇的形状。

舌尖元音同舌面元音比较起来,较为特殊,是一种用舌尖对着上齿龈而构成的元音。舌尖前元音舌尖对着上齿龈的前部,舌尖后元音舌尖对着上齿龈的后部靠近前颚的地方。

舌尖元音同舌面元音一样,也有圆唇、不圆唇的分别。[ ]是不圆唇舌尖前元音,[ ]是圆唇舌尖前元音,[ ]是不圆唇舌尖后元音,[ ]是圆唇舌尖后元音。

15、怎样区分清音与浊音

清音与浊音是从辅音按发音方法来划分的一种类别。也就是按发音时声带处于什么状态来区分的。

如果声带松弛,声门敞开,纯粹因气流受阻构成声音,并不振动声带,不带乐音,这样发出来的辅音,就是清音。如北京语音:b、p、f、d、t、g、k、h、z、c、s、j、q、x、zh、ch、sh。

如果声带靠拢,声门形成一条窄缝,气流通过时受到某个发音部位的阻碍,同时声带振动产生乐音,这样发出来的辅音,就是浊音。如北京语音m、n、ng、l、r。汉语中一些方言的浊音,往往比普通话中的浊音多一些。

16、调类和调值的关系如何?

调类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的分类。调值是指这种语言或方言中各种声调的实际读音,即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形式。调值是声调的“实”,调类是声调的“名”。阴平是实际读法是高平、阳平的实际读法上高升,上声的实际念法是降升,去声的实际读法是高降,这就是它们的调值。同样地,在北京话和方言之间,调值相同的,调类不一定相同。调类相同,调值也不一定相同。

17、何谓入声?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的一个,声音较短促。现代汉语方言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方言还保留了入声。其特点是:有塞音韵尾,或收— g、— d、 — b,或兼而有之。也有入声自成一个调类的,但失去了塞音韵尾,音也不短促。

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了。

18、拼音方案中的字母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部分是字母表,字母表中26个拼音字母按下列顺序排列,即: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这是拉丁字母传统的排列顺序,世界上应用拉丁字母的国家也都是这样排列的。这样排列与国际上通行的习惯顺序一致,便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有人曾提出:拼音字母为什么不采用注音字母的顺序?注音字母顺序讲述汉语音韵比较方便,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掌握注音字母的人很少,作为字母的一般顺序,也不如a,b,c??这样的顺序更易为群众所接受。

19、为什么字母又有名称又有读音?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表中,规定了字母的名称,在声母表、韵母表中又规定了字母的读音,为什么同一套字母,要做两种规定呢?这是因为:名称和读音各有不同的用处。名称好比字母的姓名,给字母取名称,是为了便于人们称呼。有人认为,取名称是必要的,但最好使名称和读音一致起来。殊不知辅音字母的读音一般不大响亮,不易听清,称说不大方便。为什么不用注音字母的名称作为拼音字母的名称呢?因为字母已按拉丁字母的顺序排列,读音又照注音字母的读法,反而别扭,何况注音字母的一些名称也不大响亮。所以给字母另取一套名称,读起来又顺口又响亮,对于称说和教学都是有利的。

20、声母表有什么特点?

声母表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二个表。它列出了北京语音的21个辅音声母(没有列零声母),其排列顺序同注音符号的排列顺序一致的,即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分为六组。每个拼音字母下面有注音字母和方块汉字的注音,以标明这个声母的读音。应当注意的是:表中所注汉字,实际上只取它的声母。如“b ” 下注“玻”,只取它的声母“b”,而不是用“bo”来给“b”注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0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