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后进生”系列——关爱后进生,赏识后进生

更新时间:2023-06-06 14: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育论文“后进生”系列——关爱后进生,赏识后进生 2009-07-16 阅读:331 出处:三甲小学 作者:杨小洁 编辑:王彬

在学校,班级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班级素质的高低,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则能提高整个班级的整体素质。那么转化后进生到底有哪些途径呢?

一、了解后进生,分析后进原因

所谓后进生就是指目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他们就其自身而言,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同学不相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贪玩、不愿学、意志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学习成绩差,随之产生厌学心理,如我班的王雨宏同学就是这样。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但是非不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思想波动大,易反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2、自卑与自尊共存。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他们成绩差又经常犯错误,往往遭到讽刺和冷落。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故意和老师对着干,顶撞教师,表现自己有能耐,并把打架、破坏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来炫耀自己,以求得矛盾心理的平衡。

3、用对立保护心中的恐惧。有些后进生看起来无所畏惧,其实,他们犯错误后心虚,怕老师怕家长。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无意中的一句话都会引起他们的冲动与憎恨。他们还常常错误地认为老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采取粗暴无理的报复行动。

4、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我们经常看到后进生对他们所佩服的人很讲义气。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经常遭到指责和冷遇,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关爱,一旦有人给他们一点帮助和支援,便会很快与这些人交上朋友,但常因分不清是非而交上一些品行不正的朋友,成为不良的少年。他们对教育的态度是服软不服硬。

二、赏识后进生,付出真诚的爱

所谓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努力的结果,而予以重视或赞赏。父母对于子女的赏识,也许是一种本能;教师对优秀学生的赏识可能是顺理成章;但对后进生的赏识却并非轻而易举,一旦做到,则可能产生非凡的影响力。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善待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珍惜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那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把他们看成不可雕的朽木是不对的,也是不可取的。后进生中确实有个别难教育的,但就其整体而言,他们还是可教育的。他们之所以成为差生并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由于他们的家庭、所处的环境或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再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所形成的。环境改变,他们也可以转化的。他们并不甘心永远落后下去的,仍然有变好的愿望,甚至有的还想出人头地,他们身上也有闪光之处。

其次我们要宽容后进生,学会反思与等待。声色俱厉,不留情面,对学生的教育,批评方法越简单,与学生的对立情绪越强烈,班级工作、课堂教学就越难以开展。“训斥、罚站”往往剥夺了学生的自尊,这样树起的威信,往往是暂时的。其实后进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宽容。比如我班的王超同学因父母离异,总觉得自己的家是个不完整的家,尤其在母亲重新组织了家庭后,性格就变得更倔强。有一次数学课时,他旁边的一位同学没有遵守纪律,而老师误认为是他而批评他。他就觉得老师跟他过不去,就失去理智和老师顶撞。后来我知道了这事,就找他谈心,他还委屈得掉下眼泪。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都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生儿,

就问题学生而言,他们也是父母眼中的天子骄女,是祖辈心中的宝贝疙瘩,当我们发现孩子特不安静,好焦虑时更应注意:知羞而休、知耻而耻。给他留点余地,帮他下台阶,这样有利于后进生在思想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稍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我们要注意帮他们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及时给予更多的关爱。一旦他们认识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爱护,他们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常常听到老师们在议论:我们花在好生身上的精力远比别人多,可是出社会后记得我们的却是原先那帮调皮捣蛋,常挨批评的。个中缘由固然因人而异,但确实也有引人深思的地方。好生往往被人宠着,取得成绩受到表扬关爱一般不太在意;而后进生常被人冷落,很少得到关心和爱护,因此老师给些表扬,给点关爱,他们往往铭记在心,有些就会从此开始进步。正如一杯白开水中添加了少许糖,便让人觉得甘甜。难怪那些曾经尝过关爱的后进生那么珍惜师生情谊。

因此,我们应当用积极的、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后进生,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进取信念,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励起他们做一名好学生的强烈动机,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m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