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转型升级

更新时间:2023-06-11 22:1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佛山陶瓷转型升级:由世界工厂到全球总部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率团密集调研珠三角各市产业升级工作,对珠三角地区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和“双转移”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指导。5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及省、市各级领导一行,在佛山市委书记陈云贤等的陪同下,来到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实地考察佛山陶瓷产业转型。在总部经济建设成果展览厅,汪洋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工作汇报,对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环保建设、经济转型和陶瓷总部建设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由世界工厂到全球总部的华丽蜕变给予赞扬。

产业转型的蝶变攻略

汪洋主政广东省之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对产业转型给予更多关注和指示。2009年4月,汪洋密集调研珠三角产业之后提出,两年后要再看看珠三角各市的变化,检查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这两年,广东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以危机促转机,将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困局转化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率先喊出“不救落后的生产力”的口号,实行“腾笼换鸟”、“扩笼放鸟”的经济政策,其核心放在将“广东制造”改为“广东创造”。

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佛山,制造业30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国1%以上,其中6个行业占5%以上,陶瓷、家电、专业机械、铝型材、小五金等在全国占有显著市场份额,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佛山高速发展了30年,在经济总量年均增速超过17%的同时,环境承载力业已到了极限,在环保、土地、产业升级的三重压力之下,被迫站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沿。全球经济格局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支柱产业的陶瓷产业,迎来一场“未有之变局”。陶瓷产业“低价工业化”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发展现状亟待改变。

金融危机让广东高层看到了潜在危机。2008年6月,汪洋来佛山调研时指出,必须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两转型一再造”,即着力推进产业发展转型、着力推进城市发展转型、着力推进环境再造。并强调,佛山要“拿出壮士断腕的气概”,加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佛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目标、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开始着手对陶瓷产业进行全面调整和升级。根据全市五区陶瓷企业的不同情况,佛山市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实行分类指导,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按照要求,不能达到环境目标的企业都必须在限期内转移。因此,佛山全80%—90%的陶瓷企业都需要外迁。

无论是上一任的佛山市领导林元和,还是本届市领导陈云贤和李贻伟,他们一直都在强调,“我们赶走的不是企业,而是污染”。做大做强佛山陶瓷产业,让世界认识中国陶瓷,认识中国制造,是历届政府的共识。

总部经济的佛山模式

转型,几乎已成为中国所有产业面临的重大使命。佛山市依靠强大的陶瓷产业聚合能力,贯穿于陶瓷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做长产业链,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加速二三产业融合,顺势而为地致力实现陶瓷产业从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向低碳、绿色、集约的发展方式转变。

在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中,“建陶重镇”南庄镇提出产业“优二进三”战略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即优化提升支柱产业陶瓷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陶瓷物流、会展、研发、总部、旅游、文化、中介等为主的现代陶瓷服务业,以及高新陶瓷、特种陶瓷、航天陶瓷等高端陶瓷制造业。南庄陶瓷企业从高峰期的75家锐减到13家。而与此同时,昔日的“中国建筑第一镇”蝶变成全国最大的陶瓷展示贸易中心,辖区内的华夏陶瓷

博览城、陶瓷总部基地、瓷海国际共进驻陶瓷营销中心1100多家,属于总部的150家,并成功挂牌“中国陶瓷商贸之都”。从“中国建陶第一镇”到“中国陶瓷商贸之都”,由制造业重镇演变为商贸重镇,南庄又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千年陶都”石湾镇街道则力争3年内将石湾建设成为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和国际陶文化圣地,最终形成文化、产业、环境融合共生、互促共荣的新局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佛山陶瓷产业整治提升的成功案例,奏出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强音。经过新一轮的整治提升之后,佛山的陶瓷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并以产业升级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区域、其他行业提供了借鉴意义。 陶瓷学院补全教育短板

中国陶瓷城、瓷海国际、陶瓷总部基地、1506国际陶瓷城等对中国陶瓷产业集聚、产业整合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意义将持续显现。剩下的一块短板就在佛山陶瓷教育方面。

作为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佛山有着巨大的陶瓷专业人才需求,在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行业产品的艺术含量与科技含量,提升管理水平,佛山陶瓷需要更多的人力、智力支撑。然而,让业内人士感叹的是,佛山拥有如此巨大的陶瓷产业,却一直没有自办大学的陶瓷专业和陶瓷学院,这和佛山市的陶瓷产业地位很不相称,更不利于佛山陶瓷行业今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实上,在禅城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之际,对于研发型人才、创意型人才、高端管理人才以及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非常突出。去年,禅城区提出“两轴五片区”发展战略,陶瓷学院筹备加快推进。

去年年底,禅城区与佛山科技学院合作共建的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项目启动建设。作为建设千年陶都的重点工程,也是首个落地项目。5月17日,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建陶瓷(珠宝)艺术设计学院正式签约挂牌。目前,该学院作为佛科院下属的二级学院,面向全国招生,首批共招120人,其中60人为陶瓷艺术和设计方向。

学院首创政府、企业、高校、大师多方合作的新办学机制,吸引石湾众多陶瓷企业和陶艺大师共同参与办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运营、学校企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挂牌仪式上,金意陶陶瓷、鹰牌陶瓷、1506创意城、新石湾美陶厂、南风古灶陶艺厂、欧神诺陶瓷等6家企业代表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刘泽棉、潘柏林、梅文鼎等13位国家级大师同时被聘为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高校知名教授担任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该院高年级学生今后将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

在佛山,将围绕陶瓷学院形成一个陶瓷产学研的聚集区,陶瓷博物馆、陶瓷研究中心、陶瓷学院等一系列项目将形成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研究展示的集散地。陶瓷学院将采取“政府出地、企业出钱、学校出人”的联合办学模式,吸引企业家及陶艺大师组团办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运营、学校企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佛山改变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促进陶瓷企业优胜劣汰,一系列的组合拳勇猛出击,终于由“世界工厂”蜕变为“全球总部”,走上了良性健康之路。如今,陶瓷学院傲然屹立,必将为产业与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在19日的考察中,汪洋书记认为佛山陶瓷发展总部经济“这种做法抓住了微笑效应的两端,产业的高端部分”。佛山从传统产业中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也有利提升了佛山陶瓷在全国的影响。因此,汪洋书记提出希望,“依托佛山陶瓷总部基地的效应,孵化出更多的陶瓷品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w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