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十课(2)

更新时间:2023-10-04 03: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课题:二、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意识;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作斗争。

2.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增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做守法的劳动者。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3.全面地、辩证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学会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自觉依法律己,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只有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才能自觉依法律己,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谈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问题,以及怎样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这是两个道德概念,不属于法律用语。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是本课道德方面的要求。因为特定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很差,见义勇为的后果很可能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所以对未成年人不提倡见义勇为,而是把它作为公民的义务。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不提倡”并不等于反对,而是要让学生认同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的同时,强调见义勇为的方式方法,要见义智为。换句话说,要求未成年人懂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要教育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使用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进行见义勇为;要避免蛮干,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伤害和死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理论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因盗窃罪判刑3年的小华在上小学时,就曾多次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逐渐养成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据为己有的不良品性。初中二年级的一天,他从居民家的窗户

爬进室内,将钱和首饰偷出,结果被判刑。 [问题思考]

●结合上述案例,分析说明未成年人小华犯罪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未成年人犯罪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它已经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如此猖獗呢?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第十课第二个大问题,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做出的,大家来说一说小华走上犯罪的道路的原因是什么?

很显然,小华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而且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概括地说,就是贪婪自私,价值观扭曲。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还有其他原因吗?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意义

总结: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2)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及常见情形 (材料)片刀的“用途”

北京市某中学三个初一的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的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他们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总结:三个学生差点误入犯罪的歧途,就是因为认知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不能正确对待父母、邻居和金钱。

归纳:青少年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认知能力低,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的交友观。比如龙某就是因法律意识淡漠,自控力差,价值观念扭曲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他人、家庭和自己带来严重的损害。

(3)中职学生如何自觉预防犯罪

讨论总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在中学阶段预防犯罪的发生,健康成长,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举例:2008年抗震救灾小英雄事迹介绍。(略)

由这些感人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见义勇为之所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见义勇为有着重要意义。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见义勇为的意义?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同学们,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有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也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比较: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见义智为的内涵就是,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可采取认亲戚的方式提醒受害者,而不是贸然与小偷打斗;或者打110报警??等。

板书设计:

同犯罪行为做斗争

1、加强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意识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作业:

课后小结: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根据案例从不同角度设计分析问题,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同时,进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拓展知识、创新能力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db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