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十课习题

更新时间:2023-07-24 21:0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标签: 教育分类: 热点专题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选择题

1.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志是( )

①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人民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国家统计局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过去 24 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

9.3% 的高水平,但毕竟人均 GDP 刚刚临近 1000 美元,无论是与人均 3 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是与人均 2 万美元的次发达国家,以及人均 1 万美元的相对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还很大。就是在中国各地区间的差别也很大,人均 GDP 最高的上海市近 4000 美元,最低的贵州省才 300 多美元。这表明( )

A.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我国绝大多数人还处于小康生活水平以下

C.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没有解决

D.GDP 是衡量经济建设成就的唯一指标

3.“贫困地区、贫困群体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难中之难。”这告诉我们( )

A.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力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与帮助

4.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B.它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不均

C.它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标签: 教育分类: 热点专题

D.它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驱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不利影响是( )

A.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 B.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C.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D.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6.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费强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经济学角度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有( )

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国内生产总值的“人均”指标,除了要考核经济总量外,还必须考虑( )

A.消费结构的变动 B.人口增长的因素

C.企业对外投资的增长 D.所有制结构的变动

8.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为此,我们要( )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 ②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③加快中西部的发展 ④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 ⑤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 D.①④

标签: 教育分类: 热点专题

10.多年以来,GDP一直是我国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经济理论都是围绕GDP提高而展开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GDP数字( )

①GDP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②GDP对经济的评价是不全面的,它不包括经济消耗和环境指标等方面

③单纯追求GDP的增加,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

④GDP是考核官员政绩唯一标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 )

A.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B.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C.缩小社会分工 D.使农村变城市

1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13.振兴老工业基地( )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④是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14.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建设创新型国家

促进经济工作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成为2007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一大亮点。请回答15-17题。

标签: 教育分类: 热点专题

15.“好”在“快”前,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将( )

①更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②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更突出位置

③更加注重国民经济量的积累 ④切实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最为关键的是( )

A.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坚持适度原则,减慢经济增长速度

C.改进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D.加快改革步伐,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17.实现国民经济由“又快又好”转为“又好又快”发展,应该( )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技术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

③增加企业的投资,扩大企业的规模 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山西省河津市,2002年就成为“三晋首富”, 2006年名列全国“百强”县第72位。然而,在2007年进行的山西省119个县、区、市综合考核中,河津市却因环保不达标,被取消了评优资格。山西省综合考核评优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发展经济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 ②“首富” “百强”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发展经济必须做到又快又好 ④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是发展经济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 图1:2002-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1:2006上半年单位GDP能耗情况

标签: 教育分类: 热点专题

图1和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分析按照中央“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企业应该怎么做?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编列的2008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有关民生投入的“清单”: ——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增长45.1%,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9.4%提高到11.83%。

——医疗卫生事业安排预算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增长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5.8%提高到6.3%。

——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投入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增长24.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007年的20.12%提高到20.91%。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为什么说2008年度的中央财政预算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9. ①图1反映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表1反映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耗不降反升。 ②依靠科学技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教育分类: 热点专题

2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从材料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现阶段存在的民生问题,政府通过民生财政等措施,对民生问题着力加以解决,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l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