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总体技术规范_V3.0-发布稿

更新时间:2023-03-08 06:40:5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QB/CU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LTE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Mobile Equipment

(V3.0)

2015-xx-xx发布

2015-xx-xx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 发布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目 次

目次 ................................................................................. I 前言 ............................................................................... III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缩略语 ............................................................................. 3 4 概述 ............................................................................... 3 4.1 LTE终端设备的逻辑结构 .......................................................... 3 4.2 LTE终端设备在接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 .......................................... 4 5 UE的分类 ........................................................................... 5 6 业务 ............................................................................... 5 7 卡槽要求 ........................................................................... 6 7.1 单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 6 7.2 双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 6 8 信号强度显示要求 ................................................................... 7 9 网络接入要求 ....................................................................... 8 10 语音数据类终端 .................................................................... 8 10.1 LTE多模单待终端要求 ........................................................... 8 10.1.1 终端定义 .................................................................. 8 10.1.2 LTE多模单待终端技术要求 ................................................... 8 10.1.3 LTE多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互操作性能 ........................................ 12 10.2 支持载波聚合的LTE多模终端要求 ............................................... 32 10.2.1 系统参数 ................................................................. 32 10.2.2 信道复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3 调制、信道编码、交织和加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4 资源分配和调度 ........................................................... 33 10.2.5 功率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6 系统信息 ................................................................. 34 每个小区独立的广播系统信息,包括MIB、SIB1、SIB2、SIB3、SIB4、SIB5、SIB6等。 ..... 35 10.2.7 PDCCH和下行控制信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8 同步 ..................................................................... 35 10.2.9 随机接入 ................................................................. 36 10.2.10 MAC层功能 ............................................................... 36 10.2.11 RLC层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12 PDCP层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13 RRC层功能 ............................................................... 36 10.2.14 移动性管理 .............................................................. 37 10.2.15 测量功能 ................................................................ 37

I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11 数据类终端 ....................................................................... 38 11.1 LTE FDD/TD-LTE/WCDMA多模单待终端技术要求 ..................................... 38 11.1.1 终端定义 ................................................................. 38 11.1.2 LTE FDD/TD-LTE/WCDMA多模单待数据终端技术要求 ............................. 38 11.1.3 LTE FDD/TD-LTE/WCDMA多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互操作性能要求 ................... 40 12 LTE双卡双待终端规范 .............................................................. 42 12.1 双卡双待终端的类型 ........................................................... 42 12.1.1 双卡双待单通终端的定义 ................................................... 42 12.1.2 双卡双待双通终端的定义 ................................................... 42 12.2 GSM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 42 12.3 WCDMA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 42 12.4 LTE FDD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 42 12.5 TD-LTE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功能要求 ........................................... 42 12.6 双卡双待终端的业务功能要求 ................................................... 42 12.6.1 网络选择要求 ............................................................. 42 12.6.2 分组数据连接要求 ......................................................... 43 12.6.3 对PLMN(46009)的支持要求 ................................................. 43 12.6.4 语音业务要求 ............................................................. 43 12.6.5 短消息业务要求 ........................................................... 45 12.6.6 分组域数据业务要求 ....................................................... 4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修订记录 ....................................................... 47

II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前 言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保证中国联通公司LTE数字移动通信网能正常运行和方便运营管理,并为终端设备的开发生产提供依据。技术指标主要依据国际标准组织3GPP和国内相应行业标准中的规定,并根据中国联通实际商用的需求而编写。本标准规定中国联通LTE终端设备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为规范的组成部分,如无特殊说明和本规范正文具有同等约束力。

本标准是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的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

a)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b)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总册:总体测试规范 V3.0》; 今后,中国联通将根据LTE业务和功能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和增加相应分册。

本标准与《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规范 总册:总体测试规范 V3.0》配套使用。

为及时反映LTE终端技术的最新发展并结合中国联通的实际发展需要,本标准在《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2.0》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订记录见本标准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市场营销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联通技术部、中国联通市场营销部、中国联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III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规定了LTE语音数据类终端和LTE数据类终端数据业务方面的功能、性能、LTE系统与非LTE系统间的互操作、CSFB、载波聚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无特殊版本说明,本规范适用于3GPP Release 9/10/12版本的终端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649.3 GB 4943.1 YD/T 1539 YD/T 1591 YD/T 1762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移动通信手持机可靠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移动通信终端电源适配器及充电/数据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与终端(ME)间Cu接口技术要求(所有部分)

YD/T 2217

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四阶段)高速分组接入(HSPA)

YD/T 2220

WCDMA/GSM(GPRS)双模数字移动通信终端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第四阶段)

YD/T 2307 YD/T 2575-2013 YD/T 2577-2013 YD/T 2579-2013 YD/T 2558-2013 QB/CU XXX-2013

数字移动通信终端通用功能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LTE FDD/WCDMA/GSM(GPRS)多模单待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基于祖冲之算法的LTE终端和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中国联通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v5.0

YD/T 2581.1-2013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

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

YD/T 2581.2-2013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

1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YD/T 2582.1-2013 YD/T 2582.2-2013 3GPP TS25.123

3GPP TS25.214

3GPP TS25.302

3GPP TS25.331

3GPP TS36.133

3GPP TS36.304

3GPP TS36.331

3GPP TS45.005

3GPP TS45.008

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

口测试方法 第1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特性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

口测试方法 第2部分:支持LTE的通用用户识别模块应用工具箱(USAT)特性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支持无线资源管理的需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物理层过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DD))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物理层提供的服务(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physical layer)

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管理支持需求(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空闲态的用户设备过程(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无线资源控制(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GSM/EDGE无线接入网:无线收发(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GSM/EDGE无线接入网:无线子系统链路控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

2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3 缩略语

缩略语 英文 中文 CP Cyclic prefix 循环前缀 CA 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聚合 CSFB Circuit Switched Domain 电路域回落 DR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非连续接收 E-UTRAN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Access Network 入网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频分双工 GSM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 ME Mobile Equipment 移动设备 CPE 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客户终端设备 PBCH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物理广播信道 PCH Paging Channel 寻呼信道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IN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个人识别密码 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PUS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PRACH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PS Packet Switch Domain 分组交换域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RSCP 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 接收信号码功率 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RSRQ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TE Terminal Equipment 终端设备 UE User Equipment 用户设备 USIM 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通用用户识别模块 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 VoLTE Voice over LTE 基于LTE的语音业务 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宽带码分多址 4 概述

4.1 LTE终端设备的逻辑结构

3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MT USIM TE ME Cu UE 图1 LTE移动台设备逻辑结构图

如图1所示,LTE终端设备,根据其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终端根据其连接设备的不同

应提供相应的兼容性接口,如LTE终端与LTE网络设备的空中接口、USB接口等。终端设备应包含能进行无线信号收发、基带处理和高层应用运行的ME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可拆卸的、可以保存数据、程序和安全身份识别的智能卡USIM。ME和USIM之间通过标准的机卡接口(Cu接口)相连。ME设备逻辑上可进一步分为更小的单元设备,它们分别是负责无线接收和发送及相关功能的MT设备和负责运行端到端高层应用的TE设备。MT设备和TE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多种物理方式(有线或无线)实现连接。 4.2 LTE终端设备在接入系统逻辑结构中的位置

CN S1 S1 eNodeB Uu

UE

X2 eNodeB

图2 终端设备在LTE系统逻辑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在图2所示的LTE逻辑结构图中,终端设备通过LTE FDD/TDD空中接口(Uu接口)与基站设备(eNodeB)相连,并通过这个基站设备与核心网设备(CN)实现通信,进而完成整个端到端的业务接续。

4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5 UE的分类

根据终端的主要功能,大致可将终端进行以下分类:

(1) 语音数据类终端:既能支持电路域或分组域语音,也能支持分组域承载业务的终端设备,如手

持终端;

(2) 数据类终端:不支持CS域语音业务,支持分组域承载业务的终端设备;如MIFI,数据卡和CPE

等。 6 业务

UE应支持分组域承载业务。 ——分组域承载业务:

? 下行分组数据业务:

? 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UE应支持与其能力等级相匹配的下行峰值承载速率的分组数据

传输;

? 上行分组数据业务:

? 支持分组数据业务的UE应支持与其能力等级相匹配的上行峰值承载速率的分组数据

传输。

? 多个承载业务组合:

? UE支持建立至少2个分组域业务承载的组合。

表1 LTE的UE下行业务接入类别 UE 等级 每个TTI所能接收的DL-SCH传输块比特数 等级1 等级2 等级3 等级4 等级5 等级6 等级7 10296 51024 102048 150752 299552 301504 301504 每个TTI所能接收的DL-SCH每个传输块的比特数 10296 51024 75376 75376 149776 75376 149776 75376 149776 3654144 250368 1237248 1237248 1827072 3667200 3654144 软信道的比特数 下行空时复用最大支持的层数 1 2 2 2 4 2 4 2 4

表2 LTE UE上行接入类别

UE 等级 每个TTI所能发送的UL-SCH传输块比特数 等级1 等级2 等级3 等级4 5160 25456 51024 51024 每个TTI中1个UL-SCH传输块所能发送的比特数 5160 25456 51024 51024 否 否 否 否 5

上行是否支持 64QAM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等级5 等级6 等级7 75376 51024 102048 75376 51024 51024 是 否 否

另外,VoLTE终端应支持如下无线承载的组合,并在FGI bit7和bit20中设置相应的指示: — 语音业务:SRB1+SRB2+4个AM DRB+1个UM DRB; 其中,2个AM DRB分别用于QCI=5和QCI=8或9的EPS承载,1个UM DRB用于QCI=1的EPS承载;

— 视频业务:SRB1+SRB2+5个AM DRB+3个UM DRB; 其中,2个AM DRB分别用于QCI=5和QCI=8或9的EPS承载,1个UM DRB用于QCI=1的EPS承载,另1个UM DRB用于non-GBR承载或QCI=2的EPS承载。

7 卡槽要求

7.1 单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按照表3的插卡组合,单卡终端的卡槽应能支持SIM卡和USIM卡,但在使用SIM卡的情况下终端不支持LTE工作模式。

表3 单卡终端插卡组合方式 组合1 组合2 一张SIM卡 一张USIM卡 7.2 双卡终端的卡槽要求

双卡终端应具备双卡槽,其两个卡槽与网络制式的对应方式需满足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即可 : 一、 方式1:卡槽位置与网络制式固定对应方式。采用此方式的双卡双待终端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在

两个卡槽处醒目位置标注,以明确区分卡槽和不同卡槽相应的网络制式。双卡双待终端的卡槽1支持LTE(LTE FDD和TD-LTE)、WCDMA及GSM,卡槽2支持 GSM或WCDMA/GSM,并且位置固定。

双卡双待终端采用方式1时的工作场景如下:

场景一、只插入一张卡(SIM卡或USIM卡);

场景二、插入两张卡,具体组合情形如表4所示。

表4 方式1双卡双待终端的插卡组合方式

组合1 组合2 组合3 组合4 卡槽1 USIM卡 USIM卡 SIM卡 SIM卡 卡槽2 SIM卡 USIM卡 USIM卡 SIM卡

6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二、 方式2:卡槽位置和网络制式灵活对应方式。采用此方式的双卡双待终端应通过菜单方式实现

卡槽对应的网络制式切换,可以使得任意一卡槽支持LTE(LTE FDD和TD-LTE)、WCDMA及GSM,而另一卡槽支持GSM或WCDMA/GSM。此类终端应通过适当的方式标注卡槽序号以区分卡槽。 采用方式2的双卡双待终端,其详细的工作场景如下:

1、 当采用方式2的双卡终端插入1张卡并开机启动时,当插入的卡为USIM卡,那么终端应能接入

LTE、WCDMA和GSM模式;当所插卡为SIM卡,那么终端应接入WCDMA和GSM模式。 2、 当采用方式2的双卡终端设备插入2张卡时,

1) 首次开机启动时,应由终端自动进行设置(自动配置准则参加表5);

2) 在待机时,需提供相应的菜单供用户对两张卡对应的网络制式进行修改;

3) 在所插卡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再次开机,终端仍应保持上次所选择的网络制式。

3、 在国际漫游的情况下,当终端开机或从飞行模式恢复时,双卡终端应将LTE(LTE FDD和

TD-LTE)、WCDMA及GSM能力自动适配给插有中国联通卡的卡槽。

表5 双卡双待终端与网络制式的自动配置准则 组合1 卡槽1 USIM卡 卡槽2 SIM卡 自动配置准则 LTE(LTE FDD和TD-LTE)、WCDMA及GSM能力设置在卡槽1。 终端首次插卡开机时,若两张卡一张属于中国联通,另一张属于其他运营商的卡,则LTE(LTE FDD和TD-LTE)、WCDMA及GSM能组合2 USIM卡 USIM卡 力设置在中国联通USIM卡所对应的卡槽;若两张卡均属于中国联通,则应由用户手动选择两张卡对应的网络制式。 若终端开机时,所插卡未发生变化,则两张卡仍保持上次所选择的网络制式。 组合3 SIM卡 USIM卡 LTE(LTE FDD和TD-LTE)、WCDMA及GSM能力设置在卡槽2 终端首次开机时,应若两张卡一张属于中国联通,另一张属于其他运营商的卡,则将WCDMA及GSM能力设置在中国联通SIM卡所组合4 SIM卡 SIM卡 对应的卡槽;若两张卡均属于中国联通,则应由用户手动选择两张卡对应的网络制式。 若终端开机时,所插卡未发生变化,则两张卡仍保持上次所选择的网络制式。 注:当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由于SIM卡能力限制,该卡槽只能工作在WCDMA/GSM或GSM模式。 8 信号强度显示要求

终端应按照下表所示的RSRP与信号棒格数的对应关系来显示信号强度。

? 五格信号棒显示要求: LTE CRS RSRP(dBm) 空 <-120 1格 2格 3格 4格 -105<=; <-97 5格 -97<= -120<=; <-115 -115<=; <-110 -110<=; <-105

? 四格信号棒显示要求:

7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LTE CRS RSRP(dBm) 空 <-120 1格 2格 3格 -105<=; <-97 4格 -97<= -120<=; <-113 -113<=; <-105 9 网络接入要求

LTE多模终端在进行网络接入时应按照USIM卡中预置的网络优先级(LTE优先级最高、WCDMA次之,GSM优先级最低)进行网络选择,并且终端不应尝试接入USIM卡中设置为FPLMN的运营商网络。

具体要求见《中国联通GSM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USIM/USAT卡生产技术规范》中附录A,B及C的相关要求。 10 语音数据类终端 10.1 LTE多模单待终端要求 10.1.1 终端定义

本标准定义的LTE多模单待终端是指多模单卡单待终端,其至少支持LTE FDD、TD-LTE、WCDMA和GSM模式这四种模式,且任何时刻只能工作在LTE FDD、TD-LTE、WCDMA或GSM中的一种模式下,只能同对应模式的单模终端一样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够在空闲状态下或分组域业务进行过程中自动地进行LTE FDD、TD-LTE、WCDMA和GSM之间的模式转换。 10.1.2 LTE多模单待终端技术要求 10.1.2.1 GSM工作模式下的技术要求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外,LTE多模单待机数字移动终端工作于GSM模式下的技术要求见YD/T 1214。

10.1.2.2 WCDMA工作模式下的技术要求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外,LTE多模单待机数字移动终端工作于WCDMA模式下的技术要求见QB/CU XXX-2013《中国联通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v5.0》。

10.1.2.3 LTE FDD工作模式下的技术要求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外,LTE多模单待机数字移动终端工作于LTE FDD模式下的技术要求见见YD/T 2577-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10.1.2.4 TD-LTE工作模式下的技术要求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外,LTE多模单待机数字移动终端工作于TD-LTE模式下的技术要求见YD/T 2575-2013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10.1.2.5 WCDMA/GSM双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技术要求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外,LTE多模单待机数字移动终端工作于WCDMA/GSM双模下的技术要求见YD/T 2220。

10.1.2.6 LTE多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要求

8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本节规定LTE与非LTE模式之间、LTE FDD和TD-LTE模式间的互操作必选要求,其他模式之间互操作要求见10.1.2.5节。 10.1.2.6.1 显示要求

? LTE多模单待终端在待机状态下应能够正确显示当前的无线接入技术;且LTE FDD和TD-LTE应显

示为同一种无线接入技术;

? LTE 多模单待终端在待机状态下,应能够正确显示运营网络相关信息,每个模式下运营商名称

要求见相应的终端行标规范,运营网络相关信息应符合“电信条例”要求。 ? LTE多模单待终端在开机状态下,应能够显示当前的联网状态;

? LTE多模单待终端在网络连接状态下,应能够显示当前数据连接状态。

10.1.2.6.2 紧急呼叫

紧急呼叫的相关要求在目前紧急呼叫系列行业标准还未完成之前可参考3GPP 21.101和YD/T 2307-2001。

10.1.2.6.3 模式选择要求

10.1.2.6.3.1 开机/恢复覆盖时的模式选择

LTE多模单待终端开机后应根据终端和USIM卡中存储的相关信息正确自动选择接入的网络。 10.1.2.6.3.2 待机状态下的模式选择

LTE多模单待终端在待机状态下,依据3GPP标准规定的小区重选准则在LTE FDD、TD-LTE、WCDMA及GSM (GPRS)模式组合内完成模式的转换。 10.1.2.6.4 小区测量要求

空闲状态下的LTE多模单待终端:

? 应能在LTE FDD和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支持对WCDMA和GSM(GPRS)网

络的邻小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在WCDMA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支持对LTE FDD和TD-LTE网络的邻小区无线

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在GSM(GPRS)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支持对LTE FDD和TD-LTE网络的邻小

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在LTE FDD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支持对TD-LTE网络的邻小区无线信号进

行测量;

? 应能在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见小区测量的条件时,支持对LTE FDD网络的邻小区无线信号进

行测量。

连接状态下的LTE多模单待终端应同时支持周期性和基于事件的测量:

? 应能在LTE FDD和TD-LTE连接态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对WCDMA

网络的邻小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支持LTE FDD连接态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对GSM网络的邻小

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支持TD-LTE连接态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对GSM网络的邻小

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9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 应能在WCDMA CELL_DCH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对LTE FDD和TD-LTE

网络的邻小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在LTE FDD连接态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测量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对TD-LTE网络的邻

小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 应能在TD-LTE连接态模式下满足系统见小区测量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对LTE FDD网络的邻

小区无线信号进行测量。 10.1.2.6.5 小区重选要求

空闲状态下的LTE多模单待终端: ? 应能在LTE FDD和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选的条件时,支持重选到WCDMA或GSM(GPRS)

无线接入方式的小区上;

? 应能在WCDMA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选的条件时,支持重选到LTE FDD无线接入方式的小区

上;

? 应能在WCDMA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选的条件时,支持重选到TD-LTE无线接入方式的小区上; ? 应能在GSM(GPRS)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选的条件时,支持重选到LTE FDD无线接入方式的

小区上;

? 应能在GSM(GPRS)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选的条件时,支持重选到TD-LTE无线接入方式的

小区上;

? 应能在满足系统间小区重选的条件时,支持LTE FDD和TD-LTE间的小区重选。 10.1.2.6.6 小区切换要求

连接状态下的LTE多模单待终端:

? 应能在LTE FDD和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切换的条件时,支持依据网络指示PS切换到

WCDMA无线接入方式的小区上;

? 应能在WCDMA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切换的条件时,支持依据网络指示PS切换到LTE FDD无线接

入方式的小区上;

? 应能在WCDMA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切换的条件时,支持依据网络指示PS切换到TD-LTE无线接

入方式的小区上;

? 应能在LTE FDD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切换的条件时,支持依据网络指示PS切换到TD-LTE无线

接入方式的小区上;

? 应能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切换的条件时,支持依据网络指示PS切换到LTE FDD无线接

入方式的小区上;

? 可支持终端携带专有承载从LTE FDD和TD-LTE到WCDMA的切换时,终端在WCDMA网络下支持网络

发起的二次PDP激活流程(Network Requested Secondary PDP Context Activation Procedure)用于承载LTE FDD网络中的专用承载。(可选) 10.1.2.6.7 小区重定向要求

连接态下的LTE多模单待终端: 1、 应能在LTE FDD和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定向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完成到

WCDMA小区的不带系统信息和带系统信息的重定向;

2、 应能在LTE FDD和TD-LTE模式下满足系统间小区重定向的条件时,依据网络指示完成到GSM

小区的不带系统信息和带系统信息的重定向;

3、 应能在满足系统间小区重定向的条件时,支持LTE FDD和TD-LTE模式间的重定向。 10.1.2.6.8 语音回退要求

10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驻留在LTE网络中的LTE多模单待终端,应能在发起语音主叫或处于语音被叫时, 1、 应支持通过切换、带系统信息的RRC重定向(R9)和不带系统信息的RRC重定向(R8 DMCR),

依据网络指示回退到WCDMA网络;

2、 应支持通过带系统信息的RRC重定向(R9)和不带系统信息的RRC重定向(R8),依据网络指

示回退到GSM网络。在通过不带系统信息的RRC重定向(R8)回退到GSM网络时,终端应缓读GSM系统消息SIB13来缩短语音接入时延。

驻留在LTE网络中的LTE多模单待终端,应支持接收带有CS指示的寻呼消息。 10.1.2.6.9 快速返回(Fast Return)要求

LTE多模单待终端能够依据在WCDMA网络下发的RRC CONNECTION RELEASE消息或GSM网络下发的Channel Release消息中包含的频点信息执行快速返回。

在网络未开启Fast Return的情况下,CSFB通话结束后,终端在收到RRC CONNECTION RELEASE(WCDMA) 或Channel Release(GSM)消息后应直接返回LTE。 10.1.2.6.10 短消息业务

驻留在LTE网络中的LTE多模单待终端,在联合附着的条件下,应支持基于SMS over SGs的短消息机制,直接通过NAS信令发送或接收短消息,而无需回退到2G或3G网络。 10.1.2.6.11 彩信业务

彩信的接收:驻留在LTE网络中的LTE多模单待终端,在联合附着的条件下,应通过基于SMS over SGs的短消息机制先收取短信,然后再通过LTE FDD或TD-LTE网络下载彩信。

彩信的发送:驻留的LTE网络中的LTE多模单待终端,应能够通过LTE FDD或TD-LTE网络发送彩信。 10.1.2.6.12 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算法要求

LTE多模单待终端应支持3GPP规定的ZUC、SNOW 3G及AES三种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算法。实际使用时,终端需通过与网络的协商来确定所需使用的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算法。 10.1.2.6.13 近场通信(NFC)功能要求(可选)

LTE多模单待终端可支持NFC功能,对NFC的技术要求参见《中国联通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技术规范 第10分册:支持近场通信业务的移动台技术要求 V4.0》。 10.1.2.6.14 大容量卡支持要求

若LTE多模单待终端使用的芯片支持大容量卡功能,那么该终端就要求能够支持大容量卡。支持大容量卡终端的要求参见《中国联通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技术规范第13分册:支持大容量智能卡业务的移动台技术要求 V4.0》。 10.1.2.6.15 对PLMN(46009)的支持要求

LTE多模单待终端在插入IMSI号为46009xxxxxxxxxx的USIM卡后,在终端界面需要显示运营商标识处,如:待机界面、下拉状态栏界面、卡设置界面、数据业务设置界面等,均应正确显示“中国联通”的运营商标识,且不能显示为漫游。另外,插入此类USIM后,终端的语音、短信及数据类业务应能正常进行。定制终端在出厂时应预置与46009对应的中国联通初始APN。46009对应的联通初始APN参数,除MNC,MCC之外应与46001的初始APN参数保持一致。 10.1.2.6.16 对VOLTE的支持要求

11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对VoLTE终端的技术要求详见《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第一分册 VoLTE终端技术要求》。

10.1.3 LTE多模单待工作模式下的互操作性能 10.1.3.1 空闲模式下的移动性管理 10.1.3.1.1 介绍

小区重选允许UE选择并驻留到一个更加合适的小区。当UE在某个小区下处于正常驻留或者任意小区驻留状态时,UE应依据当前服务小区的指示尝试检测、同步和监测同频、异频和异系统小区。 10.1.3.1.2 要求

UE应能至少每Thigher_priority_search = (60 * Nlayers)秒搜索高优先级层,其中Nlayers是所配置的LTE FDD、WCDMA或TD-LTE、WCDMA载频层总数,如果一个或多个GSM频率组也被配置为高优先级,则Nlayers加1

10.1.3.1.3 终端在LTE网络下的异系统小区测量

如果Srxlev> SnonIntraSearchP并且Squal> SnonIntraSearchQ,UE应至少每Thigher_priority_search搜索高优先级的异系统。如果Srxlev ≤ SnonIntraSearchP或者Squal ≤ SnonIntraSearchQ ,为可能发生的重选,UE应搜索并测量异系统,此时搜索和测量高优先级异系统的最小频率与下面定义的低优先级异系统要求相同。 10.1.3.1.3.1 WCDMA小区测量

当测量准则指示需要测量WCDMA小区时,UE应依据本小节定义的最小测量频度去测量在邻小区列表中检测到的WCDMA小区的CPICH Ec/Io和CPICH RSCP。参数NUTRA_carrier指的是在邻小区列表中的频点数。UE应至少使用两次的测量结果来对每个测量的WCDMA小区的CPICH Ec/Io和CPICH RSCP进行滤波,在做滤波的测量值里面,至少有两个值之间的间隔需应大于等于规定测量时间的一半。

当Srxlev ≤ SnonIntraSearchP或者Squal ≤ SnonIntraSearchQ(TreselectionRAT = 0)并且对于重选准则RSRP满足6dB或Ec/Io满足3dB余量,UE应依据3GPP TS36.304的要求,在(NUTRA_carrier) * TdetectUTRA_FDD时间内评估新的可检测WCDMA小区是否满足重选要求。

当Srxlev ≤ SnonIntraSearchP或者Squal ≤ SnonIntraSearchQ时,至少每(NUTRA_carrier) * TmeasureUTRA_FDD测量一次已检测到的小区。

通过高优先级搜索发现高优先级的WCDMA小区后,需要至少每Tmeasure,UTRA_FDD测量一次这些小区。当通过高优先级搜索检测到一个小区后,如果决定不发生小区重选,则不要求UE持续测量此小区以评估可能发生的重选,但在UE做出任何可能停止测量某个小区的决定前,UE需满足此小节后续定义的最小测量滤波要求。

对于一个已经检测到的但还未被重选的小区,对于重选准则当此小区已经满足RSRP至少6dB或Ec/Io至少3dB的余量时,滤波过程应使UE能够依据表6在(NUTRA_carrier) * TevaluateUTRA_FDD(Treselection = 0)时间内评估已经检测到的WCDMA小区是否满足3GPP TS36.304中定义的重选准则。

当Treselection不为0并且某个WCDMA小区已经满足3GPP TS36.304中所定义的重选准则,UE应在Treselection内持续评估此小区,如果在此期间此小区持续满足重选准则,UE应重选到该小区。

表6 TdetectUTRA_FDD,TmeasureUTRA_FDD,和TevaluateUTRA_FDD

12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DRX 长度 [s] TdetectUTRA_FDD [s] TmeasureUTRA_FDD [s] (DRX 周期数) 0.32 0.64 1.28 2.56 60 30 5.12 (16) 5.12 (8) 6.4(5) 7.68 (3) 15.36 (48) 15.36 (24) 19.2 (15) 23.04 (9) TevaluateUTRA_FDD [s] (DRX 周期数) 10.1.3.1.3.2 GSM小区测量

当测量准则指示需要测量GSM小区时,如果在服务小区的测量控制系统消息中指示了GSM BCCH载波,UE应测量GSM BCCH载波的信号强度。UE应至少在每个 Tmeasure,GSM 时间对低于服务小区优先级的GSM BCCH载波进行测量。

当通过高优先级搜索发现有高优先级的GSM BCCH载波时,UE应至少在每Tmeasure,GSM时间测量一次这些载波,并且UE应对GSM BCCH载波的BSIC进行解码。当通过高优先级搜索检测到一个小区后,如果决定不发生小区重选,不要求UE持续测量此小区以评估可能发生的重选或者是持续每30s核实其BSIC,但在UE做出任何可能停止测量某个小区的决定前,UE需满足此小节后续定义的最小测量滤波要求。

UE应对每个GSM BCCH载波维持4个测量的平均值,对于每个小区的测量抽样应尽可能的远并且在平均周期内均匀分布。

如果3GPP TS36.304定义的测量规则要求连续测量GSM小区,UE应至少每30s尝试对4个最强GSM BCCH载波的BSIC进行验证。如果检测到某个GSM小区的BSIC发生改变,则认为此载波是一个新的GSM邻区。如果UE检测到某个BCCH载波的BSIC是当前服务小区的测量控制系统信息规定不允许此载波,则不要求UE对此小区进行BSIC重新确认。

如果UE不能够解调某个GSM BCCH载波的BSIC,则UE在小区重选时不考虑此载波。此外,如果当前服务小区在测量控制系统信息里面指示不允许某GSM邻区,UE在小区重选时不应考虑此小区。

如果Treselection值不为零并且某个GSM小区满足3GPP TS36.304的重选准则,UE应在Treselection时间内持续评估此小区。如果在此期间,此小区持续满足重选准则,则UE应重选到该小区。

表7 Tmeasure,GSM, DRX cycle 长度 [s] 0.32 0.64 1.28 2.56 5.12 (16) 5.12 (8) 6.4(5) 7.68 (3) Tmeasure,GSM [s] (DRX周期数)

10.1.3.1.4 终端在WCDMA网络下的LTE小区测量

如果服务小区提供了载频信息,即使没有提供明确的邻小区物理小区ID,UE也应能识别新的LTE 小区并对识别的LTE小区进行RSRP测量。

如果SrxlevServingCell > Sprioritysearch并且SqualServingCell > Sprioritysearch2,UE应至少每Thigher_priority_search

搜索一次高优先级的LTE小区。

13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如果SrxlevServingCell <= Sprioritysearch或者SqualServingCell <= Sprioritysearch2,为可能发生的重选,UE应搜索并测量高优先级或低优先级LTE,此时搜索和测量高优先级异系统的最小频度与下面定义的低优先级异系统要求保持一致。

如果异系统测量控制系统信息中提供了LTE载频信息,当满足异系统小区测量值高于重选准则6dB以上且定时器Treselection=0,UE应能在Kcarrier * TdetectE-UTRA时间内评估被检测到的低优先级异系统LTE小区是否满足重选准则,其中TdetectE-UTRA在表8中定义,Kcarrier参数是异系统测量控制系统信息中提供的LTE载频数。如果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认为异系统LTE小区被检测到:

- RSRP|dBm > -124 dBm 对于频带 1, 4, 6, 10, 11, 18, 19, 2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RSRP ês/Iot ? -4 dB,

- RSRP|dBm? -123 dBm对于频带9 , RSRP ês/Iot ? -4 dB,

- RSRP|dBm? -122 dBm对于频带2, 5, 7 ,41, RSRP ês/Iot ? -4 dB,

- RSRP|dBm? -121 dBm对于频带3, 8, 12, 13, 14, 17, 20 , RSRP ês/Iot ? -4 dB,

- SCH_RP> -124 dBm对于频带1, 4, 6, 10, 11, 18, 19, 21,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SCH ês/Iot ? -4 dB,

- SCH_RP|dBm?-123 dBm对于频带9, SCH ês/Iot ? -4 dB,

- SCH_RP |dBm? -122 dBm 对于频带2, 5, 7,41,SCH ês/Iot ? -4 dB,

- SCH_RP |dBm? -121 dBm 对于频带3, 8, 12, 13, 14, 17, 20, SCH ês/Iot ? -4 dB. UE应按定义的每Kcarrier * TmeasureE-UTRA对已识别的LTE小区进行RSRP测量。

当UE进行高优先级搜索时发现高优先级的LTE小区,应每TmeasureE-UTRA进行一次测量。

UE应至少采用两次测量结果对被测的LTE小区进行RSRP测量过滤,在用于过滤的测量集合中,至少有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应至少为Tmeasure,E-UTRA/2。

对LTE小区RSRP测量值的过滤不应超过表8中规定的周期。如果服务小区的测量控制系统信息不允许重选到该LTE,UE在小区重选过程中就不应考虑该邻小区。

对于一个已经检测到的但还未被重选的小区,当此小区RSRP已超出重选准则至少6dB且Treselection=0时,过滤过程应使UE能满足表8的规定,并在Kcarrier * TevaluateEUTRA内评估已检测异系统LTE小区是否满足重选准则。

如果Treselection不为零且某个LTE小区排序好于服务小区,则UE应评估此LTE小区Treselection时间。如果该小区在此时间内持续好,则UE重选该小区。

表8 TdetectE-UTRA, TmeasureE-UTRA 和 TevaluateEUTRA DRX 周期长[s] 0.08 0.16 0.32 0.64 1.28 2.56 5.12 60 30 TdetectE-UTRA [s] TmeasureE-UTRA [s] (DRX 周期数) 2.56 (32) 2.56 (16) 5.12 (16) 5.12 (8) 6.4 (5) 7.68 (3) 10.24 (2) TevaluateEUTRA [s] (DRX 周期数) 7.68 (96) 7.68 (48) 15.36 (48) 15.36 (24) 19.2 (15) 23.04 (9) 30.72 (6) 10.1.3.1.5 终端在GSM网络下的LTE小区测量

网络通过在BCCH信道上广播THRESH_priority_search参数控制用于LTE小区重选的测量。该参数适用于控制基于优先级的异系统小区重选算法的异系统或频点测量。UE应监测比当前服务小区高优先级的LTE频率,当服务小区RLA_C低于THRESH_priority_search时,UE监测低优先级LTE频率。当服务小区RLA_C高于门限时,允许UE不监测优先级低于服务小区的LTE频率。

14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UE应支持同时测量LTE和GSM。

UE应能根据LTE邻小区列表中的频点信息,在限定时间内识别新LTE小区并从中选出最好小区驻留。如果该频点优先级低于服务小区且服务小区RLA_C低于THRESH_priority_search,限定时间为频点激活后25+T_reselection秒;如果该频点优先级高于服务小区,只有一个LTE频点在列表中(没有WCDMA频点在3G小区重选列表中)且同时没有其他的已激活GSM小区无线信道状况良好,限定时间为频点激活后70+T_reselection秒。

UE应能监测至少3个TDD或FDD频率上的LTE小区。 10.1.3.2 连接状态下的移动性管理 10.1.3.2.1 LTE向WCDMA的切换

UE从LTE小区向WCDMA小区的切换由LTE小区中的一条包含了硬切换命令的RRC消息发起(见3GPP TS36.331)。 10.1.3.2.1.1 切换延迟

UE收到包含向WCDMA切换的RRC消息后,需要在从包含RRC MOBILITY FROM E-UTRA命令的RRC消息的最后一个TTI结束开始的Dhandover时间内,准备好在新的WCDMA上行DPCCH上发射。其中为RRC过程延迟(50ms)加上下面定义的中断时间。 10.1.3.2.1.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LTE的PDSCH上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到WCDMA的上行DPCCH传输开始的这一段时间,不包含RRC过程延迟。终端时间依赖于目标小区是否已知。

目标小区如果在之前5秒内被UE测量过,则它对UE是已知的,否则是未知的。作为切换过程的一部分,UE总应该进行WCDMA同步过程。

如果目标小区已知,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1: Tinterrupt1 = TIU+Tsync+50+ 10*Fmax ms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2: Tinterrupt2 = TIU+Tsync+150 + 10*Fmax ms

如果MOBILITY FROM E-UTRA命令中包含一个目标小区,此需求应该被满足。从LTE到WCDMA的软切换性能需求没有指定。当UE连接到LTE小区时,WCDMA SFN定时测量不会报告。这表示激活集中WCDMA目标小区的DPCCH定时无法被WCDMA配置,因此无法保证所有的目标小区都落在UE的接收窗口(T0 +/- 148 chips)中。

参数定义:

TIU:从LTE到新的WCDMA小区定时改变时的中断时间不确定度,最大可以为一个WCDMA帧(10ms)。

Fmax:UTRA目标小区中,一个TTI内复用到同一个CCTrCH中所有传输信道的最大无线帧数量。 Tsync:测量下行DPCCH信道所需的时间,在3GPP TS 25.214中的4.3.1.2小节定义。如果高层指示使用后确认周期(post-verification period),Tsync取值为0,否则取值40ms。

相位参考为CPICH。

本小节的需求基于如下假设:N321取最小可能的值,即只有一次非同步(insync)。 10.1.3.2.2 WCDMA向LTE的切换

切换过程由WCDMA系统的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命令发起,切换过程在3GPP TS25.331中定义。

15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10.1.3.2.2.1 切换延迟

UE收到RRC HANDOVER FROM UTRAN消息后,需要在包含该消息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的Dhandover时间内,准备好在新的LTE小区发射上行PRACH信道,其中Dhandover等于最大RRC过程延迟加上5.9.2.2.2定义的中断时间。

UE应该在50ms内处理RRC 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的RRC过程,这个时间称为RRC过程延迟。

10.1.3.2.2.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时刻到UE开始在新LTE FDD或TD-LTE小区发射PRACH之间的时间,不包括RRC过程时延。这一需求适用于UE在新的PRACH发送前不需要任何同步过程的情况。

UE切换到LTE时,如果目标小区是已知的,中断时间不应超过Tinterrupt: Tinterrupt = Tsearch + TIU + 20 ms 其中:

Tsearch:UE收到切换命令时搜索未知的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目标小区已知,则该值为0ms。如果目标小区未知,并且信号质量满足第一次成功的小区检测尝试,则Tsearch = 80 ms。

TIU:UE获取新小区第一个可用的PRACH的时间不确定度,最大可以为30ms。 注:TIU的实际值取决于目标小区的PRACH配置。

如果在过去的5秒内,目标小区满足相关小区标识需求,则它是已知的,否则是未知的。相关小区标识需求参考3GPP TS 36.133。

如果目标小区未知,中断时间的需求只适用于未知目标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一次尝试就成功同步的情况。

10.1.3.2.3 LTE FDD向TD-LTE的切换

LTE FDD向TD-LTE的切换性能要求同TD-LTE异频小区之间的切换。 10.1.3.2.3.1 切换时延

对于所有可以命令切换的过程的过程延迟详见3GPP TS 36.331。

当UE接收到执行切换的RRC消息后,UE需要在包含RRC命令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的Dhandover

时间内,准备好发射新的上行PRACH信道,其中Dhandover等于3GPP TS 36.331中11.2章定义的最大RRC过程延迟加上10.1.3.2.3.2定义的中断时间。 10.1.3.2.3.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LTE旧的PDSCH上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到UE开始发射新的PRACH的这一段时间,不包含RRC过程延迟。这一需求适用于UE在新的PRACH上发送的情况,这时不需要任何同步过程。

当切换命令开始后,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 Tinterrupt = Tsearch + TIU + 20 ms 其中:

Tsearch:UE收到切换命令时搜索未知的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目标小区已知,则该值为0ms;如果目标小区未知,并且信号质量满足第一次成功的小区检测尝试,则Tsearch = 80 ms。不管DRX是否应用于UE,Tsearch 应该仍然基于无DRX目标小区的搜索时间。

TIU:UE获取新小区第一个可用的PRACH的时间不确定度,最大可以为30ms。 注:TIU的实际值取决于目标小区的PRACH配置。

16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如果在过去的5秒内,目标小区满足相关小区标识需求,则它是已知的,否则是未知的。相关小区标识需求参考3GPP TS 36.133的8.1.2.3.4节。 10.1.3.2.4 TD-LTE向LTE FDD的切换

TD-LTE向LTE FDD的切换性能要求同LTE FDD异频小区的切换。 10.1.3.2.4.1 切换时延

对于所有可以命令切换的过程的过程延迟详见3GPP TS 36.331。

当UE接收到执行切换的RRC消息后,UE需要在包含RRC命令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的Dhandover

时间内,准备好发射新的上行PRACH信道,其中Dhandover等于3GPP TS 36.331中11.2章定义的最大RRC过程延迟加上10.1.3.2.4.2定义的中断时间。 10.1.3.2.4.2 中断时间

中断时间是从LTE旧的PDSCH上最后一个包含RRC命令的TTI结束,到UE开始发射新的PRACH的这一段时间,不包含RRC过程延迟。这一需求适用于UE在新的PRACH上发送的情况,这时不需要任何同步过程。

当切换命令开始后,中断时间不应该超过Tinterrupt: Tinterrupt = Tsearch + TIU + 20 ms 其中:

Tsearch:UE收到切换命令时搜索未知的目标小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目标小区已知,则该值为0ms;如果目标小区未知,并且信号质量满足第一次成功的小区检测尝试,则Tsearch = 80 ms。不管DRX是否应用于UE,Tsearch 应该仍然基于无DRX目标小区的搜索时间。

TIU:UE获取新小区第一个可用的PRACH的时间不确定度,最大可以为30ms。 注:TIU的实际值取决于目标小区的PRACH配置。

如果在过去的5秒内,目标小区满足相关小区标识需求,则它是已知的,否则是未知的。相关小区标识需求参考3GPP TS 36.133的8.1.2.3.1节。

10.1.3.3 连接移动性控制 10.1.3.3.1 介绍

重定向通过UE接收LTE小区的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触发,重定向过程在3GPP TS36.331中的5.3.8节定义。

10.1.3.3.2 LTE向WCDMA重定向

UE应该在Tconnection_release_redirect_WCDMA时间内进行RRC连接释放并重定向到WCDMA小区。

时间延迟(Tconnection_release_redirect_WCDMA)为LTE PDSCH信道承载的RRC命令RRCConnectionRelease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到UE开始在目标WCDMA小区上发送随机接入之间的时间,不应超过:

Tconnection_release_redirect_WCDMA = TRRC_procedure_delay + Tidentify-WCDMA + TSI-WCDMA + TRA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目标WCDMA小区被认为时可检测的:

至少在一次信道抽样中,满足CPICH Ec/Io > -15 dB且 SCH_Ec/Io > -15 dB,其中SCH_Ec/Io为主同步码和辅同步码由共同决定且权值相同。

TRRC_procedure_delay:处理接收到的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引入的时延,小于110ms。

Tidentify-WCDMA:识别目标WCDMA小区的时间,不超过500ms。

17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TSI-WCDMA:获取目标WCDMA小区的所有相关系统信息的时间,依赖于RRC连接释放前,LTE是否提供了目标WCDMA小区的相关系统信息给UE。

TRA:在目标WCDMA小区发起随机接入引入的延迟。 10.1.3.3.3 LTE向GSM重定向

UE应该在Tconnection_release_redirect_GSM时间内进行RRC连接释放并重定向到GSM小区。

时间延迟(Tconnection_release_redirect_GSM)为LTE上包含RRC命令RRCConnectionRelease的最后一个TTI结束时刻起,到UE开始在目标GSM小区上发射随机接入之间的时间,不应超过:

Tconnection_release_redirect_GSM = TRRC_procedure_delay + Tidentify-GSM + TSI-GSM + TRA

如果UE在参考灵敏度+10dB,或者3GPP TS45.005中定义的参考干扰强度上接收到目标GSM,则该小区被认为是可检测的。

TRRC_procedure_delay:接收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的RRC延迟,小于110ms。 Tidentify-UTRA GSM:识别目标GSM小区BSIC的时间,不超过1秒。

TSI-UTRA GSM:获取目标GSM小区的所有相关系统信息的时间,依赖于RRC连接释放前,LTE是否提供了目标GSM小区的相关系统信息给UE。

TRA:在目标GSM小区发送随机接入引入的延迟。 10.1.3.4 连接状态下的测量步骤 10.1.3.4.1 UE在LTE系统下的测量能力 10.1.3.4.1.1 介绍

该章节主要介绍UE在RRC连接状态情况下的测量报告需求,测量结果可用于重选、切换等判决。 10.1.3.4.1.2 UE测量能力

如果UE需要测量间隔来识别和测量异系统小区以满足后续切换等互操作的需求,LTE网络应基于测量间隔配置提供一个固定的间隔周期用于所有制式和频点层的持续测量。

UE在测量间隔内:

- 不能发送任何数据

- 不应在LTE服务载频上侦听

本节的异系统测量需求与UE配置的测量间隔类型相关,UE应根据自身的测量能力支持表9中列出的测量间隔配置。

表9 UE支持的测量间隔配置 间隔类型标识 测量间隔长度 测量间隔重传周期(MGL, ms) 0 6 (MGRP, ms) 40 480ms周期内异频和异制式测量最小时间 (Tinter1, ms) 60 Inter-Frequency E-UTRAN FDD and TDD, UTRAN FDD, GERAN 1 6 80 30 Inter-Frequency E-UTRAN FDD and TDD, UTRAN FDD, GERAN 测量目的

注1: 对于LTE FDD, UE不应在测量间隙后的下一个子帧发射

注2: 对于TD-LTE, 如果测量间隙的前一个子帧是下行帧,UE不应在测量间隙后的下一个上行帧

18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中发送数据。

10.1.3.4.1.3 基于测量间隔的多层监测

当配置了对多个异系统进行监测所采用的不同间隔后,UE应能对这些制式上的已检测小区执行已配测量类型(RSRP、RSRQ、WCDMA CPICH)的测量。

除了服务频点以外,基于测量间隔的被监测频点的有效总数是Nfreq,可表示为:

Nfreq = Nfreq, E-UTRA + Nfreq, UTRA + Mgsm + Nfreq, cdma2000 + Nfreq, HRPD

其中

Nfreq, E-UTRA 表示TD-LTE和LTE FDD被监测载频的数目总和 Nfreq, UTRA is表示WCDMA被监测载频的数目总和 10.1.3.4.1.4 最大允许检测的层数

UE在每个系统中使用测量间隔进行监测的最低标准是:

? 取决于UE能力,3个TD-LTE异频载波,及 ? 取决于UE能力,3个LTE FDD异频载波,及 ? 取决于UE能力,3个WCDMA载波

除了以上定义的要求,UE应能基于测量间隔监测包含TD-LTE、LTE FDD和WCDMA在内的至少7个载频层。

10.1.3.4.2 LTE到WCDMA网络的测量能力

10.1.3.4.2.1 LTE到WCDMA的测量,不采用DRX 10.1.3.4.2.1.1 新WCDMA小区识别

如果UE获得确切的邻小区列表,且不采用DRX,UE应能在Tidentify, UTRA_FDD时间范围内识别侦听集合中的被检测小区:

Tidentify, UTRA_FDD?Tbasic_identify_UTRA_FDD?480?NFreqTinter1ms

当小区满足以下条件时,UE应能检测到该小区:

? CPICH Ec/Io > -20 dB,

? 至少在一个channel tap内满足SCH_Ec/Io > -17 dB, 其中SCH_Ec/Ior由主同步码和辅同

步码共同组成。使用层3滤波有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延时。 10.1.3.4.2.1.2 增强的WCDMA小区识别要求

如果UE获得了确切的邻小区列表,但没有采用DRX或DRX周期小于40ms,UE应能在Tidentify,

enhanced_UTRA_FDD时间范围内识别侦听集合中的被检测小区:

Tidentify, enhanced_UTRA_FDD?(Tbasic_identify_enhanced_UTRA_FDD?480?480)NFreqTinter1ms

当小区满足以下条件时,UE应能检测到该小区:

? CPICH Ec/Io > -15 dB,

? 至少在一个channel tap内满足SCH_Ec/Io > -15 dB,其中SCH_Ec/Ior由主同步码和辅同

步码共同组成。使用层3滤波有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延时。 10.1.3.4.2.1.3 UE WCDMA CPICH测量能力

19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当通过基站的调度信息获得了WCDMA异系统测量间隔后,UE物理层应在测量周期Tmeasurement_UTRA_FDD内向高层报告测量结果,测量精度的要求见10.1.3.5.2节:

??480Tmeasurement_UTRA_FDD?Max?TMeasurement_Period UTRA_FDD ,Tbasic_measurement_UTRA_FDD??NFreq?ms

Tinter1??如果UE不需要测量间隔来执行WCDMA测量,默认的WCDMA测量周期为480ms。

UE应能在每个频段的Xbasic measurementUTRA_FDD个异频小区上执行WCDMA CPICH测量,并且物理层应在测量周期TMeasurement_ UTRA_FDD 内向高层报告测量结果,其中:

? Xbasic measurement UTRA_FDD = 6

? TMeasurement_Period UTRA_FDD=480 ms。该时间用于计算 WCDMA CPICH测量周期

Tmeasurement_UTRA_FDD

? Tbasic_identify_UTRA_FDD =300 ms。该时间用于10.1.3.4.2.1.1章节中的异系统方程,该方程规定

了UE识别新的WCDMA小区的最大允许时间

? Tbasic_identify_enhanced_UTRA_FDD = 60 ms. 该时间用于10.1.3.4.2.1.2章节中的异系统方程,该方

程规定了UE识别新的WCDMA小区的最大允许时间

? Tbasic_measurement_UTRA_FDD = 50 ms. 该时间用于定义WCDMA CPICH测量周期

? Nfreq 在3GPP TS 36.331中8.1.2.1.1节的定义, Tinter1在3GPP TS36.133中8.1.2.1节的定

义 10.1.3.4.2.1.4 周期性测量上报

周期触发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第10.1.3.5章节中的要求。 10.1.3.4.2.1.5 事件触发测量上报

时间触发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第10.1.3.5章节中的要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就不应发送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通过Uu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上行DCCH TTI的两倍。测量报告延迟也不包括UE没有上行资源来发送测量报告引起的延迟。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2.1.1中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

UTRA_FDD;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因为引入了额外的时间延迟,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2.1.2中规定的增强需求Tidentify, enhanced_UTRA_FDD。

如果小区先在10.1.3.4.2.1.1章节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 UTRA_FDD或10.1.3.4.2.1.2章节规定的增强需求Tidentify, enhanced_UTRA_FDD时间窗内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信号到达该小区的时间变化范围不超过32个码片,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2.1.3规定的Tmeasurement_UTRA_FDD。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10.1.3.4.2.1.6 事件触发周期测量上报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中的报告测量应满足第10.1.3.5节的需求。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的第一份报告应满足10.1.3.4.2.1.5节对事件触发上报的规定要求。 10.1.3.4.2.2 LTE到WCDMA测量,采用DRX

20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如果UE获得了确切的邻小区列表且采用DRX,UE应能在Tidentify,UTRA_FDD时间范围内识别侦听集合中的被检测小区,如下表所示:

表10 识别新的可检测WCDMA小区的要求

DRX 循环周期(s) ≤0.04 Tidentify_UTRA_FDD (s) (DRX 周期) Gap period = 40 ms Non DRX Requirements in section applicable Gap period = 80 ms Non DRX Requirements in section applicable 4.8* Nfreq (75* Nfreq) 4.8* Nfreq (60* Nfreq) 4.8* Nfreq (37.5* Nfreq) 4.8* Nfreq (30* Nfreq) Note (20* Nfreq) 10.1.3.4.2.1 are 10.1.3.4.2.1 are 0.064 0.08 0.128 0.16 0.16

? CPICH Ec/Io > -20 dB, ? 至少在一个channel tap内满足SCH_Ec/Io > -17 dB, 其中SCH_Ec/Ior由主同步码和辅同

步码共同组成。使用层3滤波有可能会引入额外的延时。

UE应能在最多3个WCDMA载频的每个载频上同时对6个小区执行RSCP和Ec/Io测量,并且物理层应在下表规定的测量周期内向高层报告测量结果:

表11 WCDMA测量要求

21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DRX 循环周期 (s) ≤0.04 Tmeasure_ UTRA_FDD (s) (DRX 循环周期) 间隔周期 = 40 ms Non DRX in section 10.1.3.4.2.1 are applicable 间隔周期 = 80 ms Non DRX in section 10.1.3.4.2.1 are applicable 0.8* Nfreq (12.5* Nfreq) 0. 8* Nfreq (10* Nfreq) 0. 8* Nfreq (6.25* Nfreq) Note (5* Nfreq)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0.064 0.08 0.128 0.128

周期性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10.1.3.4.2.2.2 事件触发测量上报

事件触发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不应上报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通过Uu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上行DCCH TTI的两倍。测量报告延迟也不包括UE没有上行资源来发送测量报告引起的延迟。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节10.1.3.4.2.1.1中规定的Tidentify,UTRA_FDD;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如果小区先在10.1.3.4.2.1.3节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UTRA_FDD时间窗内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与小区的下行同步不超过32个码片,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10.1.3.4.2.1.5节规定的Tmeasurement_UTRA_FDD。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10.1.3.4.2.2.3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

事件触发周期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的第一份报告应满足10.1.3.5节对事件触发上报的规定要求。 10.1.3.4.3 WCDMA到LTE网络的测量能力

本章节的UE应支持WCDMA、TD-LTE和LTE FDD。

22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UE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CELL_DCH状态下,当WCDMA网络提供了一个传输间隔类型序列时,UE应连续测量之前检测到的LTE小区并搜索新的LTE小区。

为了应用下面章节中的要求,WCDMA网络必须以TGL1, TGL2, TGD和Max TGPL的组合形式提供一个测量目的是“LTE测量”的传输间隔类型序列,见下表。

表12 传输间隔类型序列 TGL1 [slots] ≥10 TGL2 [slots] - TGD [slots] undefined Max TGPL [frames] 12 如果UE不需要压缩模式来执行LTE测量:

? UE应测量侦听集合中的所有LTE小区,或者在邻小区列表中只提供了频率信息的情况下,UE

应根据自身的最大侦听能力选择信号质量排名靠前的小区进行测量。

应采用3GPP TS36.133中规定的关于LTE FDD RRC_CONNECTED模式的相关需求。后续章节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 10.1.3.4.3.1 新小区识别

在LTE测量采用压缩模式间隔后,UE应在TIdentify, E-UTRAN时间内识别新检测的LTE小区:

TIdentify,E-UTRAN?Nfreq,E?UTRA?TBasic_Identify_E-UTRAN ?480TE-UTRANms;

如果UE不需要压缩模式来执行LTE测量,UE应能在TBasic_Identify_ E-UTRAN毫秒以内识别一个新的可检测LTE小区。

其中:

? TIdentify, E-UTRAN: 任意时刻在480毫秒周期内可用于LTE测量的最小时间。每个压缩模式

间隔的最小时间是通过间隔长度减去(2*0.5)毫秒的方式获得的。 ? Nfreq,E-UTRA :并行侦听的LTE FDD载波数 ? TBasic_Identify_E-UTRAN = 480毫秒 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在以下情况下,LTE小区应被认为是可检测的:

? 对于频带 1、4、6、10、11、18、19、21、23、24、33、34、35、36、37、38、39、40

满足RSRP|dBm? -125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9,满足RSRP|dBm? -124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2、5、7、41,满足RSRP|dBm? -123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3、8、12、13、14、17、20,满足RSRP|dBm? -122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满足3GPP TS 36.133中9.1节的其他RSRP相关临界状态, ? 对于1、4、6、10、11、18、19、21、23、24、33、34、35、36、37、38、39、40,满足

SCH_RP|dBm? -125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9,满足SCH_RP|dBm? -124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2、5、7、41,满足SCH_RP |dBm? -123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3、8、12、13、14、17、20,满足SCH_RP |dBm? -122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10.1.3.4.3.2 LTE RSRP 和 RSRQ 测量周期

23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如果在LTE测量中调度了压缩模式间隔,UE物理层应能以TMeasurement_Period_E-UTRAN =480 x NFreq毫秒为测量周期,按照10.1.3.5.1.1和10.1.3.5.1.2章节中关于测量精度的规定向高层上报测量结果。其中,NFreq表示异系统测量控制信息中给定的LTE频带数。

UE应能根据自身UE能力等级在每个LTE频带上至少进行4个LTE小区的RSRP和RSRQ测量。另外,如果UE支持在Cell-DCH状态下进行LTE测量,应能侦听包括同频和LTE FDD、TD-LTE、WCDMA和GSM的任意组合在内的最少8个载频。 10.1.3.4.3.3 周期性测量上报

周期性测量上报中的报告测量应满足10.1.3.5节的需求。 10.1.3.4.3.4 空

10.1.3.4.3.5 事件触发测量上报

事件触发测量上报中的报告测量应满足10.1.3.5节的需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就不应发送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通过Uu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上行DCCH TTI的两倍。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10.1.3.4.3.1节中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 ,E-UTRAN ;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如果小区至少在TIdentify ,E-UTRAN时间以上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信号到达该小区的时间变化范围不超过[FFS]个码片,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TMeasurement_Period_E-UTRAN。 10.1.3.4.4 LTE FDD到TD-LTE网络的测量能力

LTE FDD到TD-LTE网络的测量能力见3GPP TS 36.133中8.1.2.3.2章节,即要求同TD-LTE异频小区的测量。

10.1.3.4.4.1 LTE FDD到TD-LTE的测量,不采用DRX

当通过调度信息获得了系统测量间隔后,UE应能在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识别一个新TDD异频,TIdentify_Inter 如下:

TIdentify_Inter?TBasic_Identify_Inter?480?NfreqTInter1ms

其中:

TBasic_Identify_Inter = 480 ms. 这是用于定义了UE识别一个新的TDD异频最大允许的时间的异频方程的时间 Nfreq 是侦听的E-UTRAN载波的数目

Tinter1 是480ms周期内异频或异系统测量的最小可能时间

当小区满足以下条件时,UE应能检测到该小区:

? 对于频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满足RSRP|dBm ? -125 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2, 43, 满足RSRP|dBm ? -124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1, 满足RSRP|dBm ? -123dBm且RSRP ês/Iot ? -4 dB,

24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 满足TS 36.133中9.1节的RSRP的相关限制条件,

? 对于频段33, 34, 35, 36, 37, 38, 39, 40,满足SCH_RP|dBm? -125dBm且SCH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2, 43, 满足SCH_RP|dBm? -124dBm且SCH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1, 满足SCH_RP|dBm? -124dBm且SCH ês/Iot ? -4 dB.

当通过调度信息获得了TDD异系统测量间隔后,UE物理层应在测量周期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内向高层报告测量结果,测量精度的要求见10.1.3.5.1节,不同配置的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见下表。

表13 不同配置的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 配置 测量带宽 [RB] 每个半帧的上行/下行子帧数目(5 ms) DL 0 1 (可选) 6 50 2 2 UL 2 2 Normal CP DwPTS Extended CP 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 [ms] 480 x Nfreq 240 x Nfreq 19760?Ts 20480?Ts 20480?Ts 19760?Ts 注: Ts 定义于3GPP TS 36.211 UE应能执行每个TDD异频至少4个异频小区的RSRP和RSRQ的测量,且UE物理层应能在测量周期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内向高层上报RSRP和RSRQ的测量结果。 10.1.3.4.4.1.1 周期性上报

周期性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的要求。 10.1.3.4.4.1.2 事件触发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周期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的第一份报告应满足10.1.3.4.4.1.3节对事件触发上报的规定要求。 10.1.3.4.4.1.3 事件触发上报

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第10.1.3.5章节中的要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就不应发送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在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TTIDCCH的两倍。测量报告延迟也不包括UE没有上行资源来发送测量报告引起的延迟。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4.1中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时间延迟。

如果小区先在10.1.3.4.4.1章节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信号到达该小区的时间变化范围不超过50 Ts,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4.1规定的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10.1.3.4.4.2 LTE FDD到TD-LTE的测量,采用DRX

采用DRX时,UE应在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识别一个新的可检测的E_UTRAN TDD异频小区,Tidentify_inter 如下表所示:

表14 识别新可测TDD异频小区要求

25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DRX 循环周期(s) Tidentify_inter (s) (DRX 循环周期) 间隔周期 间隔周期 = 40 ms ≤0.16 适用于10.1.3.4.4.1章的无DRX要求 0.256 0.32 0.32

当下列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小区应被视为可检测到的:

? 对于频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满足RSRP|dBm ? -125 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2, 43, 满足RSRP|dBm ? -124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1, 满足RSRP|dBm ? -123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满足TS 36.133中9.1节的RSRP的相关限制条件,

? 对于频段33, 34, 35, 36, 37, 38, 39, 40,满足SCH_RP|dBm? -125dBm且SCH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2, 43, 满足SCH_RP|dBm? -124dBm且SCH ês/Iot ? -4 dB, ? 对于频段 41, 满足SCH_RP|dBm? -124dBm且SCH ês/Iot ? -4 dB.

UE应能执行最多3个TDD异频上,每个TDD异频至少4个异频小区的RSRP和RSRQ的测量,且UE物理层应能在下表中的指示的测量周期内向高层上报RSRP和RSRQ的测量结果。

表15 测量TDD异频小区的要求

DRX 循环周期 (s) Tmeasure_inter (s) (DRX 循环周期) ≤0.08 适用于10.1.3.4.4.1章的无DRX要求 0.08

所有测量小区的测量精度见10.1.3.5节的规定。 10.1.3.4.4.2.1 周期性上报

周期性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的要求。

26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10.1.3.4.4.2.2 事件触发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周期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的第一份报告应满足10.1.3.4.4.2.3节对事件触发上报的规定要求。 10.1.3.4.4.2.3 事件触发上报

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第10.1.3.5章节中的要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就不应发送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在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TTIDCCH的两倍。测量报告延迟也不包括UE没有上行资源来发送测量报告引起的延迟。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4.2中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时间延迟。

如果小区先在10.1.3.4.4.2章节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信号到达该小区的时间变化范围不超过50Ts,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4.2规定的TMeasurement_Period_TDD_Inter。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10.1.3.4.5 TD_LTE到LTE FDD网络的测量能力

TD-LTE到LTE FDD网络的测量能力见3GPP TS 36.133中8.1.2.3.1章节,即要求同LTE FDD的异频小区测量。

10.1.3.4.5.1 TD-LTE到LTE FDD网络的测量,不采用DRX

当通过调度信息获得了系统测量间隔后,UE应能在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识别一个新的FDD异频,TIdentify_Inter 如下:

TIdentify_Inter?TBasic_Identify_Inter?480?NfreqTInter1ms

其中:

TBasic_Identify_Inter = 480 ms。这是用于定义了UE识别一个新的FDD异频最大允许的时间的异频方程的时间 Nfreq 是侦听的E-UTRAN载波的数目

Tinter1 是480ms周期内异频或异系统测量的最小可能时间

当小区满足以下条件时,UE应能检测到该小区:

? 对于频段1, 4, 6, 10, 11, 18, 19, 21,满足RSRP|dBm ? -125 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9,满足RSRP|dBm? -124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2、5、7,满足RSRP|dBm? -123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3、8、12、13、14、17、20,满足RSRP|dBm? -122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满足3GPP TS 36.133中9.1章节的其他RSRP相关临界状态,

? 对于1, 4, 6, 10, 11, 18, 19, 21,满足SCH_RP|dBm? -125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9,满足SCH_RP|dBm? -124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2、5、7,满足SCH_RP |dBm? -123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27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 对于频带3,8,12,13,14,17,20,满足SCH_RP |dBm? -122 dBm且SCH_RP/Iot ≥ -4 dB 当通过调度信息获得了FDD异系统测量间隔后,UE物理层应在测量周期TMeasurement_Period _Inter_FDD内向高层报告测量结果,测量精度的要求见10.1.3.5.1节,不同配置的TMeasurement_Period _Inter_FDD见下表。

表16 RSRP测量周期和测量带宽 配置 物理层测量周期: TMeasurement_Period _Inter_FDD [ms] 0 1 (可选) 480 x Nfreq 240 x Nfreq 6 50 测量带宽[RB]

UE应能执行最多3个FDD异频上,每个FDD异频至少4个异频小区的RSRP和RSRQ的测量,且UE物理层应能在表14中的指示的测量周期内向高层上报RSRP和RSRQ的测量结果。 10.1.3.4.5.1.1 周期性上报

周期性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的要求。 10.1.3.4.5.1.2 事件触发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周期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的第一份报告应满足10.1.3.4.5.1.3节对事件触发上报的规定要求。 10.1.3.4.5.1.3 事件触发上报

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第10.1.3.5章节中的要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就不应发送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在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TTIDCCH的两倍。测量报告延迟也不包括UE没有上行资源来发送测量报告引起的延迟。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5.1中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时间延迟。

如果小区先在10.1.3.4.5.1章节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信号到达该小区的时间变化范围不超过50 Ts,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5.1规定的TMeasurement_Period_Inter_FDD。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10.1.3.4.5.2 LTE FDD到TD-LTE网络的测量,采用DRX

当使用DRX时,UE应能在下表中指示的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识别出可检测的新E-UTRAN FDD异频小区。

表17 识别新可检测FDD异频小区的要求

28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DRX 循环周期 (s) Tidentify_inter (s) (DRX 循环周期) 间隔周期 = 40 ms ≤0.16 适用于10.1.3.4.5.1章的无DRX要求 0.256 0.32 0.32< DRX-cycle≤2.56 间隔周期 = 80 ms 适用于10.1.3.4.5.1章的无DRX要求 5.12*Nfreq (20*Nfreq) 6.4*Nfreq (20*Nfreq) 注 (20*Nfreq) 7.68*Nfreq (30*Nfreq) 7.68*Nfreq (24*Nfreq) 注 (20*Nfreq) 注: 时间取决于使用中的DRX周期

当小区满足以下条件时,UE应能检测到该小区:

? 对于频段1, 4, 6, 10, 11, 18, 19, 21,满足RSRP|dBm ? -125 dBm且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9,满足RSRP|dBm? -124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2、5、7,满足RSRP|dBm? -123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对于频带3、8、12、13、14、17、20,满足RSRP|dBm? -122 dBm 且 RSRP ês/Iot ? -4 dB, ? 满足3GPP TS 36.133中9.1章节的其他RSRP相关临界状态,

? 对于1, 4, 6, 10, 11, 18, 19, 21,满足SCH_RP|dBm? -125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9,满足SCH_RP|dBm? -124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2、5、7,满足SCH_RP |dBm? -123 dBm 且 SCH_RP/Iot ≥ -4 dB,

? 对于频带3,8,12,13,14,17,20,满足SCH_RP |dBm? -122 dBm且SCH_RP/Iot ≥ -4 dB UE应能执行每个FDD异频至少4个异频小区的RSRP和RSRQ的测量,且UE物理层应能在下表中的指示的测量周期内向高层上报RSRP和RSRQ的测量结果。

表18 测量FDD异频小区的要求

DRX 循环周期 (s) Tmeasure_inter (s) (DRX 循环周期) ≤0.08 适用于10.1.3.4.5.1章的无DRX要求 0.08

所有测量小区的测量精度见10.1.3.5节的规定。 10.1.3.4.5.2.1 周期性上报

周期性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的要求。 10.1.3.4.5.2.2 事件触发周期性上报

事件触发周期测量上报的测量报告应满足10.1.3.5节的要求。

29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事件触发周期上报的第一份报告应满足10.1.3.4.5.2.3节对事件触发上报的规定要求。 10.1.3.4.5.2.3 事件触发上报

事件触发的测量报告中的测量结果应满足第10.1.3.5章节中的要求。 只要不满足上报准则,UE就不应发送任何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延迟指的是假定测量报告没有被承载在DCCH上的其他RRC信令延迟的情况下,从触发测量的事件发生到UE开始在空口发送测量报告之间的时间。测量报告延迟不包括把测量报告插入上行DCCH的TTI过程中造成的不确定延迟,这部分延迟是TTIDCCH的两倍。测量报告延迟也不包括UE没有上行资源来发送测量报告引起的延迟。

如果没有经过层3滤波,事件触发测量报告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5.2中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如果经过了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时间延迟。

如果小区先在10.1.3.4.5.2章节规定的最低需求TIdentify_Inter时间内被UE检测到,之后又进入或离开UE的测量上报小区集,则在UE未获得测量间隔信息且没有采用层3滤波的情况下,如果UE信号到达该小区的时间变化范围不超过50Ts,事件触发测量上报延迟应小于章节10.1.3.4.5.2规定的Tmeasure_inter如果采用层3滤波,应考虑额外的延迟。 10.1.3.5 测量性能需求

本节的要求适用于UE:

? 处于RRC连接态,WCDMA模式下则处于CELL_DCH状态和/或者CELL_FACH状态 ? 根据10.1.3.4节中要求执行测量 ? UE与被测小区同步

层1滤波之后报告的测量结果应为测量周期内测量量的评估平均值。 本节中的误差要求对层1滤波之后报告的测量结果是有效的。 10.1.3.5.1 对LTE信号的测量

本节测量用于UE在WCDMA CELL_DCH模式下工作时,对LTE信号测量来确定是否向LTE模式切换。

10.1.3.5.1.1 LTE RSRP

本节要求适用于支持该能力的终端。

UE在WCDMA CELL_DCH模式下对LTE RSRP的测量周期参照10.1.3.4章节。 如果处于WCDMA CELL_DCH状态的UE需要采用压缩模式对LTE小区测量,测量步骤和压缩模式间隔类型参照10.1.3.4章节。

无论处于CELL_DCH状态的UE是否采用压缩模式对LTE小区测量,LTE信号的RSRP测量精度都需满足YD/T 2577-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8.6.5.4.2节的要求。

RSRP信号测量上报间隔和数值映射满足3GPP TS36.133中的规定。 10.1.3.5.1.2 LTE RSRQ

本节要求适用于支持该能力的终端。

UE在WCDAM CELL_DCH模式下对LTE RSRQ的测量周期见10.1.3.4.3.2节。

如果处于CELL_DCH状态的UE需要采用压缩模式对LTE小区测量,测量步骤和压缩模式间隔类型见10.1.3.4.3.2节。

无论处于CELL_DCH状态的UE是否采用压缩模式对LTE小区测量,LTE信号的RSRQ测量精度

30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都需满足YD/T 2577-2013 《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 8.6.5.5.2节的要求。

RSRP信号测量上报间隔和数值映射满足3GPP TS36.133中的规定。 10.1.3.5.2 对WCDMA信号的测量

注:本节测量用于UE在LTE模式下工作时,对WCDMA信号测量来确定是否向WCDMA模式切换。 RRC连接状态下的测量周期在10.1.3.4.2.1.3节中定义。

UE在RRC连接态下如果需要测量间隙进行WCDMA测量,相应的测量过程和测量间隙类型依照10.1.3.4.2.1.3节中的定义。 10.1.3.5.2.1 CPICH RSCP

绝对测量精度要满足下表表19 中的要求.

表19 WCDMA CPICH_RSCP绝对测量精度 参数 单位 精度 [dB] 一般情况 极端情况 条件 Band I, IV, VI, Band II, V and Band XXV X XI, XIX and VII XXI Io [dBm/3,84 MHz] CPICdBm H_RSdBm CP ±6 ±8 ±9 ±11 -94...-70 -70...-50 Io [dBm/3,84 MHz] -92…-70 -70...-50 Io [dBm/3,84 MHz] -90.5…-70 -70...-50 Band III, VIII, Band IX XII, XIII, XIV , XX and XXII Io [dBm/3,84 MHz] -91…-70 -70...-50 Io [dBm/3,84 MHz] -93...-70 -70...-50 CPICH RSCP的报告范围和报告映射关系见对应版本的《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

CPICHRSCP的报告范围是-120…-25dBm 。 定义了测量的映射。

表20 CPICH RSCP 测量量映射

报告值 CPICH_RSCP_LEV _-05 CPICH_RSCP_LEV _-04 CPICH_RSCP_LEV _-03 … CPICH_RSCP_LEV _89 CPICH_RSCP_LEV _90 CPICH_RSCP_LEV _91 被测量值 CPICH RSCP <-120 -120 ? CPICH RSCP < -119 -119 ? CPICH RSCP < -118 … -27 ? CPICH RSCP < -26 -26 ? CPICH RSCP < -25 -25 ? CPICH RSCP 单位 dBm dBm dBm … dBm dBm dBm 10.1.3.5.2.2 载波RSSI

UE在RRC连接态下对WCDMA载波RSSI的测量精度要求与WCDMA下异频切换时载波RSSI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同,见YD/T 2217。 10.1.3.5.2.3 CPICH Ec/No

UE在RRC连接态下对WCDMA的CPICH Ec/No的测量精度要求与WCDMA下异频切换时CPICH Ec/No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同,见YD/T 2217。

31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10.2 支持载波聚合的LTE多模终端要求 10.2.1 系统参数

10.2.1.1 工作频段与载波聚合带宽

支持载波聚合的LTE多模终端应支持表21中所列LTE频段内下行连续载波聚合和跨频段下行载波聚合;可选支持LTE频段内上行连续载波聚合和跨频段上行载波聚合。

表21 LTE载波聚合组合需求 E-UTRA UE支持注释 的频段组合 CA_3C FDD频段内连续2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3的UE。 CA_1A_3A FDD频段间2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1+Band3的UE。 CA_3A_41A FDD和TDD频段间的2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FDD Band3+TDD Band41的UE。最大聚合带宽40MHz。 CA_41C TDD频段内连续2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41的UE。 CA_3A_40A FDD和TDD频段间的2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FDD Band3+TDD Band40的UE。 CA_1A_3C FDD频段间3载波聚合。适用于工作于Band1+Band3+Band3的UE。 10.2.1.2 系统带宽

UE应支持如下的带内连续载波聚合带宽组合:

表22 UE支持的带内连续载波聚合带宽组合 下行载波聚合成员载波按频段递增排序 最大组合 组合 载波带宽 [MHz] 载波带宽 [MHz] 带宽 [MHz] CA_3C 5, 10, 15 20 20 5, 10, 15, 20 40 10, 15 20 CA_41C 15 15 40 20 10, 15, 20

UE应支持如下的带间载波聚合带宽组合:

表23 UE支持的带间载波聚合带宽组合

32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下行载波聚合组合 CA_1A-3A LTE 频段 1 3 3 40 3 41 1 3 5 MHz Yes Yes 10 MHz Yes Yes 15 MHz Yes Yes 20 MHz Yes Yes 最大组合带宽[MHz] 40 CA_3A-40A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40 CA_3A-41A Yes Yes Yes Yes Yes Yes 40 CA_1A-3C Yes 参见CA_3C载波带宽要求 60

10.2.2 资源分配和调度 10.2.2.1 载波聚合与跨载波调度

UE下行载波聚合、上行载波聚合要求如表24所示。

表24 下行与上行载波聚合要求 下行载波聚合(两载波) 下行载波聚合(三载波) 上行载波聚合 (两载波) 要求 必选 可选 可选 UE支持两个载波下行链路方向的聚合,即为UE同时接收两个载波上的PDSCH资源进行下行数据解调。具体支持的CA工作频段见表21。 UE支持三个载波下行链路方向的聚合,即为UE同时接收三个载波上的PDSCH资源进行下行数据解调。 UE支持两个载波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方向的聚合,即UE同时支持两个载波上的PDSCH、PUSCH资源进行数据传输。具体支持的CA工作频段见表21。 注释 载波聚合系统支持非跨载波调度、跨载波调度两种调度方式,如表25所示。

表25 载波聚合资源调度方式要求 资源调度方式 要求 注释 各成员载波上的PDSCH下行数据传输、PUSCH上行数据传输由本成员载波上的PDCCH调度,终端检测各成员载非跨载波调度 必选 波上的PCFICH获取本成员载波下行控制信道占用的OFDM符号数,检测各成员载波上的PHICH获取本成员载波PUSCH的ACK/NACK反馈。 部分成员载波上的PDSCH下行数据传输、PUSCH上行数据传输由高层配置的其它成员载波上的PDCCH调度。被跨载波调度 可选 其它载波上PDCCH跨载波调度的成员载波,PDSCH的起始OFDM符号由eNodeB通过RRC层配置给UE。PUSCH被其它载波上PDCCH跨载波调度的成员载波,对应的PHICH在发送PDCCH的成员载波上发送。 10.2.2.2 下行资源分配和调度

33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UE支持的下行物理信道资源分配方式、PDSCH资源分配类型与Release 9保持不变,具体要求见行业标准YD/T 1284《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的第7.2.9.1节和行业标准YD/T 2577《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的第7.2.8.1节。 10.2.2.3 上行资源分配和调度

UE支持表26所示PUSCH上行物理信道资源分配方式。

表26 上行物理信道资源分配要求 PUSCH资源分配类型 类型0 类型1 要求 必选 可选 注释 UE能够按照类型0的指示发送PUSCH资源。 UE能够按照类型1的指示发送PUSCH资源,即支持同一载波内最大两簇的非连续资源分配。

采用PUSCH资源分配类型0时,UE能够按照表27的PUSCH跳频方式,正确发送采用这些跳频方式的PUSCH。

表27 PUSCH跳频方式要求(PUSCH资源分配类型0) PUSCH跳频方式 PUSCH跳频方式1 PUSCH跳频方式2 要求 必选 必选 注释 UE能够按照调频方式1进行PUSCH跳频发送。 UE能够按照调频方式2进行PUSCH跳频发送。

UE支持表28所示PUCCH与PUSCH传输方式。

表28 PUCCH与PUSCH传输方式

PUCCH与PUSCH传输方式 PUCCH与PUSCH非并行传输 PUCCH与PUSCH并行传输 要求 必选 可选 注释 UE支持PUCCH与PUSCH的非并行传输。 UE支持PUCCH与PUSCH并行传输。 10.2.3 功率控制

对于支持上行载波聚合的LTE多模终端,应支持表29所示的相关要求。

表29 上行功率控制的相关要求 上行功率控制操作 要求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注释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的PUSCH功率控制 上行链路PUCCH、PUSCH并行传输的功率控制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的SRS功率控制 类型Type 1功率余量报告 类型Type 2功率余量报告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条件下,UE支持按照TPC指令,如?PUSCH,进行PUSCH发射功率调整。 上行链路PUCCH、PUSCH并行传输条件下,支持PUSCH的功率控制。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条件下,支持各成员载波上SRS的功率控制。 UE支持每个上行激活小区的Type 1类型UE功率余量报告。 UE支持对PUCCH、PUSCH并行传输,支持接收主小区Pcell的Type 2类型功率余量报告。 UE支持通过高层配置采用Extended Power Headroom Report MAC 34

扩展功率余量报告(Extended 必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Power Headroom Report) 选 CE报告功率余量: 1)针对上行链路载波聚合,UE报告每个上行激活小区的Type 1功率余量,若支持PUCCH与PUSCH并行传输,则还应报告Pcell的Type 2功率余量; 2)针对上行链路单小区,UE报告服务小区的Type 1功率余量,若支持PUCCH与PUSCH并行传输,则还应报告服务小区的Type 2功率余量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条件下,支持配置各服务小区采用本小区的下行链路作为下行路损参考 上行链路载波聚合条件下,支持配置各服务小区采用主服务小区(Pcell)的下行链路作为下行路损参考 路损参考载波配置 必选 可选 10.2.4 系统信息

载波聚合下,UE支持表30中所列系统信息相关的功能。

表30 系统信息 系统信息相关功能 要求 必选 每个小区独立的广播系统信息,包括MIB、SIB1、SIB2、SIB3、SIB4、SIB5、SIB6等。 UE在主小区上进行系统信息监听。 增加辅小区时部分系统信息的提供 辅小区部分系统信息的更新 必选 必选 在增加辅小区时,辅小区的部分系统信息(即RRC连接态UE工作所需的系统信息)会通过载波聚合的重配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发给UE。 在已配置辅小区的上述系统信息的发生更新的情况下,eNodeB通过重配消息(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将Scell系统信息更新发送给UE。 注释 系统信息广播 10.2.5 同步

10.2.5.1 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

UE根据工作模式,支持的CQI/PMI/RI上报模式见行业标准YD/T 1284《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的第7.2.5节和行业标准YD/T 2577《LTE FD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一阶段)》的第7.2.4节。 10.2.5.2 上行同步

UE能够接收上行时钟提前(TA)指令,使UE调整主小区PUCCH/PUSCH/SRS的发送定时,如表30所述。

表31 上行TA指令要求 上行TA指令 用于随机接入反馈的TA指令 用于常规上行发送的TA指令

35

要求 必选 必选 注释 UE能够通过接收TA指令,使UE获得发送随机接入反馈的上行时钟。 UE能够通过接收TA指令,使UE获得发送常规上行数据的上行时钟。 QB/CU Z11-298(2014) 中国联通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规范

总册:总体技术要求 V3.0

10.2.6 随机接入

载波聚合条件下,支持载波聚合的LTE多模终端应在主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10.2.7 MAC层功能

MAC层支持载波聚合处理,包括:

─ 载波聚合系统中各成员载波支持独立的HARQ处理; ─ MAC层支持辅载波的激活和去激活(根据36.321的第5.13节),可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实现Scell

的激活及去激活:

1) 通过Activation/Deactivation MAC control element 2) 通过sCellDeactivationTimer ─ UE支持功率余量的上报;

─ 支持根据高层配置(即RRC层“extendedBSR-Sizes”)使用缓存器大小的扩展索引表格(根据

36.321的Table 6.1.3.1-2)上报缓存器状态。 10.2.8 RRC层功能

为支持载波聚合,UE支持表32所列RRC层增强功能。

表32 RRC层增强功能要求 RRC层功能 系统信息 要求 必选 注释 UE支持RRC层与载波聚合相关的能力指示判断UE的相应能力,包括: ─ 指示UE所能支持的(一或多个)载波组合及相应的配置(即参数“supportedBandCombination”) 载波聚合相关的UE能力上报 ─ UE基带是否支持PUCCH、PUSCH并行传输(与Band无关,必选 即参数“simultaneousPUCCH-PUSCH-r10”) ─ UE基带是否支持一个载波内PUSCH的不连续分配(即PUSCH resource allocation type 1)(与Band无关,即参数“multiClusterPUSCH-WithinCC-r10”) ─ UE是否支持CA下的跨载波调度(即参数“crossCarrierScheduling-r10”) 载波聚合集合管理 Scell的专用配置 PUCCH格式的配置 支持基于业务变化、信道条件变化(包括终端移动性)等触发的必选 载波聚合集合改变,包括:1)主小区不变,增加、删除辅小区;2)主小区改变。 必选 在增加或修改Scell时,支持Scell的UE专用配置,接收RRC信令通知 支持RRC层配置Pcell上PUCCH的格式,选择采用PUCCH Format 必选 3或PUCCH Format 1b信道选择,并配置PUCCH、PUSCH是否并行传输 UE支持根据各成员载波的不同信道情况,通过RRC层为每个成员必选 CSI反馈配置 必选 载波独立地配置周期CSI反馈(包括反馈模式、周期和子帧等)和非周期CSI反馈模式。 UE支持配置两个成员载波集合,用于根据DCI0或DCI4中的“CSI request”两比特取值,决定UE反馈非周期CSI的成员载波集合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k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