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

更新时间:2024-05-26 2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土资源厅] 2007-08-17 16:17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阅读次数:(200)

闽国土资综〔2007〕216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文件

闽国土资综

?2007?216号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

报告编写提纲》、《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和《福建省小型普通建 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的通

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各地质勘查单位,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现将《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和《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县级国土资源局(地矿局、矿管办)将本通知要求转达辖区内的矿山企业。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厅矿产储量管理处反馈。联系电话:0591-87665723;电子信箱:fzhsl@126.com。

附件一: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附件二: 福建省小型金属、非金属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写提纲

附件三: 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 核实 通知

抄送:国土资源部,省经贸委,各省属矿业公司,省地勘局,省煤田地质

局,本厅领导、有关处(室),存档。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2007年8月17日印

附件一:

福建省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小型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

建省××县(市、区)××矿区(井田、矿段,下同)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和核实依据的地质资料名称。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核实区范围

一、位臵

核实矿区的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直距。矿区区间经纬度坐标。

二、交通

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附交通位臵图)。 三、核实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采矿权设臵情况,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边界起止拐点号及直角坐标、开采标高和面积。若开采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直角坐标、开采标高、面积。同时,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四、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工作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及气象等资料。

第三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简述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含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提交的勘查报告全称及批准(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

二、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应详细叙述矿山建设时间、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规模、实际生产能力、开采范围(包括开采标高)、开采对象、开拓方案、采矿方法、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累计动用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矿山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及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起止时间和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

简述矿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

叙述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重点是对含煤地层和煤层影响的构造及岩浆岩。

第三章 煤层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煤层特征

矿区煤层赋存层位、层数、分布范围,各煤层厚度、结构及其变化和煤层的稳定性。

第二节 煤层对比

说明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对比依据、对比可靠程度标准、对比结果评述。如与核实依据的报告无大变化,可略去此节。

第三节 煤质特征

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及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简单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第四节 共(伴)生矿产

若核实范围内有共(伴)生矿产的,要叙述共(伴)生矿产种类各组分含量、总量,评价综合开采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意义和开发利用情况;新发现共(伴)生矿产的,应初步查明矿产赋存情况,初步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

第四章 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现状。叙述未采矿体主要分布标高,矿体最低标高,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及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矿山疏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水层、断层破碎带以及与地表水体水力联系的变化情

主 要 附 表

1、新增工程测量成果表 2、新增工程质量一览表

3、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4、新增化验结果质量(或内、外检对照表)统计表 5、资源储量估算表,包括

(1)单工程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计算表 (2)断面或块段平均厚度、品位计算表

(3)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也可作正文插表) (4)断面或块段面积测定表 (5)块段资源储量计算表

(6)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表 6、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7、矿坑涌水量估算表

8、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硐调查资料综合表 9、水质分析成果表

10、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可行性研究或工业指标论证报告 3、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4、原“勘查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 以上附图、附表、附件可根据矿种特点等实际情况增减。

附件三:

福建省小型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本编写提纲适用于建筑、铺路、回填、烧制砖瓦的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类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名称统一为:福建省××县(市、区)××矿区××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第一章 矿区概况

第一节 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本次核实工作的主要目的、采矿权人对资源储量核实工作的具体要求、承担核实工作的单位。

第二节 位臵交通及矿区范围

核实矿区行政区划位臵(至村一级),位于市(县)城区的方位

直距,矿区交通情况,与最近车站、码头距离等,并附交通位臵图。

核实矿区范围必须写明采矿许可证证号、有效期、起止边界拐点坐标和开采标高、面积;若开采矿区范围扩大的,还应当写明扩大后的矿区拐点坐标、面积和开采标高;还必须附采矿许可证范围、资源储量核实范围、申请扩大开采范围的叠合图件(在地形地质图中标示出)和申请扩大范围的批复文件或者勘查许可证复印件。

第三节 自然地理

简要介绍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最高最低海拔标高、河溪、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气象资料等)。

第四节 矿区地质勘查及矿山开发简史

一、以往地质工作

按时间先后简述核实矿区内以往地质勘查工作(含资源储量核实)、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提交报告的时间、编写单位、报告全称、审批时间、审批单位、批准文号、批准各矿种各类型的资源储量。

二、矿山设计、开采及资源利用简况

简述矿山开采时间、设计单位、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标高开拓方案、采矿方法,矿山现在开采的位臵(图上应标注出采空区的位臵及区域)、设计和实际生产规模、产品规格、生产概况、历年累计采出矿石量(或矿体体积)、损失量和开采回采率等。说明产品规格质量、产品用途、销售情况及经济效益。

三、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核实工作的起止时间、核实依据的地质报告名称,投入的主要地质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提交报告的时间。

第二章 矿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地质简况

简述矿区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其与矿体的关系、赋矿层(部)位等概况。

第二节 矿体(层)特征

叙述矿体(层)数目、空间分布;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大小(长宽、延深)、矿层厚度;矿体(层)内夹石(夹层或岩脉)的岩性、分布及对矿体(层)的影响;矿体中裂隙发育情况、矿体顶部风化带和第四系浮土层覆盖及厚度情况。

第三节 矿石质量

叙述本矿区矿石的类型、品级;不同类型品级矿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粒度(细度模数)等;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含量、有害组分含量。建筑用石料矿产要叙述矿石物理机械性能,包括抗压强度、视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等;用于高速公路、铁路及混凝土骨料等重要建筑工程的矿石,需叙述破碎成碎石样品的颗粒级配、坚固性、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吸水率、含泥量、泥块含量、云母和轻物质有机物及碱集料反应试验等测试结果。用于高速公路的矿石还需叙述磨耗值、磨光值及有害物质SO3含量对沥青的粘附性等测试结果。

对于建筑用砂矿,如抗压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值、磨耗值、对沥青的粘附性等项目测试可不必做。对砖瓦粘土矿需叙述粘土的颗粒组成、塑性指数等测试结果。

若现有矿山或邻近矿山同类型矿石有测试的项目,并具有可比性的,可收集利用,不必再作测试。

第四节 矿区地质新认识

根据开采揭露的地质构造及矿体的变化,说明原勘查报告对矿区地质和矿体特征的主要认识和评价是否符合开采实际及其变化情况,提出对矿床地质的新认识。

第五节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对建筑石料矿要收集矿山现有破碎加工的生产工艺资料,简述石料和加工技术性能;对建筑用砂矿要收集现有开采选矿工艺资料及使用情况;对砖瓦用粘土矿要收集现有砖瓦的生产工艺资料及砖瓦质量情况。

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简述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影响矿山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在收集矿山开采和现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说明矿区主要充水因素,指出矿区(床)开采后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根据采场现有的工程地质情况叙述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结构、风化蚀变程度和力学性质;对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采边坡的稳固

性及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叙述矿区开采、选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程度,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废石渣、尾矿渣、污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对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做出预测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的建议意见。

第四章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和布臵原则

对于进行了核实补充地质工作或核实开采时间段内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概述地质工作方法选择依据,说明各

方法使用目的。表述地质工作方法完成的实际工作量。

简述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和实际工程控制间距。对普通砂石料矿区一般采用垂直平行断面法勘查核实,至少按一定间距布设2~3条垂直矿体(层)走向的勘查线,编绘地质剖面图。

第二节 勘查地质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概述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方法,重点是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岩

矿石的采样、物化项目测试、加工、分析项目及分析结果的评述。对采场、采坑应进行实测。对上述各项工程质量进行评述,并以数据说明。

对于开展了矿山地质工作(或生产勘探)的矿区,应叙述工作方法、手段,取得地质成果,并进行工作质量评述。

第五章 资源储量核实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叙述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采矿证核定的开采范围、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估算采矿许可证内资源消耗量及保有资源储量。

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

说明采用的工业指标及其依据的文件、文号。

第三节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以样品物化测试结果为依据,按采矿权确定的开采范围和工业指标圈定、连接矿体,说明外推原则。对于正在开采或已开采完的矿体应在野外实地测量并在图上画出采空区,重新核实资源储量。

第四节 资源储量块段划分原则

一、块段划分

根据矿体产状及工程控制程度,将矿体中相邻两剖面或两勘探线

之间的矿块及剖面外推部分划分为若干块段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根据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和复杂程度,结合所圈定矿体的控

制程度、开采情况和研究程度,进行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

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根据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结合探矿工程布臵,选择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写明估算方法和估算公式。

第六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厚度的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求得块段矿体平均厚度。

二、面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测定块段面积,并表述测定误差精度。

三、体积计算

叙述用何种方法、何种公式求得块段矿体体积及采空区体积。

四、小体重测定

对砖瓦粘土矿应采代表性样测定矿体小体重(按不同类型、品级矿石),并说明体重值求取方法。若矿山已有测定资料,可搜集利用。

第七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采用列表形式,分矿种、矿体,分资源储量类型、分品级,综合概括截至××年××月××日矿区资源储量及其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情况等。应包括:①原报告探明或核实的资源储量;②累计探明或重算的资源储量;③采空区资源储量;④资源储量重算增减量;⑤实际保有资源储量。

第八节 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

根据资源估算结果,分析说明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地质原因:矿体开采标高变化、矿体规模、厚度变化、断层或岩浆岩侵入的影响,采空区资源消耗,原先未估算或新发现的矿体等造成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等。

第六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

矿床开发项目已做过可行性研究或经开采后经济意义没有改变的矿区,若开采方式不变,可略去本章。若改变经济意义和改变矿产工业用途,变更工业指标的矿区,应根据生产实践,对改变的指标进行经济论证(也可将工业指标论证成果作附件)。报告中简要叙述该矿产品市场需求程度,矿山开发方案及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提供矿山开发的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年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财务指标。

第七章 结论

叙述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今后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工作的建议。

矿床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对矿山开采的影响以及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主要附图

1、矿区交通位臵图(可作报告插图)

2、矿区地形地质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1∶1000或1∶500;图中应反映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拐点及坐标、采空区范围等)

3、勘探线剖面图(采用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图合并,图中应标示原勘查范围、采矿权范围、采空区范围)

4、资源储量分布平面图(缓产状矿体剖面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或资源储量分布纵投影图(陡产状矿体剖面法或纵投影图上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时附)

5、其他图件

主要附表

1、资源储量估算表(含消耗、保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2、新增各类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成果表 3、其他附表

附 件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或物理性能试验报告 2、最近“储量报告”审批(认定、备案)文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v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