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06至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育应用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B

更新时间:2023-10-29 15: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华东师范大学2006至2007学年第一学期教育应用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B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B)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_教育心理学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应用心理学_________ 年级/班级:_2005级本科生_____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阅卷人签名 ?????????????????????????????????? (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1 x 10 =10分)

1.常用的《韦克斯勒学生智力量表》(修订版)定义,智商(IQ)在_____,就是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A)80分或80分以下 (B)70分或70分以下 (C) 60分或60分以下 (D) 50分或50分以下

2.有些学生平时测验考分很高,而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用行为主义的观点看,称为______。 (A)泛化 (B)消退 (C)辨别 (D)负强化

3.有些儿童有攻击行为,家长就不让他们看电视,以减少行为,这样称为______。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按照领域的差别,可以分为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和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B)按照自动化程度,可以分为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和有意识的程序性知识; (C)上述两种划分只是维度不同,没有截然分开; (D)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都是需要意识的

5.在学习策略中,对对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形成额外联系,赋予复杂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称为:______。 (A)组织化策略 (B)活动策略 (C)精致化策略 (D)编码 6.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为______。

(A)线性排序 (B)产生式 (C)命题 (D)表象 7.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的不同在于:______。

(A)把学生分成小组 (B)强调互动 (C)强调学习兴趣 (D)强调成员相似性 8.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通过______教授概念。 (A)自我生成 (B)知识掌握 (C)发现 (D)解释 9.适用于特殊领域的策略,又称为______。

(A)强方法 (B)弱方法 (C)一般方法 (D)特殊方法 10.学校教育中,迁移主要发生在______领域中。 (A)学习 (B)态度 (C)认知 (D)动作技能 二、多项选择题(2 x 12=24分)

1.专家教师具备的教学专长有多种形式,包括:______。

(A)学科知识专长 (B)课堂管理专长 (C)教授专长 (D)诊断专长

2.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主要包括:______。

(A)学业成绩 (B)同伴关系 (C)自我价值感 (D)心理健康 3.智力落后学生个性方面的特点包括:______。

(A)错误归因 (B)缺乏主动性 (C)自我控制差 (D)易受暗示 4.以下对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描述正确的有:______。 (A)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也有智商分数正常甚至很高的 (B)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成绩一般不佳

(C)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攻击性行为而非退缩行为 (D)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学生往往有生理不良症状 5.对于视觉障碍的学生,一般有如下特点:______。

(A)触觉、听觉、记忆力比一般学生好 (B)其言语发展并布表现出异常 (C)其运动技能会受影响 (D)不能进行正常逻辑思维 6.自我管理使行为主义观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包括:______。

(A)设置目标 (B)记录和评价行为 (C)自我强化 (D)自我概念 7.对知识的分类包括:______。

(A)陈述性知识 (B)语意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元认知 8.班杜拉提出的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包括:______。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9.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包括:______。

(A)命题 (B)表象 (C)线性序列 (D)图式 10.合作学习的三种方式包括:______。

(A)小组学习 (B)拼图式教学 (C)相互提问 (D)脚本化合作 11.概念达成课包括几个重要成分:______。

(A)正例与反例 (B)相关特征与无关特征 (C)概念的名称 (D)概念的定义 12.专家——新手差异的实质在于______。

(A)知识结构上 (B)特殊领域的基本技能 (C)特殊领域的策略 (D)生活经验的差异 三、名词解释(5 x 6=30分) 1.专家型教师 2.PASS智力模型 3.命题

4.普雷马克原理 5.认知师徒法 6.先行组织者 四、论述题 (36分)

1.结合心理学上的实例,阐述专家——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差异,并画出问题解决行为图。(18分) 2.从认知发展的观点看,教育方法是否应超前于个体思维发展的现状?请给出理由。(18分)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

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B 7.B 8.C 9.A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BCD 4.ABD 5.ABC 6.ABC 7.AC 8.ABC 9.ABCD 10.BCD 11.ABCD 12.ABC 三、名词解释

1.专家型教师:胜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其教学效绩优于一般老师的一类教师。

2.PASS智力模型:智力有三个认知功能系统,即注意—唤醒系统、同时—继时编码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 3.命题:大致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有两部分组成:关系和主题。 4.普雷马克原理:运用偏爱的刺激来强化不偏爱的刺激。 5.认知师徒法:新手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知识和技能。

6.先行组织者:对上位概念和背景材料的陈述,有助于介绍或总结随后的信息。 四、论述题

1.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方面来阐述(8分);结合例子(10分)。 2.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9分)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0m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