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200611

更新时间:2023-05-23 02: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经济学作业答案2006.11

一、单选题

1-5 AABCB; 6-10 CCACB; 11-15 CAADA

16-20 ADBDA 21-25 CCBBA 26-30 BCADC

二、名词解释

1.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生产者对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3.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4.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

5.替代效应指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6.收入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可以代替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用RTS表示。

8.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9.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的物品。

10.国内产生总值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1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增加量,用公式表示为MPC=△C/△Y。

12.资本广化是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人口。

三、计算题

1.答案:E= -(dQ/dP)·(P/Q) = -(-2)×3/(10-2×3)=1.5

因为E=1.5﹥1,表明该商品富有弹性,所以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厂商应该降价。

2.答案:(1)该预算线的方程为:40X+80Y=1000

该预算线的斜率为:-PX /PY = -40/80=-0.5

(2)月收入从1000元增加到1200元,不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

预算线方程变为40X+80Y=1200

3.答案:由Q=1200-2P,则P=600-0.5Q

总收益TR=P×Q=(600-0.5Q)×Q=100×1000=100000(元)

平均收益AR=TR/Q=100000/1000=100(元)

边际收益MR=dTR/dQ =P+Q(-0.5)=-400

4.答案:(1)由Y= C + I + G=40+0.65Y+20+0.15Y+60=120+0.8Y,求得Y=600,C=430,I=110

(2)投资乘数K=1/(1-b)=1/(1-0.8)=0.5

(3)平均消费倾向APC=C/Y=430/600=0.17

四、简答题

1.马歇尔-勒纳条件

答:本国货币贬值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出口收入,减少进口支出,从而改变国际收支,取决于该国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和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小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反而恶化一国的贸易收支状况。这一结论首先由马歇尔提出,又经勒纳发挥,故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2.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机制在于: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

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劳动实际收入水平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本国的出口也会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答:完全竞争市场是市场结构中的一种极端情况,它通常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市场: 第一,市场上有众多的消费者和众多的厂商,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第二,消费者需求和厂商供给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异。

第三,消费者和厂商具有完全信息。

第四,从长期来看,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

4.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的交替关系。在失业率较低的时候,就业率较为充分,经济活动比较频繁,从而工资上涨速度加快,因而引起通货膨胀加剧,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就业不够充分,失业的压力增加,工人增加工资的压力受到限制,从而货币工资增长速度放慢,甚至下降,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下降,通货膨胀率降低。

菲利普斯曲线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政府希望使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之下,可以运用扩张性经济政策实现这一目标,但需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率为代价;反之,如果政府试图降低通货膨胀了,则可以通过增加失业率来实现这一目标。

5.简述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答:第一,自然和人为的灾害,地震或战争等灾祸会极大地减少经济的供给,使总供给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第二,技术变动,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要素价格的下降使得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第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如果进口商品作为生产原料,其价格上升,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6.简述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答: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一方面,由于政府增加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为公众将投资转向公债而减少私人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增加支出,可能引发利率上升,进而降低私人投资水平。所以,增加政府支出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抵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h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