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4.17《游褒禅山记》双基限时练 粤教版

更新时间:2023-04-20 04: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语文--打印版

Word 打印版 4.17 游褒禅山 双基限时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āo 褒.禅 孢.子 剥.皮 炮.

羊肉 B .huà 华.山 白桦. 划.一 华.

尔街 C .fǔ 田父. 肉脯. 瓦釜. 福.

利院 D .ɡuī 瑰.怪 硅.谷 皈.依 龟.

裂片 解析 B 项,华尔街:huá。C 项,福:fú。D 项,龟:jūn。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山的南面) B .而不得极.

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C .唐浮图..

慧褒。(浮图:指和尚,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同) D .长乐王回深父..

。(深父:是王回的字,其中“父”是男子的美称,与“渔父”不同) 解析 C 项,“胜造七级浮图”中的“浮图”指佛塔。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其.孰能讥之乎 B.?????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常在于.险远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而人之.所罕至焉 D.?????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解析 C 项“之”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高中语文--打印版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A项,“舍”名词作动词。C项,“谬”形容词作动词,“传”动词作名词。D项,“穷”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 B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没有不触及的地方。

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随从他人而停止。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5.下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中“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是对人的尊敬,“圭”是名,“君玉”是字。

B.“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中,前一个某指日期,后一个“某”代王安石的名,临川是籍贯。

C.“长乐王回深父”中“长乐”是籍贯,“王”是姓,“回”是名,“深父”是字。

D.“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中“安国,安上”是名,“平父,纯父”是字。

解析A项“君圭”是名。

答案 A

6.补出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2)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亦不能至也。

(4)尽吾志也,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4)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Word打印版

高中语文--打印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7.文中的横线处有缺失,请默写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2)故非有志者而不能至也

8.下列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而记游者.甚众B.则或咎其欲出者.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今者.项庄拔剑舞

解析D项为音节助词,其余为代词“……的人”。

答案 D

9.选出对第二段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一个“叹”字承上文的“悔”字,领起全段,自然地转入议论。

B.作者认为古人观察事物往往有心得,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作者认为无限风光在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强调“志”的重要。

D.作者认为只要有“志”和“力”就可以穷尽险远,表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 D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已经出来后,有的人就责怪那个想要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们一起出来,而不能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

(2)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Word打印版

高中语文--打印版 Word 打印版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

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

,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

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

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傥.

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不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

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11.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西山道口径.

北 径:径直 B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 .其上为睥睨..

睥睨: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 .神者傥.

不宜如是 傥:或许 解析 B 项,箭:小竹子。

答案 B

12.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一少.北而东 ②故楚之南少.

人而多石 ③其疏数.偃仰 ④范增数.

目项王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稍微;②不多;③cù,稠密;④shuò屡次。

答案 B

13.选出与“洞然有水声”中“然”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B .吴广以为然.

C .然.

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 .有穴窈然.

答案 D

14.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同《游褒禅山记》在篇章结构上有相同点,都是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

高中语文--打印版

分在此基础上议论、抒情、说理。

B.本文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的上苍,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苍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解析D项,“不免带消极,颓废情绪”错。

答案 D

1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之可上,望甚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挡在路端。

(2)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在山顶上)能望到很远的地方。

(3)有人说:“(这是)上天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子分布疏密有致、有卧有立,好像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造物者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造物者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造物者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样的胜景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Word打印版

高中语文--打印版

四、语言表达

16.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王安石说,生活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

李白说,生活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

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Word打印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6m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