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综合教程1(第二版)课文翻译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11-17 14: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世纪综合教程1课文翻译

Unit 1

优等生的秘诀

1 一位研究教育的老师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做过重点研究,发现最聪明的学生不见得总能得高分。根据这位教授、其他教育专家以及优等生们自己的观点,懂得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2 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之所以学习优秀,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几个人人都可以轻易学到的基本原则。首先,优等生知道如何决定轻重缓急。他们从来不会为了打电话、看电视或者吃零食而牺牲学习时间。换言之,学习总是摆在娱乐之前。另外,优等生们总是注意随时随地学习。有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也是优秀的运动员,每天利用户外训练时间背生物学术语。而另一位学生则利用每天早上刷牙时间记一个新单词。所有受访的学生无一例外都认为,在什么时间学习完全是个人偏好问题。有些人在夜深人静时学习效果最好,有些人则喜欢趁着自己还能清晰地记得上课所讲的内容,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学习。尽管如此,所有优等生都一致认为,如果想任何时候都表现优秀,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要持之以恒。

3 学生还必须学会有条理。举个例子,有一位优等生在学校乐队、田径队、橄榄球协会和辩论小组里都很活跃。他透露,他之所以把东西放得井井有条是因为他浪费不起到处找东西的时间。还有一位学生喜欢把当天的笔记马上整理出来并放进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文件夹里,以便临近考试时能随时用来复习。优等生们提倡的另一个技巧是有效的阅读,其中包括快速阅读,提高记忆能力以及主动提出问题以便充分理解作者的意思。

4 对于学生们来说,合理安排时间也同样重要。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根据每天的时间表和学习能力来安排做作业和项目的速度,不至于让手头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能制定时间表不仅让学生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复习和完善功课,而且还能防止他们拖拖拉拉。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他们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上课时做好笔记,供复习时使用。有个学生透露,她把从课文上摘抄的内容记在笔记本的一边,把课堂笔记写在另一边。这样,就可同时复习到两方面的内容。她还透露,她不会浪费下课铃响前的几分钟跟朋友交头接耳,准备随时冲出教室。相反,她会利用这几分钟用两三句话概括那节课的要点,然后在下次上课前浏览这些笔记,借以加深印象。

5 老师们提倡的致胜秘诀是尽力让自己的作业整洁。有位老师说,学生交上整洁作业就已向高分迈进了一步。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提问也同样重要,这或许是学生澄清疑问的最好办法。课堂参与还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有个学生概括得好,“好成绩来自透彻的理解”。

6 在一所世界顶级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小组学习的价值所在。研究表明,学生们如果一起讨论家庭作业和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互相解释各自的答案,分数就会比那些单独用功的学生要高。实验也证明了学生间互相进行模拟测试或自我测试的好处。这就是说,学生们根据笔记设计可能的试题,在考试前一天相互之间进行书面测试或自测。专家们证实,那些能设计模拟试题的学生,往往会在正式考题中发现很多相同的试题,自然能得高分了。

7 优等生使用的另一个技巧是超额完成规定的家庭作业。一位学生透露,老师若是布置五道题,她会做上十道。用她的话说,“练习是学习的一部分。练得越多,学到的也越多。”最后一点同样不容忽视:所有的专家和优秀学生都认为,优等生们之所以成功,父母的功劳至关重要。从孩提时起,父母就给他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为他们制定高标准,并且引导他们达到这些标准。在学习方面他们给孩子以鼓励,而不是代劳。这些父母从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永远都温柔慈爱,不厌其烦地解释和激励。他们使孩子们铭记肩负的责任,而孩子们则将其付诸实践

1

象牙塔里的压力 威廉·津瑟

1 身为布兰福德学院的院长,我发觉当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四种压力:经济压力、来自父母的压力、来自学伴的压力、以及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我们往往会去寻找\罪魁祸首\:学校收费太高,老师布置太多作业,父母逼迫孩子太紧,学生对自己要求太严。但在压力问题上,没有恶人,只有受害者。

2 当今的学生生活在一个残酷的经济现实中,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及这样那样的费用加起来数量不菲,即使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做兼职,暑期做全职,四年内还是会欠下5,000美元贷款,毕业后一年内就要开始偿还。

3 少数幸运的学生能得到父母的经济援助,钱并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让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4 我看到很多学生一门心思修读医学院预科课程,但却毫无快乐可言。他们去实验室就像去看牙医一样痛苦。这让我很伤心,因为我知道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是开朗快乐的。 5 我问他们:“你想学医吗?” 6 他们回答说:“其实并不想。” 7 “那为什么还要进医学院呢?”

8 “嗯,因为我爸妈希望我当医生。他们一直在供我读书,而且?。”

9 可怜的学生,可怜的父母啊!他们被困在一张亘古以来由爱、责任和自责交织而成的网中,难以自拔。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想引导自己的孩子走向无忧无虑的未来,但孩子们却想攻读历史、古典文学或哲学,这些专业毫无“实用”价值。人文学科的专业有什么回报?要说服这些关爱子女的父母人文学科的专业确有回报并非易事。攻读历史、古典文学等专业而开发出来的智能,正是富有创造力的商界及其他领域的领袖人物所必备的。然而,许多家长还是宁愿出钱供孩子读一个能从事具体职业的专业,比如法律预科、医学预科、商务预科,或者是我有时听到的所谓“财富预科”。

10 可是,学生承受着太大的压力,他们简直无所适从了。一方面,他们觉得有义务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毕竟父母比自己年长,该更有智慧吧。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父母认为合适的期望未必适合自己。

11 经济压力和来自父母的压力交织在一起,来自同学间的压力和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也是如此,而且几乎是从大学一年级刚开学就开始存在了。

12 有一位系主任告诉我:“我知道这么一个大一的学生,姑且叫她琳达吧,她来向我诉说她正承受着可怕的压力,因为室友芭芭拉比她更聪明,一天到晚在学习。我不好告诉她,就在两小时前芭芭拉也来我这里说了类似的话,说琳达带给她多大的压力。”

13 这件事看来可笑,但实际上并不可笑,这表明所有压力都汇集在一起了。当每个学生都认为别人更为勤奋、成绩更好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我看到许多学生每天吃完晚饭就去图书馆,直到深更半夜图书馆关门才回来。我真希望他们有时能忘掉他们的学伴,去看场电影。我常常在拂晓时分还听到打字机在噼噼啪啪地响,考试来临或论文限期快到时,我能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到他们的紧张心理:“我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完吗?”

14 他们很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们会生病,脑袋会\僵硬\,无法正常思维。他们要睡觉,而且会睡过头。

2

15 出现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是:他们会远远超额完成任务。老师布置一篇5页的论文,一些学生就会写上10页,而少数人甚至会把赌注升到15页。可怜那些仅仅写了5页的学生。

16 一位系主任指出:“一旦20%或30%的学生刻意地去超量学习,对每个学生来说都不是好事。当一位教师在班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努力尝试,那些只是正常完成作业的学生就会被看作是表现不够好。就心理上而言,这个策略还是有效的。”17 要打破这些“怪圈”,周围的人们、老师、父母、朋友都能给予帮助,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学生自己。他们太年轻,不该成为父母的梦想和惧怕同学心理的俘虏。我们必须唤醒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能力创造自己未来的人。 Unit 2

一名语言教师的个人看法 威尔·皮德克罗夫特

1 我每天都会在报纸上、公共汽车上看到各种广告,声称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英语。按照这些广告的说法,学生不必费什么力气,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只需短短3个月,甚至10天就行。广告还常常提到威廉·莎士比亚和查尔斯·狄更斯等英语文学大师的名号进一步激励学生。每当看到诸如此类的广告时,我真是哭笑不得。如果学英语真像这些广告所说的那么轻松,我恐怕得另谋出路了,因为不需要那么多合格的英语教师了。但是肯定有许多人相信这些可笑的噱头,不然的话这些广告也不可能出现。

2 学生们喜欢实惠的速成学习方法也在情理之中,但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为什么某一方法比另一方法更有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也无需装模作样地声称有什么人已经找到了一个万能的适合所有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一些专家甚至认为,有多少个好老师就有多少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种说法无疑是有几分道理的,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帮助。

3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学好一门语言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使用那种语言的国家待上一段时间。当然去英国、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等国家学英语的学生肯定比那些不能去的学生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很多学生支付不起那笔费用。有些学生走向另一极端:他们认为可以借助词典在家自学。如果你认为英语中的每一个词在另一语言中都有完全对等的词,那就错了,反之亦然。通过翻译法来给学生讲解口语的自然形式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做到语音、语调地道了。

4 现在大量的教学活动还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行为主义者热衷于让学生复述短语,不断做一些只需更换句中某个词的练习。假如我们是鹦鹉或黑猩猩,那这些方法或许能奏效,可惜我们不是,这似乎让很多理论家引以为憾,否则他们提出的那些方法用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了。

5 我个人认为,假如没有兴趣,任何人都不可能学好英语或其它任何语言。与鹦鹉或黑猩猩不同,人类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出噪音,除非他们明白这些声音是什么意思,并且能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值得牢记的是: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人们在母语中怎么说怎么写,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时也大同小异。因此,人们所听所读的不应该是程式化的东西,听的读的材料必须真实自然。

6 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值得一提:在交际时我们需要有交谈或倾听的对象。在学习较生疏的内容时,如果身边的其他学生能和我们在中一起学习,一起练习那些陌生的语言形式,用真实的语言去谈论真实的生活,那一定会受益匪浅。

3

学会去读书 约翰·霍尔特

1 在我曾经任教的一个班上有许多孩子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阅读。因此我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消除他们对书籍的恐惧和厌恶心理,让他们能够多读些书,更勇于尝试。

2 开学没多久,我对孩子们说:\我要跟你们说说读书的事,也许还没有哪个老师这样对你们讲过。今年我想要你们读许多书,你们只需要为寻求乐趣而读书,我不会去检查你们读懂了没有。如果你读了一点儿,觉得会喜欢这本书,并愿意把它读完,这就够了。我不会去考你们词语的意思。

3 \最后,\我继续说道,\你们不要觉得读一本书就得把它读完。先读三四十页,看看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如果你不喜欢书中人物,或者对他们的经历不感兴趣,只管合上书,放到一边,去读另一本。你们读的书是难还是容易、篇幅长还是篇幅短,我都不在意,只要你们喜欢就行。另外,我会写信把我的意思告诉你们的家长,好让他们知道没有必要在家里查问或检查你们的读书情况。

4 孩子们都愣住了,坐着不出声。这真的是老师在说话吗?其中一个女孩,因为功课不好最近才转学到我们学校来,后来我发现她非常有趣、活泼、聪明,在我所有的学生中都算突出的。我讲完后,她盯住我看了很久。然后,她继续看着我,缓慢而严肃地问:\霍尔特先生,你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也同样严肃地回答:\真的,一点不假。

5 显然,她打算照我说的办。她读的第一本书是索伊斯博士写的《格林奇偷走圣诞节》,这本书对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都不算难,更不要说这个年级的孩子了。有一阵子,她读的书都在这个难易度上。也许她是在消除对阅读的一些困惑,而以前她没时间去做,因为老师总是催促她看这个年级\该看的书\。她在这个班上学习了六七个星期后,我们成了好朋友。我试探地向她建议:既然她喜欢马,而且骑马的水平还不错,她可以读一读《侠女神驹》。我尽可能委婉地提出这个建议。我只告诉她那是一本关于一个热爱马并常常骑马的女孩的故事;如果她不喜欢读,她可以放回书架。她去读了,也许她觉得这本书比她先前读的书要难点,但是她读完了,而且挺喜欢。

6 春季的那一学期,她的表现可真的让我吃惊了。一天,在我们的自习课上我看到她坐在课桌前看书。我瞥了一眼书中的插图我就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了。但是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不可能吧。\我走过去仔细一看,果然她在读《白鲸》,那版本配有罗克威尔·肯特的木刻画。我走近她的时候,她抬起头来。我问她:\你真的在看这本书吗?\她说,是的。我又问:\你喜欢这本书吗?\嗯,是的。这本书很好。\她答道。\你不觉得有些地方很难吗?\我又问道。\有啊,不过,看不懂就跳过去,挑有意思的地方看。\她这样回答。

7 真正的阅读就该如此。但是上学时,阅读不见得总是有趣或让人喜欢。拿上一本书,钻进去,读有趣的部分,跳过不好的部分,尽可能从书中得到点收获,然后再去读其他书。为什么非要让每个孩子读一样的书,作出同样的\理解\呢? Unit 3

回忆的时节 莎伦·赖特

4

1 2

一个温暖宜人的夏日午后,在一棵松树下,我坐在一张旧毯子上与母亲聊天。我们来这个公园进行家近年来,我们一般只是谈谈生活,但有时也回忆起我的童年往事。比如我十三岁那年,第一次约会后,

庭野餐和聚会,已有很多年了,而且我和母亲经常会坐在这同一个地方。

妈妈将我带到树下这个地方,给我讲解生理知识。又如几年以后,我的发型在高中毕业舞会显得不太合时宜,母亲让我在她怀中哭泣。但在这树下发生的最特别的事情,是我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当时她热泪盈眶。这次是她在我的怀里哭了。她说她很伤心,因为不再拥有那个小女孩,但她也很高兴看到我出落得成熟漂亮。 3 4 5

年复一年,我们看着公园里的松树长得巍峨挺拔,直至高耸入云。松树年年增高,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母亲和我静静坐着,呼吸着新剪的草散发出的清香。她的神情异常严肃,出我皱起了眉头,狐疑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微微笑了。过了一会儿,她还没有回以微笑,我开始纳闷她越发密切,对彼此的爱也越发深厚。

乎意料地问我道:“我死了以后,你会带谁来?”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母亲捡起一片草叶,开始用指甲将它划成碎片。我非常了解母亲的各种习惯,这个动作表明她有心事。 6

有好几分钟的时间,我们静静地坐着,整理着自己的思绪。附近,几只蓝背樫鸟在嘎嘎叫着;头顶,一架飞机飞过,但这些并没有消除我们之间的尴尬。最后,我伸出手,握住了妈妈的手,“妈,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的,”我说,“我们可以一起应付,就像以前一样。” 7 8

她凝视着我的脸,眼里噙着泪水,眼泪顺着苍白得吓人的脸颊流了下来。她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了:我紧紧地抱着她,听她诉说:她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无药可救了。我想这个情况我已经知道母亲将不久于人世了。

一段时间了,只是一直不愿面对。她的心脏病已经发作了好几次,几年前还做过开心手术。但有一点我一无所知,而且她也一直瞒着我,那就是她的情况毫无好转。我们讨论了一下她的治疗方案,其实也是寥寥无几。我们哭了,拥抱在一起,只愿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9

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天以后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那时我的儿子们还没有出世。我仍然到公园来,不过现在是带着我的儿子们。我仍然会坐在那棵茁壮的松树下,坐在旧毛毯上,跟孩子们说起家庭野餐、聚会和他们没见过的外婆。就像妈妈当年对我一样,我会谈论他们年少时的滑稽举动,表扬他们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就。我们来到这个特别的地方来编织属于自己的回忆——我知道,这些回忆一定会令母亲自豪地微笑。

10 不久前,大儿子要我去公园,他有话跟我说。我们去了,坐在我们的树下。他嗯嗯呀呀了好几分钟,终于告诉我他要结婚了。我流下了快乐的泪水,儿子拥抱着我,他的拥抱可是难得又特别的。我告诉他我是多么地为他的成长而骄傲。

11 在那个凉爽的四月午后,沐浴在阳光中,呼吸着新剪的青草味道,我坐在那里,觉得自己回到了原地,就在这棵巨大的松树下。我把儿子揽在怀中,为他感到高兴,我知道,多年前当我告诉母亲我要结婚时,她也一样为我高兴。

12 从儿子的肩膀上方望去,我看到了几株最近新种的松苗。我想,当这些树长得高大挺拔之时,我的家人的生命也会跟它们一起延续不息吗?我希望我也能跟我的孙儿们分享这个地方。

13 头顶的树枝在微风中摇曳,我听到耳语般的声音:“我死了以后你会带谁来?”那是母亲的声音,我将儿子搂得更紧了。

午夜来电 克里斯蒂·克雷格

1 那种午夜来电的情形众所周知。那晚的电话也没有什么不同。铃声一响,我腾地坐了起来,盯着时钟上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d2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