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4.4.1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8:2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一、细胞学标本的接收 1.细胞学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1)细胞病理学室应有专人负责细胞病理学标本及申请单的验收,并严格执行标本验收签名责任制。

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认真核对每例送检标本和申请单,确保标本和申请单一致。发现疑问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②认真检查送检标本及内容物是否完整,盛具是否洁净干燥,识别的标签是否牢附于容器上。

③申请单是否注明送检标本的目的和要求(包括特殊检查要求,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子病理学检测等)。

④仔细查阅申请单上各项是否按要求填写清楚: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送检单位、送检日期、送检标本类别、患者的临床资料、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既往细胞病理学检查情况和临床诊断等。

⑤申请单上要详细记录患者或家属的明确联系方式,以便必要时与患者或家属联络。

(2)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力求有足够数量,临床取材后应尽快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3)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不得擅自进行改动。

- 1 -

(4)下列情况者,标本不予接收。

①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②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 ③标本上无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④申请单上填写的内容自己潦草难以辨认。 ⑤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⑥没有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采集、运送或保存的标本。 ⑦出现泄漏、损坏、碎裂,液体标本干涸等不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

(5)细胞病理学室对不能接收的标本及申请单一律当即退还送检人,不予存放。

2.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1)验收标本的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收到标本的日期,及时准确地进行细胞病理学编号,并逐项录入登记薄或计算机。

(2)细胞病理学标本、申请单、涂片、标本登记薄或计算机内的编号必须完全一致。

二、细胞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 1.取材和制片

标本一定要新鲜,接收标本后应立即涂片、固定和染色。不能立即涂片时,应将标本臵于低温或加入适量95%乙醇,短时间保存。

- 2 -

目前采用的制片方法如下。

(1)传统涂片法 将标本直接涂片于载玻片上,涂片面积易占玻片的1/2或2/3。

(2)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 目前主要有离心沉降式和过滤膜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该项技术是将标本放入特定液体,在相关仪器上制片,可去除黏液、血液、炎细胞,使背景清晰,易于观察。

2.涂片的染色

在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中首选染色方法是巴氏染色,非宫颈细胞病理学及穿刺细胞学涂片多选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或巴氏染色,酌情加做一些特殊染色(如抗酸染色等)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3.细胞学印片

细胞学印片除了可与术中冰冻切片或快速石蜡切片等并用、互补外,也可应用于无冰冻切片机的基层医院。

印片的主要步骤如下。

(1)以锐刀切开新鲜组织(碎小的组织根据情况可不比切开)。

(2)用清洁的载玻片轻压于组织剖面处,垂直适当用力蘸取细胞,避免平行拖拉。

(3)印片应及时固定。 4.细胞学新技术

- 3 -

细胞病理学的制片技术除了传统的手工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学印片等技术外。

还可应用以下技术。 (1)杂交捕获技术。 (2)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3)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 (4)即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5)流式细胞术。

(6)细胞学自动阅片系统。

(7)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等。 三、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操作 1.适应症

细针吸取细胞学的适应症广泛,任何部位的肿物均可采用,尤其适用于因各种原因难以手术切除或活检的病例,包括体表可触及的病灶及在影像学等的引导下,对颅脑、胸腔、腹腔、盆腔等各深部脏器病变的穿刺。

2.禁忌症

(1)有严重出血倾向或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极度减少症)及长期应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

(2)可疑为动静脉畸形、颈动脉体瘤、嗜铬细胞瘤等患者。 (3)肝包囊虫病的患者,穿刺可以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致死,应属于禁忌症。

- 4 -

(4)重度肺功能不全,例如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性心脏病、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以及剧烈咳嗽难以控制的患者。

(5)不能配合、过分敏感及顾虑深重的患者慎用。 3.穿刺前的准备

(1)签署知情同意书 阅读和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是患者在穿刺检查前必须履行的重要手续。在履行此项手续时,细胞病理医师或临床医师可以通过知情同意书向患者解释细针穿刺的操作过程、所达到的目的及诊断的准确度,可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解答;患者也可以了解穿刺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配合医师防止穿刺操作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2)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便于随访。

(3)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恐惧心理和顾虑,了解有无呼吸、循环、神经、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4)了解病变大小、深度、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扪及肿块质地情况,如柔软性、硬度、有无弹性等质感、肿块能否被压缩、有无波动感及体位移动试验状况、是否多个肿块融合、肿块活动度与固定状况、与周围组织位臵关系等。

4.细针穿刺操作程序

(1)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穿刺点 坐位适用于头颅部、肩部、躯干等体表肿块。卧位适用于躯干体表或深部器官、四肢病变与重症患者等。胸膝卧位适用于会阴部、直肠内与前列腺病变。

- 5 -

穿刺点尽量避开疼痛敏感区域、大血管、神经及易损伤的组织器官。同时有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变应首选转移灶实施穿刺。

(2)肿物的固定 用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捏起肿物,右手持针刺入肿块。或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压住肿物,使其固定于皮下或被推向一边而不滑动,针头在指尖上方刺入肿块。也可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或用食指与中指夹压固定肿块,手指尽可能靠近肿物,使皮肤绷紧,肿物突起,利于针刺。

(3)消毒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可分别选用3%碘酒与75%乙醇溶液。

(4)进针与标本采集 固定肿块,绷紧皮肤,手持穿刺器迅速刺入病变内,拉针栓产生并保持负压,朝不同方向提插针数次同时注意针头柄部吸取物的出现。然后拔出穿刺针,压迫局部针刺点数分钟,直至无渗血,然后覆盖创可贴或其他消毒敷料。

(5)标本的移出与涂片 拔针后,迅速将吸取物喷射至平放的载玻片上。涂片时标本应涂抹于载玻片的一端,一般不超过2/3,避免在标本原位臵上来回涂抹,以免致细胞变形或破碎。涂片厚薄应均匀,涂片太薄时细胞太少,太厚则细胞重叠,均会影像镜下观察。标本涂片后,立即固定,常规进行HE染色或巴氏染色。

5.常见合并症及处理

(1)出血及血肿 表现为针眼处出血或青紫变硬。应继续

- 6 -

用棉签压迫穿刺点5~10分钟。

(2)虚脱 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甲床和口唇苍白、意识恍惚、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虚汗,甚至晕厥。此时应予以安抚,并使患者取仰卧头低位,双腿垫高。患者通常休息10~20分钟后即可缓解和恢复。如经以上处理不缓解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气胸 表现为轻微气促,1~2小时可自行缓解,严重时应予以相应治疗。

(4)误入气管 表现为咳嗽及痰中带血。嘱咐患者咳嗽以排净血痰。

(5)感染 极为少见,对此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积极预防。一旦出现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

(6)对严重合并症的应对措施 如发生大出血、休克、呼吸意外、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时,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同时与急诊科联系,迅速进行临床救治。

6.操作记录

细针穿刺操作应记录在就诊手册或病历中。叙述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如下。

(1)穿刺的具体时间。 (2)穿刺体位及穿刺部位。

(3)穿刺部位的肉眼特点描述,如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与周围境界、皮肤改变和有无红肿热痛等。

- 7 -

(4)局部消毒及使用器械,包括穿刺针。

(5)穿刺经过 包括进针深度、提插针次数、穿刺针感、获取标本特点。

(6)穿刺小结 通常应记录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意外发生,如出现意外,应记录处理方式及效果。

四、细胞病理学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管理

(1)细胞病理学室建筑及设施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病理科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医疗技术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规定。

(2)应包括细胞病理诊断室、细胞学标本处理室、细胞学涂片技术室和细针穿刺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免疫细胞化学室和分子细胞病理室等。

(3)应保持工作场所的卫生和整洁,有保证通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设施,持续的第三方监控并记录环境条件,如苯、甲醛浓度,必须定期检测,符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护的规定。有安全防护与急救设施及相关工作安全标识。

(4)生活区应配备适宜的生活设施,包括卫生、休息、更衣等场所和设施。休息区域工作区应相对对立。

(5)对于易燃、易爆、剧毒和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应有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

(6)各种标本、污水和污液属法定的医疗废物,其处理设施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 8 -

(7)仪器、设备的配臵应能满足细胞病理学工作的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仪器、设备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并应能够从市场上得到充足的仪器、设备所需耗材。

(8)建立和实施细胞病理试剂与实验材料管理程序,包括试剂与材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资质评估,试剂与材料的评估、选购、确认、保存、使用、监控以及库存管理。试剂与材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选用的试剂与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充分的外部供给和质量保证服务,并对外部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审。建立试剂的确认程序,包括实施确认的人员、方法、质量控制方法、接收标准。每批试剂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确认。建立试剂的库存管理程序,包括试剂的储存条件和库存量的监控。试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9)应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的规定。建立和实施细胞病理学工作中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覆盖从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整个过程。

(10)建立和使用细胞病理学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从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整个过程实行计算机程序管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严禁非授权人员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非法查询、录入和更改数据或程序。计算机管理软件供应商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并负责安装、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提

- 9 -

供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说明书。

五、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发送

(1)细胞病理学室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为3个工作日。

(2)因某种病因(特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疑难病例会诊等)不能按期签发的报告,应以书面形式(迟发报告单)告知临床医师或患者。

(3)细胞病理学室应有专人发送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住院患者的报告书发送至相关临床科室,门诊和外院患者的报告由各医院自行定制。

(4)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经收人员必须履行签收手续。

(5)已发出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若被遗失,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方可补发。

六、细胞病理学资料管理

(1)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非文字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均应按照规定妥为保存。

(2)必须设立细胞病理学档案资料室,制定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由专人管理。并应积极实行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化。

(3)文字资料装订成册保存至少15年。

(4)找到恶性细胞或可疑恶性细胞的涂片应保存至少15

- 10 -

年,阴性涂片保存至诊断报告书发出后1年。

(5)标本原则上在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出后处理(特殊情况除外)。

(6)标本应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7)同一病例同一次检查有多张阳性涂片或可疑阳性时,允许借用其中一张。

(8)一个病例仅有一张阳性或可疑阳性涂片者原则上不予外借。

(9)借用涂片的人员要填写借片申请单、签名并按相应的借片规定办理。

(10)借用的涂片必须妥善保存,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涂片若有破损、丢失应按规定支付赔偿金,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 11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