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4-04-15 20: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货币银行学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说明部分

一、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 “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时间安排

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合计 货币与货币制度 信用 利息 金融中介 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 货币供求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金融脆弱与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教学内容 学时 44 88 88 44 44 44 44 44 2 42 22 2 548 548 学时 44 88 88 44 44 44 44 44 2 42 2 2

五、使用教材

《 货币银行学 》 (张玉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1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一、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本质及形态)

1、(货币的起源)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形态) 第二节(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第三节(货币的定义及计量) 1、(货币的定义) 2、(货币的计量) 第四节(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2、(货币制度的演变) 3、(中国的货币制度)

2

4、(跨国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 )

一、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信用的概念、信用与货币的联系、高利贷、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现代信用的形式和股份公司信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信用、高利贷、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的概念、理解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掌握信用的经济功能及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用的定义与信用的功能、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用的概述)

1、(信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3、(信用的职能) 第二节(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第三节(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特点) 2、(短期信用工具) 3、(长期信用工具)

第三章( 利息 )

一、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利息、利率及种类、单利与复利、利率的决定和利率的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利

3

息、利率、利率的决定理论、利率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单利与复利的计算公式、现值与终值;利率的决定;利率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利息及利率)

1、(利息)

2、(利率及其种类) 3、(利率体系及结构) 第二节(利率的计算)

1、(货币的时间价值及其计算) 2、(利率与收益率) 第三节(利率的影响) 1、(利率的决定) 2、(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1、(利率的作用) 2、(我国利率体制改革)

第四章( 金融中介 )

一、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金融市场及其要素、金融工具、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工具、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金融市场的定义、要素、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掌握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中介机构的概述)

1、(金融机构的定义) 2、(金融机构的类型)

4

3、(我国的金融机构) 4、(国际金融机构) 第二节(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2、(商业银行的职能) 3、(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5、(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三节(政策性银行)

1、(政策性银行的含义及特征) 2、(政策性银行的功能) 3、(政策性银行的主要业务) 4、(政策性银行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其他金融机构) 1、(证券公司) 2、(保险公司) 3、(证券投资基金)

第五章( 金融市场 )

一、教学目的

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行为的总和。金融市场具有聚集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和规避风险功能,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本章将对上述内容充分介绍并探讨金融监管的模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主体,交易对象及金融监管体制,重点掌握和理

解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主要信用模式,深入掌握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运作原理,以及金融监管的机制与措施。

三、教学内容:

5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的概念) 2、(金融市场的分类)

3

、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 (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功能) 第二节(货币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 2、(商业票据市场) 3、(国库卷市场)

4、(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5、(回购协议市场) 第三节(资本市场) 1、(发行市场) 2、 (流通市场) 第四节(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的类型) 2、(外汇市场参与者) 3、(外汇交易类型) 第五节(金融衍生品市场) 1、(金融远期市场) 2、(金融期货市场) 3、(金融期权市场) 4、 (金融互换市场)

第六章(中央银行)

6

一、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阐述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性质、职能、主要业务,要求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并通过对必要性的理解认识和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重点掌握中央银行职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于发展)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 3、(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及职能)

1、(中央银行的性质) 2、(中央银行的职能)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1、(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原因) 2、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不同模式) 第四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3、(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4、(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第七章(货币供求)

7

一、教学目的:本章将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放在一起,并结合市场商品的总供求进行分析,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辨证统一及相互制约关系,了解它们之间的均衡状态及其成因,掌握货币供给的数量界限及市场状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现代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实现机制,理解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理解货币失衡的经济影响及其调节措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需求)

1、(货币需求概述) 2、(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第二节(货币供给)

1、(货币供给及货币供给理论) 2、(中央银行的货币创造) 3、(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4、(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与失衡) 2、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八章(货币政策)

一、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工具体系和传导机制及效应评价。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并了解各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现象;理解中央银行选择中介目标的必要性和选择标准,掌握中央银行可以选择的主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解各中介目标的优劣;掌握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理解传统的“三大法宝”(法定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8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中介目标,重点和难点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政策概述)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2、(货币政策的效应)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教学目的:本章主要讲授了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类型、效应、治理对策,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度量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对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加深认识;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尤其是根据成因的分类,界定我国历史上发生的通货膨胀的类型;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结合我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加深对其影响和治理对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形成机制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通货膨胀基本原理)

1、(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度量) 2、(通货膨胀的分类) 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9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之治理)

1、(通货膨胀的成因) 2、(通货膨胀的治理) 3、(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第三节(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其种类) 2、(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 3、(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其治理) 4、(中国通货紧缩分析)

第十章(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一、教学目的: 掌握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的分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信息不对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金融机构在经济阿战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现行金融机构体系构成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 第二节(金融发展理论)

1、(金融抑制论) 2、(金融深化论) 3、(金融约束论) 第三节(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的含义及特征)

10

2、(金融创新的动因) 3、(金融创新的内容) 4、(金融创新的市场效应) 第四节(中国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

1、(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2、(中国金融创新重点)

第十一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脆弱性和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的联系与区别,掌握金融危机的转化机制,熟悉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金融监管及金融安全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金融脆弱性、金融危机,金融安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脆弱性)

1、(金融脆弱性的含义及其测量) 2、(金融脆弱性理论) 3、(金融脆弱性的根源) 4、(我国金融脆弱性分析) 第二节(金融危机)

1、(金融危机的含义及特征) 2、(金融危机的类型) 3、(金融危机理论)

4、(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及治理) 第三节(金融安全)

1、(金融安全的含义)

2、(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3、(中国金融安全机制构建)

第十二章(金融监管)

一、教学目的:了解金融尽管的一般含义,重点掌握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全面认识监管体制和目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般过程,掌握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措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监管概述)

1、(金融监管的含义及重要性) 2、(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原则) 3、(金融监管体制的模式及其评价) 第二节(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1、(金融监管的内容) 2、(金融监管的方法) 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发展与改革)

1、(金融监管内容及手段的发展与改革) 2、(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与改革) 第四节(中国的金融监管)

1、 (中国金融监管的现状) 2、(中国金融监管的目标及原则) 3、(中国金融监管的方法及内容) 4、(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部分 教学计划

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日历

12

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 专业年级 13财务 年度:13-14

一、教学时数安排

项目 学时数

二、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项目 作业 课堂表现 比例

三、教学进度

周 次 授 课 内 容 摘 要 周 方式及时间分配 学 课堂 现场 实验 其它 时 4 备注 30% 20% 总时数 课堂 实践 期末复习 52 48 4 考试成绩 期末 50% 占总成绩 50% 占总成绩 50% 第1周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2周 信用 第3周 信用 第4周 利息 4 4 4 利息 4 金融中介 4 金融市场 4 中央银行 4 13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货币供求 4 货币政策 4 第10周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金融改革与金融 第11周 创新 第12周 金融脆弱与金融危机、金融监管 4 4 习题讲解 4 第13周 第14周 期末复习

4 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re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