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园林发展思考

更新时间:2023-11-22 23: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城市园林发展思考

摘 要:随着园林绿化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纷纷提出创建园林城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民的需求,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市场选择优秀施工企业队伍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把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是当务之急。同时,园林的发展方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本文笔者就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数量和比重;整体化;时代特征;表现形式;植物造景;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 园林学术界提出了“园林生态”和“城市森林化”等现代城市园林发展思路。八五期间, 我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由3.19m 增加到4.16m , 绿化覆盖率由19.2 %增加到22.1 % , 国家建设部已提出“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6m,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 %”的园林城市达标标准。现在, 国外一般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50 %以上, 先进国家人均公共绿地在30m以上。园林城市要求的绿地指标是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

2

2

2

2

发展速度, 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低水平标准, 距满足生态需要的标准相差甚远。事实上, 我们许多城市的现有绿地指标与国家园林城市所要求的指标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传统园林与造园艺术源远流长, 她的产生和发展在服务对象上始终是为帝王将相和达官显贵、商贾文人等少数人的服务,造园艺术受绘画影响, 师法自然, 重在写意, 追求含蓄美, 以创造意境美为园林设计核心。这种追求意境, 重在含蓄的园林表现形式不仅具有封闭格局的局限性, 而且作为一种艺术和传统观念使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和创新处于徘徊不前的困境。现在,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建设与发展除受资金的直接影响外, 在实际的工作中, 园林的传统观念, 表现形式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一直在制约着现代城市园林的健康发展。因此, 按照“园林生态”的发展思路, 要明确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 必须首先理清新观念与老习惯, 新环境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 才能统一认识, 加快发展。

1 现代城市园林应讲求城市园林整体化

在古典园林中, 无论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北京皇家园林, 还是苏州的私家园林,都有一个明确的范围, 表现为对园林的围合, 其格局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这些园林讲究借景, 而它本身的景却要封闭起来, 不让外人窥视, 表现了它的私有性和封建性。受传统园林围合造园的影响, 现代城

市中的公园、游园、机关、学校、厂区等城市绿地被一道道围墙所隔离。这种相互隔离城市“点”和“面”的绿地分解的支离破碎, 即便有些庭园或公园设立了透空围墙, 这种透空围墙也是受传统造园透空围墙的影响, 仅是小面积的窗式透空或半透空, 真正透空的围栏式、开敞式的情况微乎其微。这种各自为园的“私有化”绿化的格局无法形成城市点、线、面与相连接的绿地系统, 更谈不上城市的园林化。因此, 讲求城市园林整体化, 必须使绿地中的各种“点”(各类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广场等) 。“面”(机关、学校、厂矿、居民区) 互为通透, 相互连续。大连市开创了现代城市园林整体化的先河, 拆除城市各种半透空, 死围墙改为完全透空的围栏或打破公园、庭院之间的界限,使其互为通透、开敞、融为一体, 把整个城市置于开敞的绿色环境之中。基于此, 现代城市园林各种绿地的建设要从全局出发, 立足整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建立城市大环境绿化体系, 发挥绿地系统功能, 强调绿地在总体布局上的均匀分布和形式的多元化,为方便不同层次群众的游憩需要, 从狭隘的造“园”转入整个城市的园林化。 2 现代城市园林必须突出植物造景

生态园林的城市发展思路, 正是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要求从“小桥流水”的圈圈中解脱出来, 以发展植物造园, 植物造景为主的城市绿地,

缓解城市环境的污染, 现代城市各种公害已逐步为人所知与重视, 人们对环境的评价往往是“污染、噪声严重, 缺少绿地”,这就需要用大量的植物材料去保护环境, 改善环境。古典造园艺术对现代园林的逆向影响使不少机关、厂矿、医院、学校, 不把重点放在植物造园和栽培上, 而在有限的绿地上, 堆叠山石, 建亭设廊, 大兴土木。仍有些公园, 游园每每造园必有假山、亭、榭,必要挖湖堆山, 甚至仍在搞园中园。以建筑组景取胜和充斥于园林之中的各种仿古复古的园林建筑, 不仅与建筑造型新颖的现代城市景观难以协调, 而且脱离了生态园林的功能和内容, 同时也过多的耗费了城市绿化的有限资金, 制约了城市绿地的发展。突出植物造景, 就是要使人们在与自然交融的状态中使园林建筑与自然相融合, 与环境相和谐。突出植物造景, 就是要“适地适树”,运用适宜的植物组织空间, 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目前, 把公园建筑用地控制在2 %以下, 小型公园不超过3 - 4 %的指标已在一些园林绿地中得到应用, 值得提倡和推广。机关、学校、工厂、居住区等附属性绿地更要以绿化为主。 3 现代城市园林的表现形式应符合时代特征

传统园林由于受时空的局限, 对园林景色习惯慢慢欣赏, 仔细品味, 推敲, 联想,强调诗情画意, 讲究步移景异。传统园林虽然层次丰富, 意境深远, 但一味追求曲径通幽, 曲折变化, 封闭有余、开敞不足, 往往不适合现代生活

的要求。现代城市园林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更乐意接受明快的园林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城市高层建筑的兴起, 人们要求具有构图完美, 曲线流畅, 场面开朗的俯视构图景观, 同时城市建筑群落的拥挤又使人们精神受到压抑, 渴望得到开阔, 明朗的园林景观去舒展自己的视野, 呼吸新鲜的空气, 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放松自己。现代园林表现形式应着眼于服务普通公众, 讲究自由流畅,追求简洁明快, 风格上博采众长, 如大面积草坪、疏林草地, 林缘花境以及与现代建筑相协高的公共游园, 街头绿地等。

园林表现形式既要讲究整体效果, 俯视效果, 又要考虑车流运动中的观赏效果, 并注重大块空间, 大块色彩的对比。北京的三元立交桥,上海、大连的人民广场, 深圳的南国花园广场, 洪湖公园等大批符合时代特征的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表现形式的典范。园林的表现形式靠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工作者来完成, 现实中一些游园、小型绿地,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随意性很大, 喜亭者建亭, 喜石者叠山, 缺乏对环境协调的充分认识, 缺乏城市整体景观的规划布局, 以致于各种绿地显得杂乱。有些单位和庭园甚至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随意规划, 随便种植, 出现了与城市公共绿地、街道绿地极不协调的符号。因此, 现代城市园林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现代城市风貌, 必须从城市园林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2g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