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定稿版1

更新时间:2024-01-09 12: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股市投机性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股市的过度投机、股民的非理性表现一直是影响股票市场正常发展的阻碍,本文先通过股市投机性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指标,股指、市盈率、换手率等指标阐述中国股市投机现象的具体体现,随后对产生投机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再进行总结并得出建议,最后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投机性理 过度投机 换手率 市盈率

一、引言

中国股市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股市投机引起暴涨暴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股票市场发展的瓶颈。 二、股市投机性理论综述 (一)人的本性分析

马克思早就说过:“总资本表现为所有单个资本家的股份资本的总和。这个股份公司和其他许多股份公司有一个共同点,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投入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取出什么”。大多数人对长期投资显示出胆怯、贪婪、不耐烦和不安。“由于人的生命有限,人的本性要求人们快速获取收益;人们在快速赚钱方面存在着特殊的热情,而长期收益对一般人来说贴现率较高”。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投机还与人的“赌博本能”有关。潜意思的陶醉于人类“赌性”的本能也是大家在股市中疯狂投机的一个重要原因。追求刺激,惧怕无聊,盲目自信,屡败屡战的“赌性”特征是人的本性使然,而几乎天天波动的“日间杂波”确也提供了很多貌似可以“行动”和“盈利”的机会。于是受制与本能的“赌性”,很多人只能将自己的精力和热忱放在希望能够迅速获利的侥幸心理之上,对真正冷静的观察市场,对如何能够确保自己稳定盈利的投资风格,投资政策,投资心理反而关注不多,并往往频繁化的情绪化的交易而很难耐心的等待“进退有据”的入场和出场时机。

(二)投资者的行为模式

股市投机理论的最新进展体现在从行为金融的独特视角对投资者行为的解释上,其中耶鲁大学罗勃特·希勒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动力学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罗伯特·希勒在肯定了市场有效理论、随机漫步理论、泡沫理论等存在严重缺陷之后认为,只有行为金融学理论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理由之一就是:技术,包

1

括互联网技术,包括更加面向客户、更加友好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使金融更加民主化,即更多的人能够更便利地运用金融工具,使得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研究大众心理成为破解股市价格变化的关键。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股市投机的“大众模型”理论。大众模型(popular mode1)是指在股价形成过程中,被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广泛应用的以形成他们预期的一种思维习惯.在该模型中,股价受社会心理、尤其是投资者潮流和时尚的广泛影响。与社会心理理论一样,与大众模型的应用紧密相连的是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如沟通模式、反应时滞和社会规范等。

(三)投机性的行为

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可分为三类:长线投机者、短线交易者、逐小利者。投机者热衷短线,借暴涨暴跌之势,通过炒作谋求暴利,少数人一夜暴富,许多人一朝破产。投机专门选择哪些价格被低估,但极具成长性的股票。对股市的投机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区分是合法投机还是非法投机,是合理投机还是过度投机,是理性投机还是非理性投机。合法投机是指投机者利用正常途径得到的信息,根据自己对未来股价走势的预测,依法进行股票低买高卖的操作,以期获得差价利润的行为。合法投机对市场股价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市场股价偏低时,投机者预期市场均衡机制的作用将使股价回升,因此大量买人股票;反之,在股价过高时,则预期股价回落而提前抛出股票。而非法投机主要是指通过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非法获取股票买卖差价的行为。非法投机违背了股票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必须予以严厉制裁。合理投机至少可以做如下界定:主观动机善良、行为手段诚实、交易对价公平,不损害他人利益,不构成对整体秩序的妨碍与危害。而非合理投机的情形包括:对法律的规避、藐视与违法;以不正当手段谋求不恰当利益或制造对竞争对手或相对人的不利条件;对整个市场秩序构成妨碍与危害。非合理投机既源于市场又表现为对市场的一种破坏,对经济安全的一种损害。理性投机是指经过缜密分析之后,得到的短期获利选股策略。理性投机其“理性”只是表现在关注股票群体中短期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即流通筹码的集中程度和封锁程度,并结合市场状况进行技术面的综合分析;而非理性投机是一种盲从的、疯狂、失去控制的投机行为。从总体上来讲,合法投机、合理投机和理性投机对市场都具有积极的自发词节作用,而非法投机、非理性投机和非

2

合理投机(我们称之为“三非投机”)对市场均有负面效应,特别是过度的“三非投机”活动会造成市场股价的大起大落,对市场的正常交易和稳定发展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

三、中国股市投机现象的体现 (一)投机性的特点

自1993年以来,股市规模迅速扩大,但股指狂涨暴跌。这种短期内的暴涨暴跌,与宏观国民经济环境和微观企业经营业绩失去了起码的关联,表现出十足的非理性,投机性的特点。没有多少投资者真正是以投资为目的去进行投资,这就形成了中国股市中存在的一个奇观现象---“投资者不投资”。

(二)股市的换手率

衡量股市投机性最常用的指标是股市的换手率,是某一时期内成交量与流通总股数的比值。根据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4月单月的股票换手率,沪市A股为119.74%,深市A股为140.17%,前者创造了94个月以来单月换手率的新高;今年前4个月,沪市A股换手率接近400%,深市A股换手率则接近440%。也就是说,今年前4个月中,沪深两市所有股票平均换手4次,每月一次。截至4月末,沪深两市市值合计是香港市场市值的 113%,而交易量则达到香港市场的610%。这种高换手率、高交易量说明,部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其目的更多地表现为博取短期股价价差收益,逐步显露出博傻、投机的特征,带来的不稳定性将使未来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甚至暴跌的风险更大。

(三)市盈率

市盈率是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通常用来衡量股票是否被高估的指标,截止2010年11月10日中小板、创业板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1.39倍、72.89倍,其中几百倍市盈率的个股仍不断创新高。而同期沪深300指数、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只有15.73倍、9.30倍。这种绩优股遭冷落,绩差股受到追捧现象直接反映了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现象严重。

四、中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原因 (一)现金分红率低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低,持有股票的利润包括股利和资本利得。从理论上说,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直接决定着股票价格的高低,很明显,盈利水平越高,每股

3

收益就会越高,从而吸引大量投资者购买该股票,价格便会拉升。然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沪深股市1992年平均业绩是0.419元, 到了1997年, 便降到0.318元,2001年更是跌幅惊人,只有0.136元.这么低的业绩很显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太多的股利,即使有些高盈利性的上市公司只会把股市当成融资工具却不愿太多的分红,加上收入所得税,投资者更愿意通过价差来获得资本利得,投机便形成一种普遍的现象。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虽已初具规模,建立了投资机构内部监管、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和政府行政法律监管组成的多层次市场监管体系,但仍存在着很多缺陷。首先,法律出台的滞后性,经常“摸着石头过河”,往往在出现严重问题时才会对制度的不完善进行补充。其次,监管不到位,比如法律规定不得挪用客户保证金,证券公司对客户的融资进行股票投资,然而事实却经常事与愿违,股市会存在大量的违规资金,这些资金一般会快进快出,导致股市的大涨大跌。再有,法律处罚不严,惩治滞后,避重就轻,对违规的投机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助长投机机构的胆量,使得投机愈演愈烈。

(二)信息的披露制度

信息不对称,导致大多数投资者不得不做短线来投机。首先,由于新会计准则未普及,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使得上市公司未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公布各种有用信息。其次,上市公司与投资机构相互勾结,隐瞒影响股价的重大事件,甚至披露虚假信息,误导广大投资者。再有,新闻、报纸等,媒体对股市铺天盖地的宣传,所谓的“专家”分析推荐,使得投资者对信息难辨真假。种种原因导致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从基本面上来分析股价的未来走势,那些本想做长期投资的股民不得不改为短线来投机。

(三)频繁的政策干预

监管部门对股市的频繁政策干预,造成股市的政策性风险,引起股价强烈的波动。由于中国股市发展短短二十几年,股市时常大涨大跌,这就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对股市进行政策调控,然而我国各种法规、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对股市进行宏观驾驭的经验和技巧还不成熟,在具体操作中难免会左支右绌,时常矫枉过正,不仅未抑制股市大涨大跌的现状,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引起股价的强烈波动。

(四)政府对股市的定位

4

政府对股市的定位有偏差,政府开设这个市场的初衷是为了国企“解困”,为了降低国有企业不良贷款对银行系统的腐蚀作用,降低银行业风险,却把股民的利益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在此思想指导下, 我国股票市场超常规发展,股市扩容速度快,平均每年100余家,堪称世界股市的大跃进。此外,每年还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进行配股、增发,供求失衡。近几年,管理层为控制股市的节奏,更多地依赖对新股发行节奏的控制上,大多数投资者以此来判断管理层对当前股市的态度并做出相应的操作,引起大盘相应的涨跌波动。可以说这些年来除了政府和国有企业成功地圈到了几千亿资金以外,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 这个市场几乎没有给他们任何回报。投资者的专业技巧与心理素质不成熟,从众现象较严重,容易产生“羊群效应”股票市场开放以来,许多投资者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股市,而那些专业技巧缺乏、心理素质不足、风险意识差的投资者入市后,不能对市场和个股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只是盲目地听从传媒和小道信息,追涨杀跌,这样就加剧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

五、结论与建议

中国股市不但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而且存在较严重的非理性和非合理投机行为对待股票市场中的投机现象我们应做认真分析,对发挥积极作用的投机应该鼓励和倡导,对于危害市场的非法、非理性和非合理投机必须坚持“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八字方针,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控制、减少乃至最终消除。

(一)加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强化监管

监管当局应把规范发行和交易行为作为基本的职责,努力实现三公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的协调与衔接,并强化监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按市场经济原则充分发挥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服务和监管作用。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减少非理性和非合理的投机。首先,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相关信息发布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其次,证券中介机构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客户培训,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理性,引导投资者避免非合理和非理性投机。最后,在中国应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因为投资基金一方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纳市场上的个体投机资金,减少非正常投机行为对市场的冲击,另一方面,投资基金特有的“专

5

家理财、高效投资、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的优势,也会吸引更多的欠成熟、欠理性的个体投资者,以发挥减少非理性和非合理投机的效果。扩大股市规模,促进国有股减持。我国的股票市场,要想向成熟市场迈进,减少过度投机,必须走扩大规模的路子。一方面,一个流通规模太小的股市对于一个有12万亿居民储蓄存款和庞大的机构资金来说,无疑会导致股票的供不应求,这必然会使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长期处于不均衡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增加股票的发行量,特别增加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的发行量,才能对交易市场的投机性起到稀释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股市的规模才会真正扩大,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市场上的过度投机问题。

(二)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是改变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基础,这里的规范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禁止发布任何假消息,杜绝内幕交易,并及时公布与公司经营状况有关的重要信息,以便于投资者作出投资选择。第二,上市公司应谋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应用高价配股等方式向投资者圈钱,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率,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第三,禁止上市公司炒作或者协助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和禁止上市公司用筹集的股款炒作其他公司的股票,从而督促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股东回报。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对股市的干预。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发展,政府对股市的介入程度应随着股市的不断成熟而不断降低,政府应自觉从股市中退出来,减少对股市不必要的干预,避免由于过度行政干扰而引起股市大起大落。不给市场操纵者以可乘之机。政府的功能应逐渐让步于独立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监管机构的监管,维持股市秩序,抑制过度投机。健全法规,严格监督,建立有效的证券犯罪民事赔偿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对投机行为进行严格的界定,是对股市进行管理的依据,没有这个依据就无法规避和控制市场上存在的无序的投机性炒作。尽管经过修订的《证券法》已经颁布多年,但现有的证券法规还远达不到法制监管的需要,健全证券法规仍是我国股票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实际上是对法规不健全的惩罚。所以,要尽快健全有关法规,规范上市公司,券商,交易所及投资者的行为,规范股市消息的披露程序。同时,在立法过程中,要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事件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信贷资金入市等给

6

予严厉打击,以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我们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证券犯罪民事赔偿制度,使广大投资者在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不法投机行为侵害时获得应有的补偿。

(三)改善投资主体结构

目前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大多素质不高,又是抱着投机的目的入市,承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在股票交易中容易随机行事,易被市场操纵者所利用,一遇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赶快“割肉逃命”,引起股市的剧烈波动,所以要发展股市,抑制过度投机,除了对股民进行风险教育和引导其进行长期投资外,还应该改变投资者结构,着力发展和引进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介入能使股市趋于理性和稳定。这主要原因是:首先,机构投资者资金雄厚,可以同时买入和卖出多种股票,分散了投资风险。其次,机构投资者有条件充分地了解上市公司信息,宏观政策,可以准确地预测市场行情,使资金有效地分配到收益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加强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较为集中,便于国家加强股市的管理,使买卖处于有序的状态。所以,发展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防止过度投机。同时,我们还应当大力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QFII可以把先进的投资和管理理念带入我国,更有利于我国股市的稳定和理性发展,抑制过度投机。加强对媒体股市舆论的监管。要使股市舆论为活跃市场,消除过度投机,引导股民长期投资服务,要把将股市舆论的监管列入日常监管的内容,对违法违规的股市舆论要严肃处理。同时,证券业的自律性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也要发挥其作用,为抑制过度投机,引导价值投资作出贡献。

(四)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和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

平准基金的作用类似中央银行对货币数量调控的作用。国家提供一定量的资金,交由专门的股市平准投资机构进行管理。对股票适时吐纳,调节市场供求,避免股价大幅度地狂涨与暴跌。同时,亦应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机构投资者将中小散户的资金集中起来,交由投资专家操作,通过理性分析和科学预测给股价定位,其预测的准确程度较高,这样就规避了风险,抑制了过度投机。我国股市要想走上国际化的轨道,必须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培养长期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7

我国股市的起步较晚,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投资主体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难以改变。个人投资者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增强了股市投机性和风险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创办“股民学校”,借助各地新闻媒体、证券类杂志开办专栏等形式,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使众多的中小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稳定、规范、发展是我国股票市场今后的主基调。调整股市结构、强化政府监管、改善公司盈利是健全中国股市的三大法宝,只有三者齐头并进才能够推动中国股市跨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最终告别以投机炒作为核心和动力的初级阶段。我国股票市场才能告别过度投机这一泥淖,迎来理性投资、规范发展的艳阳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483~484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J].经济学杂志,1936(3)

[3]罗伯特希勒.A people economics.[M].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1(1) [4]朱峰,沈燕波.中国股市投机氛围的来源[J].商业文化,2008(1) [5]朱醒辰.中国股市投机性泡沫问题[N].企业导报,2009(7)

[6]林文俏,胡学光.我国股市投机行为的制度性原因分析与思考[J].经济师,2001(6)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9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