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暑期社会实践

更新时间:2023-08-06 02: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重点团队

围绕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国65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甲午海战120周年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和社会观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结合各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专长,采用点面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主题实践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组建重点团队带动等方法具体落实工作。今年我校将重点围绕九个方面组织校级重点团队,并在不同类别中择优申报全国、全省重点团队。

1.理论政策宣讲团。组织学生尤其是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2.深化改革观察团。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校园媒体记者等,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实地观察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感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

3.科技支农帮扶团。立足于培养现代职业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组织涉农院系,在前期基层需求调研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招募组建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服务团队,到相关县域与当地农业部门或农广校合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4.教育关爱服务团。传承我校百年“惠寒”精神,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组织师范专业学生深入中西部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5.文化艺术服务团。组织学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爱心医疗服务团。重点发挥医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重点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基层,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7.美丽中国实践团。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及学生环保类社团,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8.创新创业实践团。依托已建立的创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开展岗位就业创业实践。组织大学生走进创业园、软件园、高新开发区,拜访创新创业领军人物,通过调查、座谈、访谈等

方式,学习创新创业典型的成长故事,了解所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掌握社会就业岗位和行业人才需求信息,培养职业素养和创新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9. 校友寻访实践团。通过与校友面对面的人物专访,让在校生了解学校历史和校友们的奋斗历程与人生体验,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激励学生设计大学生涯,立志成才。同时进一步密切母校和校友联系,听取广大校友对我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扩大苏州大学社会影响,动员更多力量关心苏州大学发展、支持苏州大学建设。

申报的团队须在6月16日前向院团校递交重点团队申报材料(附件压缩包中的两个表格),我院将推荐15支团队申报校级重点团队,其余择优参评院级重点团队。

二、立项资助

1. 资助类别

本次立项资助主要针对实践体验类团队,整个学院共申报4个团队。经校团委评审后,按A 等4000元、B等3000元、C等2000元、D等1000元的标准资助,但预期我院不会超过两支队伍获此资助。

2. 资助办法

1)各团队须在6月16日前向院团校递交团队立项资助申报材料(附件压缩包中的两个表格),申报立项资助团队必须同时申报校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2)院团委依据团队所属类别、实践意义、活动可行性、实践预期成果等进行评审;

3)资助团队立项后,各团队可预支50%的预算经费用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待实践活动结束后,经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审核实践完成情况,结报剩余经费。(考核不合格,不予结报经费,并保留追回所预支经费的权利;考核基本合格,结报50%-70%经费;考核合格,结报全部经费;考核优秀,所在单位申报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立项资助时优先考虑);

4)学校资助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实践团队的基本活动费用,如交通费用、宣传费、在外地住宿费用及其他合理费用;

5)报销资助经费必须有正式发票,并须经被资助团队领队在发票背面签字后方可报销。具体报销事宜参照财务处有关规定执行。

3. 成果要求

各资助团队须在实践项目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材料(包括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照片、实践日记、实践感悟、取得的实践成果辅助证明材料等),同时,根据学校资助的不同等级,各团队须达成以下成果:

A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次以上,或国家级媒体报道1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3篇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突出贡献;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活动。

B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2篇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开展活动。

C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次以上或市级媒体2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2篇以上;形成1篇以上高质量的论文或调研报告。

D等:地(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次以上;活动过程中及时上报信息稿件,被《苏州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录用1篇以上;形成1篇以上高质量的论文或调研报告。

四、社会实践援助金计划

2014年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即将全面启动,为确保我校学生顺利参加社会实践,避免部分同学因经济困难面临的暑期社会实践压力,校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继续设立暑期社会实践援助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提供物质支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援助对象

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本科生,以学生工作部(处)贫困生管理系统信息为准。

2. 援助金额

学校团委根据申请对象的路途长短,给予100—300元不等车票资助。

3. 申请办法

由本人提出申请,6月16日前向院团校递交申报材料(附件压缩包中两个表格)。

4. 实践要求和考核办法

申请2014年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援助金的同学,要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做到学校团委提出的“四个一”(课程化推进的年级完成一份试卷),即参加一周以上的社会实践或调查研究活动,认真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或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认真撰写一份按天撰写的不少于2000字的社会实践日记;认真填写一份《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合格证书》。考核合格的可将往返车票报学校团委,给予资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u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