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设计1

更新时间:2024-01-08 04: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秦兵马俑)。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填吧:出示:的秦兵马俑。 3、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二)精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你又有了哪些新的发现和感受?在有所发现和感受的地方写写批注,开始。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询问:你发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同桌分享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受。 4、大组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弹性设计) A、规模宏大,(板书)

1、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名读,映示)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1)能读好吗?先练一练。指名读。引导评价:(如果他读得不好?就问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好吗?如果读得好,问读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读?)

师引:“读得好,说得更好,兵马俑的规模是大呀!能填一填吗?出示填空:俑坑的面积达______,相当于篮球场的_______,相当于足球场的______,还相当于______的 ……(指名回答)

2)小结:引读:说得真好,作者正是采用列数据、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我们一齐来感受(引读)

3)其实,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引读:站在高处鸟瞰——

4)想亲眼看一看吗?(映示图)你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5)师小结:这一切,不正展示了当时秦军的强大力量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站在高处鸟瞰——

2、过渡:我们从第二小节中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你们读了其他部分,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 B、类型众多

1、能具体地说一说吗?还有谁想补充? 2、谁能连起来说?

3、小结:说得真好。这类型众多的兵马俑,你一定有自己的最喜欢的吧?你最喜欢的是——你呢——你——

4、请反复读读相关内容,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介绍介绍。听的同学注意,听完后可以问一问他为什么这样介绍,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想法。开始!

5、学生准备,老师巡视指导。 6、集体交流

1)谁愿意向全班同学介绍?——指名介绍,问你为什么这样介绍?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抓住将军俑,老师也喜欢将军俑,想听吗?请闭上眼睛。师范读。一齐来!愿同学们把将军的英雄气概牢牢地刻在心中!) 2)还有谁也想来介绍? 评价。师引:将军是一位英雄,武士不也同样是英雄吗?

3)其他种类的兵马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引读。这一位位兵马俑不正是当时一位位英雄的再现吗!

4)他们的容貌都记住了吗?谁来认一认。(出示实物)

7、过渡:兵马俑不光类型众多,而且个性鲜明,好好读读第10小节,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8、同桌交流,指名说。引导:仅仅是这几种神态吗?还有谁说?(指名说)能连起来多说几种吗?

9、让我们再次感受!齐读第10小节。 1)引读11小节。

2)引读:强大力量就体现在——兵马俑规模宏大——英雄气概就体现在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上。将军俑——

3)同学们,兵马俑仅相当于当时秦军百万雄兵的一百五十分之一。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支宏伟的军队,就有这么多的英雄人物,怎能不让我们中华子孙感到骄傲、自豪!引读—— (四)总结课文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尽情地欣赏了秦兵马俑,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即将挥手告别,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映示、指多人说)。 2、短短的一两节课,我们很难对兵马俑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兵马俑,收集相关资料,使自己对兵马俑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