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

更新时间:2024-01-08 04:4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搞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英语阅读的重要性.现状及原因,解决方案三个方面阐述了搞好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望读者读后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 重要性 现状 解决方法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继续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人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二.初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

初中英语阅读在很大层度上还停留在以文章而非载体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材料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忽视了养成语言运用的能力。初中英语教材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一般是关于名人轶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历史故事等。短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生动,

1

篇幅适当, 难度适中,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但是往往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阅读理解相对较难,因而产生恐惧心理。多数学生由于词汇量少,阅读量不够,或阅读材料不够生动而失去阅读的兴趣,有的学生见到篇幅长的文章就产生恐惧心理,望而生畏,缺乏信心,学生阅读习惯没有形成,阅读方法不正确,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导。

三.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教法的失误

首先,由于英语课时的紧张及迫于升学的压力,一些教师把阅读课上成了听说课,在课堂上注重听说训练,忽视了给予学生在课堂的阅读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其次,一些教师把阅读课变成了语法课,只注重语法的训练、拆词解句、语法讲解过多,一篇课文被分的支离破碎。这种“只见整体,不见局部”的教法,不但老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而且阅读效果也差。再次,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阅读当精读,解说生词、增补词组、排列搭配、逐句逐段阐发句子结构。造成了课堂上的气氛单调、沉闷,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最后,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较少,焦虑情绪严重;课文处理粗放,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后活动偏离教学重点和学情,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拓展迁移等问题抑制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阅读习惯的错误

2

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习惯,下面一一叙述: 1.指读:即学生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细细的逐词逐句阅读。一遇到生词,便停顿下来,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阅读速度,也影响了对整句或整段的意思的理解。

2.唇读:即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喜欢读出声来,或者即便不读出声来,嘴唇也在不停的蠕动,或在脑子里想着读音,无形中影响了阅读速度。这样就会导致了逐字阅读接受信息的习惯,不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回读: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返回句首或段首重读;甚至有的学生对阅读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心理,认为自己第一遍读不懂,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反复读几遍,浪费了时间。

4.译读:既在阅读时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一旦形成了习惯,阅读效率当然极低。

5.滥用工具书:有些学生一遇到生词就头脑发胀阅读不下去,迫不及待地去查工具书,过于频繁地依赖工具书,其阅读速度之慢是可想而知的。

三、解决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首先,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地从思想上改变落后观念,不断地学习,提高认识,凡事以学生为中心,关心爱护学生,

3

多表扬,少批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比、多写、多练、多总结,增加知识含量。再次,教师应该吃透教材,钻研教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在阅读教学中,始终把整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遵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平常教师可以从报纸,杂志或网上下载一些贴近生活的笑话,幽默故事,各国的政治、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贴在教室的报栏里,让学生课前课后阅读,教师要多样化地选取阅读材料,来增加学生的“趣味感”,消除“乏味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渗透背景方面的知识,以便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背景知识进行阅读,这样不但给语篇教学带来很大帮助,而且还能加快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

(三)加强学生阅读习惯和技巧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强调默读,避免指读、唇读、回读、译读及逐字阅读等坏习惯,要求学生按意群扫视,连贯阅读,不拘于个别词句的理解,而力求融会惯通,掌握通篇的中心思想;要善于抓住句子中的中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要学会整体阅读。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限时快速阅读

4

的训练,传授略读和跳读,快读和细读技巧。在日常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遇到不认识的生词时,禁止学生翻阅工具书,教会学生根据语境猜词悟意。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同一个词的意思往往因上下文语境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只知道每个词相应的中文意思,并不等于理解了词义。只有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得上真正理解了文章。教师要教育学生遇到生词不要急于查词典,而应根据构词法知识或通过上下文,体会具体的语境,猜出它们相应的词性、词意。有些词,我们需要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有些词,我们只需要知道它们的类属;而也有一些词,我们完全没有解释它们的必要,因为它们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猜词悟意不仅运用于课外阅读,而且可用于课文教学,让学生先读课文,再学生词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师要利用对文章或段落的中心和大意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初级阶段可以利用一些难度小的文章,让学生找出主题句,从而训练找主题句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知识的现状,找出一些没有直接点出主题的段落,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加强学生理解的深度

在学完一篇文章后教师还可以把课文简化,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编成小故事;或给出一些问句,让学生根据问题复述故事,并根据故事概括出本文的中心。以上做法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5

(五)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推理活动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是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推理,理解语篇中蕴藏的含义。推理能力的训练要与把握语篇体裁,语篇结构和语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诱导学生,组织他们讨论,发挥合理想象,加深对隐含意义及作者意图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由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常常超过其字面意义,因而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推理判断的方法,不仅要理解字面意义,还要弄清文章中‘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思,要认真仔细地阅读,再经过分析思考理解文中的言外之意,从而做出正确的推理,进而还能推测出上文说过什么,下文即将出现什么信息。只有具备了推理和判断能力,才能弄懂文中没有明确表达却又隐含的意思,达到真正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尽量利用书中出现的练习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训练。借助推理判断,不仅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和大意,还能使他们更好地把握层次或语句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力。

(六)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课文的篇幅增加了很多,阅读量大,课文的信息量也随着话题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断加深扩大,涉及语言知识也较多。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教师可以密切地联系教材,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课文,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做到动手,动口,动脑。熟读,背诵,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

6

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课文作为一篇语言材料来对待,把阅读过程看作语言文字或言语的学习过程,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负担。

(七)指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

要提高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坚持“课堂学技能,课外练技能”,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应用到课外。因此,要提高阅读能力,课外阅读亦不可忽视。 总之,“冰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加强阅读技巧的训练,加快阅读速度,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课内外练习,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zu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