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星文”现象透析网络文化的利弊

更新时间:2023-08-21 02:22:01 阅读量: 高等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月中 第2期总第548期

从“火星文”现象透析网络文化的利弊

战 宁 朴光赫

(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 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火星文”盛行于青年人甚至中年人的网络族群中,“火星文”这一特殊的生产方式生产出了新的网络文化,并且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关注。文章试图通过对网络“火星文”的认识了解,探讨“火星文”的双面性,解读其对年轻人创新性的积极影响,归纳“火星文”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分析并揭示“火星文”对网络文化的利弊,正确引导网民对火星文的态度。

【关键词】火星文;网络文化;传统文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时代,火星文作为网络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独特产物应运而生。百度百科上对“火星文”的定义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火星文给网络文化注入了新鲜元素,透射出年轻人的创新型思维,却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规范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本文试图从火星文定义入手,分析“火星文”现象的双面性,探讨“火星文”对网络文化的影响,正确引导广大网民对网络火星文的态度。

一、从创新型思维看“火星文”表征

“火星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新兴语言,使年轻一代网民朋友交流方式多样化,交流内容新鲜化,透射出的年轻一代的创新型思维。网络“火星文”突破了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对汉语言文字注入新鲜元素,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本文收集常见的网络“火星文”,紧密联系“火星文”与创新型思维,对网络火星文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创造性思维”火星文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

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1. 2013年四字流行语

累觉不爱,是“太累了,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

人艰不拆,是“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了”的缩略语。

不明觉厉,是“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的缩略语。

十动然拒,是 “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的缩略语。这些今年新兴的网络“火星文”主要是用四字词语作为一段话的缩略语的形式,这些四字词语的诞生就来源于网民们的创造性思维,以感知、思考、联想、认同等能力为基础,联系各个事件的起源与本质,从而生产出了新鲜的、独特的、趣味的四字词语“火星文”。

2. 方位符号→:表示向右的意思 ←:表示向左的意思↑:表示向上的意思 ↓:表示向下的意思

构建的主题就是自我和群体以及他们所使用的独特的语言和

行为方式,文化情境形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和群体互动的过程。根据符号互动理论,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会逐渐对某些术语和行动有着共享意义,从而以特定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和现象。在传播过程中,个人在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概念类别创造出一种文化现实,而现实是由语言构建起来的,语言本身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互动中的语言是构建社会文化的核心。

而微博用户进行沟通的语言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微博发文的字数被限制在140个字内,这一规则构建出了微博“短小精悍”的语言风格,用户用140个字来分享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快速的新闻资讯、个人的心情和感悟等等。碎片化的语言和新锐词语成了微博用户独特的语言行为方式。

另外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或者手机短信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关注者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关注对象随时跟随,快速的信息流动构成了更加快捷的生活方式,而微博已然成为了用户生活中的调味品。

四、结语

符号互动理论解释了个体在符号的传播、互动活动中寻求自我定位、认知世界规律,当微博成为符号互动的媒介时,互动的信息量、频率、范围都会发生膨胀,随之而来的人们对传播的依赖程度也会得到增强。微博的基本功能就是信息·276·2014. VOL. 548. NO. 02

的发布和获取,由于微博本身所具有的即时性、分享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新闻及信息传递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即时通讯的水平,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小事情,也可以随时点击所关注的话题以获取资讯,正如新浪微博的宣传语——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微博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本身传达的文化影响了自我身份的认同,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不仅构建了微博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微博所构建的群体和人际关系的作用也具有明显的社会学和传播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 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 黄旦,李洁.消失的登陆点——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3卷第3期.

[4] 殷俊,何芳.微博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传播特征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作者简介:赵纳(1987.08- ),女,湖北荆州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11级传播学(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传播。

↖:表示左上的意思 ↗:表示右上的意思↘:表示右下的意思 ↙:表示左下的意思[1]3. 自由谐音组合神马:什么;+U:加油;我==你:我等你;886:拜拜喽;94:就是等。

(二)“发散性思维”火星文

发散性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对于同一种意义的表达方式,火星文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表达。

1. “拜拜”的火星文表达:88;白白;北北;CU;( ^_^ )/~~等。

2. “谢谢”的火星文表达:3Q;TKS;三克油等。3. “表情”的火星文表达:^-^;~-~;》-《;(↑o↑);*^﹏^*等。

(三)“逆向性思维”火星文

逆向性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火星文Orz意义为“失意体前屈”的小人,用来表达失意沮丧的心情或崇敬跪拜之情。仔细看就会发现,Orz很像一个双手撑地,呈现跪姿的一个人,O代表跪地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跪地人的腿脚。

随着Orz 的出现,火星文stQ也应运而生:有人说Orz是失意体前屈左边跪,累了换右边跪,即产生了stQ。Orz指失意体前屈左边跪,stQ指失意体前屈右边跪,这正是源于人们由左转向右的逆向思维。

以上是从创新思维模式对网络火星文的分类,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发现火星文的多样性、鲜活性、形象性,这一现象正是年轻一代网民朋友创新能力的体现,他们用其活跃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对传统文字进行重组、包装、变形、拆分,从而生产出了新兴的网络火星文。

二、火星文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火星文,作为网络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丰富了一般书面语言表达形式的单一性,使网络交流变得充满了趣味性,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型思维。但凡事物皆是“有利必有弊”,针对于网络“火星文”,它的发展道路并不顺畅,在其初诞生之际,便激起了轩然大波,在“火星文”带给网络文化有利影响的同时,它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

语言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工具,任何领域的文化都需要特定的语言。传统语言具有稳定性和规则性,网络“火星文”经过加工再创造破坏了现有规范语言的使用。网民朋友们通过网络对传统的语言进行了随意的改造甚至误用,尽管使双方交流方式变得快捷而生动,但是也对传统语言环境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污染”。火星文现象在青年一代网民中尤为突出,对于青年一代,他们作为网络火星文的实践群体,“火星文”已经演变为了他们网络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师生、父母之间产生的“隔代代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容易造成交流障碍。青年一代火星族对待火星文的态度是对传统语言的不负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火星文的大量使用对传统语言造成了威胁,破坏了传统语言特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优秀的传统语言的发展。

(二)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月中 第2期总第548期

当代学生,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独特社会背景下,在网络文化场域中,他们通过网络“火星文”表征体现当代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他们通过诸如“火星文”之类的符号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形式,活跃在“博客”、“微博”、“微信”、“人人”、飞信空间、QQ空间、贴吧、BBS论坛、网络游戏等各种网络空间。通过部分访谈和对周边学生的观察,发现大学生每天消耗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尤其表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漠不关心,却对明星绯闻八卦情有独钟,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却在不断追求所谓的新潮、个性和时尚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警示我们网络“火星文”现象影响了当代学生的文化情趣,阻碍了对纯洁的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滋长了年轻人的浮躁风气,使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因此当代学子的素质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三、正确对待网络“火星文”现象

网络“火星文”初诞生之际,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火星文”快速发展,这种由年轻一代网民创造的特殊的网络交流方式不管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虚拟世界里,都引起了网民朋友甚至是专家的纷纷侧目,有人乐在其中,也有人不屑一顾,针对“火星文”现象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

随着网络高速发展,也给网络“火星文”创造了发展空间。网络“火星文”这种独特的文字创作,体现了网民思考模式的趣味性,给广大网络族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因为趣味地沟通而带来欢乐,增强其幸福感,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90后”、“80后”甚至“70后”“60后”网民朋友们他们都在使用 “火星文”这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如此可见,人们对于新鲜,趣味的网络“火星文”的态度也在日渐月染。面对“火星文”现象,无论我们是火星族的一员,还是我们是反火星族的一员,我们都应该给予“火星文”现象公平、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结语

网络“火星文”的诞生绝对不是一个偶然,随着互联网络普及,它是网络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针对于“火星文”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火星文透射出的年轻人的创新型思维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的分析,针对网民们对火星文的态度的不一性,提出正确看待火星文现象,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评论网络“火星文”的好坏,而是要公正客观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陈佳漩.“火星文”网络语言的新发展[J].修辞学习, 2008(4).

[2] 张帆.“火星文”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4).

[3] 杨寅庆,赵超.火星文的分类鲜活性特点[J].科教文汇, 2006(04).

作者简介:战宁(1992.08- ),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通信作者:朴光赫(1968.08- ),男,朝鲜族,吉林汪清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信息化。

2014. VOL. 548. NO. 02·277·

“火星文”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利弊性,

从“火星文”现象透析网络文化的利弊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

战宁, 朴光赫

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133002青年与社会

Young & World

2014(2)

英文刊名:年,卷(期):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nyshh201402189.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7u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