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基本知识

更新时间:2023-10-14 01: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党史的基本知识

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五四运动(1919年),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1921.7.23-8.3;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2)出席代表: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

委派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开端,她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

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7.16-23;地点:上海 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罗章龙等,代表党员195人。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3.6.12-20;地点:广州

中心议题:国共合作的问题。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

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概况:1925.1.11—22,在上海召开,代

表党员994人。

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8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也出席了大会。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a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