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4-01-29 03:2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幸福的人民教师 ——“国培学习”的一点心得

****县***学校 ****

金秋十月,是一个美丽而又收获的季节。2013年9月15日至11月15日,是我幸福快乐的两个月。我有幸被***学校选送到西北师大初中思品班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国培学习”。在这里,我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进修的机会,感谢在西北师大国培学院教导我学习的许多专家教授,更感谢来我校顶岗实习的师大学生巴特尔老师,正因为有他替我在***学校辛勤工作,教书育人,才使我能在师大安心学习,学有所获。

这次我们思品班共有40名学员,分别来自陇南市、平凉市、白银市、定西市,每市各10名教师。两月里我们认真聆听了20多位专家教授的讲课,他们中间有来自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编辑、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和教参的主编宋景堂先生;有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新一轮教材编写专家组核心成员、2013年国培计划首席专家李敏女士;有甘肃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执行导师卓杰先生;有甘肃省骨干教师、“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陇原名师”赵玮璋教师;有“首届全国优秀政治教师”、银川

市“凤城名师”谭凤兰老师······他们精彩的讲课、高尚的情操、全新的理念、灿烂的笑脸、孜孜的教诲,至今使人历历在目,永难忘记。感谢他们使我人生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与收获!同时,在学习期间,我们班全体学员在思品班主持教师卓杰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甘肃省地质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西北师大校史馆、参观了兰州市一中、六十六中、西北师大附中。我和班上共十个学员在交大附中进行了两个星期的“影子实践”活动,听课评课,试讲教研,这些,更使这次国培学习锦上添花,丰富多彩。自己在这期间能够认真听课做笔记,交流互动,探究取经。最后被评为这次国培学习思品班的“优秀学员”。

两个月的学习,获得的信息较多,下面,把自己较深刻的几点心得说出来,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已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教师职业已不再是一种“一考定终生”的“铁饭碗”职业。它从传统的经验积累型教师、技术型教师转而发展为“专业型教师”(即“教育家”型教师)。国家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规范要求,将来出台的对教师具体的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将会是一些不适合教师角色的教师退出教师队伍。“师德”将会被列为考核的第一位,有“一票否决权”。同时,我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许都能意识到教育的危机

感,也知道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更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在此不再赘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深造自己、塑造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专家型教师,不致将来被淘汰。尤其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品德情操,使自己成为一名“厚德博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要确实重视思品课这门课程,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思品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学习好这门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甚至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它应是一切课程的基础,是一个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位合格公民、一个幸福的人的基础课。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大多数学校的思品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思品课老师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该课程要么被减少、挤占,要么在上课过程中简单化、公式化,“大念一遍,小念一遍”,缺少联系实际和社会现实现象的解析,将一门本该能上的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终身受益的基础课上成了干巴巴的说话课。学生靠死记硬背或浅显的不联系自己不联系实际的简单论述就能过关,就能考出高分,教师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使思品课偏离了它原有的宗旨,其造成的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人以学而立,

立以德为先”,只有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学校,这所学校才有活力,才有前途,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教书育人的地方。

三、我们要时刻领悟先贤教育,努力追求教学卓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真”。“真”是教育的内涵——人的发展过程是追求“真”的过程。孔子说:“慎终,追远”,慎终:谨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间的意义。追远:看看老祖宗们留下了些什么, 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慎终追远”。谨慎的思考关于教育的本源性真义,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些什么。我们想想,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超越了我们的先贤,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愤不启,不菲不发,举一遇而不以三遇反,则不复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內思省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不孤,必有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等,重温、咀嚼、体味这些朴实无华的字眼,会让我们变的亲切、宽怀、

多才和智慧。想想吧,我们总是这理念、那模式的,我们祖师爷的教诲却忘得一干二净,丢到九霄云外,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临渴掘井、缘木求鱼吗?孔老夫子的关于教育的论述几乎都是只言片语、了了数语,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故作高深,没有艰深晦涩,越是伟大的理论越是简约的,然后这种简约的表述却是辽阔,是深邃,是浩瀚,我们只能依傍着先贤的思想走向真正的现代教育。是孔子建立了一个国家对教育前所未有的尊严,是孔子给了一个族群关于教育的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名字也成了一个民族关于教育的永远的图腾和象征,他的名字也成了当今遍及全球的“孔子学院”不二的称谓和表征。孔子两千五百年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伟大教育理想,至今也没有变成伟大教育实践,还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远大教育梦想。“有教无类”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不选择学生而教”,就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一句话,就是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无歧视受到良好的教育。“远远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风景,远远的学校是一个希望。”好学校应该是一个给人带来希望和信念的地方,好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行走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同志们,先生们,静下心来,去向我们的祖先求教吧!去向我们的母亲吮吸吧!她的乳汁可以使我们更强健,更快乐,更有力量。现在常听到我们许多校园里飘出的“人不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u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