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支持泾川建设县域城镇建设示范县的考察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19 05: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支持泾川建设“县域城镇建设示范县”的考察报告

平凉市分行 杨文玉 王振族 万凌汉 玉振龙

2008年以来,总行下发了《关于做好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要重点支持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较强民生效应的非经营性项目。近期,我行所重点营销的泾川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2亿元县域城镇建设中长期贷款获得批准、即将投放,以此为契机,泾川县被省分行确定为“县域城镇建设示范县”,将予以重点支持。为进一步掌握泾川县域资源、产业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支持该县县域城镇建设的可行性,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考察。 一、泾川基本县情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是甘肃的东大门。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9万人。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7.87万亩,人均耕地2.8亩,是一个传统农业县。

自然条件优越。该县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平均气温10.4摄氏度,年平均降水555mm,无霜期174天,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2.4%,森林覆盖率37.13%,是“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区位优势明显。该县西去兰州420公里,东距西安220公里。国道312线、平定高速和正在建设的福银高速、西平铁路横贯全境,是西兰银三大中心城市交汇处和陇东重要交通枢纽。

矿产资源丰富。该县水资源储量丰沛,泾河境内流程58公里,流域面积74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525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536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5499万立方米;石油、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目前已初步探明石油储量1.82亿吨,潜在资源量4.3亿吨,远景资源量5.7亿吨;已初步预测煤炭资源量20.8亿吨,煤炭地质资源量273.6亿吨,可采储量118.9亿吨。

旅游前景广阔。该县境内现有中华西王母祖祠和瑶池景区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陇上双明珠之一的南石窟寺景区,已建成国家涉外接待四星级温泉宾馆、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田家沟生态景区,以及泾河两岸“百里石窟长廊”、供奉出土佛祖舍利的大云寺博物馆、传统民俗保存完整的完颜氏族居住区等新兴景点,形成了西王母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旅游、温泉休闲等五大板块汇聚的独特旅游资源体系,具有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的广阔前景。 产业优势突出。果品、畜牧、蔬菜、旅游四大产业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37万亩,户均3.7亩,果品产量22.5万吨,总产值3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950元;肉牛饲养量17.8万头,生猪饲养量31.2万头,鸡饲养量95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24万吨、1620吨和1260吨,畜牧业总产值4.83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373元;以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基础,建成了拱棚蔬菜示范基地12个,建成日光温室1447座,全县每年种植各类蔬菜12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

可用土地充裕。该县土地总面积220万亩,其中农用地185万亩,建设用地12.9万亩,未利用土地22.3万亩,土地资源较为充裕。其中:已初具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达到5566亩;未来五年至十

年规划新建的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泾川项目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 二、泾川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该县坚持和弘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持之以恒、团结奋战”的泾川精神,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富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事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截止2009年末,该县生产总值完成25.2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8.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9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7.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0.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0.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2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809元,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8.6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1亿元。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在1.24吨标准煤。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目前,该县通车公路总里程已达1128.7公里,通乡公路基本实现了柏油化,通达深度和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川区节水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溉面积达到11.89万亩,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4.8%。全县人工造林累计达到81.3万亩,退耕还林累计达到28.69万亩,梯田化程度达到88.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9.02%。全县乡村社通电率达到100%。通讯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26.67%。

(三)新型工业化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实施了3万吨苹果清汁、5万锭棉纱、450万平方米陶瓷西式瓦、1000万平方米中高档陶瓷装饰砖生产线及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等项目,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关联度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果汁饮料、肉制品加工、酒精、棉纺、原煤为主的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建办了林塬果业1500吨果醋、500吨果酒生产线、昕达万吨果蔬保鲜库等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藏企业,为产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制约泾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经过多年努力,泾川县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一些方面甚至取得了较大突破。但与该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以及该县在全市、全省中的重要区位和资源优势相比,仍有不相适应之处,还存在诸多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看,第一产业仍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的比重又远远高于其它产业,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大,经济作物比重小。全县整体经济仍然以农为主,二三产业比重小,属落后的“三一二”结构,经济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渠道狭窄,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支柱产业规模优势不强。作为该县支柱产业的果品、畜牧、蔬菜等产业,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凸现,总量不足,市场占有率不高,经济效益低。特别是果品作为龙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潜力仍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蛋糕”做得不够大,目前林果业产值在全县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还不到18%,林果业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左右。

(三)工业基础薄弱总量较小。受历史原因、资金制约、政策因素和自身条件限制,泾川工业化格局虽然已初步形成,但发展基础差、层次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相当部分企业的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名、优、特、新产品少,高精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占有率低,竞争没有优势,经济效益低,对财政的支撑力仍然较弱。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442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12.8%。

(四)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在所有制经济结构中,民营经济总量只占到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6%左右,

总体水平较低,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在产业结构上,从事小规模、低层次流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多,从事以生产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少,流通消费“腿长”、加工生产“腿短”,大量的社会资金游离于流通环节,难以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四、加快泾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泾川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随着国家新一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和倾斜,并更加注重区域差异性,提高支持的针对性。该县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具备承接东部发达地区进行梯次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为该县加快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现实机遇。

(二)国办进一步支持甘肃发展《意见》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泾川是直接辐射区。国办支持甘肃发展《意见》提出,要积极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构建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泾河流域综合治理,扶持草食畜牧业优势产业,建设精品旅游景区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推进实施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加快天水等“节点”城市发展,该县处于直接辐射范围之内,都为该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项目支撑。

(三)甘肃省委省政府实施“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泾川处于能源核心区。平凉作为省委省政府“两翼齐飞”战略布局中“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建成陇东能源基地核心区,泾川是重点项目区,将形成以精煤生产、精细化工和石油开采为主导的生态能源产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该县作为省列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必将在加快“三农”经济发展上大有作为。

(四)平凉市委市政府推进“四三二一”发展战略,泾川是重点项目区。平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全国农区绿色畜牧、优质果品生产及出口创汇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四大基地”,建设西电东送、陕甘宁交汇区交通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三大枢纽”,建设西部循环经济、西部干旱山塬区现代农业“两个示范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四三二一”战略思路,该县均在其中处于重要位置,必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五、泾川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

未来五年乃至十年,该县将以建设甘肃东部经济强县为战略目标,以重大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旅游产业开发、改善民计民生等六项重点工作实施集中突破为抓手,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集中建设“三区两带一园”:

“三区”,是指以泾河川区为轴线,建设泾汭河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预计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人文生态旅游经济区(打造“王母故里、佛道胜地”旅游品牌)、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泾川项目区(总规划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作为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聚集区);

“两带”,是指以发展循环农业为方向,建成南塬“牛—沼—果”和北塬“猪—沼—果”、“鸡—沼—果”2个示范带;

“一园”, 即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新型建材和精细化工产业为重点,为全省10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目前实际上是“一园三区”,我行即以此为承贷主体提供2亿元信贷支持)。

该县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达到5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790元,综合经济实力达到或超过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

长9%,达到17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5400元,提高到全国2007年平均水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把泾川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富裕小康、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泾川,经济规模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强县行列。

六、农发行支持泾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作为泾川县域内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军和骨干力量,努力发挥政策性金融体现政府意图、弥补市场缺陷、资金成本低的既有优势,按照“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围绕县域内大宗农副产品购销储备、农业产业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政府融资平台非经营性项目,集中信贷资源,给予大力支持,在促进该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业务也实现了良性发展。

(一)大力支持了粮食企业开展市场化购销储备。按照“保收购、不保收购企业”的原则,针对泾川粮食企业改革改制较为彻底、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的良好基础,区别情况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先后向具备资质的粮食企业投放1274万元,支持建立了县级储备粮650万公斤,增强了县级粮食储备抗风险能力;向经改制后“机制好、资信好、效益好”的各类粮食企业累计发放26450万元,支持其开展市场化收购粮食13921万公斤,搞活了市场流通,发挥了农发行在支持开展大宗农副产品收购上的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 (二)择优支持了产业化企业舞起龙头带动发展。在多年培育的基础上,按照大、中、小兼顾的原则,先后向该县规模以上果汁加工企业恒兴果汁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8亿元,解决其流动资金不足之需;先后向旭康食品、长顺养殖、旭升面业等中小企业累计提供贷款4300万元,促使一批在县域内具有一定规模、成长性较好的产业化企业舞起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深入支持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促进县域建设。以土地复垦整理、收购储备为切入点,通过规范政府融资平台,有效落实承贷主体,先后向泾川金土地有限公司、聚丰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放政府融资平台非经营性项目中期贷款7000万元,支持该县政府做了一些想做而暂时无力去做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为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七、农发行支持泾川建成“县域城镇建设示范县”的可行性

从目前来看,泾川县与我行业务合作相对顺畅,县域整体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县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作为省上确立的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以及省分行指定的信贷支持“县域城镇建设示范县”,也与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职能定位不谋而合,因此,支持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必要而且可行。应通过继续深化银政合作,参与发展规划制定,提供整体融资方案,促进双方互利共赢,为政策性金融支持县域城镇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示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以推进:

(一)以支持循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亮点。通过切实规范园区管委会这一承贷主体,严格审核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监督该项目第一还款来源、4463.9亩土地的权属及收益,落实609亩土地抵押手续,按照银监会“实贷实付”的原则据实发放贷款,并严格监管资金使用,确保2亿元县域城镇建设贷款全部用到道路、水网、管网、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成为该县城镇建设上的醒目“亮点”。

(二)以支持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从目前来看,该园区已经成功入驻、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恒兴果汁、天纤棉业、雨润食品、家园陶瓷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据预计到2015年,园区企业生产总值将达到6.76亿元,增加值达到2.9亿元,利税总额超过0.5亿元。通过调查了解,这些企业普遍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符合循环产业标准,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大多受困于流动资金缺乏,难以满负荷开工生产或按期实现量产,对于其中符合我行业务范围,符合信贷支持条件的,可以给

予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促其快速达产、扩量提质、占领市场,支撑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真正成为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经济循环的“洼地”。

(三)以扩大范围深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打造品牌。把政府的组织优势同我行的融资优势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按照该县“十二五”及远景规划(该县“十二五”规划新建、续建、扩建项目达到257项,概算总投资1086亿元,主要以石油、煤化工居多),依托土地整理、村庄整治、项目整合,大力助推该县新农村建设、土地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并逐步扩大支持范围,延伸到支持规划中的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泾川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医院、城镇公用设施等社会事业,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和城镇建设“缺钱”,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把泾川县真正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和“县域城镇建设示范县”,充分展示政策性金融支农、惠农、强农的品牌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nx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