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覆灭 读书报告 -

更新时间:2023-12-04 10: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报告

金工1501潘彬201542014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86年写作并发表的一部哲学论著。在这本书中,恩格斯全面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马克思所制定的唯物主义观点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并且把重点放在对二人影响尤其深远的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身上。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哲学基本问题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提及马克思写于1845 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高度评价《提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历史贡献。[1]对这本书的阅读,加强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源的认识,加深了我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以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使我对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展过程、思想脉络与其科学性、历史性、革命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感悟。

恩格斯花了四章的篇幅,系统分析从前的哲学信仰,论述黑格尔哲学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的相关问题,阐释哲学的基本问题,他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并概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过程与思想观念。在我看来,按照论述内容,可以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为第一章,第二、三章合起来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即为第四章。

第一部分中恩格斯论述黑格尔的哲学。通过系统地分析黑格尔哲学的特征,恩格斯指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质及其与唯心主义体系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等人之间的争论。说明了黑格尔哲学的局限性。尽管强调永恒的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过程本身,但黑格尔还是最终把这个过程画上了一个句号,因为他总得按照传统的要求,在某个地方结束他的体系。“唯物主义把自然界看作唯一现实的东西,而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可以说是这个观念的下降,无论如何思维及其思想产物即观念在这里是本原的,而自然界是派生的,只是由于观念的下降才存在的。”[3]。在第一章末尾,恩格斯论述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产生,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意义,“它直截

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这就一下子消除了这个矛盾”[4],同时点明了其巨大的缺陷与漏洞“它以美文学的词句代替了科学的认识,主张靠“爱”来实现人类的解放”[5]。最后,恩格斯再次说明了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意义,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来源,“像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他,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6]

书本的第一部分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他辩证法的思想与意义,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有了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我解决了一个问题。在第一章的开端,恩格斯曾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7]最初看到这句话,我觉得难以理解,因为现实与理性应该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阅读第一章,并联系课本知识,我对这句话有了初步的认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体现了黑格尔对现实的肯定,同时这部分命题也是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而“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则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想,即现实的必然性。但现实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事物的现实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正如课本上的物质世界的运动,现实也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随着环境的改变,现实的发展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切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促使曾经“合乎理性的现实”被新的“合乎理性的现实”所取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始终保持着向合乎理性方向的运动趋势。

书的第二部分中恩格斯论述的重点放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上。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著名论断,“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8]随后,从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出发,引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确定了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分为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了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各种学派”[9]接下来,恩格斯运用这一标准澄清了施达克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的混乱思想,阐明了费尔巴哈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同时又指出它的缺陷,“费尔巴哈在这里把唯物主义这种建立在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同这

一世界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即18世纪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不仅如此,他还把唯物主义同它的一种肤浅的、庸俗化了的形式混为一谈。”[10]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起点,恩格斯分别分析了18 世纪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缺陷,在机械性上,他指出“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11]。而在形而上学性上,恩格斯表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12]恩格斯直截了当地从三个方面对施达克进行了批判。明确指明施达克眼中的唯心主义只是对理想目标的追求,人的意识是来源于人的头脑的,人类从总体来说是在进步的。证明了“唯物主义这个词以及两个派别间的全部对立,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13]恩格斯批评了费尔巴哈在历史观方面的唯心主义,着重评析了他的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和道德观。“费尔巴哈下面这个论断是绝对错误的:‘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的’。”[14]恩格斯以法国大革命为例,指出“只是在宗教挡住他们道路的时,他们才会理会宗教”,当阶级足够强大时,宗教就不会对人类历史发生决定性作用。从伦理学的角度和费尔巴哈的道德观上,恩格斯阐述道“费尔巴哈的道德论是和它的一切前驱者一样的。它是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设计出来的,正是如此,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15]说明费尔巴哈过度强调爱的作用,把爱看做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因此,他的哲学不具有革命性。恩格斯还提出,唯物主义是彻底的无神论,与宗教是完全对立的。

这一部分的阅读,使我对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知道了思维和存在问题的核心——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同时,由这一部分,我也对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存在着唯心主义思维,他的宗教观和历史观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相背离的。而他的道德观,他对爱能解决一切的看法,更是将他哲学中最后一点革命性损伤殆尽。

在前两部分论述的基础上,第三部分中,恩格斯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实现的革命变革,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全书的核心与重点。在第四章的开头,恩格斯总结前三章,表示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都是黑格尔哲学的分支,其中“唯有费尔巴哈是个杰出的哲学家”,而“他也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

心主义”。[16] 这是批评费尔巴哈虽然在自然观和一般世界观方面是唯物主义者,但是一进入社会历史观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恩格斯指出,在黑格尔学派解体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真正有建树的派别,这就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从形而上学的产生、思想动力与社会发展动力、自然发展过程与社会发展过程几方面进行了阐释,进而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进一步论述。“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17],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事件似乎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这便是自然发展过和与社会发展过程的本质区别。这些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论述就是恩格斯论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之一。“当时关系已经非常简化,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军家的现代历史动力”[18],恩格斯阐明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成为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力量,由此引发的阶级矛盾便成为了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动力,促进了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最后,恩格斯通过对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阐释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其变革方向。阐述了国家、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与辩证法。

这一部分的阅读使我对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历史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从全书的角度上看,我得到了以下三点认识: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运用,是一种类似于倒转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同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这种改造分不开的。黑格尔认为,“绝对概念”从来就存在着,并且在辩证发展,并且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就是对它的辩证发展过程的描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

的改造,实质上就是重新把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将唯物主义的思想注入辩证法之中,而不是把现实事物看作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来,辩证法就变成了为对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去除了黑格尔体系的糟粕,把在黑格尔那里倒立着的辩证法倒转过来,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辩证法摆脱了阻碍它贯彻到底的唯心主义的束缚后,它的这一基本思想就可以被彻底地运用到一切领域中去了。最终唯物辩证法推翻了一切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通过唯物辩证法,人们也开始正确地认识社会与历史的发展过程。

二、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唯物辩证法的创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科学与哲学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学科。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不仅是对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的改造,也是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克服过程。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产生和克服,是同自然科学的发展分不开的。形而上学的主要特征是,用静止的而不是发展的、孤立的而不是联系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而在17、18 世纪,各种科学学科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无论在自然科学或哲学中都占据了支配地位,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决定的,恩格斯也在书中说道所以说“这种方法在当时是有重大的历史根据的”[19]。进入19 世纪后,自然科学在迅速发展中呈现出新的特点,关于过程、关于发生和发展、关于联系的科学。19 世纪诞生了生理学、胚胎学、地质学,都是研究其客观对象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三大成果,使人类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当自然科学发展到可以系统地研究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的时候,“在哲学领域内也就响起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 [20]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认识合乎规律地发展,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因此自然地被唯物辩证法所取代。辩证法由此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三、阶级斗争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而归根到底,阶级斗争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以英国和法国为例,阐明了阶级斗争“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自从原始公社解体以后,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社会的历史成为阶级斗争的历史。比如在法国,1830 年的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同时也把无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ow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