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辅导经历

更新时间:2023-03-08 07:30:5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心理辅导经历112102297

2004年我进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我时常在想,那是改变我一生的一年。就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我的母亲,开始了漫漫的大学之旅。也就是在那一年,我体会到了没有亲人在身边的酸楚。那时的我,也只是一个稚嫩的小女孩,有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对生活美好的盼望。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世界是彩色的。是的,五彩缤纷,炫彩多姿。

初入大学,总是对未来、对未知有着浓浓的好奇,而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我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社团,那同样是改变我一生的决定。加入社团之后,很快的,社团就组织我们去一家名为“松山”的私立养老院开展志愿活动。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社会不止是我想象的精彩,也有明度不一的灰色。因为是私立养老院,那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老人为本的养老院,反而以营利为目的。在没开始活动的时候,那位院长给我的印象很好,一直都在说一些鼓励与感谢的话,我也天真的以为这样做是为社会贡献出我最大的力量。但我错了。

真正的与老人们接触之后,我发现原来那里的老人没有快乐,身在养老院就仿佛被囚禁在里面一样,他们或主动或被动的来到这里,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没有了价值,成为了家庭、儿女的负担。当我第一次读懂老人的心声时,我深深的震撼了,我不禁问我自己:我所能贡献的最大力量,仅仅是为老人换洗、为老人清理个人卫生吗?也许是看出了我的迷茫,跟我在同一社团的一位同学轻轻地告诉我:“其实,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是陪伴。你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倾听他们,理解他们,陪着他们。”那一刻我懂得了,原来我所认为的社会弱势群体,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一颗愿意包容他们、接纳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灵。

因为就读的是师范院校,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就是“教育心理学”,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我惊喜的发现,原来心理学可以成为我帮助这些人的趁手工具。从那时开设,我就下定决心,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工作者。我所学习的专业使得我必须获取专业知识,不能专心致志的钻研心理学。曾有一段时间,我又陷入了迷茫,我到底该怎么抉择,是放弃学业专注于心理学,抑或实现我最初的梦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那些时间里,我逐渐变的沉默,沉默到我的男朋友甚至以为我遭受了什么打击。事实上也是这样的。随着知识的加深,随着接触的人渐渐增多,我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不单有它美丽的一面,也有它阴暗、深沉甚至污秽的一面。我的一位学姐在那些日子里帮助了我,她一直陪着我,鼓励着我,即使她并不知道我发生了什么,可她没有放弃。直到有一天,她对我说:“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但我相信你可以学会控制你自己。人的成熟不是年岁的增长,不是知识的增加,而是学会控制自己。很多时候我们迷茫,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而能得到的太少。什么鱼与熊掌,什么生与义,说白了,就是控制住自己,学会取舍。况且,你还很年轻啊,还是学生,那么,在你该承担什么责任的时候承担什么责任。因为,你要为你的每一个决定负责。无论走了多远,都别忘了最初为什么出发。”

也许话不对题,但是突然之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从那以后,我专注于我的学业,不但以优异成绩从专科毕业,并且顺利升本,转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行之后的本科阶段的学习。那些日子,支持我的最大动力,就是我要为我自己的决定负责。既然我当初是想做一名神圣的教师,那么就要坚定的走下去。社会弱

势群体的存在,很大程度是因为社会普遍素质的不足以及分配的不均衡造成。而做好一名老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更多的人正确的树立世界观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我一个人能帮的人毕竟少数,可是我却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带动更多的人去参与奉献与帮助。

在我刻苦攻读到学士学位之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一个差一点失之交臂的机会降临到我身上。我的朋友,他要报考心理咨询师。他本以为我没有兴趣,因为我表现出来的是对于英语教育的酷爱。他只是顺口一问,问我要不要参加培训,报考。我知道,他并不认为我会报考,所以在问我的时候,离报名结束已经不足一周。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报考心理咨询师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对我来说,参加那一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之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派深深的吸引了我,那种对人的绝对关怀恰恰是我所一直追寻的。我如饥似渴的吸收着讲员所提供的知识,并主动寻求讲员的帮助,在讲员的帮助下,我阅读了大量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学者所著的书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成为我构建自己心理学框架的支点。那些理论不断填充着我知识的空白,使得我更加深入的明白真正的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共理与同情。

就在我接受完培训不到两天的时间,我接到了一个密友的电话。电波那边的她显得那么的绝望。那样的声音我永远忘不了,是那么平静,平静地没有任何生气,仿佛在诉说别人的故事,冷漠而又绝望的诉说她一连串不幸的遭遇。她甚至不觉得自己还拥有活下去的意义。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帮助她!巨大的混乱侵入了我的头脑,我一向自诩聪明的头脑此刻满满的全是苍白。对着话筒,我除了不断喊着她的名字,说不出一个字来。当我从刚开始的混乱中冷静下来之后,我尝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还不熟练的心理咨询技巧帮助她。我倾听她的话语,理解她内心平静下的暗涌,安慰她的同时并告诉她那些被她遗忘了的欢乐和忽略掉的亲人。那个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那一夜我通宵未眠,准备好了整个辅导计划和治疗步骤。天亮之后,我带着刚刚拟定的计划乘火车赶到了密友所在的城市,再一次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治疗。我不断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悸动,尽可能的学着让自己成为在场的第三个人。那一次的经历,造就我的一生。

这样的辅导与治疗一共进行了10次,用了20周的时间。在给她辅导的过程里,我也顺利的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只是在我的心里,心理咨询是我帮助我想帮助的人的工具,并非我牟利或维生的手段。

当我走过了那些灰暗的时光,我仍然感谢身边的朋友,因为他们早早的帮助了我,让我具备了我经历困境与窘况所需的技能。直到现在,我仍坚持着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想法,坚持抽出业余时间去帮助我想帮助的那些人们,然而不是靠金钱不是靠势力,仅仅依靠我所拥有的技能。

闫薇

国际交流教学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