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辅导

更新时间:2024-01-05 18: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应考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其辅导策略

考前头脑发“木”怎么办?

每到高考、中考临近前的复习阶段,不少考生都有这样一种感觉:上课无精打采,容易分心;看书头昏脑胀,不易记住;平时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等。此类现象就是常说的头脑发“木”,它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复习。从心理和生理角度看,其形成原因如下:

一、思想压力影响。考期的逐步临近,学校和家庭的严格要求、同学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对自己前途的考虑,都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思想压力,从而导致大脑皮层机能失调,记忆力下降,头脑发“木”。

二、缺乏自信心。少数考生胸中无把握,对考试信心不足,甚至悲观失望,这会使大脑的活动大大降低,以至发呆发愣。 三、用脑不科学。有些考生只顾拼命复习功课,放弃了正常的睡眠和必要的文体活动时间,长期打“疲劳战”,结果整天头昏脑胀,学习效果很差。

四、复习方法单调。如果长时间内用同一种方法复习一门功课,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效果。 要克服头脑发“木”的现象,一是要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是对知识的检验,不是“命运大决战”,也非人生终极点。在

前方的地平线上,成功与失败同样是开始。二是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无数事实证明,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谁树立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三是复习方法要多样化。文、理搭配,阅、听、读、写结合,避免枯燥、单一的复习方法,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四是要充分利用大脑的“最佳时限”,学习和休息巧安排。当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时,要抓紧学习;当头脑疲劳时,可睡觉休息或做适当的户外活动,以使脑神经细胞恢复正常。那种考前通宵达旦复习的方法,绝非良策,往往会前功尽弃。 高考复习被困“高原”怎么办?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被称为“高原现象” 原因:你是如何走上“高原”的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中、高考复习阶段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 1、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

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2、未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因此考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 3、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

有的学生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昏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没底,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应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气和做老师布置的东西,就会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对策:“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加以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

很容易过去的。以下策略大家可以借鉴。 1、激发学习的“兴奋点”。

如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目前的资源有哪些?我面临的困难是什么?我能依靠的力量有哪些?”

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重新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简单目标,使自己清楚今天做什么?这一周做什么?这一个月做什么?对自己所做的事如何检查?如何反馈?如何奖励和惩罚?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要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此时你就有了行动的激情和欲望,你学习的“兴奋点”也就被激发出来。 2、调节心理状态。

随着高考复习进程的深入,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是“家常便饭”。分数的刺激往往会使你情绪低落,无脸面对父母,产生内疚、自责和自卑。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这些小考、大考的目的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检查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吗?考得不好,说明自己掌握知识还有不少缺漏,需要进一步去补习和完善。让考试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产生畏惧和自卑的理由。 3、优化学习方法。

在不同的复习阶段,运用的学习方法各有侧重。以化学为例,第一阶段复习中,重点是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按知识主线整理出知识结构关系图。第二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对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考点知识作反复练习,巩固训练。第三阶段的复习中,重点对学科渗透、知识拓展、信息分析利用等方面的训练。 4、强化身体素质。

高考复习是一种艰苦紧张的脑力劳动,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只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快乐的心情,才能保证自己“日有所获”,“高原现象”也就被你所克服。 考试时的心理该怎样调整?

考生在考场上会发生各种心理变化,如果考生不懂得应对这些心理变化,则会影响自己知识水平的正常发挥,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心理对策,帮助自己提高考试成绩呢?

(一)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及其对策

第一场考试后,学生心理都会因为第一场考试的情况而出现一些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对以后几场考试的心理状态与考试成绩都有相当的影响。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1.镇静型

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无论第一场考得好坏情绪都是稳定的,并且能及时总结经验迎接以后几场考试。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对以后考试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起着积极作用。 2.骄傲型

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第一场考得较好便骄傲自满,认为以后几场考试没有问题。这种骄傲自满情绪对以后几场考试掉以轻心,影响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与思维能力的充分发挥,而在后几场考试遇到困难时便慌张起来。 3.灰心型

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第一场考得不好便垂头丧气,就认为以后几场也考不好,对以后几场的考试失去了信心。其实这类心理类型的考生,不少是对第一场语文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过高。因此即使考出了他的实际水平,他也感到不满意,因为与他的期待值有相当的距离。这种心理类型的考生中有些错误判断考得不好,实际得分并非如此。例如有的人作文题没压上就误认为这次作文考不好,因此而气馁。

第一场考试后的心理对策很重要。为了第一场考试后能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迎接以后几场考试,并争取取得满意考试成绩。以下几点心理对策,只要做了对以后几场考试有好处。如果做不到,因此而丢了3分、5分是完全可能的。 (1)不想第一场考试的结果

有的考生说考完就考完了,绝对不要去想考得怎么样。一想就往往想出一些问题来,一想出问题就怕丢分。而且越想越敏感,这道题可能丢分那道题也可能丢分,作文题更没有保障。这是不少考生第一场考试后总结出来的亲身体会。 (2)考后不对题

有些考生第一场考试出来后就去问别人这道题答案对不对,那道题答案如何。与同学一对题就会对出问题来,一对出问题对自己就是一个负性心理刺激,就会引起负性心理反应。这种负性心理反应对以后的几场考试只有坏处。 (3)调整考试对策

第一场考试后,不想考试的成绩结果,坚决不对题,但是可以想想第一场考试策略和技巧,哪些做得比较好,哪些做得比较差。好的在以后几场考试保持下来,差的在以后几场予以改正。 (二)防范怯场的心理学对策

考试怯场现象每年中考、高考都发生。所谓考试怯场是考场的情景与考试本身的强烈刺激引起考生本人情绪的高度紧张,使正常的心理活动水平减低、失调和中断。根据考生的心理活动失调的程度可分为轻度怯场、中度怯场与重度怯场三种:

轻度怯场现象主要表现为平时熟悉的一些知识一时回忆不起来,因此紧张而心慌、出汗,但考生的思路还正常,答卷活动还能继续进行下去。

中度怯场现象主要表现为较多的平时熟悉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情绪高度紧张,注意不能集中,使思路受到影响,答卷速度降低,甚至发生答卷混乱现象。

重度怯场现象,表现为考场本身的气氛就使他紧张不安,对考题的答案想不起来,情绪高度紧张,思路混乱,甚至出现心理活动暂时中断、双眼发蒙,发生晕场现象。这多半是在轻度与中度怯

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分析考试怯场的原因来自三方面:

1.外界干扰:当人们进行思维活动时,突然遇到新异或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如考场的严肃气氛、监考人员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态度,父母的叮咛:“你进这所学校不容易,花了很大的代价,这可是人生的关键一博,事关你个人的前途...”这些都会给考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烦,情绪越加紧张,促成怯场。

2.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见到陌生题或难题更是诚惶诚恐,乱了方寸。 3.脑过度的兴奋。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为了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过度受损,大脑会自动转入抑制,阻止回忆活动。有些考生考前开夜车,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紧张,引起回忆反应暂时抑制,造成怯场。

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考场怯场呢?提出几点心理调适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

好的”。

此时,家长要留意观察孩子,如发现孩子过于紧张,说明其自信心不足,家长要给予鼓励,巧妙暗示孩子,你一定会考好的。只有让孩子在十分自信的竞技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 情绪愉悦

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试前夜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曾有一位考生高考前夜(6号)仍看书复习到深夜,总觉得没有把握,由于过于紧张和疲劳,影响了她第二天的考试,化学本来是弱项,考糟了,心里更慌,晚上饭也没吃,又疲倦地复习到深夜,加之家长不断讲:“这是人生的关键一博,可不能大意”。种种压力导致这位学生考前几乎虚脱,严重地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临考前夕,要尽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减轻心理紧张度,听听音乐愉悦心情,打打球调剂大脑,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过多,精疲力竭。同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给予积极暗示:“你行,一定行!”让孩子充满自信地步入考场,因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考试当天:从容安排 沉着镇静

①吃早吃好 要有充足的用餐时间,最好在考前一个半小时用餐完毕。否则会因过多血液用于消化系统,使大脑相对缺血,

影响大脑功能的发挥。饭菜要清淡卫生,可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

②欣赏音乐 出门前十分钟听段欢快活泼的轻音乐,既可使人心情愉快,又可活跃思维。还可一面欣赏音乐一面检查准考证、文具用品等是否带全。

③适时到校 一般在考前二十分钟到达为宜。太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④缓行忌谈 在赴考场的路上,行速要慢,以免加速心跳,导致情绪紧张。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考完后不要校对答案,万不可以一题之小换心理情绪之大失。 ⑤先易后难 拿到试卷后,通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即使看到暂时不会做的题目也不要慌,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先做易解的题,这是应试技巧,更是增强信心的心理调适方法,每解一题便会增加一份自信,但人易我易我不大意,要仔细。待思路流畅后再做难题,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你感觉难时别人更是无从下手,这样想想心理会平静很多,利于提高士气、正常发挥。

如果在作出以上努力后,仍出现怯场,也不必惊慌。可先搁下试卷,稍做一下揉面等活动,或伏案休息片刻,这种转移注意

力的方法,有助于克服紧张情绪。也可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经过1~2分钟的练习,也能消除极度紧张状态。

同学们,考场是特殊的智力竞争场合,是考生智力、毅力和体力等综合素质的较量,愿大家以扎实的知识水平,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高考中取胜。 4.期待适度

就怯场原因来看,更多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不少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如考上某某重点大学,对考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考生本人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在考场上看到了考题比较难,自己报考的理想学校不能达到,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压力,而导致了怯场。

为防止怯场的发生,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应反复多方面的考虑,对自己的期待值一定要恰当。在一般情况下,高考一模二模的考分可能是你适当期待的高考分数。你按这个考分的标准去选择志愿,可能是比较适度的。这样即使在考场中遇到一些难题,自己拿不到分也不会过分紧张。 5.提高应激能力

另一怯场的原因是一遇难题就慌张,这是缺乏应激能力的表现。应激能力高的人,遇到难题会冷静思考,采取措施去想方设法探索解决。而应激能力差的人,遇到难题就紧张,就慌张,就想起答不出来的可怕后果,就放弃采取方法去解决。

所以在平时就要加强心理应激能力的培养,主动培养对挫折的应付能力。考生在考前也可多找一些难题做,这些难题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自己做不出来。高考时,在遇到同等难度的难题做不出来对其紧张反应的程度就会降低。 6.充实学习实力

还有很多怯场的学生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够,心中无底。充分复习,牢牢掌握知识,把知识学活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般的难题都不怕,这是防止怯场最基本的条件。 7.积极的自我暗示

根据自己怯场的原因与情况,心里默念一些词句。例如“能考好,能考好,能考好”等等反复默念,可以使自己情绪稳定,提高信心,对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8.愉快的想象

自己发现有怯场表现时,可以有意识地去想象使自己曾经愉快过的情景,比如站在高山远望的心情,通过想象唤起愉快的情绪有助于减轻紧张不安。 9.闭目休息

发现怯场现象,自己可以闭目休息一小会儿,再继续答题。 10.深呼吸

发现怯场现象时,暂时放下笔,双手平放在双腿上,做深呼吸。吸气要长但不要急,呼气要慢。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

如何克服五大“考试症”? 一、失眠

状态:眼困,但脑子异常亢奋清醒,越想睡就睡不着。 应对高招:干点别的事情放松心情,如听听音乐,读读优美的散文,散散步,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告诉自己“人困了,自然就睡”。不要老想着自己睡不着,担心失眠会影响明天的考试。 二、压倦学习

状态:越临近考试,越不想学习。

应对高招:出现这种情况时,考生可以暂将学习搁置一边,不妨散散步,与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心情。再找出自己产生厌倦情绪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已经弄懂了,还是自己对考试没有信心,看自己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想通了,过度焦虑的心情自然消除。 三、怯场

状态:一进考场,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脑子一片空白,越急越怕。

应对高招:自我暗示法。暗示语要具体。简短和肯定。如“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这一天,我喜欢考试,喜欢同别人比个高低。”“我今天精神很好,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等。 四、记忆阻滞

状态:提笔忘字,对某个公式或概念非常熟悉,可就是想不起来。 应对高招:转移刺激法。先保持镇静,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

转移一下注意力,然后可以通过联想,利用其他考题,回想当时记忆的环境,随便写点什么或反复审题等办法来唤起记忆。 五、头痛、头晕、“晕场” 状态:莫名其妙头晕或头痛。

应对高招:可以吞服或含几片仁丹等清凉药物,或在太阳穴上搽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刺激性药物以刺激感官,并作深呼吸数次,帮助稳定情绪,消除焦虑。 如何走出高考复习六大误区?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考生的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是,事实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复习效果相差很大,由于方法失当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都有很多考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老是没有明显提高呢?”有这样疑问的考生除了学习方法需要调整之外,还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复习误区: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很多考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对于每个考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

于中、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

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高三复习中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考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

误区四:零敲碎打,死记硬背。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常常定位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及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上。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且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综合能力提高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减少记忆型的题目,增加能力型、应用型以及综合型的题目。靠死记硬背换取高分的时代不存在了。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误区五: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考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

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

误区六: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解题实践表明,条件预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告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解题之前认真读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有了一审慢才能有二做快,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快解不快,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

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思维定势化,只以单一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把特殊问题一般化,或把简单问题繁杂化。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经常进行灵活多变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会更多、更合理。 考生如何减轻考前焦虑?

临近高考,每位考生都多多少少体验到担心、烦躁、恐慌、无奈等精神压力,有的考生甚至表现为“越想学越学不进去”、懒散、身心疲惫。这种考前的焦虑也是正常现象,因为在强大的压力下,人会处在“自我保护”的应激状态,自然地产生出“紧张感”。研究证明:紧张焦虑感也有积极意义。紧张是唤起和维持大脑兴奋性的力量,促使人思维活跃,适度焦虑有助于智能的发挥。因此,不要认为焦虑很可怕、紧张就有害。在考前这段时间,如何调整好心态?有这样几点准则:

一、保持自我,按自己的目标走。有些考生老是注意别人在干什么,别人怎样了。别人复习某本书,自己也一定要找到;别人讨论报××学校,自己一听达不到,心就慌;别人,尤其是原来水平差不多的好朋友,考试成绩提高时,自己就压抑甚至六神无主了;甚至有的同学考场上一听到别人翻卷子,就认为比自己答得快,于是乱了阵脚。了解别人不可避免,但高考前保持自我更重要,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目标不同,进步发展的曲线也是不同的。要学会把握自己。 二、保持惯性,让自己在“状态”中。经常有同学提到“状态”、“感觉”,其实这是一种学习上的惯性。运动员赛前热身也是让正常比赛保持惯性。高考前的一段时间具有保持学习状态惯性的作用,也具有冲刺的作用。所以,在高考前一个月保持生活常规及原有的学习状态很重要。

三、适当交流,相互支持。由于时间紧,同学们都各自为战,缺少交流的机会。有的同学把其他人当作竞争对手,更是保守机密,不愿与人沟通。实际上,交流对信息的交换、情感的支持、情绪的调节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经常和好友谈谈心、组织一些小型的活动对高三的同学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如果考前有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则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措施来减轻压力,消除焦虑,稳定情绪,因为过度的紧张焦虑会妨碍复习和考试,那么如何减轻过度紧张焦虑呢?考生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接受法。接受目前的状态,包括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我怎么又紧张了?别紧张!”、“紧张就紧张吧,一会儿就好了。”、“睡不着怎么办呢?睡,快点睡着,明天还有好多事呢!”、“睡不着,没关系,放松,再放松,慢慢会睡着的。”

2、单纯法。一位射击世界冠军赛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只管打好每一枪就是了”。考试也一样,只管面对每一道题就好了。 3、倾诉法。和好朋友以及周围的同学聊聊天,说出自己的压力。就会发现,或许别人有类似的烦恼;或者别人经历过这种情况,有办法帮助你;或者说一说就轻松许多。

4、少想快做法。有些同学好回忆过去,期盼未来,就是逃避最困难、最需面对的现在。一些高焦虑者往往“想得多、做得少;想得远,怕眼前”。由于任务不能及时完成而堆积起来,就更增强了焦虑和自责感。所以克服焦虑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少想快做”。

5、简化或放弃法。有些焦虑感强的人,往往重视定计划,计划定得很满,没有调整的余地。于是整日紧张不安,看计划本、看表,心中不踏实。对于此类现象,应在详细计划之余,划出重点。执行时先做重点,如果计划未完成,是那些未划入重点的内容,就简化去做或放弃,知取舍而不苛求。

6、目录法。考场上拿到试卷前,请想一想学科的重点内容、考试对策或者就是想想教材的目录,精力就集中在有效事物上了。暂时出现的遗忘和迟钝现象,在不乱分寸的前提下很快就好

了。

7、放松训练法。当意识到自己精神紧张,就用力让自己全身的肌肉紧张起来,并屏住呼吸几秒钟,于是肌体感受到更加紧张。当向外呼气时,全身体验到轻松。身体上的放松会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腹式呼吸等也有助于放松身体。 8、体育运动法。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对情绪进行合理渲泄,有助于降低焦虑.

9、降低目标法。有些考生给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目标,如学习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要求自己非得考上清华、北大,远远超过了自己实际能力,人为地扩大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增大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因此,考生要在正确评价自己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理想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和模糊性,含有最高目标也有最低目标。目标恰当,压力自然会降低。 10、思想转移法。把注意力从不良心境中引开,对消除焦虑是有帮助的。思想转移法可以这样运作:其一是体力上分配,当你紧张焦虑的时候,不妨适当做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及一些球类活动;其二是转移注意方向,从事一种自己最有兴趣的活动,如听听音乐、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等。

11、自然放松法。现代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放松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机体耗能减少,血氧饱和度增加,有利于使人达到精力充沛的状态。自然放松法即调整姿势、呼吸、意念,让人先用力深吸气,尽力屏气至能忍

耐限度为止,再用力呼气,并放松全身肌肉,从而达到精神和躯体的放松状态。

考生最爱问的10个心理问题 1、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成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 第一,要注意适度的休息、娱乐和锻炼。不少考生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因而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娱乐和锻炼时间。这种做法是极不明智的,它带来了考生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所以应该予以纠正。

第二,要交换下复习的形式,避免单调机械的刺激产生的厌烦心理。比如编份考题考考自己,把一些要背的书制成磁带放给自己听,也可假扮老师而把所要记的东西讲演出来等等。

第三,可学国外运动员赛前给自己打气的办法,复习之前挥挥拳头喊几句或默念几句振奋精神的口号,或将口号写成条幅悬挂在墙上,自己动员自己重新树立拼搏的欲望。 2、考前烦躁不安,看不进书怎么办?

这类考生大多学习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由于对未来大致成败的结果把握不定,因而极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心事重重,使得这类

考生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对于这种情况,考生一定要把自己真正担心的东西表述清楚,然后再设法否定自己的这种担心,以解除自己的心理负担。此外,当考生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乱而生烦。所以这类考生的当务之急,是将所要复习的东西按重要性的次序,排列出一个合理有序的复习进程来。

3、临考前失眠怎么办?

失眠往往产生于对考试过于紧张的心理,以及对失眠后果的过于担心。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实际上,完全没有睡着觉的情形是很少存在的,因此失眠一般并不影响考生在考试中智能的正常释放。失眠的真正危害正是在于失眠者过度夸大了失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而在考前和考试中不断给自己以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解除思想包袱是解除考生考前失眠问题的根本法宝。 4、一到考试就觉得身体某部位不对劲儿怎么办?

有些考生每逢考试,就觉得自己胃痛、肚子痛或头痛等,这绝大部分是心因性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紧张引起的。考生若特别留意并与考试建立了联系,则以后一到考试就会人为地留意或感觉那个部位,则不适的感觉就会暗示出来。为此,正确的做法是:不留意,不强化。

5、考砸了一两门,情绪影响到后面几门,怎么办?

很多考生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考砸了一两门就等于全砸了。实际上在每次考试中,几乎人人都至少认为自己有一两门考得不

太理想。更何况你考砸了的这一两门,也可能是太难,因而又算不上考砸了呢?因此考砸了一两门当看作正常情况,没必要为此殃及其它。

6、考场上突然慌神了怎么办?

当考生对许多意外和困难没有预先估计到并找出解决的办法,那么问题一旦出现时自己就容易惊慌失措。把以前考场上常遇的问题搜集起来,并请些“高参”出出主意,可保你临危不乱。 7、平时水平很高,考试发挥不出来怎么?

平时就应和考试的要求一样,要正确率,要速度。只有平时如考时,才能考时如平时。

8、在考场上我最怕有声音干扰,如遇噪音怎么办?

有些考生总爱在考后抱怨说,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周围同学的翻卷子声和叹气声,以及考场外发出的某种声音,干扰了他们的思路。其实他们所感受到的这些躁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躁音。心理上的躁音虽然来自声源,但其分心的效果却是通过人的心理因素而起作用的。你越是注意躁音,越是觉得它正在干扰自己,你就会越感到不安,它的分心作用也就越强,所以考生要克服心理性躁音对考试的妨碍,不必去理会它。这样自己的急躁情绪就会减少,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专心于考试。 9、考试时,碰上自己不会的题或想不起的知识怎么办? 考试时遇到这种情况,切忌慌乱和胡乱尝试。首先考生应先分析一下自己不会做的大致原因:是忘记了有关知识,还是题目没理

解透彻?或是题目线索太多,自己一时难以理出头绪?然后再根据自己分析的原因,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按程序有条理地去做,即使题目仍未解出,也不会去想“这下完了,我要考砸了”之类无用而有害的事,而是可以自慰自励:“这题对我难,对别人也难。”

考生在考试时,有时会出现某些知识回忆不起来的现象。这时考生因急需解决问题而希望尽快回忆起来,往往就会心里着急,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碰上”想要找到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成功率一般都很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更加重了自己的紧张慌乱。此时正确的策略是应该善于运用联想,你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段知识相关的知识,以寻找回忆的线索。如你忘了哺乳动物有什么特点,那么你就可以通过回忆鸟类的特点来与之对比回忆。 10、时间不多却有好多题没做,怎么办?

考场上最容易引起考生慌乱的情形,莫过于考试时间不多却仍有许多题没做完。考生此时心急如焚,常常是做这道题时想着那道题,而做那道题时又惦记着这道题,结果哪道题也没做好做完。当这种不利的情况出现时,考生一定要有个合理的目标和合理的决策。所谓合理的目标是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能做多少算多少;倘若你这时目标过高而不合理(企图全部做完全部做对),反而连较低目标(做完做对一部分)也实现不了。有了合理的目标,还要有合理的决策,即此时考生优先选择的题目,应该是自

己比较有把握和分值较高的,而且要考虑所要花费的时间,把三者综合平衡之后再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方案。 如何增强高考的自信心? 1、要学会微笑

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另外还建议考生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2、走路挺胸抬头

人外部的姿势和步伐是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 3、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据了解,不少考生在中、高考前受到消极暗示较多,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来增强自己的信心。例如,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

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 4、不打疲劳战术

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5、不要相信迷信

近几年来我时常接到一些考生的电话,叙述他们听见了什么和身体有什么感受。我认为这些将对他们考试发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有的考生告诉我,早上听到乌鸦叫了,认为这是不吉之兆,意味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由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的。

6、高考目标要期待适当

考生要根据自己高(初)三以来的考试成绩,特别是一摸二摸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

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

能的发挥。 7、不要攀比

所谓高考成功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成功。有的考生学习实力550分左右,高考考出550分左右就是成功,如果考出600分就是超常发挥,如果考出480分左右就是考试失败了。另外,一个考生他的学习实力是460分左右,他高考考出460分左右就是成功。不能与前一个考生的成绩去相比,因为大家的学习实力不一样,因此考生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 8、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想越失去信心。其实,这个时候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此外,还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看看那些高考非常成功的和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也颇有益处。 9、做做容易题

高考试卷的难度是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应该说绝大部分考生30%容易题是都会做出来的。当考生缺乏信心

的时候不妨来做做容易题,这样也会焕发起你的信心来。 10、增强学习实力

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中、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o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