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策略

更新时间:2023-07-29 08: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头颈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策略 作者:向顺民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策略进行探讨。方法:本院于2006—2011年间收治头颈部及头皮恶性肿瘤患者40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并于术后进行修补。结果:在本组40例患者中,采用游离中厚皮片移植的患者15例,采用皮瓣移植者25例。病灶均已切除,术后随访3年以上均无复发。有2例出现局部皮片或皮瓣坏死,经过换药等护理后均已愈合。2例患者施行了颈部淋巴结清扫。结论:广泛彻底地清楚肿瘤,以及针对不同的侵犯程度进行切除,修补,移植,术后精心护理,细心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头颈部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修复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08-02 临床上,对于头颈部及头皮处的巨大肿瘤切除之后的缺损修补,一直是困扰医师们的问题。[1]体表的恶性肿瘤,有相当一部分好发于头颈部及头皮处,如不加以足够的重视,或诊疗技术不够高,则极易使病情迁延,肿块生长巨大,行切除术后留下巨大缺损,难以修补。本院于2006—2011年间收治头颈部及头皮恶性肿瘤患者40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并于术后进行修补,现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组病例中,有3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分布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8.8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9年,平均5个月。患者均自觉头颈部或头皮部有体表包块,无疼痛与压痛,肿瘤的瘤体分布在1.1x0.7cm—12.0x9.0cm。10例存在表面破溃现象。本组40例患者在术前的检查中,均包括血尿常规,胸部X线片,头颅CT,肝脏B超,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在头颅CT扫查过程中,有8例检查出肿瘤有颅骨转移。2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为术后肿瘤复发的患者。术后,经病理科检查,有20例为鳞状细胞癌,4例为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为基底细胞癌,4例为纤维肉瘤,2例为皮脂腺癌。

1.2 手术方法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切除肿瘤瘤体。注意在切除时,范围要比肿瘤边缘多出2cm以上,深度达到帽状腱膜。如患者骨膜受累及,应切除病灶以及周边2cm范围内的骨膜。(术中发现21例) 如颅骨也受到累及,则在切除病灶时切除周边2cm范围之内的颅骨(术中发现10例)。如硬脑膜也受到累及,连同硬脑膜一并切除(术中发现2例)。肿瘤瘤体切除之后,应立即送往病理科活检。[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zf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