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第八次月考)考试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1-05 19: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6届)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 审定: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攻打匈奴 C.推行郡县制 D.修筑长城 2.“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秦汉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商周时期 D.隋唐时期 4.古希腊的海洋文明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形成,古代中国的大河文明推动了君主专制的形成。这表明:

A.自然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具有重要影响 B.民主政治比君主专制优越 C.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D.海洋文明比大河文明先进 5.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

①只有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 ②妇女无政治权利

③奴隶和外邦人无政治权利 ④未成年人不享有政治权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这部重要文献是 A.英国的《大宪章》 B.美国的1787年宪法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英国的《权利法案》

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这充分说明了德意志皇帝

A.注重摒弃专制主义传统 B.真正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C.注意协调政府部门关系 D.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9.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元朝大都 D.北宋东京 10.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有人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乡民相率附和,几欲将(继昌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对材料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家的沉重剥削导致了工人的反抗运动 B.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C.新旧生产方式的冲突尖锐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进一步瓦解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11.阅读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占工厂总数比占工业资本总额占工人总数年份 例 比例 比例 1937 16% 4.4% 7.3% 1942 58% 78% 49%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有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 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 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2.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有代表强调,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教训,警惕新农村建设刮起“大拆大建风”。其中“历史的教训”主要指下列哪一事件 A.新中国的成立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 13.新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体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封建阶级衰落 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14.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B.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C.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15.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B.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彼此团结共同应对

C.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D.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巨大

16.下列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社会福利政策得以普遍实行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D.知识经济产生并得到发展

17.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欧洲联盟

18.到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②两极格局的瓦解 ③国际分工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依赖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有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王阳明 D. 朱熹

20.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该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画家的性格和爱好 B.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21.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A.基础性 B.实用性 C.科学性 D.思想性 22.右图是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画面右上方的题词是:“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它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一国两制,祖国统一 2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将人们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24.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这说明了 A.伽利略否定了古代圣人的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B.伽利略重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C.伽利略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D.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5.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第一篇里说:“人们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做任何善事,除非是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还说:“饥饿和贫困使人勤劳,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与其在人性论观点方面最相似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 墨子 D. 孟子 26.科技改变生活,“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7.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28.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D.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29.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之一。对于梭伦改革成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得到平民和贵族的一直支持

C.梭伦奉行的折中原则 D.梭伦自身的努力及有效的改革措施

30.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文件是

A.《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莱茵保安公约》 D. 《洛迦诺公约》 31.观察下边漫画,该漫画

A.讥讽了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 B.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C.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32.二战后,美国通过经济援助计划,将西欧国家纳入冷战战略轨道,提出该计划的是

A.丘吉尔 B.马歇尔 C.罗斯福 D.尼克松 33.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B.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4.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6届)第八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1 13 25 2 14 26 3 15 27 4 16 28 5 17 29 6 18 30 7 19 31 8 20 32 9 21 33 10 22 34 11 23 35 12 24 答案 二、材料简析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赋”,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3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9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高二(2016届)第八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3 D 25 B 2 D 14 A 26 C 3 A 15 B 27 A 4 A 16 C 28 C 5 B 17 D 29 B 6 D 18 B 30 A 7 B 19 C 31 C 8 D 20 D 32 B 9 D 21 B 33 B 10 C 22 C 34 D 11 B 23 A 35 C 12 B 24 B

二、材料简析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题

(1)官员俸禄偏低; 地方办公经费不足; 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 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政府力图整顿吏治。(8分,任答四点即可)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2分) 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2分) 但是在专制主义制度下这些措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3分)

37题

(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6分,每点2分)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 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 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每点2分,最高不超过9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a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