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3-04-09 04: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物理(08040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

(1)专业简介:材料物理是材料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将物理学理论与材料制备(或合成)加工、材料结构及性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专业创办于2006年,是我校几个典型的理工相结合专业之一。专业围绕的教学研究方向包括:(1)金属材料制备、组织性能及加工;(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及表面改性;(3)粉末冶金技术;(4)材料的检测和失效分析;(5)新型功能材料。目前,教研室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且为材料学、材料加工或凝聚态物理方向的硕士生导师。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在材料制备与改性、硬质合金及表面工程、碳材料态及纳米晶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果。毕业生因既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好评,考研率达到1/4(多为985、211高校或中科院),整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2)培养目标:培养出能掌握材料物理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应用、技术研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

1.掌握材料物理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够熟悉应用一门外语。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1.2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1.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适应自我发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熟悉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2.1 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2 熟悉材料的基础原理,初步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具备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技能;具备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知识能力。

3.1 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性能、组织结构、生产工艺及处理技术

3.2 掌握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能力。

3.3 熟悉新材料及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

4.具有材料产品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工程实践的能力。

三、实现矩阵

1.掌握材料物理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并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熟悉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的制备设计方法、组织结构及成型工艺。

3.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生产工艺与性能;具备材料表面工程及粉末冶金技术与处理方法的知识技能;具备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知识能力。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一)、高等数学(二)、大学物理(一)、大学物理(二)、工程力学(A)、大学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机械制图(B)、电工电子技术、物理化学(B)、普通化学(B)。

2.专业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A)、原子物理学(A)、材料性能学、材料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固体物理学(B)、材料物理学、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B)。

3.专业选修课程:科学创新思维,粉末冶金原理,材料工程基础(C),料实验研究方法,工程材料(B),热工过程与设备(A),材料基础理论指导,基础数学综合,材料表面工程学,应用电化学,功能材料,材料腐蚀防护技术,材料制备技术,材料无损检测,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有色金属加工概论,科技前沿,复合材料(B),超硬材料及硬质合金,材料失效分析(A),粉末冶金材料学,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A),加工成型设备,稀土材料,材料物理前沿,金属塑性加工学,材料生产车间设计,铸造工艺学,连铸连轧,专业英语。

六、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总学分要求175学分,其中:必修课(含实践):138.5学分;选修课(含实践):28.5学分;校级公选课:3学分;综合素质3学分;创新创业实践2学分。

七、每学期学分及分配表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制订:周升国审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1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