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更新时间:2023-04-09 04: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注重教法多样、形式翻新,不能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选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把握住课堂探究的关键,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选取具有最大价值的知识让探究更有意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优化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明确了新时期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对一线教师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文以案例的形式从是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初步的改进或优化建议,以期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落地生根。

一、从是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两翼,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活动是学科核心素

养形成的主要路劲”无疑,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所选取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的过程是关系到核心素养能否真正落地的?筛鲋匾?方面。下面以小学四年级上册中的《烙饼问题》为例,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对所探究的重点选取不当造成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

笔者结合《烙饼问题》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剖析一下探究的偏差在哪里,到底什么又是这节课的探究重点或核心。

《烙饼问题》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分析已知条件并演示烙1、2张饼的方法(教学用时4分钟);(2)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8分钟);(3)学生自主探究烙4、5张饼的方法,并总结经验(7分钟);(4)练习烙6、7、8、9、10张饼的方法,并总结规律:饼数X3=所需最少时间(7分钟);(5)利用上面总结出的规律做练习题,并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0分钟);(6)课堂总结(4分钟)。本节课共用时40分钟。

从上面的教学环节上,我们可以看到,从第3步到第6步共计用时28分钟,主要目的是总结出计算方法:饼数X3=所需最少时间,教学的过程是以“考”定教,不是以学定教,考什么就教什么,实质是穿着探究的鞋走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把握有偏差,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

的培养。

笔者以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在第二步,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理由是:烙3张饼是烙饼问题的关键。因为只要学生会烙3张饼了,当所烙饼的张数大于3时,只需把饼的张数拆分成2张或3张的组合,问题就可以顺势解决了。

“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是不能教授和传授的”因此,摒弃重知识的传授,抓住烙3张饼这个教学重点,展开探究就抓住了整节课的重点,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对探究的关键点模糊不清,致使探究没有真正发生

在很多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创设了新奇的问题情境,设计了颇多的教学环节,其实在颇多的教学环节中,最为紧要处往往只有一二处,抓住了这些关键,就抓住了核心,就是一节好的探究型课,否则,不论表面多么热闹,真正的探究压根就没有发生过。

在《烙饼问题》这节课中,烙3张饼是本节课应该选取的探究重点,而探究的关键则是发生在从先烙完2张饼再烙1张饼的方法到交替烙3张饼方法的过程中,从一种想法到另外一种想法的过渡,似乎只隔了一张纸,可却是犹如登山遇到陡峭山壁,在这两个思路之间,恰是这节课所有环节之中最为紧要之处,要想完成这个思维的突破,学生必须突破

思维定式,必须借助良好短暂记忆力进行大容量的思维,必须展现思维的灵活性进行创新思维。

二、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优化的建议

(一)选取具有最大价值的知识让探究更有意义,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载体。”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在19世纪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那么,一线教师在备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教材又该如何甄选课堂教学的重点,直指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笔者以为,选取的知识必须能够最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的知识相对于本节课的其它知识而言,无疑是具有最大价值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选择具有最大价值知识的时候,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所选取的知识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刘道玉认为,学习的本质和目的是达到“学以致慧”,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和有所作为的人。

2.所选取的知识能够体现数学

学科思想和方法。“学科方法是人们学习学科知识和应用学科知识的思维策略或模式。学科思想是人们通过学科活

动对学科基本问题形成的基本看法,是人们在对学科知识和方法做更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观点,也是人们在分析和解决学科问题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导航器。”数学知识技能背后往往蕴藏着数学学科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最能体现出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品质,是数学文化最主要的表现。”

在《烙饼问题》中,对烙3张饼采取深度探究更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能够向学生渗透统筹和优化的思想方法。

(二)明确关键点让探究真正发生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

在《烙饼问题》中,烙3张饼是教学重点,而探究的关键就发生在对这个教学重点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在学生已经知道先烙完2张饼再烙1张饼的方法之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也从来没有交替烙3张饼这种方法或生活经验,因此,在学生没有探究出交替烙3张饼这种方法之前,学生始终是处于“求之不得”的状态,知识将要生成的状态,此时,思维的体操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真正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向着数学的核心进发。因为,思维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核心。

可见,明确探究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其次要把握住探究出现的特征,探究的关键发生在从一个知识

方法到另一个知识方法的生成中,发生在从一种思维方式到另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发生在由低阶能力到高阶能力的培养中,发生在从简单低级认识到复杂高级认识的升华中。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应该慢下来,静下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交流和碰撞的时间,静待花开,让知识在课堂上生成,让探究真正发生,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生根。

重点论就是看到事物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为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要抓住课堂教学重点,选取具有最大价值的知识让探究直指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要能抓住探究的主要方面,明确探究过程中的关键,让探究真正发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火热思考,碰撞启发,借助思维之桥通向数学的灵魂,感受数学的精神和魅力,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核心素养悄然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

教法,2018,(01).

[2]褚宏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刘道玉.论学习的本质特征与目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

[4]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

[5]申纪云.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6.5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w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