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01 04: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美国在财政政策和传统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国会的贸易保护主义环境和政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复苏,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短期来看对刺激美国经济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该政策会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货币竞相贬值和更广泛的贸易保护主义。长期来看该政策增加的流动性大量外流,对美国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并影响美元的地位。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还可能采取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对此,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生背景入手,分析美国采取该项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关键字:货币政策;量化宽松;影响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购买证券(通常为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使银行在央行开设的结算户口内的资金增加,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改变市场主体对利率和汇率的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与传统工具不同,量化宽松被视为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操纵工具。

“量化宽松”中的“量化”指将会创造指定金额的货币,而“宽松”则指减低银行的资金压力。中央银行利用凭空创造出来的钱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借钱给接受存款机构、从银行购买资产等。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银行同业隔夜利率,银行从而坐拥大量只能赚取极低利息的资产,央行期望银行会因此较愿意提供贷款以赚取回报,以减缓市场的资金压力。

二、概述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对市场的影响 (一)背景分析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的金融市场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出现了信贷紧缩现象,美国想注资金融业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联储连续7次下调联邦市场利率,至2008年底,利率已降至0%-0.25%的低位。但结

果却并收受到明显效果,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美国为了救市转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量购买美国资产以及债券,由此不得不印发大量美钞以购买相应的资产。 (二)实施过程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政府支持企业房利美、房地美、联邦住房贷款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的直接债务,还将购买由两房、联邦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所担保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是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开始。2009年3月18日FOMC召开会议,决定美联储在未来6个月内购入最高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将在原先决定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再购买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2009年11月4日,美联储在结束利率会议后发表的政策声明中宣布,决定总计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约1750亿美元的机构债。后者略低于联储早先公布的2000亿美元。美联储由此小幅缩减了首轮定量宽松政策的规模。2010年4月28日,美联储在利率会议后发表的声明中未再提及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机构债的问题。这标志着联储的首轮定量宽松政策正式结束。首轮定量宽松总计为金融系统及市场提供了1.725万亿美元流动性。

(三)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的影响

QE1开始

由上图可知,自首轮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对提振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GDP环比年率自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第四季度触底反弹,一路上扬。

FOMC宣布将购入3000亿美国国债

标准普洱500指数

截至2010年3月第一轮量化宽松结束,美联储购买了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1750亿美元的机构证券,累计1.725万亿美元左右。这使得美国标准普洱500指数从2009年3月底的797.87点升至2010年4月底的1186.69点左右,涨幅超过48.7%。

QE1实施

美国失业率 单位%

美国自量化宽松政策实行以来,从上表中显示的失业率来看,短期和长期内失业率均未有明显改善,不降反增。尤其是2009年4月到5月短短一个月间,失业率从8.9%直升至9.4%,之后数月又升至10%及以上,数据表明美联储的QE1计划对于失业的调整彻底失败。

FOMC宣布将购入3000亿美国国债

美元指数 单位:元

2009年3月QE1实施后,美元指数下跌趋势确立,随着各国轰轰烈烈的救市行动,资金从美国国债市场流出,转战美国股市、商品市场、新兴市场。美国的股市则是2009年3月份QE1后开始反弹,由于美元下探,全球商品市场大幅反弹,但由于短期债券的利率过高,市场还没有出现大量拆借资金去对冲通货膨胀。

三、概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对市场的影响 (一)背景分析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宣布了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货币政策方案: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购入国债的平均年限约为5~6年。这表明美联储意图通过降低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以增加企业信心,并促进就业市场的复苏。此外,美联储将延续把资产负债表中到期的债券本金进行再投资、购买国债的现行政策。这是继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措施。在公布购买国债计划的同时,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0~0.25%的历史最低利率至更长时间。随着疲弱的经济数据继续公布,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世界普遍反对声中推出,G20峰会更让美国成为众矢之的。美国急迫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如下:

1.政治背景:民主党中期选举失败后,给奥巴马政府敲响了警钟,美国选

民对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意见非常大。如果经济再没起色,奥巴马当选时的承诺再不兑现,两年后的连任可能会成泡影。因此,奥巴马要想挽回败局,就必须“拼经济”,从而大幅提高就业率。

2.经济背景:次贷危机爆发后,自2008年底美国实行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美国的经济形势虽然自谷底略有反弹,但复苏势头始终动力不足,当前生产和就业状况改善的步伐依旧缓慢。受制于高失业率和微弱的收入增幅,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受到抑制;企业增加设备和软件投入的增幅比今年初放缓;新房开工量依旧低迷。另外,美国能够拿出的应对政策已经不多,特别是利率已经接近于零,失去了操作空间,逼迫其不得不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美国过低的通胀率给量化宽松政策持续使用提供了有利环境。根据劳动部数据,2010年9月美国的CPI较上个月仅上升了0.1%,除了波动的食品与能源价格外,物价已连续第二个月几乎“纹丝不动”,与一年前相比,总体物价水平仅上涨1.1%,核心物价仅上涨0.8%,为1961年以来最缓慢的年份。2010年10月18日,在美联储波士顿联储分行举办的“低通胀环境下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会议上,伯南克在题为《低通胀下货币政策目标及工具》的讲话中表示,大部分货币委员会官员都认为物价增速应该保持在“2%或稍低”的水平上。美国大举印钞大把撒美元没有通胀之忧。

(二)对GDP、股指、就业率、美元的影响

QE2实施

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增长。美国经济复苏增强的迹象愈发凸显。但经济增速无法显著改善就业情况。201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1.8%,这是2010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的经济增速。这一创新低的经济增速也让市场开始担心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能否延续去年的强劲复苏表现,失业率依旧高,

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

QE2实施

标准普洱500指数

QE2的实施,美国经济持续改善,助燃美国股市。2011年上半年,美国市场股指增幅和市值增幅大致相当。其中,市值增长5.4%,股指上涨5.36%。

QE2实施

美国失业率 单位%

QE2 的实施,一定程度刺激了美国经济,2011年3月份美国失业率为8.8%。这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来的最低点。但近期能源价格高涨和日本的天灾开始拖累美国经济,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国5月份的失业率上升至9.1%,比4月份高出0.1个百分点。就业人数环比也仅增加54000人,是8个月以来最少的。

QE2实施

美元指数

非农就业数据表现疲软,促使投资者开始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这直接导致了美元指数大幅下挫。美元兑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大幅走低。异常惨淡的非农就业数据,加上市场继续受到欧债危机忧虑的影响,避险资金重新回到商品市场寻求避险。

四、悬在空中的靴子——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 (一)可能提出的时间点和方式

QE3暂时还不会推出。后续推出与否还需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胀率的演进情况而定。只要通胀在控制范围内,美国仍有较大可能推QE3。毕竟从现在的角度看,该政策仍是利大于弊。

对于QE3,美联储可能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通过发言给市场传达信息和信心—伯南克在8月26日Jackson Hole会议上承认经济数据低迷,并且明确表示美联储会采取行动。

第二,承诺将低利率维持到比“延续期”更长的时间并在同时维持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这也是试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锁定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资产负债表“延续期”的承诺意味着美联储将在明年年初之前丧失政策的灵活性。维持目前资产负债表规模则意味着债券本金到期再投资。

第三,美联储可以在利率曲线上做文章,包括出售短期国债而买入长期国债,以此来压低国债长端收益率。但美联储在2010年11月推出QE2时决定买长期

国债,并没有试图改变利率曲线。如果美联储采取这种方案,货币市场当然会欢迎多出来的短期资产,但此举对市场的影响力度恐怕不足。

第四,美联储可以选择降低付给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利息,从目前的25个基点降低到10个基点。美联储在2010年11月没有选择这种措施,从那以后,一项新的存储保证金的实施已经降低了短期市场利益,因此如果继续降低超额准备金利息可能会影响市场的运做。

第五,美联储可以决定额外购买大额资产,比如6000亿美元或以上。此种选择不但可以宽松现在的货币政策,而且在未来8个月的逐渐实施过程中锁定宽松政策。

第六,如果美联储决定尝试更加大胆的手段,则可以直接到债市或股票二级市场上进行操作,比如购买标普500指数,就像香港金管局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操作,或者像日本央行购买银行股票那样。 (二)可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通过分析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前后各资产类别的表现情况,如果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看涨的资产类别主要包括大宗商品(能源、工业金属、贵金属),大宗商品货币(澳元、加元、巴西里尔等),美国股票,而有价格下跌风险的资产主要是美元和美国国债。

对于标普500来说,12个月前推市盈率基本维持在13倍左右波动,市场的上涨绝大部分来自于盈利的推动,其中QE1期间市场上涨62%,在QE2期间上涨28%,下一轮量化宽松对标普500指数的推动可能在10%~20%之间。

失业率会居高不下。美国就业市场的恢复情况曾一度十分良好,但失业率从2011年4月份开始回升,目前回到了9.2%的高位,就业市场想要在下半年大幅改善的可能性较小。2011年第四季度美国失业率仍可能高位运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pi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