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关系

更新时间:2024-01-09 15: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法化和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1.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一种不对当的关系,赵元任先生称之为“扭曲关系”(Skewed Relations)。 “所谓扭曲关系,指的是那种有时候是规则的,对称的, 有时候是不规则的不对称的。”(赵元任1968/吕叔湘译1979:11页) 赵先生曾不止一次举下面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扭曲关系。(赵元任1959,1968, 1980) “吃'饭”、“看'报”等动宾结构,重音在第二音节;“煎.饼”、“劈.柴”等定中结构,重音在第一音节。形式(轻重音)和意义(结构关系)之间似乎是一对一的关系,可是进一步的考察就会发现,虽然动宾结构的重音总是在宾语上,可是重音在第二音节上的不一定都是动宾结构。例如“烙'饼”“炒'饭”在语法上是两可的,可以是动宾结构,也可以是定中结构。

1

另一方面,重音在第一音节的,如“烙.饼”“炒.饭”,则一定是定中结构。 因此在方法学上,赵先生多次告诫分析者“不要期望韵律特征和结构之间会有一种十分简单的对应关系”(1959/袁毓林译),在语言现象中寻找系统性和对称性不要“走得太远”(1968/吕译11页)。 我们以“烧纸”为例(动宾结构的意思是烧纸钱等,定中结构的意思是一种纸钱),用以下方阵图来表示这种扭曲关系: (1) 动宾结构 定中结构 第二音节重读 “烧'纸” + +

第二音节轻声 “烧.纸” - +

这个方阵左下角的位置是个空挡:第二音节读轻声的动宾结构不存在。也可以用一个“单向蕴含”的逻辑式来表示这种扭曲关系:(“?”是表示“蕴含”的符号) (2) 动宾结构 ? 第二音节重读

这个式子表示:动宾结构的重音一定在第二音节,但反过来重音在第二音节的不一定是动宾结构。同样也可以用(3)来表示: (3)第二音节轻声 ? 定中结构

它表示:第二音节读轻声的一定是定中结构,但反过来定中结构不一定是第二音节读轻声。 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这种既对称又不对称的扭曲关系可以用历时上语言演变,特别是语法化的规律来作出合理的解释。

2.两种扭曲关系

形义之间的扭曲关系据我们考察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上文所举的是一种类型,图示如下:

(4) 意义 动宾关系 定中关系 │ │ │ │ 形式 烧'纸 烧.纸

第二音节轻读只有一种意思,第二音节重读有两种意思,也就是说,“烧纸”的第二音节重读时有歧义。赵先生举的扭曲关系的例子中,以下一些也都属于这种类型。 “要走了。”有歧义: (a)想走了,“要”是助动词。 (b)索取并拿走了,“要”是主要动词。

“要”作主要动词解时必定重读,但“要”作助动词解时既可轻读也可重读,也就是说,“要”字重读时有歧义:

(5) 意义 主要动词 助动词 │ │ │ │ 形式 '要走了 要'走了

“他有时候睡觉。”有歧义: (a)他有睡觉的时间,“有时候”是动宾结构的短语。 (b)他间或睡觉,“有时候”是个复合词。 “有时候”轻读一定是意思(b),“有时候”重读可以是意思(a)也可以是意思(b),这也是重读时有歧义的例子。

同类的例子还有“多少”。“能给中国多少就多少。”这句话有歧义,一种意思(a)是尽量给得少,“多少”表示少的程度,一种意思(b)是尽量给得多,“多少”指数量大小。“少”轻读时一定是意思(b),“少”重读时则(a)(b)两种意思都有。

我们用M表示意义,用F1表示重读形式,F2表示轻读形式,那么上述扭曲关系可概括为:

(6) A型扭曲关系 M1 M2

│ │

│ │ F1 F2

我们把这种类型的扭曲称作A型。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扭曲关系,仍用赵先生举的例子: “飞过大西洋”有歧义: (a)在大西洋上空飘过,“过”表示“经过”,是趋向动词。 (b)曾经飞越大西洋,“过”表示“曾经”,是动态助词。 “过”重读肯定是(a)的意思,“过”读轻声则可以是(b)的意思也可以是(a)的意思: (7) 意义 经过 曾经

│ │

│ │ 形式 飞'过 飞.过 (7)跟上面(4)(5)的区别在于,(4)(5)是轻读一个意思重读两个意思,而(7)是重读一个意思轻读两个意思。如用方阵来表示也可看出两者的区别,跟(1)比较,(7)的方阵(见(8))里的空挡是在右上角而不是左下角:重读而表示“曾经”的“过”字不存在。 (8) 经过 曾经 “过”重读 + - “过”轻声 + +

吕叔湘先生有一短文说明“也,又,都,就,还”这几个副词的轻重读音跟意义的关系:用于某些个意义,可轻可重;用于另一类意义,就不能重读,只能轻读(不一定读轻声),例子如下(1984:104)。

可轻可重 必 轻

也 我知道的你也知道。 我的处境你也不是不知道。 又 这一回你又是头一个。 别问我,我又不是头一个。

都 我们都知道了,你甭说了。 连我们都知道了,他还能不知道?

就 你就去吗? 叫你去你就去吗?

还 怎么二姐还没来? 等会儿, 二姐还没来呢。 包含这些副词的某些句式会有歧义,以“也”为例: “你也不是外人,我都告诉你。” (a)“也”表示“同样”,实义。 (b)“也”表示委婉语气,虚义。 “也”重读一定表示实义,“也”轻读可以表示实义也可以表示虚义。副词“再”的情况类似。下面两个句子似乎是形式和意义一一对应: (a)明天'再看一遍吧。 (b)'明天再看一遍吧。 (a)重音在“再”,表示动作重复:今天看了一遍,明天再看一遍。(b)重音在“明天”,表示动作将在某一情况下出现:今天不看了,明天再看。然而句子的重音还可以落在其他位置上,如落在动词“看”上,“明天再'看一遍吧”可以理解为(a)也可以理解为(b)。这就是说,“再”字轻读仍然可能有歧义。

(9)这篇文章你给我看看。

这句话“给”作动词时是文章你拿给我看看的意思,“给”作介词时是我要你给看看的意思。同样,“给”重读是前一种意思,但“给”轻读两种意思都可以。 这种轻读有歧义的扭曲关系可概括为(10),称作B型扭曲关系:(比较A型(6)) (10)B型扭曲关系

M1 M2

│ │

│ │ F1 F2

A型和B型两种扭曲关系的共同之处是形式和意义之间既对称又不对称,对称表现在大体上:

意义 形式 意义 形式 实义 = 重读 综合意义 = 短语 虚义 = 轻读 词汇意义 =复合词 以上“要”“过”“也”是轻重音对应于虚实义的例子,“有时候”和“烧纸”是短语和复合词对应于综合意义和词汇意义的例子。这种对应也就是语言结构的“象似性”(iconicity):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形式是意义的\映象\。(参看Haiman 1985,Givon 1990 第21章, 拙文1993) 具体而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有“量”(quantity)的象似:传递的信息量越大或越重要,负荷信息的形式也就越长越大。实义比虚义的语义份量大,重读比轻读的音量大。还有“疏密”(proximity)的象似:两个意义之间的联系越是紧密,相应的两个形式之间的结合也越是紧凑。复合词跟短语相比,构成成素的意义联系更紧密,像“烧.纸”那样只保留头一个音节重读就使整个形式合成一体。

A型和B型又都有不对称的一面,都表现在有一种形式对应于一种意义,而另一种形式对应于两种意义,形成扭曲关系。两种扭曲的差别在于扭曲的方向不一样,A型是重读形式对应于两种意义,B型是轻读形式对应于两种意义。

3.语法化的规律

语法化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虚化,即有实在意义的词逐渐演变为意义虚灵的语法成

2

分的过程,一是词汇化,即短语或词组逐渐凝固或变得紧凑而形成单词的过程。 语法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可参看Hopper 1991, Heine, et al. 1991,拙文1994)首先,语法化的过

程是单向的:一般总是由实词变为虚词,极少有虚词变为实词的;一般也总是有短语或词组凝聚为单词,极少有单词扩展为短语或词组的。主要动词“要”变为助动词“要”,表“经过”的动词“过”变为时态后缀“过”,有实在意义的副词“也”变为表委婉语气的“也”,动词“给”变为介词“给”,这些都是虚化的例子。短语“有时候”变为复合词“有时候”,动宾词组“烧纸”变为名词“烧纸”,这是词汇化的例子。无论是虚化还是词汇化,也都体现了形义之间的象似性:意义变得越是虚灵,形式也就变得越小越简单;两个意义单位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是紧密,两个形式单位之间也就变得越是紧凑。

然而形式的演变和意义的演变之间存在着不对称,具体说有这样两条规律,一条是“形变滞后”,一条是“意义滞留”。(参看Hopper 1991)这两条语法化的规律正是在共时平面上造成形义间两种扭曲类型的原因。

所谓“形变滞后”就是说形式的变化滞后于意义的变化,用Sapir(1921)的话说就是“形式比它的概念内容存活得长久”。人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不断从旧的词语引申出新的意义,但不可能每引申出一个新的意义马上就用一个新的形式来表示。一个形式F1的意义M1已经变为M2,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形式仍然是F1而没有变为F2。因此在这段时间内,F1既表示M1又表示M2。这就在共时平面上造成形义间扭曲关系的A型。例如主要动词“要”虽然在意义上已经虚化为助动词,但重读形式仍可暂时保持不变;动宾词组“劈柴”虽然在意义上已经溶合为名词“劈柴”,但第二音节重读的形式仍可暂时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将(6)A型扭曲关系重新画成(11),其中“?”表示语法化过程中形义演变的方向: (11)“形变滞后”造成A型扭曲关系 M1 ------? M2

│ │

│ │ F1 ------? F2

所谓“意义滞留”就是说变化后的形式仍然保持原来形式的意义。一个形式已经由F1变为F2(因为意义已由M1变为M2),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或者在一定的格式里,F2仍然保持意义M1的一部分或全部。因此F2既表示M2又表示M1。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了”字,看以下对话:

(12)-—这么多饭菜我们怎么吃得了(liao)。 -—把菜都吃了(.lou),饭可以剩下。

“了(.lou)”由表示完结的“了(liao)”虚化而来(马希文1983),但在这里“了(.lou)”基本上还保持“了(liao)”的意义。再例如,动态助词“着”(.zhe)由表接触义的动词“着”(zhao)虚化而来,但在某些用例里,语音上弱化了的“着”(.zhe)仍然保留“接触”的实在意义:

(13)对不起,我踩着(.zhe)你了。 当心点儿,别切着(.zhe)手!

“意义滞留”的结果是形成形义间扭曲关系的B型,例如由动词“过”虚化而成、读轻声的时态后缀“过”可以仍然保持“经过”这一实义;表实在意义的副词“也”虚化为表委婉语气的“也”后只能轻读,但仍可保持“同样”这一实义。因此可以将(10)B型扭曲关系重新画成(14),其中“”表示形义演变的方向: (14)“意义滞留”造成B型扭曲关系

M1 ------? M2

│ │

│ │ F1 ------? F2

4.语言的对称和不对称

形式和意义之间对称中有不对称,不对称中又有对称。先讲不对称中有对称。上述A和B两种扭曲类型都各自呈现出不对称,但如果把两种扭曲模式合起来看,则又呈现出对称性。具体说明如下。就虚实义和轻重音的关系而言,A型是一种单向蕴含,不对称:

A型:M1 ? F1 意义实 ? 重读 主要动词“要”? '要走了 F2 ? M2 轻读 ?意义虚 要'走了 ? 助动词“要” B型也是一种单向蕴含,不对称:

B型:F1 ? M1 重读 ? 意义实 飞'过 ? “过”表“经过” M2 ? F2 意义虚 ? 轻读 “过”表“曾经” ? 飞.过 把A和B合起来结果就得到M和F间的等值式或对称: M1 = F1 M2 = F2

所以说语言总体上是对称的,不对称是局部的。从“标记性”(markedness)上看,对称是无标记的,不对称是有标记的,具体说明如下。讲到短语和复合词跟综合意义和词汇意义的关系,赵元任(1968)指出:大多数短语的意义是综合的,如“有衣裳”、“一杯茶”、“打'手”、“甜瓜”(甜的瓜)等,少数短语的意义是词汇的,如惯用语“半瓶醋”、“有意思”;大多数复合词的意义是词汇的,如“大衣”、“光明”、“打.手”、“甜瓜”(一种瓜)等,少数复合词的意义是综合的,如临时词“三天”、“跳出来”。也就是: 综合意义 词汇意义 短语 多数短语 惯用语 复合词 临时词 多数复合词

这里短语和复合词是从形式上来区别的,主要看内部成分是自由还是粘着的、结合面是宽是窄以及轻重音等。短语在形式上比较松散,复合词在形式上比较紧凑。因此“总的说来,意义的专门化和形式特征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吕译91和183页)按标记理论,普遍的、呈多数的现象是无标记的,特殊的、呈少数的现象是有标记的。综合意义取短语形式属多数情形,因此是无标记的,词汇意义取复合词形式也属多数情形,也是无标记的,而惯用语和临时词这种意义和形式脱节的情形相对是少数,因此是有标记的。虚实义跟轻重音的关系也一样,多数情形是虚义轻读,实义重读,相反的虚义重读或实义轻读只是少数。这就是说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或“象似”是无标记的,不对应是有标记的。(参看Lapointe 1986) 再说对称中又有不对称。语言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形义的演变在语法化过程中要受“形变滞后”和“意义滞留”两条规律的支配,形义间的不对称因而是绝对的,无时不存在的,而对称则是相对的。上面讲的A和B两种扭曲模式,A是重读形式对应于两种意义,B是轻读形式对应于两种意义,A和B之间好象是互补和对称的,其实不然。A型重读形式F1对应于M1和M2,在一段时间内M2可以没有对应的F2。B型轻读形式F2对应于M2和M1,M1早已有对应的F1存在。因此上面(11)应该重新图示如下,以表示出A和B之间局部的不对称:

(15)A型扭曲关系(形变滞后) B型扭曲关系(意义滞留) M1 ------? M2 M1 ------? M2

│ │ │ │ │ │ │ │

F1 ------? (F2) F1 ------? F2

括号和虚线表示F2暂时不存在。这种不对称显然是由语法化的单向性决定的,因为一般不存

3

在M2M1和F2F1的逆向演变。

由不对称而求对称,这是语言演变的一个原因。徐通锵(1990)和梅祖麟(1996)分别论证语音系统内部和语法/语义系统内部的不对称如何导致语言的演变。徐文还指出,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局限,语言的对称总是被不断地打破而造成新的不对称。例如生理上口腔构造的不对称造成协同发音能力的不对称,心理上人往往顾此失彼,结果在语言一个层次上求得对称会造成另一个层次上的不对称。本文考察的是语言的形和义之间的不对称或扭曲关系,形义间的不对称应该也是导致语言演变的原因。反过来,本文着重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音义演变规律也是造成音义间不对称的一个原因,正如王士元先生提出的音变的“词汇扩散”规律是造成词汇上语音不整齐的原因(Wang 1969)。因此语言结构的不对称和语言演变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从方法学上讲,可以以语言结构的不对称为依据来推测语言演变的方向,也可以反过来以语言演变的规律为依据来解释语言结构的不对称。

附 注

1. 《现代汉语词典》中“烙饼”“炒饭”的第二音节都不读轻声,也许是较早的北京话有轻声读法。不管怎样,如果在有些人口中出现轻声读法,那一定是定中结构。

2. 国外有的著作把这种词汇化跟语法化对立起来,语法化只指实词虚化。我们所说的“语法化”实指“语法重新分析”(grammatical reanalysis),因此包括虚化和词汇化。

3. 有人会说B型中F2可以暂时没有对应的M2,如“老虎”变为“老.虎”而意义不变。当然语言演变有语音的“磨损”而不引起意义变化的情形,但这种演变不属于虚化,虚化是以意义变虚为前提的。 参考文献

吕叔湘,1984,“也、又、都、就、还”的轻重读音,《语文杂记》,上海教育出版社。 马希文,1983,关于动词“了”的弱化形式/.lou/,《中国语言学报》第一期。

梅祖麟,1996,汉语语法史中几个反复出现的演变方式,第二届国际古汉语研讨会论文,北京。 沈家煊,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徐通锵,1990,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中国语文》第1期。 赵元任,1980,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

Chao, Y. R. 1959, Ambiguity in Chinese, Studia Serica Bernhard Karlgren Dedicata, ed. by Soren Egerod and Else Glahn, Copenhagen: Ejnar Munksgaard, 1-13. 袁毓林译,载《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Chao, Y. R.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Givon, T. 1990, Syntax: A Functional-typological Introduction, Vol.II,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Haiman, J. 1985, Natural Syntax, TSL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Hopper, P. J. 1991, On som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E. C. Traugott and B. Heine eds.,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7-36.

Heine, B., U. Claudi, & F. Hunnemeyer, 1991, Grammaticaliz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pointe, S. G. 1986, Markedness, the organization of linguistic information in speech production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R. R. Eckman , E. A. Moravcsik, & J. R. Wirth eds., Markedness. New York: Plenum Press. 219-240.

Sapir, Edward 1921, 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Wang, W. S-Y. 1969, Competing changes as a cause of residue. Language 45, 9-25.

(原载《中国语言学的新开拓》,1999,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9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