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姓氏源流

更新时间:2023-12-03 05: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部分姓氏源流

梁 中山梁氏有17族。环城梁族为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进士梁杞之族。他是香山建县的发起人,元明间迁族于北台、曹溪、福涌及邻县番禺。横栏四沙贴边梁文壁族于元初由顺德陈村冈头迁来。南蓢麻东村梁余亭族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顺德泮涌迁来。石岐郊区张溪梁定滨族的先世也是在明代由南雄珠玑巷迁至东莞黄村,后又转迁香山。小榄梁氏共11族,全是明清之间迁来的。其中梁汝昌族由顺德乌洲迁来,梁良泰族由顺德光华乡迁来,梁乾罗族由顺德县城迁来,梁惠光族由顺德逢简乡迁来,梁土冈族由顺德江尾乡迁来,梁云扶族由顺德龙眼乡迁来,梁日章族由新会林园乡迁来,梁亦秀族由新会石首乡迁来,梁候明族和梁式彦族先后由新会天等村迁来,梁发海族由开平博健村迁来。大涌叠石梁良胜族则于明宣德年间(1428~1435年)从南雄白沙巷迁到田头村,其第九代孙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迁此。张家边黎村梁宝禄族于清中叶(约1820年前后)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其后代分支至顺德大鹏乡。

李 中山李氏共19族。石岐麻洲街李族先世于宋代由南雄珠玑巷避乱到广州和新会,宋咸淳七年(1271年)李桂窗族迁至石岐仁山,其后代分支于沙溪象角沙棚下、石岐近郊的库充、板桥、羊寮、张家边大环、南蓢岐山等地。石岐紫里李日英族原籍新会潮连乡,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移边之故迁来,其后代分支于今珠海翠微和小隐等地。石岐西门李石轩族于清康熙二十五年由新会里村迁来。大环李连生族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从李屋边迁来。小隐李素族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从李屋边迁来。小榄李姓共有10族:李必贵族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因避乱从南雄珠玑巷迁至荔枝山,后再转迁至小榄泰宁坊;李原吉族的祖籍也是南雄珠玑巷,其先人任职新会,居步云里,八传至原吉后于明洪武初年迁到小榄山边坊,后代还分支到三乡白石和广州之大北门;李凝山族于明万历中叶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其后代分支到顺德大良;李修祯族于清康熙末年(1722年)宦迁至此;李尚裙族于清顺治末年(1661年)由新会罗家湾迁到东边涌;李广超族和李谷族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分别从新会泮塘、开平太和坑迁来;李甯珠族及李聚宾族则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新会迁来;李智官族因任江州判职而聚族于此,后代分支至三乡白石等处。东区库充李源吉族于元代由新会迁石岐东门街,明正德末年(约1500年前后)再迁至此,后代分支到附城板桥村及今珠海黄梅村。沙溪李氏分尚书和任堂两族:尚书族因十二世祖乔木曾任宋兵部尚书而名,该族一支从新会鹿洞迁来,以小榄、大岚、岚霞、起凤环为主;另一支于元至正十年从新会荷塘恒美里迁来,其兄康桂居濠头李家村,第九世祖子存经商于沙溪隆圩,康熙二十五年从新会里林迁到沙溪寄籍。任堂族因第十四世祖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迁涌头而名,后再迁至田头,并分支于金角环、石井、大涌青冈等地。茅湾李东源族于明万历初年由下栅迁来。 陈 中山陈氏共14族。其中沙溪有2族,冈背、水溪陈文龙族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至庆元元年间(1155~1195年)从南雄珠玑巷迁石岐仁山,其长子、三子分居于张家边陵岗和三乡鸦岗;次子天觉是继梁杞之后成功倡议香山建县之人,建县后迁居库充,其后人亦长居于此。石岐陈宗公族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沙溪婆石村陈宣族从南雄珠玑巷迁新会石头村,其第九代孙于清初迁此,后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代则分支到下泽、象角、水溪、南乡、沙尾等处。南蓢陈姓有2族:麻子村陈贵卿族是宋咸淳末年(1274年)先避难到新会,后转徙牛起湾,再迁于此。莆山、茶园陈宋公族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石岐,其后人志和、玄保先后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年)和明初迁于此。小榄有5族:陈挺秀族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由新会白沙乡迁来;陈桐梅族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由顺德桂洲迁来;陈秀林族、陈觉员族于清康熙中叶分别由顺德桂洲、新会潮连迁来;陈霞村族则于清道光末年(1850年)由南蓢茶园迁来。三乡有2族:鸦岗陈中行族于宋代由南雄珠玑巷迁石岐,后人转迁今珠海的南大涌和前山,十一世孙朝庄始迁于此。石塘陈龙溪族于明代由新会外海迁来。神湾陈贽族原居福建宁化县,于元天历三年(1330年)迁广东嘉应州兴宁县,第九代孙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再迁广州增城,十一代孙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由钜典迁来,后代分支到坦洲、沾涌、古宥、沙岗仔和定钩环。张家边窈窕陈孟义族于元代从南雄珠玑巷迁来。 黄 中山黄氏有8族:长洲黄献族祖籍福州,先人因避乱迁到广东新会潮境乡;黄献于宋景德三年(1006年)奉命出使安南册封陈日烷为王,归途中遇飓风漂至石岐海,回京复命后选择石岐长洲定居;其孙黄广定落籍于此,后代分居于石岐大墩、麻洲及今珠海之外界涌。石岐近郊之黄族祖先原籍江西筠州,始祖为元朝西台御史,因直谏被流放广州,后代留居南海县,第四代孙于明代任广州府右卫,守御香山,后代遂定居于此,但亦有一支转迁广州双门底。张家边区黄氏有3族:一为由三乡雍陌迁来的黄起相族;二为石岐荔枝山迁神涌的黄齐山族;三为原籍韶关始兴县转军籍为民籍后定居于此的黄万福族。三乡雍陌黄氏有2族:一为黄高风族,于宋代由广州卖麻街迁今珠海南屏,后再迁此,其后代启发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迁往沙溪塔园,分一支于张家边大环村;二为黄侣樵族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由新会迁来。黄竹蓢村(今名竹溪)黄德懋族,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顺德伦教迁三乡桥头,其子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来岚东堡及黄竹蓢。

马 环城沙涌马族始迁祖驿、驳兄弟原居新会县会城金紫街,于南宋年间迁来。五传至南宝,为南逃至县境的宋帝捐粮饷军,被封为工部侍郎,后因抗元殉国。其后代为避元兵匿徙至张家边和三乡塘等处,至明初重返沙涌,但部分人仍于匿居地开族。石岐和古镇等地的马氏始祖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的香山守御军,其中有燕山人马祥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到任,后由其孙接任。 郑 香山郑氏分西山郑(即三乡郑)、义门郑、莲塘郑、古鹤郑等4族。西山郑的始祖名行十,亦名菊叟,为惠州路判,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从福建蒲田迁三乡榕树埔,再迁桥头脚,其子孙分居今珠海界涌、南屏以及三乡乌石、古鹤、雍陌等地,其中雍陌一支于清代再分迁平岚。义门郑始祖继文于北宋由浙江金华、浦江等县迁至长洲,后人于宋元间迁城郊之鳌溪蓢、濠头,沙溪之庞头、钱山等地,其中濠头一支再部分分迁神涌。莲塘郑始祖芑,于宋乾道八年(1172年)由福建蒲田迁石岐莲塘街,其第六代孙分居到三乡平岚、南屏,南蓢涌口村、西村、大涌,城郊之齐东村,以及今珠海前山、香山场、下栅,斗门的赤坎、东澳、南大涌等村。古鹤郑族始祖宋祐,于元顺帝年间(1333~1368年)迁今珠海里界涌,后分两房,长房迁于古鹤。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刘 沙溪刘氏有2族:山谿角(即今云汉、龙瑞两村)刘汝贤族于宋绍兴末年由南雄珠玑巷迁今东区土瓜岭,其六传后代迁山谿角开族,后代分支石岐,沙溪龙聚环、坑口圩、沙棚、涌头,东区库充、新村,环城区寮后、树涌、北台、芦溪,板芙湖洲,五桂山龙塘。龙头环刘禘当族原籍南雄,为明朝昭武将军,于明洪武初年随军入粤,以军籍安家小榄,其后代分支龙头环及石岐。小榄刘氏有5族:刘帝绶族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刘起晨族原籍辽阳,明朝世袭广海锦衣卫百户,因屯兵小榄而安家;刘裔存族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由顺德马滘迁来;刘延祚族于清初由鹤山迁来,其第二代孙分居黄圃;刘成昌族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恩平迁来,刘梓缓族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大黄圃刘氏有4族:刘南安族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由番禺亭岗迁来;鼓楼坊刘万荣族于清乾隆初年由小榄迁入;刘纯儒族原籍南海,先迁居黄泥坑,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迁三社坊;刘宏深族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南海金利都黄岗堡迁来三社坊。三乡鸦岗刘中行族于宋代由南雄珠玑巷迁石岐,后人再迁鸦岗。神湾刘尚德族原籍兴宁县,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迁来。

何 小榄何氏有6族:何贵九郎、十郎兄弟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九郎后代分支东莞大汾乡和顺德桂洲,十郎后代分居龙门和清远;何彭泽族原籍南雄,其先祖由珠玑巷迁木棉树顶,其子于明万历中叶迁居小榄,后代分支到石岐柏山、员峰、三乡等地;何柏青族于明万历末年(1620年)由顺德马宁迁来;何俊斋族于清康熙末年(1722年)由佛山迁来;何镇光族于清咸丰末年(1861年)由增城迁来。黄圃北头坊北堡何洵族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由顺德上地乡迁来。后岗北何日承族于明朝由顺德桂洲迁来。

萧 大涌南文萧天锡族原籍南雄绍兴县牛田坊珠玑巷村,于宋咸淳九年(1273年)由珠玑巷迁新会天河,后迁南文。

孙 翠亨涌口孙礼瓒族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东莞县长沙乡(即今上沙乡)迁来,后人分支南蓢左步头、迳仔蓢村、三乡乌石等地。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该族第18传后人。

杨 翠亨杨元规族于南宋绍兴年间(1127~1162年)由广陵迁石岐南关,其第五代后人杨应祥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后迁南蓢崖口,后人杨起茂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再迁翠亨村。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家 (族) 谱 调 查 表

某地家(族)纂修人 谱名称 纂修时间 版本 卷数 页数 保存地点 省中山图书馆 存佚情况 孙中山家世罗香林民国36年上海商务印源流考 著 (1947年) 清光绪六年孙氏家谱 佚名纂 (1880年)至民国元年(1912年)前 孙氏族谱 郑爱文祖房家谱 义门郑氏家谱 义门郑氏家谱 孙干室 郑煦 郑希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 手抄本 书馆铅印本 存1册 中山市存1册(注:①该1 106 孙中山谱为国家一级藏故居纪品;②页数含空白念馆 4 2 402 277 市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页;③另附页4张) 侨、郑藻如修 铅印本 28 存28册 郑藻如 清 6年第三版 27 2148 市中山缺16.20.21.23.26图书馆 卷 省中山图书馆 存1册 香山西门岐李坤礼民国阳李氏家谱 纂修 (1917年) 3年抄本 8 泰宁李氏族李喜发民国谱 榄镇李氏族谱 增辑 符秉等南关杨氏族编、阳谱 光等重编 杨山南关) 殿清 (1914年) 铅印本 省中山图书馆 存8册 佚 1 114 市中山图书馆 存1册 杨氏族谱(中垣、杨清光绪二十五石岐翰章印杰等重年(1899年) 编 北山杨氏信杨桂清民国海堂家谱 刘氏东支谱 修 7年石印本 务局 10 省中山存4册,残缺(存图书馆 卷七至十) 不分卷 不分卷 6 (1918年)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存1册 刘芬清光绪8年辑 (1882年) 抄本 稿本 存1册 刘氏族谱稿 刘泰恩民国 省中山存4册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辑 中山前山刘氏家谱 员峰曾氏族谱 大榄梁氏族谱 严氏家谱 刘藜光 庆芬 手抄 1 图书馆 8 101 市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市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1 存3册 梁卓勋 宝燊任之 民国14年中山聚文印(1925年) 务局铅印本 3 124 1 存1册(卷1) 平岚林氏族林维祺民国21年谱 潭竹林祖房谱 林氏族谱 重修 (1932年) 铅印本(序) 3 存3册 光运堂 吴天 3 1 142 37 省中山图书馆 延陵吴氏族炳、吴清道光二十三谱 据德等年(1843年) 修 吴氏族谱 香山翠微韦氏族谱 韦氏族谱 吴锡章 清 刻本 10 存10册 13 市中山图书馆 市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存14册 韦勋表 清 第三版 存13册 13 1420 榄溪麦氏族麦祈总清光绪十九年谱 欧阳氏家谱 纂 (1893年) 刻本 12 不分卷 不分卷 6卷 存12册 欧阳衮清咸丰九年臣修 (1859年) 手抄本 存3册 黄氏家乘续黄佛颐清光绪二十九编 辑 黄培芳黄氏家乘 修、黄鲸文续 黄氏诗略 黄映奎 年(1903年) 清光绪十年(1884年) 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 纯渊堂刻本 存1册 刻本 续1 卷 存6册 稿抄本 12 存5册 榄镇第九坊蒋蒋氏家谱 汝民国24年广州宏艺公不分司铅印本 卷 庆、蒋(1935年) 存1册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永康辑 南蓢程氏族谱 圆榄黎氏宗谱 濠涌方氏源流考 顺德弼教、大良傍、中山贴边常珍公联修族谱 大榄罗氏族谱 周氏家谱 鲍延禧堂族谱 文光堂版 4 4 1 1 342 市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存1册 佚 程立清光绪元年(1876年) 省中山图书馆 成、程恒敏等 书锦堂刻本 20 存20册 佚名纂 清 民国29年(1940年) 刻本 6 省中山残存1册(存卷五图书馆 至六) 市地方方家举 抄本 23 志办公存1册 室 天谷氏 滋大堂族谱 增补姓氏族谱笺释 榄溪何氏诗征 榄溪何氏诗征 熊峻运 何天衢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存4册 刻本 9 何天衢 刻本 3 存4册 中山翠铅印本 1 96 亨村杨帝俊、杨文森家 存3册 翠亨杨氏家谱 杨廷英 始修,民国22年 (1933年)重修

www.yfqpgw.com,www.mbjfp.com,www.cn7523.com

永康辑 南蓢程氏族谱 圆榄黎氏宗谱 濠涌方氏源流考 顺德弼教、大良傍、中山贴边常珍公联修族谱 大榄罗氏族谱 周氏家谱 鲍延禧堂族谱 文光堂版 4 4 1 1 342 市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省中山图书馆 存1册 佚 程立清光绪元年(1876年) 省中山图书馆 成、程恒敏等 书锦堂刻本 20 存20册 佚名纂 清 民国29年(1940年) 刻本 6 省中山残存1册(存卷五图书馆 至六) 市地方方家举 抄本 23 志办公存1册 室 天谷氏 滋大堂族谱 增补姓氏族谱笺释 榄溪何氏诗征 榄溪何氏诗征 熊峻运 何天衢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存4册 刻本 9 何天衢 刻本 3 存4册 中山翠铅印本 1 96 亨村杨帝俊、杨文森家 存3册 翠亨杨氏家谱 杨廷英 始修,民国22年 (1933年)重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5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