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1

更新时间:2023-09-15 09:14: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对饮食的认识、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营养、中餐西餐、餐桌礼仪

一、 中西方不同的饮食社会风俗

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名族缔造了不同饮食文化,所以饮食习俗也反映了名族的观念、意识和文化。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对饮食的认识、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1、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早期传统的饮食习俗,并没有营养学这个概念。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认识到,缺乏某种维生素,既影响人的正常生长,又可能引发特异性病变,即维生素缺乏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西方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终于人工提取或合成出了维生素,以供人们在缺乏维生素时直接服用。他们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的维他命,蛋白质的含量多少,是否能被全部吸收,却很少关注食物看起来是不是很漂亮,好不好吃。(1)中国的传统饮食则具有“平衡”的特点,而且多

为经验型。在古代,人们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将各种食物分为温、热、凉、寒四种属性,又称“四气”。还按味道分为辛、酸、甘、苦、咸“五味”。中国传统饮食的“平衡”,就是根

据各种食物的属性和“五味”,对不同食物进行搭配,实现“四气”和“五味”的“平衡”。

西方人又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人们日常的膳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如根据各种食物的酸碱性等,合理均衡地搭配和食用蔬菜、水果、谷物、肉类等,以使酸碱中和,有利于人的健康。中国有这么一句话“夫为医者,当需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2)中国传统的

几大特色菜,都以色、香、味、形俱全而深受国际友人的喜爱,并享誉全球。 2、中餐与西餐

饮食观念的不同,使西方饮食倾向于科学、理性,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感性。在饮食不发达的时代,这两种倾向都只有一个目的,即充饥。而在饮食文化充分发展之后,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就表现在目的不同上。前者体现为对营养的重视,后者表现为对味道的讲究,这是我上述中所提及到的。

在中国感性明显胜于理性,中餐烹调倾向与艺术性,且因

季节和各地气候、民俗的不同而异彩纷呈,由此亦形成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中餐每一种菜肴的制作,都有主料、辅料、调料、烹调方法的具体要求,但烹制者也会因食客的需要,而做一些增补、省减。中餐菜肴的原料种类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西方食品的营养成分一目了然和绝少艺术氛围的特点,明显地区别于中国饮食的艺术境界。西餐

的烹调方式单一,烤、炸煎等烹制方法能适用于各种食物的制作。

农耕民族通常以谷类为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

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而从事畜牧业产的民族,常常是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善于捕猎,富于攻击性,形成了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的性格特征。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民族特性反映在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食用方式上。

3、中西方的餐具差异

筷子与刀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3)在中国

使用筷子,还有颇多的规矩需要注意。用筷子夹菜用餐时,要注意这些问题: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二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舞动筷子;三不能把筷子竖着插到食物上面。把筷子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摆放方法

比较复杂,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的原则是:垫盘局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右,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放方式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

这些餐具上的差距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并不是单单了解这个差异,重要的是在餐桌上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可以做到别冒犯他国,给双方是尊敬与礼貌。

4、中西方饮食材料的差别

中国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决定了中国饮食结构以农作物为主,肉类为辅。而且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和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故食粮食较多。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粮、豆、蔬、果、谷类等植物性食料为基础,主、副食界线分明.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因此中国人在备餐时,饮食是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等,具有“三高(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特点。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

中国入的高.因此西方备餐时的饮食主要是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这种饮食来源的差异,是导致中西方饮食特点个别的一个重要原因。 5、用餐礼仪的差异

在礼仪方面,中西之间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的用餐过 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

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就不再劝人家吃,也不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不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人交谈。懂得这些后就不怕自己在一些场合中献丑了。

6、中西方的座次安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vh.html

Top